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壓制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件有哪四種
一套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統如—1圖所示,它由制動踏板1、主缸推桿2、主缸活塞3、制動主缸4、制動油管5、回位彈簧6、制動輪缸7、輪缸活塞8、制動鼓9、制動蹄10、制動蹄片11、制動底板12、支承銷13組成。
金屬的制動鼓安裝在輪轂上(圖中輪轂沒有顯示),它與車輪相連接,以它的內圓面為工作表面,隨車輪一起旋轉。 制動底板一般安裝在車橋上,並不旋轉,在制動底板上安裝著兩個用於支撐制動蹄的支承銷13。
制動蹄的外圓面上有制動蹄(摩擦)片11。制動底板上固定安裝著制動輪缸7,通過油管5與制動主缸相通,主缸中的輪缸活塞8可以在司機的操控下在缸內移動。不制動時,制動鼓的內圓工作面與制動蹄之間有一定的間隙,車輪和制動鼓可以自由旋轉。
需要制動(剎車)時,司機踏下制動踏板1,推桿推動主缸活塞3右移,主缸內的制動液流向輪缸。輪缸內的兩個輪缸活塞8推動兩個制動蹄繞著支承銷13轉動,制動蹄摩擦片緊壓在制動鼓的內圓工作面上。
不旋轉的制動蹄對旋轉著的制動鼓產生一個摩擦力矩,摩擦力矩的方向與車輪旋轉方向相反。 制動鼓將這個力矩傳給車輪,由於車輪與路面之間有附著作用,車輪對路面作用一個向前的周緣力匕,同時路面也對車輪作用一個向後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制動力Fb,制動力由車輪傳到車(橋)架和車身,使得整個汽車產生一定的減速度,並且制動力越大,減速度越大。
汽車的動能轉化為制動蹄摩擦片與制動鼓(及輪胎面與地面)之間由摩擦產生的熱能,並散發到大氣中。 當放開制動踏板後,制動輪缸內的制動液在制動蹄回位彈簧6拉壓作用下迴流,輪缸活塞和制動蹄隨之回位,摩擦力矩和制動力FB消失,制動作用停止。
通過以上的討論可以想到,阻礙汽車運動的制動力Fb的大小不僅取決於摩擦力矩,還與輪胎和路面之間的附著條件有關。如果如前所述汽車行駛在冰雪路面上,附著力很小,這時的汽車就不可能產生大的制動效果。 當然今後在討論汽車制動系統的結構時,都假設輪胎與地面之間具有良好的附著條件。
B. 一般的液壓傳動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液壓傳動系統由液壓動力元件(液壓油泵)、液壓控制元件(各種液壓閥)、液壓執行元件(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等)、液壓輔件(管道和蓄能器等)和液壓油組成。
基本工作原理:
電動機帶動液壓泵從油箱吸油,液壓泵把電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液壓介質通過管道經節流閥和換向和閥進入液壓缸左腔,推動活塞帶動工作台右移,液壓缸右腔排出的液壓介質經換向閥流回油箱。換向閥換向之後液壓介質進入液壓缸右腔,使活塞左移,推動工作台反向移動。
1、液壓泵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動能(表現為壓力、流量),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是系統的動力來源。
2、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而對外做功,液壓缸可驅動工作機構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液壓馬達可實現回轉運動。
3、各種液壓閥可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等,保證執行元件能按照要求進行工作。
4、液壓輔件提供必要的條件使系統正常工作並便於監測控制。
5、液壓油,液壓系統就是通過液壓油實現運動和動力傳遞的,液壓油還可以對液壓元件中相互運動的零件起潤滑作用。
(2)液壓式制動傳動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擴展閱讀:
液壓傳動系統的優點
1、液壓傳動可以輸出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低速大噸位運動。
2、液壓傳動能很方便地實現無級調速,調速范圍大,且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調速。
3、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液壓元件之間可採用管道連接、或採用集成式連接,其布局、安裝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構成用其它傳動方式難以組成的復雜系統。
4、液壓傳動能使執行元件的運動十分均勻穩定,可使運動部件換向時無換向沖擊。而且由於其反應速度快,故可實現頻繁換向。
