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中國火箭發射自動熄火裝置

中國火箭發射自動熄火裝置

發布時間:2021-10-15 05:23:00

A. 剛看了個視頻,中國95年96年發射火箭失敗了嗎我怎麼不知道

失敗了...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下稱「長三乙」)點火起飛後約兩秒,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火箭低頭並偏離發射方向向右傾斜。飛行約22秒,火箭頭部墜地,撞到離發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隨即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並造成人員傷亡。

這是長三乙首次發射國際通信衛星,長三乙是當時中國航天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綁了4個助推器。「我是長三乙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我們的膽子也夠大了,首飛就承擔發射一顆國際衛星,全世界公開廣播,這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飛22秒,就像運動員跳高,跨過一個橫桿不往上飛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時光是龍樂豪刻骨銘心的疼,也讓這位總設計師「一夜白頭」。他說,「那時才真正知道什麼叫痛苦。說實話,我沒想到失敗得這么慘。」

因為承擔國外衛星發射,國際慣例是允許失敗的,但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失敗原因調查清楚。「改進措施是不是有效?你說了不算,要找第三方來評定。我們當時請了美、德、法、英的5個專家來,我跟他們報告了3天,他們非常認可。當時我從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從經驗來看,火箭的總體設計方案沒有問題」。

14年後,龍樂豪談起這次失敗時說,「我沒有灰心,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失敗,重要的是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進研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今後的失敗或避免失敗。」

後來,故障原因查明為一個電子元件失效。面對輿論的壓力,龍樂豪帶領團隊不斷推理,反復試驗,全面審查了火箭總體技術方案,再次認定正確無疑,並在此基礎上,圍繞設計、生產、產品質量控制、研製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復查,完成了12類、122項試驗,提出44項、256條改進措施,從而確保了後續飛行試驗皆獲成功。

B. 火箭發射原理

火箭發射原理:1、力的反作用力2、通過不斷地減少自身重量,3、慣性的存在。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

具體如下:

發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記數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在震天動地的轟鳴聲中,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加速飛行段由此開始了,經過幾十秒鍾,運載火箭開始按預定程序緩慢向預定方向轉變。

100多秒鍾後,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第二級接著點火,繼續加速飛行,這時火箭已飛出稠密大氣層,可按程序拋掉衛星的整流罩。在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至此加速飛行段結束。

隨後,運載火箭靠已獲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開始慣性飛行段,直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了最後加速段飛行。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動機關機。火箭的運載使命就全部完成了。

(2)中國火箭發射自動熄火裝置擴展閱讀

用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火箭是目前(截止2009年)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

C. 92年中國火箭發射失敗原因

影響「澳星」升空的「禍首」竟是一塊比米粒還要小得多的鋁質多餘物。它使程序配電器上的控制接點短路,從而釀成一、三助推火箭誤關機的惡果。

運載火箭由幾十萬個元件組成,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出現失誤都會導致整個發射失敗。1980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火箭時,操作人員不慎將一個組合件的商標碰掉,落進燃料供應系統造成了堵塞,使火箭中途墜入大海。

於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擺開了趕制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的戰場。經過日夜工作,航天工作人員終於在100天之後,成功製造了另一顆長征二號火箭,並成功地將「澳星」發射成功。

(3)中國火箭發射自動熄火裝置擴展閱讀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故障原因

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火箭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根據分析模擬計算及地面試驗結果,故障原因為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復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D. 中國航天火箭發射失誤 歷史上還哪些航天發射失敗記錄

1、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懷特3名美國宇航員在卡納維爾角進行阿波羅1號飛船模擬發射時,因飛船失火而喪生。

2、1980年3月18日:前蘇聯東方號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進行燃料加註時發生爆炸,45名技術人員當場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醫院後死亡。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報道。

3、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72秒後爆炸,包括一名教師在內的7名美國宇航勇士喪生。

4、1986年4月18日:據信攜帶著軍事偵察衛星的一枚美國大力神34D運載火箭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起飛8.5秒後發生爆炸。

5、1986年5月3日:攜帶有價值5700萬美元的一顆氣象衛星的美國德爾它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起飛71秒後主發動機突然熄火,90秒時自毀。

