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和我的祖國》黃渤爬20米旗桿,張譯暴瘦15斤,他們為何這么拼
《我和我的祖國》也是國慶檔上映的一部巨作。它是由七名知名導演聯合創作而成。經上映以來票房也是一路上漲,成為國慶檔劇作的首位。口碑也是好評如潮。而在這部電影中,演員的陣容也是相當華麗。不僅有名氣而且實力過硬。有許多演員為了這部劇都犧牲了很多。黃渤在劇中爬20米的旗桿,張譯更是暴瘦了15斤。他們倆要說自己是第二苦,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
在高空中完成了對裝置的修改。為了真實還原這一場景。自身恐高的黃渤綁著安全繩,爬上了20多米的旗桿,也沒有用任何替身。而盡管黃渤克服了恐高這一難題,在拍攝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意外。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的他緊張的一面完全就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不過好在他最後還是成功完成了拍攝。而張譯在《相遇》這一單元。飾演的是一個患了重病的患者。為了能夠演出病人那種枯槁的形象。他連續多天不吃飯,只吃黃瓜。暴瘦了15斤。
不得不說這些演員為了影片的效果也是做出了不少的犧牲。電影能夠有如此高的票房離不開他們的敬業。
❷ 《我和我的祖國》中哪個故事講得最精彩
在建國七十周年的今天,大火的紅色愛國主義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火爆上映,在內地僅用了短短14天的時間,累計票房就達到了25.6億元,直接超過了《西虹市首富》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
這部影片,通過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 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情。
❸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哪些物品在現在見不到
《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部電影當中,由宋佳,黃渤,杜江,張澤,葛優,張子楓等明星主演,《我和我的祖國》主要講普通人與國家息息相關的故事,在《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裡面有很多的東西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
第三,《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部電影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升國旗時是採用一顆大樹把國旗升上去,國旗就掛在木頭上就算是完美的升國旗。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升國旗都有統一的國旗桿子。我們小學時升國旗都是升在一棵高高木頭上,現在都已經見不到了。
跟著時代的步伐向前走,慢慢的會發現很多的東西都已經見不到了。比如在《我和我的祖國》裡面洗澡的一個木桶。在生活中已經逐漸逐漸的沒有了。
❹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有哪些隱藏彩蛋
1、《前夜》篇章中,歐豪飾演的技術員工程師梁昌壽是有歷史原型的。但原型未能留下照片,電影卻通過鏡頭讓大家認識了他,這是對一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的致敬和緬懷。
2、《回歸》篇章里,極大程度還原香港回歸現場及現場重要人物。飾演香港回歸時的升旗手杜江,長相和原型朱濤極像,且朱濤本人擔任短片的軍事顧問;該篇章為了更大程度地還原1997年香港回歸現場,按照當時資料1:1搭建拍攝場地;旗桿的長度都追求無限度接近原版,升旗手的身高組合也還原歷史。
3、《白晝流星》篇章,特別邀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參演,追求了人物真實。劇組做了真實的道具,不僅特種車輛、返回艙降落傘是實物,連片中兩位航天員的宇航服亦是當年穿過的,就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
4、《奪冠》篇章,來自於導演徐崢十幾歲時的真實經歷。那時候大人圍在一起看女排比賽,每個人都很激動,如果信號不給力,他就會被喊去扶電線。徐崢將自己的女排記憶融入電影中,當時的他見證了中國女排首次奧運奪冠的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4)我和我的祖國中設計升旗裝置擴展閱讀:
2019年10月3日,《我和我的祖國》單日收2.98億(不完全統計),累計票房突破13億大關;2019年10月3日24點,《我和我的祖國》連續三日單日票房破三億,持續四天第一,累計票房(14.09億元)同檔期第一,觀影人次/場均人次連續四天第一,全平台口碑第一。
截至10月11日凌晨,影片累計票房已突破24億;10月13日下午,《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票房在中國內地上映第14天,累計票房達25.6億,成功進入中國電影票房影史總榜前十,總觀影人次達6800萬。
❺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第一個故事《前夜》,是在開國大典前夕,作為升旗設計師的林治遠(黃渤),如何克服困難,最終保障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的故事。黃渤演技確實一流,把那種作為普通技術人員的使命感,演得很到位。當他在旗桿頂上,把阻斷球焊好時,觀眾都長舒了一口氣。代入感真的挺強的。
第二個故事《相遇》,是以我國每一顆原子彈研究為背景的,講了一個叫高遠(張譯)的科研人員,為完成保密任務,突然從女友面前消失,最終為國捐軀的故事。多年之後,當已結婚的女友在電視上看到高遠的照片時,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想必,那一刻,她也終究原諒了他的不辭而別吧。
第三個故事《奪冠》,講的是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背景,而最動人的是兩個小學生的友誼。男生冬冬熱愛打乒乓,女生要出國了。
可是電視正在直播女排的比賽,為了保證鄰居們看電視,男生錯過了跟女生最後的告別。女生把乒乓球留在窗檯上。多年之後,冬冬成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女生成了歸國物理學家,他們在女排再次奪冠時相逢……
第四個故事《回歸》,講的是香港回歸前夕,外交官為准時升起國旗與英方不屈不撓的談判,而升旗手也為此反復練習,警隊也為此校正時間換帽徽……匯集到一起,就是要在那一刻,讓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晚一秒都不行。
第五個故事《北京你好》,講的是2008年的奧運。一個貧嘴的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婚姻破裂,跟兒子關系也不好。但運氣好抽到一張開幕式的門票,原本想送給兒子作為生日禮物,沒想到半道被一個從四川汶川來的孩子「強買」了。
原來那孩子的父母曾是參與修建鳥巢的農民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孩子想看看爸爸安裝的欄桿。張北京最終把票送給他……