5、操作簡單,調整控制方便,易於實現自動化。特別是和機、電聯合使用時,能方便地實現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
6、液壓系統便於實現過載保護,使用安全、可靠。由於各液壓元件中的運動件均在油液中工作,能自行潤滑,故元件的使用壽命長。
7、液壓元件易於實現系列化、標准化和通用化,便於設計、製造、維修和推廣使用。
C. 制動系統如何分類 4、液壓制動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按制動系統的作用不同
制動系統可分為行車制動系統、駐車制動系統、應急制動系統及輔助制動系統等。用以使行駛中的車輛降低速度甚至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行車制動系統;用以使已停駛的車輛駐留原地不動的制動系統則稱為駐車制動系統;在行車制動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保證車輛仍能實現減速或停車的制動系統稱為應急制動系統;在行車過程中,能夠降低車速或保持車速穩定,但不能將車輛緊急制停的制動系統稱為輔助制動系統。上述各制動系統中,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是每個車輛都必須具備的。
2)按制動操縱能源不同
制動系統可分為人力制動系統、動力制動系統和伺服制動系統等。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制動能源的制動系統稱為人力制動系統;完全靠由發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系統稱為動力制動系統;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的制動系統稱為伺服制動系統或助力制動系統。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3)按制動能量的傳輸方式不同
制動系統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電磁式等。同時採用兩種以上傳輸方式的制動系統稱為組合式制動系統。
2.制動系統的一般工作原理
制動系統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與車身(或車架)相連的非旋轉元件和與車輪(或傳動軸)相連的旋轉元件之間的相互摩擦來阻止車輪的轉動或轉動的趨勢。
圖3-20所示的是一種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圖3-20制動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1—制動踏板;2—主缸推桿;3—主缸活塞;4—制動主缸;5—油管;6—制動輪缸;7—輪缸活塞;8—制動鼓;9—摩擦片;10—制動蹄;11—制動底板;12—支承銷;13—制動蹄復位彈簧
一個以內圓面為工作表面的金屬制動鼓固定在車輪輪轂上,隨車輪一起旋轉。在固定不動的制動底板上,有兩個支撐銷,支撐著兩個弧形制動蹄的下端。制動蹄的外圓面上裝有摩擦片。制動底板上還裝有液壓制動輪缸,用油管與裝在車架上的液壓制動主缸相連通。主缸中的活塞可由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機構來操縱。
當駕駛員踏下制動踏板,使活塞壓縮制動液時,輪缸活塞在液壓的作用下將制動蹄片壓向制動鼓,使制動鼓減小轉動速度,或保持不動。
汽車上設置有彼此獨立的制動系統,它們起作用的時刻不一樣,但它們的組成卻是相似的。它們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供能裝置:包括供給、調節制動所需能量及改喜傳能介質狀態的各種部件,如氣壓制動系統中的空氣壓縮機、液壓制動系統中的液壓油泵、人的肌體等
。(2)控制裝置:包括產生制動動作和控制制動效果的各種部件,如制動踏板等。
(3)傳動裝置:包括將制動能量傳輸到制動器的各個部件,如制動總錄、制動分栗及連接管路等。
(4)制動器:產生阻礙車輛的運動或運動趨勢的力(制動力)的部件。
較為完善的制動系統還具有制動力調節裝置、報警裝置、壓力保護裝置等附加裝置。
D. 氣壓增壓式液力制動傳動裝置有那些主要部件組成