6、1990年2月22日:歐洲阿里安運載火箭在發射兩顆日本衛星時,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場起飛1分40秒後發生爆炸。這是阿里安火箭的第36次發射。

7、1990年9月7日:美國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體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從吊車上墜地,引發的大火火焰高達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8、1990年10月4日:蘇聯一枚天頂號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電子偵察衛星時於起飛幾秒後發生爆炸,發射設施遭受嚴重損壞。

9、1991年6月18日:攜帶有美國航宇局及幾所大學的10個試驗件、高15米的勘探者火箭在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後因偏離正常飛行路線而被自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航天災難

E. 中國火箭發射失誤為什麼

技術越尖端,風險就越大,這是科技界的常識。匯聚無數尖端技術的航天業,更是暗藏凶險,僅僅一粒浮塵就可能導致元件失靈並釀成大禍。看慣了「發射成功」新聞的廣大網民,近日得到一條「中國航天火箭發射出現異常」的消息,不禁錯愕疑惑,憂心忡忡。鏈科技小編今天為大家理理頭緒。

這就是險象環生的航天發射!在得知中星9A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表現出擔心,有的表現出大度。鏈科技小編認為,這兩種態度都有可取之處,「擔心」意味著我們還需嚴謹,「大度」意味著卸下包袱,繼續前行。科技探索,一波三折,危機四伏,防不勝防。一絲鐵屑、一根發絲、一粒灰塵、一塊泡沫,它就是一次次事故背後的真正「內幕」。願我們的思維成熟起來,科學對待每一次失利吧。

我們曾經有過的失敗,它們是深刻的教訓。

1.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在酒泉發射中心進行了第一次發射返回式衛星一號。由於火箭上控制系統中的一根導線暗傷斷裂,導致姿態失去控制,飛行試驗失敗。

2.1984年1月29日長征三號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一顆試驗衛星時取得部分成功,然而對於航天發射這種不能絲毫馬虎的事情來說也就意味著失敗!

3.1991年12月28日 長征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時失敗.

4.1992年12月21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E進行發射澳普圖斯B2衛星,當火箭起飛後約48秒澳普圖斯B2衛星爆炸。

5.1995年01月26日長征二號捆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亞太二號通信衛星時失敗。

6.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由於一個電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慣性基準傾斜,火箭按錯誤的姿態信號進行姿態矯正,導致火箭在飛行22秒以後,觸地爆炸,星箭俱毀,發射失敗,造成了中國航天史上一次重大事故。

7.1996年8月18日,「長征三號」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未能將「中星七號」送入預定軌道。

但是,在中國航天火箭發射的歷史上,還有11次風暴一號火箭的發射卻鮮為人知,未被記錄到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射中。那11次發射都是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期間進行的,火箭都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

1972年8月10日,風暴一號火箭進行了首次發射,並獲得了基本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設計方案的基本正確,各系統工作協調,為正式發射衛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是,由於當時處在"文革"中,左的一套十分流行,好大喜功。只管工程快馬加鞭求進度,而不求在技術上吃透,在質量上嚴格把關。這就導致了科學試驗不尊重客觀規律,不切實際,必定要遇到挫折。期間,1973年9月和1974年7月進行過兩次飛行試驗,均未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對質量控制不嚴,特別是對進行充分的地面試驗不夠重視,出了故障找客觀原因和外部原因多,聽不得不同意見。技術吃不透,原因找不準,故障不能准確定位,採取的措施針對性不強。所以在1975年連續兩次成功後,又產生了驕傲和輕敵情緒,導致1976年、1978年又有新的故障發生,造成了飛行試驗的失敗,其中的教訓非常深刻。

1979年7月28日清晨,風暴一號火箭托舉著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實踐二號乙3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起飛。火箭一級、二級主機工作正常,但在滑行段飛行中游動發動機推力下降,直至起飛後297秒自行關機。火箭終因飛行姿態失穩在空中自毀。直到1981年9月20日5時28分,火箭點火起飛,經過7分20秒,3顆衛星按照設定的程序逐一與火箭分離,進入各自預定的軌道。一箭三星發射終於獲得了成功。在風暴一號的11次發射中,共成功了7次,失敗了4次。

