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氣列管換熱實驗中強化換熱器傳熱的措施有哪些
1.採用傳熱系數高的材料
2.採用特型管
3.採用小徑管,增加相同體積內容納管數
4.提高換熱器內氣體流速
2. 浮頭式換熱器和列管式換熱器,U型換熱器,管板式換熱器有什麼區別有各自的圖嗎 急!!求助!!謝謝!!
一、原理不同
1、浮頭式換熱器:一端不與殼體相連,該端稱浮頭。管子受熱時,管束連同浮頭可以沿軸向自由伸縮,完全消除了溫差應力。
2、列管式換熱器:在進行換熱時,一種流體由封頭的連結管處進入,在管流動,從封頭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這稱之管程;另一種流體由殼體的接管進入,從殼體上的另一接管處流出。
3、U型換熱器:U 形管式換熱器僅有一個管板,管子兩端均固定於同一管板上。
4、管板式換熱器:管束兩端管板採用焊接方法與殼體固定連接。
二、優點不同
1、浮頭式換熱器: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殼程;介質間溫差不受限制;可在高溫、高壓下工作,一般溫度小於等於450度,壓力小於等於6.4兆帕;可用於結垢比較嚴重的場合;可用於管程易腐蝕場合。
2、列管式換熱器:高效節能;改層流為湍流,提高了換熱效率,降低了熱阻。
3、U型換熱器:因其換熱管成U形而得名。
4、管板式換熱器:優點是結構簡單,在保證相等傳熱面的條件下所需的殼體內徑最小。
三、缺點不同
1、浮頭式換熱器:小浮頭易發生內漏;金屬材料耗量大,成本高20%;結構復雜。
2、列管式換熱器:管子內壁清洗困難,管子更換困難,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
3、U型換熱器:管內清洗不便,僅宜用於管殼壁溫相差較大。
4、管板式換熱器:缺點是殼程與管程介質之間溫差大時會產生較大的熱應力,造成管子與管板結合處拉脫破裂而發生泄漏或管子失穩等,同時檢修、殼程清洗也不方便^在一般場合應用廣泛,怛也受到溫差的限制。
3. 熱流體為有機氣體,冷流體為冷卻水的列管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K值范圍是多少謝謝各位大蝦
20~70 W/(m2.℃)
4. 燃煤熱風爐後面掛的列管換熱器,因為有很多的煤塵在列管形成堵塞,影響換熱效果。
你碰到的,是所有熱風爐的通病。
最通用的解決之道:增加爐內通風量,降低煙氣溫度;同時,增加了煙氣量,通過列管式換熱器的煙速增大,攜帶粉塵的多,不積灰。
還有幾個方式,你參考,但需要對鍋爐進行改造,會產生費用:
1.加煙氣沉降室,就是把爐膛和列管之間加一個大空間,用於沉降煙塵,進入列管的煙氣不再沉降粉塵。
2.改變風的流程,保證靠近火焰的列管裡面通過的是溫度最低的空氣,保護列管不受高溫損壞;增加通風量(或者改變流程,增加列管內空氣流速),強化列管裡面空氣的換熱能力,降低管壁溫度。
3.最科學的方式是爐膛內增加換熱面,這很難。
5. 哪個標准裡面對管殼式換熱器的水壓氣密試驗有詳細介紹,有沒有規定氣密到底保壓多久
GB151 說的都是具體方法見GB150
新版的 GB150-2011 裡面P334,11. 耐壓試驗和泄露試驗
液壓:緩慢升至試驗壓力後,保壓時間不少於30min
氣壓:10%,50%,然後逐級10%,觀察焊縫等是否有泄露,直至試驗壓力,保壓10min,然後緩慢減到設計壓力,比較麻煩,有危險。
氣密性:試驗壓力緩慢上升,直至試驗壓力,對焊接等處進行泄露檢查。足夠長的時間。
氣密性不一定做。
容規上面沒有具體時間,只說足夠多的時間,所以廠家可以自行安排!
6. 在一單程列管換熱器內,殼程浸入100℃的飽和水蒸氣,將管內淵流流動的空氣從10℃加熱至60℃
60℃小於100℃,只有參數合適就可以做到,具體需要熱量衡算,你給的數據不夠,沒法算,需要有的數據還有殼程出氣溫度,這樣才可以算溫度梯度差,注意正流還是逆流,這是不一樣的。管長和受熱面積也有影響,不過熱量衡算不需要管,在算溫度梯度時都算到導熱系數去了,最後根據比熱容和用量計算,都是水蒸氣,那麼就可以直接約去,簡化計算過程。
7. 有118個直徑為25mm,長為3米的剛管組成的列管換熱器,用飽和水蒸氣加熱空氣,
水蒸汽的冷凝傳熱系數比空氣傳熱系數大得多,所以傳熱過程中壁溫接近水蒸汽側的溫度。總傳熱系數接近於給熱系數低的一側,也就是k接近於空氣側的對流給熱系數 。
8. 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及作用
U型管式換熱器。主要由殼體、管束、管箱等部件組成, 合成氣走管程,冷卻水走殼程。在殼體的上下部裝有帶盲法蘭的排氣及排水管, 在水壓試驗和停機時做放水之用,用戶安裝時可根據現場情況將盲法蘭去掉安裝閥門或帶閥門的管路。
填料函式換熱器,主要由殼體、管束、左、右管箱等部件組成。在殼體裝有帶盲法蘭的排氣及排水管,用戶安裝時可根據現場情況將盲法蘭去掉安裝閥門或帶閥門的管路。
在冷卻器底部有兩個鞍式支座,在一個鞍式支座下面設有長圓孔, 在底部冷卻器帶長圓孔的鞍式支座下面配有滑動板,以防止由於換熱引起的膨脹變形,安裝滑動板時一定注意,滑動板上的地腳螺栓配
有兩套螺母,兩螺母在裝配時上下螺母之間一定要擰緊,下面的螺母與滑動板之間要留有1~3mm的間隙以利於設備受熱膨脹時鞍式支座在滑動板上能不受外力的約束自由的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