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油氣復合式) 一、目的 氣壓制動的長處是小的踏板力和小的踏板行程,能產生大的促動力。液壓制動之長是滯後時間短,摩擦件少,性能穩定,非懸架支承件少,行駛平順性好,適用多種高性能制動器,可用雙輪缸,更合理的布置雙管路系統。 為了兼取氣壓制動和液壓制動兩者的優點,不少重型汽車採用了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它和真空加力裝置的原理一樣,只是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由於壓縮空氣的工作壓力較大,多為(0.45~0.6)mpa,而真空式所具有的最大壓力差,只能略等於大氣壓力。故加力氣室小巧緊湊,安裝位置不受限制,系統布局合理。 二、控制型式 這種制動傳動裝置,由於控制閥的安裝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控制型式: (1)直接控制式--利用氣壓控制閥同時直接控制兩個單腔的增壓器或一個雙腔的增壓器(又稱氣頂油式)。 (2)間接控制式--利用一個單腔液壓主缸,同時控制兩個帶有氣壓控制閥的增壓器(又稱油控氣、氣頂油式)。 三、間接控制式的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一)組成和構造特點 圖20-67所示為雙管路油控氣、氣頂油制動系統的組成。它由空氣壓縮機1、調壓器2、貯氣筒3、4組成加力氣源。各管路分別裝有2各自的空氣增壓器,用一個單腔液壓主缸34控制。 圖20-67 間接控制式的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1-空氣壓縮機;2-調壓器;3、4-貯氣筒,5、7-輪缸;6、9-空氣增壓器;8-制動主缸;10-氣壓表(二)空氣增壓器 1、空氣增壓器的組成 從圖20-68看出:空氣增壓器是由加力氣室17、輔助缸12和控制閥三部分組成。是氣壓和液壓制動結構的變型體,故省略結構內容。 圖20-68 間接控制的空氣增壓器簡圖 1-加力氣室活塞;2-回位彈簧;3-控制閥活塞;4-放氣螺釘;5-膜片芯管;6-空氣濾清器;7-膜片;
8-排氣閥;9-進氣閥;10-放氣螺釘;11-復合式單向閥;12-輔助缸;13-球閥;14-輔助缸活塞;
E. 液壓傳動裝置由哪些基本部分組成
1.
動力裝置:將機械抄能轉換為液壓能;
2.
執行裝置:包括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液壓執行器;
3.
控制裝置:控制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的各種液壓閥;
4.
輔助裝置:包括儲存液體的液壓箱,輸送液位的管路和接頭,保證液體清潔的過濾器等;
5.
工作介質:液壓液,是動力傳遞的載體。
F. 液壓傳動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液壓傳動系統主要由五塊組成,分別是:
1、動力元件
2、執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輔助元件
5、工作介質
各部分的功能分別是:
1、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它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因素。
2、執行元件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和動力原件的作用互反。油缸-直線運動,馬達-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包含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每個元件都用不同的功用。
5、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G. 汽車液壓制動系統的主要由什麼零件組成
1.制動器:產生制動力矩,阻止車輪或車軸轉動的裝置。按原理分:機械摩擦式(廣泛)、液力式、電磁式機械摩差式分:鼓式—蹄式(內制、外張)、帶式(外製、外收)盤式—全盤、點盤2.制動傳動機構:控制制動器的裝置。類型有:簡單式(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動力式)、加力式(簡單式加動力式)3.輔助制動裝置如:長下坡的車速穩定裝置、排氣制動裝置、下坡緩行器等制動系按制動能源可分為:人力制動系:其以駕駛員肌體為唯一制動能源,動力制動系:完全靠發動機的動力轉化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來制動。其制動能源如空氣壓縮機或油泵。伺服制動系:其兼用人力和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如人力液壓制動系加設一套動力伺服系統。其可分為助力式(直接操縱式)和增壓式(間接操縱式)。三、制動基本原理制動裝置的基本工作原理以蹄式制動器為列:駕駛員經制動系控制裝置,操縱制動器的不旋轉元件制動蹄對旋轉元件制動鼓(與輪轂連接)制動,從而產生Mτ(制動力矩)。制動力矩經車輪與地面的附著作用生成Pτ(制動力),制動力作用於→車輪→車橋→懸架→車架(身),汽車減速,直至停車。1234567891014Nt13Pt1112制動原理示意圖1.制動踏板2.隔板3.推桿4.制動主缸5.油管6.輪胎7.輪缸8.回位彈簧9.摩擦片10.制動鼓11.制動蹄12.支承銷13.凸輪14.限位螺母四、制動系的
