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1)利用B
(1)H 2 、CO 2 、H 2 S等;(2)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的HCl氣體,HCl溶於水後也能與NaHCO 3 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HCl、MnO 2 、NaBr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有無色變為橙色,證明Cl 2 的氧化性強於Br 2 ;(4)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雙手握熱試管丁,使2NO 2 與水接觸; 42.08或44.04
B.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研究(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對其方案進行完善或
(1)B、C、E相連後,應選擇固體和液體不加熱的方法製取氯氣,如可以用次氯酸鈣和濃鹽酸,故答案為:次氯酸鈣、濃鹽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氯氣的製取原理方程式為:MnO2+4H++2Cl- 加熱 | .
C. 實驗室開放日,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對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
(1)在酒精燈火焰處加金屬網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溫度; (2)根據題目中的信息「發現試管中的黑色固體物質變紅」,則推測該紅色物質是銅,故其化學式為Cu.若已知一氧化碳的特徵反應是使浸有磷鉬酸溶液的黃色氯化鈀試紙變成藍色.根據結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中既有CO也有CO2」,則推測觀察到裝置B中的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裝置B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根據題目中的信息:「①木炭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直接發生反出產生CO;②反應中的C+2CuO 高溫 | .
D.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展開了如下探究:(1)小明同學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製取氧氣
(1)如果用雙氧水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觀察導氣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2H2O2 MnO2 | .
E. 下圖所示為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裝置(圖中加熱儀器、鐵架台、鐵夾等均未畫出).圖中
(1)裝置中反應流程是需要制備氧氣和乙醇蒸氣在加熱時反應生成乙醛,通入氫氧化銅中需要加熱才會出現磚紅色沉澱,所以需要加熱的裝置有:F是加熱制氧氣,A需要得到乙醇蒸氣需要加熱;B處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熱;乙醛通入E氫氧化銅溶液需要加熱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故答案為:ABEF; (2)B處的反應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 催化劑 |
F.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 : (1)
(1)裝置氣密性檢查的原理一般是通過壓強差產生的明顯現象來判斷,所以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①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②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製取氯氣,分液漏斗只能盛裝液體,所以甲裝濃鹽酸,乙盛裝二氧化錳;丙是用來檢驗氯氣的性質,所以盛裝溴化鈉溶液;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黃綠色的氯氣,所以會看到燒瓶中有黃綠色的氣體生成;氯氣和溴屬於同一主族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氯氣能置換出溴化鈉中的溴,試管內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由此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故答案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於試管丁. ③設容器的體積為VL,所以二氧化氮氣體的物質的量為n= ,二氧化氮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所以溶質是硝酸. 設生成硝酸的物質的量為xmol; 4NO 2 +O 2 +2H 2 O=4HNO 3 4mol 4mol xmol x=
C= = =0.045mol/L 故答案為:0.045mol/L. |
G.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
(1)H 2 、CO 2 、NO 2 、NO、C 2 H 2 、H 2 S 等(答兩個即可) (2)①實驗I結論合理,實驗II結論不合專理; 製取的氯氣中屬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②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3)①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 2 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
H.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以下實驗.
1.2kmno4=k2mno4+mno2+o2 21 2gx=1g 氧氣的體積來v=質量/密度=1/1.29=自己算吧 2.3fe+o2=fe3o2(二氧源化三鐵) 瓶子炸裂是沒有放沙子溫度過高,其他問 題沒有圖也不好答了
I.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圖示實驗裝置(圖中省略了夾持儀器)來測定某鐵碳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並探究鐵與
由裝置圖可知,該實驗原理:通過測定乾燥管E的質量增重確定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鐵碳合金中碳的質量,進而計算鐵的質量,再計算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故二氧化硫會影響二氧化碳的測定,進入乾燥管E的氣體應除去二氧化硫、且乾燥. (1)常溫下Fe在濃硫酸中鈍化,碳不與濃硫酸反應,沒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B均無明顯現象, 故答案為:常溫下Fe在濃硫酸中鈍化; (2)加熱條件下,Fe、碳都與濃硫酸反應,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 △ | .
J. 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實驗室製取氧氣後,准備對氣體的製取裝置進行探究和設計.(所用裝置圖用序號
(2)熟悉常見的化學儀器,並能說出名字.如:a.試管b.酒精燈c.鐵架台d.集氣瓶 (3)實驗室中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要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加熱過程中為防止生成的水珠倒流入試管,引起試管的炸裂,要讓試管口向下傾斜.故選B;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是固體與液體作用並且不需加熱,為了防止氣體的逸出,長頸漏斗要深入液面一下.故選A裝置;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又不易溶於水,故可選用E或F作為收集裝置.故答案為:B、A、E,F、O 2 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於水 (4)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製得,並且為使氣體不外逸,可選用A裝置;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並與水反應的特點,可選用E裝置作為收集裝置.故答案為:A、E (5)從(3)、(4)小題可知,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時的條件以及反應過程的注意事項,都會影響反應裝置的選擇;生成物的溶解性、是否與水反應、以及密度的大小都會影響收集裝置.故答案為: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擇由反應物狀態、反應時所需的條件、反應過程等因素決定的,而收集裝置與生成物的性質有關. |
與化學興趣小組對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機工具箱
發布:2025-10-08 16:35:58
瀏覽:720
電療儀器指哪些
發布:2025-10-08 14:24:30
瀏覽:13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