2. 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王亞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四個透光的密閉容器內分別放入相同
植物在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水氧氣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植物要想生長茂盛必須有二氧化碳、水、氧氣,且過量二氧化碳可以使植物更茂盛.
A中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A中二氧化碳最少.
B中只有水,當植物吸收完實驗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時,光合作用就減弱,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C濃硫酸可以做乾燥劑,因為濃硫酸可以吸水,所以C中水最少.
D雪碧是一種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中碳酸不穩定可以分解出二氧化碳,又因為二氧化碳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從而促進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強,植物生長茂盛.
故選D.
3. 請據下圖分析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問題。(1)有人設計了一個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實驗前在溶液中
(1)①.葉綠體基質 ②.C 5 、ATP、[H] (2)光照強度 溫度 (3)ATP、[H] ①②④ |
4. 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學生設計了如下圖實驗裝置.在相同的條件下,你預測數天後植物生長最茂盛
植物在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水氧氣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植物要想生長茂盛必須有二氧化碳、水、氧氣,且過量二氧化碳可以使植物更茂盛.
A中雪碧是碳酸飲料二氧化碳被壓縮在裡面,所易雪碧可以提供足夠的二氧化碳.
B中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B中二氧化碳最少.
C濃硫酸可以做乾燥劑,因為濃硫酸可以吸水,所以C中水最少.
D中植物的環境與室外環境差不多.
綜上植物的生長環境A中植物應該生長最茂盛.
故選A.
5. 如圖1中乙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用打孔器在某綠色植物的葉片上打出多個圓片,再用氣泵抽出氣體直至
(1)分析題圖1曲線可知,在ab段,隨著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葉片上浮時間縮短,說明隨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大.
(2)如果要在曲線bc段對應的NaHCO3濃度范圍內縮短葉圓片上浮的時間,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當NaHCO3濃度為b點對應的濃度時,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被還原的C3減少,生成的C5減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變,故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濃度將增加.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所以在c點以後葉圓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時間變長.
(5)①已知圖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該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應該大於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實線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比較兩曲線可看出,實線先於虛線下降,所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
②由圖2中的甲可知,在溫度為55℃的條件下,該植物已經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植物在15~60℃范圍內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曲線如下:(注意坐標軸的含義以及凈光合速率=實線-虛線)
故答案為:
(1)逐漸增大
(2)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D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
(5)①實線 光合作用
②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見圖
6. (2009資陽)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時,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他們
(1)甲葉把主葉脈切斷,由於葉脈中有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這樣甲葉的A處就得不到從根運輸來的水分了,因此在甲葉的A、B兩處就形成以水分為惟一變數的對照實驗組,實驗的結果是B部分變藍,而A部分不變藍,說明B部分的葉片進行了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而A部分因為沒有水分,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現象a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2)乙葉處遮光,和甲B處不遮光,這樣就形成以光照為惟一變數的對照組,而實驗的結果是B部分變藍,說明見光的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而未見光的部分乙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未製造澱粉.現象b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在取下罩在乙葉片上的口袋時,發現口袋內壁上有水珠出現.因此水珠是由植物葉片的蒸騰作用形成的.
(4)步驟③將裝置放於黑暗中處理24小時,原理是在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同時葉片里的篩管也能將葉片內的澱粉運走.
故答案為:(1)水(2)光(3)蒸騰作用(4)③
7.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這一實驗,則選擇_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8. (2012晉江市質檢)某興趣小組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種原料,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據圖分
(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將綠色植物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綠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製造澱粉等有機物;但植物體的呼吸作用仍在進行;這樣葉片內貯存的一部分澱粉要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器官中,一部分澱粉被葉片中細胞所分解.
(2)開啟抽氣泵後,玻璃瓶內的空氣減少,外界空氣通過裝有濃氫氧化鈉的玻璃瓶再進入有葉片的玻璃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所吸收,玻璃瓶中的葉片就得不到二氧化碳;玻璃瓶外葉片可以正常的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瓶內外的葉片是一組對照實驗,瓶外的葉片是實驗組,瓶內的葉片是對照組,變數是二氧化碳.
(3)由於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葉綠體中有葉綠素,如果不脫去葉綠素,碘液遇碘後變成的藍色就不明顯;酒精能溶解葉綠素,酒精沸點較低且易燃,如果直接對酒精加熱,酒精容易沸騰並容易燃燒;因此,對酒精要隔水加熱;溶去葉綠素後的葉片,葉黃素的顏色就會顯露出來,葉片呈黃白色;酒精內由於葉綠素的存在,變成綠色.
(4)瓶外的葉片能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遇碘變藍;瓶內的葉片得不到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製造澱粉,遇碘後不變藍.
(5)該探究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黑暗有機物(澱粉)
(2)對照實驗二氧化碳
(3)碘液隔水淡黃(黃)
(4)瓶中的葉片不變色,瓶外的葉片變藍色
(5)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9. 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在25℃條件下進行了一系列
(1)組別1中,光照強度為0,此時葉肉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由於小室中CO2緩沖液能夠保持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穩定,因此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裝置中氣體總量減少,引起該組液滴左移.
(2)組別3的光照強度為4000lx,組別4的光照強度為6000lx,因此與組別4相比,限制組別3液滴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表中光照為10000lx和12000lx時,液滴移動的距離相等,表明此時光合作用達到光飽和點,因此光照強度不再是主要環境因素,此時限制裝置內植物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濃度.
(3)表中右移的值表示光合作用氧氣的凈釋放量,因此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右移的值+左移的2.2.則光照強度為8000lx時,植物真光合速率=5.9+2.2=8.1mL/h,因此植物光合作用2小時產生氧氣16.2mL.若光照強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這將抑制三碳化合物的還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發生,因此此時葉綠體內C3的相對含量將升高,用於暗反應的ATP來自光反應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當升高溫度時,是光合作用強度減弱,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氧氣的凈生成量減少.因此在6000lx光照條件下,將實驗裝置的溫度提升至30℃,由於氧氣凈生成量減少,導致液滴右移明顯減慢.
故答案為:
(1)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導致裝置中氣體總量減少
(2)光照強度 二氧化碳濃度
(3)16.2 升高 光反應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當升高溫度時,是光合作用強度減弱,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氧氣的凈生成量減少
10.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請分析作答:(1)若要探究光
(1)甲和乙構成對復照試驗,變數是光制照,探究的是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甲和丙可構成一組對照試驗,實驗的變數是植物,可證明在有光條件下氧氣是有綠色植物釋放出來的.
(2)氧氣有助燃的特性,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說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3)分析表中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強度.
(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丁裝置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擾,應對該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後,玻璃管中紅墨水向右(或右方)移動.
(5)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是:有機物+氧氣
線粒體 |
與有人設計了一個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機工具箱
發布:2025-10-08 16:35:58
瀏覽:720
電療儀器指哪些
發布:2025-10-08 14:24:30
瀏覽: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