開拓者一號運載火箭同樣經歷過兩次失敗:

2002年9月15日,開拓者一號升空不久就掉下來。

2003年9月16日,開拓者一號沒有把衛星送入軌道。

最近的一次:2006年10月29日發射的首顆直播衛星「鑫諾2號」失效,衛星無法為地面提供通信廣播傳輸服務。故障原因是衛星上的太陽帆板和通信天線未能展開,但是衛星還能收到地面的指令。這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製造,經歷了十年研製周期,成本據估算在2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衛星,被修復的機會渺茫,將可能墜入大氣層燒毀。

看到這么多令國人心痛的發射失敗記錄,我想航天人更能感到刻骨銘心的疼痛。航天人要加油,希望你們嚴謹刻苦工作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使中國真正跨入航天強國行列。我們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國航天,任重而道遠!

F. 中國的航天發射曾經出現過大的事故嗎

發生過。最嚴重的一次是1996年的!

996年2月15日在西昌用長征-3B大推力火箭發射國際708通信衛星,火箭點火升空22秒後發射爆炸,造成6人死亡,50多人受傷,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
事故發生後,中國航天商業發射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一些商業發射被取消。之後的整整10年,中國都沒有進行國際商業發射,近年來,由於中國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和嫦娥一號計劃,中國航天的國際商業發射開始復甦,2006年長征-3B火箭成功發射了奈及利亞通信衛星,這顆衛星是由中國製造的(以前發射的商業衛星都是外國製造的),是中國首次整星出口。也是中國1996年以來的首次國際商業發射。2008年10月30日,長征3B火箭再次把一顆中國製造整星出口的委內瑞拉通信衛星成功送上太空。

中國火箭發射失敗記錄:

1. 1973年9月18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 失敗
2. 1974年7月14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失敗
3. 1974年11月5日,酒泉,長征二號發射返回式衛星失敗
4. 1976年11月10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失敗
5. 1979年7月27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實踐二號(一箭三星)
6. 1984年1月29日,西昌,長征三號發射東方紅二號通信試驗衛星失敗
7 1991年12月28日,西昌,長征三號發射東方紅二甲失敗
8. 1992年12月21日,西昌,長征 2E發射澳星失敗
9. 1995年1月25日,西昌,長征2E發射Apstar-2 失敗
10. 1996年2月15日,西昌,長征3B發射Intelsat-708 失敗
11. 1996年8月18日,西昌,長征 3發射中星七號失敗

G. 中國發射的所有的火箭

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發射記錄
發射序號 運載火箭 發射日期 衛星 任務 發射基地 結果 備 注
1 CZ-1 F-01 1970.04.24 東方紅一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播送東方紅樂曲
2 CZ-1 F-02 1971.03.03 實踐一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運行8年多
3 CZ-2 F-01 1974.11.05 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失敗 光學偵察衛星
4 CZ-2C F-01 1975.11.26 第1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3天後返回
5 CZ-2C F-02 1976.12.07 第2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3天後返回
6 CZ-2C F-03 1978.01.26 第3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3天後返回
7 CZ-2C F-04 1982.09.09 第4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8 CZ-2C F-05 1983.08.19 第5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9 CZ-3 F-01 1984.01.29 東方紅二號實驗通信衛星 GTO 四川西昌(XSLC) 失敗 發射成功,星未入軌
10 CZ-3 F-02 1984.04.08 東方紅二號實驗通信衛星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定點東徑125°上空
11 CZ-2C F-06 1984.09.12 第6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12 CZ-2C F-07 1985.10.21 第7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13 CZ-3 F-03 1986.02.01 東方紅二號甲實驗通信衛星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定點東徑103°上空
14 CZ-2C F-08 1986.10.06 第8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15 CZ-2C F-09 1987.08.05 返回式衛星(搭載法國微重力實驗裝置)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5天後返回
16 CZ-2C F-10 1987.09.09 第10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A)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8天後返回
17 CZ-3 F-04 1988.03.07 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中星1號)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定點東徑87.5°上空
18 CZ-2C F-11 1988.08.05 返回式衛星(搭載德國微重力實驗裝置)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8天後返回
19 CZ-4 F-01 1988.09.07 風雲一號極軌氣象衛星 SSO 山西太原(TSLC) 成功
20 CZ-3 F-05 1988.12.22 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中星2號)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定點東徑110.5°上空
21 CZ-3 F-06 1990.02.04 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中星3號)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定點東徑98°上空
22 CZ-3 F-07 1990.04.07 亞洲1號通信衛星(美國休斯公司) GT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外星1
23 CZ-2E F-01 1990.07.16 巴基斯坦科學實驗衛星/澳星模擬星 LEO 四川西昌(XSLC) 成功 一箭雙星。外星2,外星3
24 CZ-4 F-02 1990.09.03 風雲一號B/大氣1號甲/乙(氣球衛星) SSO 山西太原(TSLC) 成功 一箭三星
25 CZ-2C F-12 1990.10.05 第12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A)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8天後返回
26 CZ-3 F-08 1991.12.28 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中星4號) GTO 四川西昌(XSLC) 失敗 發射成功,星未入軌
27 CZ-2D F-01 1992.08.09 第13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B) LEO 甘肅酒泉(JSLC) 成功 光學偵察衛星,運行15天後返回

