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風箏裝置設計

風箏裝置設計

發布時間:2021-10-14 22:22:10

『壹』 風箏碰的製作方法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令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而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也有一種大型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蔚藍的天空,該風箏尺碼由10~20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竿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製作風箏,首先我們准備的工具有漿糊、紙刀,材料有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製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1/3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23寸。然後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接下來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1/3,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再將它貼好。

3.下面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了。

4.風箏的尾巴是風箏平衡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使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斜的一方。

5.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而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貳』 風箏的歷史及製做方法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令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而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也有一種大型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蔚藍的天空,該風箏尺碼由10~20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竿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製作風箏,首先我們准備的工具有漿糊、紙刀,材料有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製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1/3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23寸。然後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接下來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1/3,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再將它貼好。

3.下面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了。

4.風箏的尾巴是風箏平衡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使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斜的一方。

5.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而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叄』 風箏上的科學

風箏中的科學
竇光宇
①古老的風箏,已經不僅僅是娛樂玩具,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風箏同樣在為人類作貢獻!
②風箏又名紙鳶(yuān一種兇猛的鳥)、紙鷂(yào雀鷹),最早發源於中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說巧匠魯班就曾「削竹為鵲,成而飛之」,應當說這是風箏的前身。五代時期的李鄴,曾在宮中以線放紙鳶為游戲,又別出心裁地在鳶的頭部安裝竹笛,風入竹哨,發出像古箏一樣的響聲,因此得名「風箏」。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美國華盛頓國家航空和空間博物館中有一塊說明牌上也醒目地寫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③風箏的發明,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啟示:1749年,美國一位名叫威爾遜的天文學家,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試驗儀。他用6隻風箏將天文儀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進行科學試驗,第一次測到了大氣的溫度,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數據,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用風箏掛上一隻鐵鑰匙,在雷電交加時,把風箏送上天,引來雷電,從而證明了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避雷針也由此發明。1804年,英國的喬治格雷爵士用兩只風箏作機翼,研製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機。1894年,英國科學家設計了一隻供戰場觀察的軍用風箏,其作用猶如當今的衛星電視轉播……
④最近,科學家提出了利用風箏發電的新方法。據估計,風箏風力發電機獲得每千度電的成本僅有1.5歐元。而歐洲國家每千度電的發電成本平均為43歐元,風箏風力發電機的成本僅是後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據報道,俄羅斯物理學家在這方面作過探索。他們將50個巨大的風箏,放到空中從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個風箏伸展開來足有足球場那麼大。而牽扯這些風箏的繩索約有6000米長,路燈桿那麼粗。假如風箏所在高度的風力不足的話,人們還可以放鬆繩索使風箏升高。義大利科研人員計劃建造發電能力在幾兆千瓦范圍的大型設備,並在計算機上成功地進行了模擬計算。設想的風箏發電裝置,在風力作用下能夠帶動固定在地面的旋轉木馬式的轉盤,轉盤在磁場中旋轉而產生電能。這種風箏重量輕,抵抗力超強,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個直徑1000米的巨輪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發電能力。這將是第一台發電能力和常規電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⑥此外,科學家還設計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風力發電設備。房主可以把這樣的設備安裝在自家房頂上,或許還可以替代太陽能電池。這些小型風箏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夠為一戶人家提供幾千瓦的電力。
⑦當今,風箏在科學試驗和工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更為廣泛。利用風箏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風箏牽引船隻;利用風箏傳遞信件;在風箏上安裝無線控制照相機,進行空中攝影;在風箏上安裝噴水器,噴灑懸崖上的植物……這些應用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12分)
(選自《網路知識》2007年第1期,有刪改)
12.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2分)
13.理解。細讀本文,說說風箏發電與常規電站發電相比有哪兩大優勢?(2分)

14.品讀。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數字的方法外,還使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並就其中的一種說明方法試舉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

