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1) CH
3 CH
2 OH

2 SO
4 (2分)
(3)①安全裝置,防倒吸(2分)
②吸收乙烯、二氧化硫氣體(2分)檢驗乙烯、二氧化硫氣體是否除凈(2分)
2. 為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1)圖甲是讓
(1)圖甲,兩小球滾下高度相同,速度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探究的是動能與質專量的關屬系,得出的結論是,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圖乙兩小球的質量相等,滾下的高度不同,探究的是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圖乙中兩小球的質量相同,滾下的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的速度越大,將木塊推得越遠,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3)a、研究超載隱患時,應控制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質量不同,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應選擇甲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b、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在同等條件下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大一些
故答案為:
(1)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質量相同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3)a、甲;b、速度.
3. (2014柳南區二模)全班同學進行物理實驗小聰小組跟老師一起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
(1)由於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當小鐵板向後折,小鐵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
(3)因為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線,才有反射光線),所以小聰的說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2)小聰;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線,才有反射光線).
4.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多組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甲同學設計計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發黃光、放出熱量、冒出大量的白煙;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從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後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先下降,後上升,因為開始時,燃燒放熱使氣體體積膨脹,冷卻後收縮,因此先下降,後上升;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已知C=500ml,a=100ml,a上面的空氣五等分,則b=180mL;因此氧氣的體積分數=
×100%=20%;實驗前集氣瓶里要裝進適量a體積的水的作用是:形成液封,防止實驗過程中集氣瓶內的氣體從長導管中向外逸散而影響實驗結果;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的實施和實驗現象的出現,會導致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大於理論值的是: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a體積的水,使一部分氣體在導管逸出;
故答案為:實驗過程:②引燃白磷;③發黃光、放出熱量、冒出大量的白煙;4P+5O
2點燃 | .
5.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Cl2使有色物質褪色的機理進行了探究.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實
(1)因為氯氣是一種酸性氣體,能被鹼石灰吸收,所以得不到預期中的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的現象,故實驗失敗的原因是使用的乾燥劑鹼石灰將Cl2吸收了, 故答案為:使用的乾燥劑鹼石灰將Cl2吸收; (2)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氣本身.換用適合的乾燥劑後,由於通到有色布條上的是乾燥的氯氣,氯氣在乾燥的有色布條上不能生成次氯酸,所以乾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而在濕潤的有色布條上可以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所以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由此得出Cl2使有色物質褪色的機理是Cl2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才導致有色布條褪色, 故答案為:乾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Cl2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3)氯氣有毒,排入大氣會造成污染,所以本題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氯氣是酸性氣體,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圖為 ; (4)氯氣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NaClO、H2O,NaCl、NaClO是可溶性鈉鹽,故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為:Cl2+2OH-=Cl-+ClO-+H2O.
6. 為探究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氣,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①為使實驗達
(1)①因為此裝置來證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就要將該裝置放在光下;②觀察是否有氣泡進入試管,如果有氣泡進入試管,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③氧氣有助燃的性質,此裝置中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能夠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的氣體是氧氣,從而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 (2)根據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光 |
7. 某同學在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所用的鉤碼每隻的質量都是30
(1)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紙上描出點,如圖,可以看到,所有的點基本上在同一條直線上,可以判定F與L的關系是 砝碼質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彈簧總長(cm) | 6.00 | 7.19 | 8.40 | 9.61 | 10.80 | 12.00 | 彈力大小(N) | 0 | 0.3 | 0.6 | 0.9 | 1.2 | 1.5 | 一次函數.畫出一條直線,使盡可能多的點落在直線上,或直線的兩側.該圖線跟橫軸交點的橫坐標表示彈簧的原長.  △F | △x | |
求得:k=25N/m 故答案為:(1)如圖,F與L的關系是一次函數.該圖線跟橫軸交點的橫坐標表示彈簧的原長. (2)該圖線跟橫軸交點的橫坐標表示彈簧的原長.k=25N/m.
8.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來探究滑塊運動的加速度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
傾斜 A
9. 為探究實驗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應,甲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實驗.當溫度升
(1)利用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分子內脫水製取乙烯,乙醇發生了消去反應:CH3CH2OH 濃硫酸 |
10.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與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機工具箱
發布:2025-10-08 16:35:58
瀏覽:720
電療儀器指哪些
發布:2025-10-08 14:24:30
瀏覽:13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