H. 中國發射火箭時的火箭是怎麼穩穩地站在發射架上的。

我國的發射架高大的原因是所有的火箭燃料加註等都在地上,而美國和俄羅斯的火箭在發射前都把燃料加註好了,只是檢查其它方面的問題,相比較而言,在安全方面我國的發射方法比較穩妥。但是比美,俄的慢一些,多用一些時間。

I. 為什麼中國火箭發射塔和美國、歐洲的火箭發射塔不一樣

你說的發射塔是發射系統地面保障設施中的一個組件,以中美常用的系統為例發射系統大概有以下部分:勤務塔、臍帶塔、二號發射台 、發射控制室(LCC)、瞄準間、跟蹤測量站、低溫推進劑加註系統、常溫推進劑加註系統、一號發射台。這種發射裝置更方便對發射載荷和箭體進行檢測。
當然老美的發射台比咱們要好,效率也要高,是二垂模式,發射台與臍帶塔一體式,可以移動的,而西昌的是勤務塔是移動的。美國的發射中心都是在沒有安全威脅的環境下設計的,西昌在叢山之間規劃建立,難度差別巨大。
從彈體的運輸上,我們就比人家難度大,估計西昌設計時安全是第一位的,效率次之。工業技術整體水平上的差距確實是存在的。酒泉比西昌太原的條件好,比較期待的是海南的新基地,應該是所有基地中最現代化的。

俄羅斯堅持爪型發射裝置,但也分相當多的亞型,配合不同發射任務,至於總構上的相似是一種技術慣性使然吧,也可能與早期蘇聯火箭助推器尺寸有關系。

希望能幫到你。

J. 中國火箭發射共失敗過幾次

我印象中有兩次。一次是給國外發射衛星賺外匯,半空中就炸了。還有一次是,點火沒成功,萬幸,當時還是直播,但是後來成功發射了。中國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火箭發射自動熄火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牙用什麼材料最好 瀏覽:219
辦公設備的凈殘值如何 瀏覽:736
騰亞南京塑料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744
購機工具箱 瀏覽:720
注塑後機械手用來干什麼 瀏覽:50
水表閥門s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博世電動工具木工專用 瀏覽:38
8匹柴油機飛輪軸承怎麼拆下 瀏覽:884
收割機軸承拿不下來怎麼弄 瀏覽:634
電療儀器指哪些 瀏覽:134
病房測心跳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191
大型設備上崗證怎麼列印 瀏覽:86
諾信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怎麼連網 瀏覽:839
直播賣貨用什麼設備清晰度好 瀏覽:190
機械裝置拆裝工具 瀏覽:888
防護閥門用字母怎麼代表 瀏覽:115
影視器材設備包括哪些 瀏覽:802
空冷軸承運行中內外溫差多少 瀏覽:769
matlab安裝遺傳演算法工具箱 瀏覽:367
冰櫃為什麼製冷頻繁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