15.拓展。風箏最早發源於中國,風箏的發明成為中國人的一大驕傲。請發揮你的想像,進行一次創新之舉,設想出將風箏運用於生產、生活、科研等實踐活動中的一種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簡潔)。(4分)

答案:

12.介紹如何利用風箏來發電(或:介紹利用風箏發電的一些新方法)。(2分。意近即可。)
13.①發電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2分。意近即可。)
14.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2分。少答一種扣1分,扣完2分為止。) 打比方如「他們將50個巨大的風箏,放到空中從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確地說明了風箏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作比較如「每個風箏伸展開來足有足球場那麼大。」具體地說明了風箏伸展後的大小。(或答「牽扯這些風箏的繩索約有6000米長,路燈桿那麼粗。」具體地說明了牽扯風箏的繩索之粗。) 舉例子如以俄羅斯和義大利的研究為例,具體說明了科學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風箏發電的新方法是怎樣的。(2分。任選其中一種方法舉一例來分析即可。舉出例子1分,答出效果1分。)
15.答案示例:利用風箏架設深谷、大河之間的電線;利用風箏進行商業廣告宣傳或商業炒作等。(4分。從是否具有科學性、可行性方面來酌情評分。)

『肆』 類似於風箏看起來沒有什麼機械裝置,用手一甩就飛的很高很高是啥東東還會飛回原地。

飛去來器,又叫迴旋鏢、自歸器、飛去飛來器等

『伍』 有哪些發明借鑒了風箏的原理

經由通信設施向計算機輸入程序和數據或接收計算機輸出處理結果的設備。終端設備通常設置在能利用通信設施與遠處計算機聯接工作的方便場所,它主要由通信介面控制裝置與專用或選定的輸入輸出裝置組合而成。眾多分散的終端設備經由通信設施而與計算機聯接的系統稱為聯機系統。

『陸』 風箏的資料

風箏資料(1)
貳,風箏的演進

一,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二,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歐後,始傳到世界各地.
三,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四,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五,南北朝-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台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於外,結果被射落而敗,台城淪陷,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六,北 齊-文宣帝高洋,將人綁上翅膀,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名為「生」.
七,漢 朝-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製作大型風箏,並裝置竹哨弓弦,於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八,唐 代-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並於宮庭中出放風箏.
九,宋 代-把放風箏做為鍛練身體的功能,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後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霉氣.
十,明 代-以風箏載炸葯,依「風箏碰」的原理,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
十一,清乾隆-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
十二,日據時代-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鮮艷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並提供飛機轟炸的目標.
十三,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訓練打靶.
十四,1980年,風箏開始廣受喜愛,除原來雙線外,並演變成三線,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
風箏資料(2)
參,風箏的分類

