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時候用氣體吸收裝置,如何選擇吸收劑
反應中生成抄的有毒和襲刺激性氣體(如鹵化氫、二氧化硫)或反應時通入反應體系而沒有完全轉化的有毒氣體(如氯氣),進入空氣中會污染環境,此時要用氣體吸收裝置吸收有害氣體。 選擇吸收劑要根據被吸收氣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來決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劑,如用水吸收鹵化氫;也可以用化學吸收劑,如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氣體。(摘抄自網路文庫)
⑵ 用什麼辦法或者裝置可以吸收化學氣體
候用氣體吸收裝置?何選擇吸收劑?
答:反應毒刺激性氣體(鹵化氫、二氧化硫)或反應通入反應體系 沒完全轉化毒氣體(氯氣) ,進入空氣污染環境,要用氣體吸收裝置吸收 害氣體.選擇吸收劑要根據吸收氣體物理、化性質決定.用物理吸收劑,用 水吸收鹵化氫;用化吸收劑,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其酸性氣體.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⑶ 對處理難溶氣體的吸收實驗裝置
由收集裝置可知,當該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時,可以把集氣瓶中的空氣順利排出;吸收裝置中,導管連接了一個漏斗,目的是為了防止倒吸,說明該氣體易溶於水.
故選C.
⑷ 實驗室製取x氣體裝置圖
應該是選B。理由是連著一個水槽加倒置的漏斗,說明產生的氣體極易溶解在水中,回越易溶解的氣答體在吸收時越易產生倒吸現象,漏斗就是一個防倒吸的裝置。此外,根據集氣瓶,長進短出可知收集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只有B符合要求。
⑸ 高中防倒吸裝置圖及原理
上小下大,氣體能充分吸收,但下面大,液體吸不上。
有缺陷,離水面一段距離液內體吸不上,但氣體會污染空氣。
下面小管容會吸液體,但吸到燒瓶後由於進氣管在上方,不會影響進。
原理類似C,液體之多吸到燒瓶鍾。
進氣後會被吸收,右邊保持內外壓強相等,能進氣,如果左邊進氣快後,內部壓強增大,液體會被壓入右邊
原理與類似。
剩下沒標字母的原理都類似,但最後個注意下,氣體通入後,開始不會吸收也不倒吸,但氣體出了CCL4,到水中被吸收,但由於與導管不接觸。
⑹ 什麼時候用氣體吸收裝置如何選擇吸收劑
什麼時候用氣體吸收裝置?如何選擇吸收劑?
答:反應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氣體(如鹵化氫、二氧化硫)或反應時通入反應體系而 沒有完全轉化是有毒氣體(如氯氣) ,進入空氣中會污染環境,此時要用氣體吸收裝置吸收有 害氣體。選擇吸收劑要根據被吸收氣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來決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劑,如用 水吸收鹵化氫;也可以用化學吸收劑,如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氣體。
⑺ 初三化學的除水裝置和吸收氣體裝置
初中化學除水主要就是:濃硫酸,氧化鈣,無水氯化鈣等乾燥劑
吸收氣體裝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用
氫氧化鈉
少量時可用
氫氧化鈣
(
主要用於檢驗
)
氯化氫
用
氫氧化鈉
等
鹼性溶液
但不產生其他雜質
氯氣
用
氫氧化鈉
也可
⑻ 吸收裝置有哪些
吸收裝置一般是吸收氣體,液體中存在的雜質的裝置.
如 實驗常用的尾氣吸收裝置.
⑼ 有關用清水吸收CO2氣體填料吸收塔的設計,水洗塔底壓強為 1.8MPa(絕壓),操作壓強為101.325kPa(常壓)
1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
(吸收裝置設計)
(一) 設計題目:水吸收變換氣中CO2的填料塔設計 (二) 設計任務及操作條件
1. 氣體處理量(1300+20X)m3/h〖註:X代表學號最後兩位數〗。 2. 進塔氣體組成 組成 CO2 CO H2 N2 CH4 合計 Vol%
28.842
2.51
58.78
5.17
4.7
100.0
3. 出塔氣體中CO2含量1%(vol%)。 4. 水洗塔底壓強1.8Mpa(絕)。 5. 吸收溫度30℃。
6. 進塔水中含CO2量25ml/l. 7. 水洗飽和度70%。
(三) 設計內容
1. 設計方案的確定及流程說明。
2. 填料吸收塔的塔徑、填料層高度或塔斯社高及填料層壓降計算。 3. 填料塔附屬結構的選型與設計。 4. 吸收塔工藝流程圖。
5. 填料吸收塔與液體分布器工藝條件圖。
(四) 設計基礎數據
1. 各種氣體的溶解度
(1m3水在總壓為101.3kPa(絕壓)下溶解的氣體量,Nm3)
溫度,℃ CO2 CO H2 N2 CH4 25 0.759 0.02142 0.01750 0.01410 0.03006 26 0.738 0.02110 0.01742 0.02052 27 0.718 0.02080 0.01731 0.02901 28 0.699 0.02051 0.01720 0.02852 29 0.682 0.02024 0.01709 0.02806 30 0.665 0.01998 0.01699 0.01319
0.02762
2.不同分壓、溫度時CO2在水中的深解度,Nm3/m3水
分壓
P×101.3kpa-1(絕)
℃ 10 20 30 0.5 0.61 0.44 0.33 1.0 1.20 0.88 0.65 3.0 3.53 2.58 1.91 5.0 5.71 4.16 3.10 10.0
10.71
7.8
5.81
2
(五) 參考資料
1.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 2.天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
3.國家醫葯管理局上海醫葯設計院《化工工藝設計手冊》。 4.化工設備設計全書編輯委員會《塔設備設計》。 5.賀匡國主編《化工容器及設備簡明設計手冊》。 6.華東化工學院,浙江大學合編《化工容器設計》。 7.茅曉東,李建偉編《典型化工設備機械設計指導》。 8.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主編《現代塔器技術》
⑽ 使用氣體吸收裝置的合成實驗,反應完畢時,怎麼做
試題答案:(1)實驗室製取氫氣的裝置,應用雙孔橡皮塞,並插入長頸漏斗使其回下端管口位於液面以答下,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若反應物較多,可將試管換成廣口瓶或錐形瓶.故B、D裝置都可以;加鋅粒時,先將容器傾斜或橫放,用鑷子夾持鋅粒放在容器口處,再慢慢直立容器,讓鋅粒滑到容器底部.(2)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讓混合氣體從導管口進入,CO2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從導管c逸出的是CO;再關閉活塞a,打開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進入廣口瓶,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這時逸出的就是CO2故答:(1)B、D;先將容器傾斜或橫放,用鑷子夾持鋅粒放在容器口處,再慢慢直立容器,讓鋅粒滑到容器底部.(2)C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