H. 真空助力式液壓制動傳動裝置組成部分有哪些
全液壓制動系統由:充液閥、蓄能器、腳踏閥、鉗盤制動器(或其他形式的制動版器),以及制動尾燈開關,壓權力開關等組成。工作原理是壓力油經由充液閥向蓄能器供油後,一路進入腳踏閥,腳踏閥實際上為一個腳踩的比例換向閥,然後進入輪胎旁的制動器。當制動力不夠時可由蓄能器短時供油。還有一種是氣推液形式的剎車。由發動機上的真空助力泵產生壓力氣體,推動剎車油缸,剎車油壺的右進入剎車油缸,起到增力的目的,然後進入制動器中。目前大多數制動器為碟剎,而不是鼓剎。
I. 液壓制動裝置由哪些部件組成是怎樣工作的
液壓制動系統的結構
剎車分泵是制動系統不可缺少的零件,它主要的作用是頂動剎車片,剎車片摩擦剎車鼓,使車速降低和靜止。
踩下剎車後總泵產生推力將液壓油壓到分泵,分泵內部的活塞受到液壓力開始移動將剎車片推動。
鼓式制動器
鼓式制動器主要包括制動輪缸、制動蹄、制動鼓、摩擦片、回位彈簧等部分。主要是通過液壓裝置使摩擦片與隨車輪轉動的制動鼓內側面發生摩擦,從而起到制動的效果。
盤式制動器
盤式制動器也叫碟式制動器,主要由制動盤、制動鉗、摩擦片、分泵、油管等部分構成。盤式制動器通過液壓系統把壓力施加到制動鉗上,使制動摩擦片與隨車輪轉動的制動盤發生摩擦,從而達到制動的目的。
與封閉式的鼓式制動器不同的是,盤式制動器是敞開式的。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很快散去,擁有很好的制動效能,現在已廣泛應用於轎車上。
ABS油泵
現在的轎車上,ABS已經是標配。ABS油泵是它的核心部件,主要由電磁閥、控制活塞、液壓泵和儲能器等組成,是在原液壓制動系統中增設一套液壓控制裝置,控制制動管路中容積的增減,以控制制動壓力的變化。
制動力如何產生的
關於制動力的理論非常深奧,大家只要知道以下幾點就好了:
1制動力來自路面對車輪的一個反作用力,當然這個反作用力的誘導即是制動片與旋轉的制動盤或制動鼓接觸磨擦產生的磨擦力矩;
2制動力不僅取決於摩擦力矩,還取決於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力(它等於輪胎上的垂直負荷與輪胎和路面間的附著系數的乘積),即制動力最大隻能等於附著力。而磨擦力 的大小決定於輪缸的張力,摩擦系數和制動鼓及制動蹄的尺寸。
3當制動力等於附著力時,車輪將被抱死在路面上拖滑。拖滑使胎面局部嚴重磨損,在路面 上留下一條黑色的拖印。同時,使胎面產生局部高溫,胎面局部稀化,好象輪胎與路面間被一層潤滑劑隔開,使附著系數下降。因此最大制動力和最短的制動距離, 是在車輪將要抱死而未完全抱死時出現的。
J. 一般液壓傳動系統由哪四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麼
液壓傳動是用液體作為工作介質來傳遞能量和進行控制的傳動方式。液壓系統利用液壓泵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通過液體壓力能的變化來傳遞能量,經過各種控制閥和管路的傳遞,藉助於液壓執行元件(缸或馬達)把液體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驅動工作機構,實現直線往復運動和回轉運動。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無件和液壓油。
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指液壓系統中的油泵,它向整個液壓系統提供動力。液壓泵的結構形式一般有齒輪泵、葉片泵和柱塞泵,它們的性能比較如1-1所示
執行元件(如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的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
控制元件(即各種液壓閥)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根據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壓閥可分為村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和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又分為益流閥(安全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流量控制閥包括節流閥、調整閥、分流集流閥等;方向控制閥包括單向閥、液控單向閥、梭閥、換向閥等。根據控制方式不同,液壓閥可分為開關式控制閥、定值控制閥和比例控制閥。
輔助元件包括油箱、濾油器、油管及管接頭、密封圈、壓力表、油位油溫計等。
液壓油是液壓系統中傳遞能量的工作介質,有各種礦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壓油等幾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