第六個故事《白晝流星》,就是講的是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事。草原的兩個孩子,沒了父母,成天游手好閑,老支書決定帶著他們走上正軌。在飛船著陸的時候,兩個孩子看到了傳說中的《白晝流星》,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第七個故事《護航》,講的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的女飛行員。飛行員呂瀟然(宋佳),因素質過硬,為了保證閱兵的萬無一失,被安排能處理各種應急突發情況的「備份」成員。據說呂瀟然的原型,就是女飛行員陶佳莉……
角色介紹
1、林治遠演員黃渤
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2、老方演員耿樂
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
❻ 我和我的祖國作品主要內容反映了哪些現實問題
該片既有取材史實的真實人物,如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原子彈研究人員、舍己扶貧基層幹部、備飛護航女飛行員;也有大膽創設的藝術形象,如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計程車司機、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等。
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他們所承載的奉獻、犧牲、拼搏、捍衛、堅守的時代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成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堅強信念,也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價值主題。
(6)我和我的祖國中設計升旗裝置擴展閱讀
電影官方資料顯示,《我和我的祖國》的出品方為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影業出品,影片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構成。
分別涉及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及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等事件。
❼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
《我和我的祖國》和一般刻畫偉人的獻禮片不同,這部片子講的是小人物在某個時間節點和國家的重大事件的交互。從普通人的視角來敘事,算是獻禮片的新思路。但老百姓可能更容易有共鳴。
小人物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責任感,奉獻精神,加上大時代的背景,折射出普通人最純粹的愛家愛國情感。家國情懷,感人至深。
(7)我和我的祖國中設計升旗裝置擴展閱讀:
面對高昂宏大的禮贊主題,《我和我的祖國》以小見大,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該片既有取材史實的真實人物,如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原子彈研究人員、舍己扶貧基層幹部、備飛護航女飛行員。
也有大膽創設的藝術形象,如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計程車司機、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等。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
❽ 我和我的祖國他沖上屋頂扶起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他沖上屋頂扶起了信號天線。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
而與此同時的上海石庫門弄堂,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前排馬扎、中間椅子、後面踮起腳尖,鄰居們層層疊疊聚在一起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比賽,房頂的天線時不時需要有人手動尋找信號,每當中國隊得分,歡呼聲彷彿能穿破天際。
我和我的祖國其他情況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導演徐崢拍攝《奪冠》的過程中,將兒時對上海的記憶情景再現,而美術指導郜昂和他的美術團隊並沒有經歷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上海生活,但為了還原歷史風貌,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當時的生活細節,還從老弄堂里回收鍋碗瓢盆、布衣、窗簾等時代舊物,盡量不在視覺信息層面出現問題,從衣食住行和弄堂形態層面,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弄堂風情。
❾ 《我和我的祖國》演員眾多,可一位小鮮肉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從最近的《上海堡壘》就能發現現在的小鮮肉在票房上並不靠得住,很多小鮮肉有更多的還是偶像包袱。
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他們所承載的奉獻、犧牲、拼搏、捍衛、堅守的時代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成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堅強信念,也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價值主題。
該片一方面是類型化敘事手法的純熟應用,既有傳統電影敘事手法經典再現,也不乏商業類型片懸念敘事的嫻熟應用,多種敘事手法交互作用,讓故事的講述饒有趣味,有效調動了觀影的愉悅度,另一方面是風格化敘事藝術的成功把握,讓該片的基調始終較好地控制在質朴深情、溫暖奮進的向度上,不僅營造了富有歷史階段的生活質感與時代氛圍,如里弄、胡同、市井的生活景觀,家用電器上留存的生活方式,而且呈現了廣闊的社會場景與生活容量。
大量使用關鍵性細節對於敘事的引導作用也起到了不容低估的效用,比如「前夜」中旗桿上的阻斷球、「回歸」中的鍾表、「奪冠」中的電視天線、「北京你好」中的奧運會門票。細節敘事的精巧設計,令故事飽滿有力 。
❿ 《我和我的祖國》火爆上映,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9月30日上映,截至10月2日16點票房就已突破9億,豆瓣評分8.1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不單是因為它有陳凱歌、管虎、徐崢、寧浩等七位導演,還因為它的內容,既宏大又樸素。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里看不到的,又可愛又鮮活。有笑有淚,原來我們就是這樣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7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親身經歷著新中國的7個歷史瞬間。
中國曾經歷了這么多的苦難,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深愛歷經苦難終得繁榮安定的祖國。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里,能夠如此真實真切地找到七十年來中國和中國人民曾經的身影,這無疑喚醒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