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驗裝置可以分為
(抄1)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右側導氣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對燒瓶外壁微微加熱,若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停止微熱冷卻後導氣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時間不下降,說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右側導氣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對燒瓶外壁微微加熱,若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停止微熱冷卻後導氣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時間不下降,說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
(2)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生裝置;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熱量,使氨氣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逸出,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使平衡NH 3 +H 2 O
② 實驗裝置
白雲岩溶解實驗裝置與上一章介紹的石灰岩溶解實驗裝置相同,差別僅在於用白雲岩旋轉盤取代石灰岩旋轉盤,故此處不再重復。
同樣,白雲岩溶解過程通過電導儀測定溶液電導並由計算機記錄其變化來了解。本次實驗中,溶液總硬度與電導率存在如下線性關系:
TH(mmol·L-1)=5.56×10-3σ(μS·cm-1)-0.01 相關系數r=0.999
因此,由溶液電導的自動記錄,可獲得溶解過程中總硬度的變化,這樣,白雲岩溶解速率為
R=(V/A)(dTH/dt)/2
式中:V為溶液體積;A為旋轉盤表面積;因子2表示1mol白雲岩溶解產生2mol的硬度。
圖9.1(a),(b)分別是低CO2分壓和高CO2分壓時的典型實驗曲線。其中直線段表明在固定旋速和(或)固定碳酸酐酶濃度條件下,總硬度隨時間是近似線性增加的。
實驗時擴散邊界層厚度ε可由下述Levich(1962)公式給出:
ε=1.61(D/ν)1/3(ν/ω)1/2
式中:D是分子擴散系數;ν為水的運動黏滯系數;ω即旋轉角速度。
由此在本次實驗中當旋速最低100r·min-1時ε=5×10-3cm,而最高3200r·min-1時ε=8.84×10-4cm,因為所有的實驗雷諾數(Re=r2ω/ν,r旋轉盤半徑)低於2×105,所以保證了實驗是在層流的情況下進行的。
③ 如圖:本實驗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本實驗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這個實驗,主要是利用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3)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4)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無論怎樣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C都不能使C與B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1;(3)方便比較像、物的大小關系;(4)玻璃板不豎直.
④ 本套裝置與傳統實驗的裝置的區別,各有何利弊
(1)注射器復內氣體減少制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5ml?9ml25ml+15ml×100%=15%;(2)裝置二與裝置一裝置比較,裝置二中的氣球在玻璃管的後部,更易讓空氣流通,氧氣與銅能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注射器應不停推拉活塞;(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實驗後發現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低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銅粉的量可能不足,沒有將氧氣消耗盡;②裝置可能漏氣,;③實驗中可能未冷卻至室溫就讀數等.故答案:(1)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反應後注射器中氣體體積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25mL15mL9mL 15% (2)裝置二; 裝置二能使氣體經過氧化銅,充分反應;不停推拉活塞.(3)銅粉的量不足;未待裝置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
⑤ 本實驗裝置為什麼僅限於測定非金屬材料的導熱系數
本實驗裝置採用穩態平板法,僅限於測定非金屬材料的導熱系數。
穩態平板法是一種應用一維穩態導熱過程的基本原理來測定材料導熱系數的方法, 可以用來進行導熱系數的測定試驗,測定材料的導熱系數及其和溫度的關系。
一. 實驗目的
1.鞏固和深化穩定導熱過程的基本理論,學慣用平板法測定材料導熱系數的實驗方法和技能。
2.測定試驗材料的導熱系數。
3.確定試驗材料導熱系數與溫度的關系。
二.實驗原理
導熱系數是表徵材料導熱能力的物理量。對於不同的材料,導熱系數是不同的;對同一材料,導熱系數還會隨著溫度、壓力、濕度、物質的結構和重度等因素而變異。各種材料的導熱系數都用試驗方法來測定,如果要分別考慮因素的影響,就需要針對各種因素加以試驗,往往不能只在一種試驗設備上進行。穩態平板法是一種應用一維穩態導熱過程的基本原理來測定材料導熱系數的方法,可以用來進行導熱系數的測定試驗,測定材料的導熱系數及其和溫度的關系。
⑥ 如何利用本實驗裝置測量未知雙縫間距
利用本實驗裝置測量未知雙方的間距的話,那麼他這個是需要運用到這個專門的測量工具的測量工具的是非常專業的,如果是沒有的算工資的話,他的測出來的數值的話,就有些是有所偏差的。
⑦ 什麼是恆定乾燥條件 本實驗裝置中採用了哪些措施
指乾燥介質的溫度、濕度、流速及與物料的接觸方式,都在整個乾燥過程中內均保持恆定。
這是一容種對問題的簡化處理方式,可適用於大量空氣乾燥少量濕物料的情況,空氣的定性溫度等於進、出口溫度平均值。
(—)平衡水分與自由水分
1. 平衡水分
與一定狀態的濕空氣充分接觸後,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稱為平衡水分。用表示,
此時乾燥過程達到此操作條件下的平衡狀態。
=f(物料性質,空氣狀態,兩者接觸狀態)。
(1)當空氣狀態恆定時,不同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差很大,同一物料的平衡水分隨空氣狀態而變化;
(2)當=0時,均為0,說明濕物料只有與絕干空氣相接觸,才有可能得到絕干物料;
(3)一般近似認為物料的平衡含水量與空氣溫度無關。
2.自由水分
物料中超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分稱自由水分,這種水分可用乾燥操作除去。
(二)結合水與非結合水
1.結合水
與物料結合能力很強的水分,存在於如細胞壁中、微孔中,不易除去。
說明:這種結合能力包括:化學力和物理化學力等強結合力。
2. 非結合水
結合力較弱,包括機械附著於固體表面的水分,這種水分容易由乾燥操作除去。
⑧ 據圖回答問題:(1)本實驗裝置的目的是:______(2)要使實驗效果明顯,本實驗裝置應放在______環境中,
(1)本實驗的裝置是為了驗證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實驗現象回是能夠使澄清的答石灰水變渾濁.
(2)此裝置應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如果在光下的話,光合作用的強度超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體內就被植物光合作用當成了原料,二氧化碳通過葉片的氣孔散發的體外較少,實驗效果不明顯.
(3)過一段時間後,用手擠壓塑料袋會發現石灰水變混濁,說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
(1)驗證綠色植物呼吸時的釋放二氧化碳;
(2)陰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變渾濁;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⑨ 實驗室中用CO還原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得到鐵,設計的實驗裝置如下:(1)本實驗的主要步驟為______
(1)CO還原氧化鐵反應前先通一段時間一氧化碳再加熱,以免加熱時CO與空氣混合專,可能引起爆屬炸,當氧化鐵全部轉化為鐵停止加熱後需繼續通一氧化碳直到固體冷卻防止生成的鐵被氧化;故答案為④①③②
(2)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2O3得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