一,單線操控的傳統風箏,其運動原理為隨風定向,逆風飛行.
二,雙線操控的特技風箏,其運動原理為逆向飛行,左右手控制雙線以改變風箏飛行方向,其中另有四線,多線等控制方式.
三,依風箏特性區分為運動型.特技型.花式跳耀型.專業表演型.四線幽浮.飛行傘.等規格,初學者以運動型風箏較適宜
風箏資料(3)
風箏的起源
中國風箏簡史:
風箏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閑活動.一提起放風箏
不但孩童們雀躍三丈,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躍躍欲試.
放風箏趣味的確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聖嘆曾經說
:「見人風箏斷,一樂也.」至於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
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
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
死去的親友.
實際上,我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獻中「韓非
子」曾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約紀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以後才有紙
風箏的出現,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圍困,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
」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時,候景作亂,
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
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
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風箏資料(4)
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
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
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
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
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五代時候,北朝的齊宣帝也用風箏載人為樂,有一次居然於出五里多遠.「北史」中記載,齊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風箏,讓他們「以席為翅,從台飛下」,供齊宣帝娛樂.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的心願,罪刑可以獲得赦免.清朝的李渙曾經編過一部名曲「風箏說」,書中記載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強和風箏的故事.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
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男士前去求親,終於促成
兩對美滿姻緣.這是風箏有關的一段佳話.
風箏資料(5)
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紀才傳至歐洲.亞洲人做風箏的技巧,比歐洲人要高明多了.馬來西亞的風箏是用秣草和乾蘆葦編成的,和韓國,印度的風箏類似,操縱起來很靈活.他們可以讓風箏很正確的降落在指定地點,還有人可以讓風
箏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風箏絕不會碰到地面.
今天台灣的風箏進步更多,民國六十一年,夏威夷舉行一次世界
風箏比賽,參加國之風箏製作技術顯然不及我國.這件事實觸動了
國內許多風箏專門才.到了民國六十四年,台灣風箏已經外銷到美
國,澳洲,日本及其他國家,一年可以賺取三萬美金的外匯.
風箏資料(6)
台灣已步入工業時代一切講求速度與效率,無論市面售賣或外
銷風箏早已看不到紙製品,便宜的用塑膠制,稍貴的用尼龍布制,
僅有中,小學生工藝課仍然用紙作,因為紙較方便便宜之故.不過
香港仍然一直生產紙風箏,但風箏面已不是個別繪制而改以印刷,
雖較具工業化卻仍不失傳統特色及鄉土風味.
風箏在外國:
迎風拉線放風箏是兒童的最愛.風箏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為平面和立體二種.傳到世界各地後,造型變得更多樣,更豐富.風箏館展出了十九個國家的風箏,地方色彩非常濃厚.

『柒』 風箏是如何發明的

風箏是為了軍事的需要才發明的。相傳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就曾削竹為鵲,「做木鳶以窺宋城」。魯班創制的木鳶,可以稱之為風箏之祖了。

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者是漢朝的韓信。清人筆記中有這樣的傳說:楚漢相爭時,韓信率軍圍項羽於垓下,韓信令人以牛皮製風箏一具,叫身材輕巧的張良乘著風箏飛上天空,吹起思鄉之曲,使八千楚軍產生了思鄉怨情,紛紛離去,從而戰勝了項羽。明朝陳眉公寫的《白石樵真稿·辯風箏》一文中記有:北朝文宣帝十年時,官府大殺姓元之人。為救出在押鄉親,一名叫黃頭兒的人率人放起風箏,使押在金鳳樓的親均乘風箏飛走了。

『捌』 風箏的起源和它最初的用途

風箏的起源,可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料,製成可在空中飛行的「木鳶」。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風箏的最初用途:戰爭時通訊和偵探的,並能作為武器帶上火葯進攻。

(8)風箏裝置設計擴展閱讀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四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四是李鄴說。 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世界一致公認的。

1.斗笠、樹葉說

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像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

2.帆船、帳篷說

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妃,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3.飛鳥說

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4.李鄴說

風箏由五代時期的李鄴發明。所見文著有明代陳沂在《詢芻錄·風箏》中這樣寫道: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

『玖』 風箏製作的原理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閱讀全文

與風箏裝置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牙用什麼材料最好 瀏覽:219
辦公設備的凈殘值如何 瀏覽:736
騰亞南京塑料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744
購機工具箱 瀏覽:720
注塑後機械手用來干什麼 瀏覽:50
水表閥門s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博世電動工具木工專用 瀏覽:38
8匹柴油機飛輪軸承怎麼拆下 瀏覽:884
收割機軸承拿不下來怎麼弄 瀏覽:634
電療儀器指哪些 瀏覽:134
病房測心跳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191
大型設備上崗證怎麼列印 瀏覽:86
諾信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怎麼連網 瀏覽:839
直播賣貨用什麼設備清晰度好 瀏覽:190
機械裝置拆裝工具 瀏覽:888
防護閥門用字母怎麼代表 瀏覽:115
影視器材設備包括哪些 瀏覽:802
空冷軸承運行中內外溫差多少 瀏覽:769
matlab安裝遺傳演算法工具箱 瀏覽:367
冰櫃為什麼製冷頻繁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