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小鼠吸入麻醉問題
浸有乙醚的脫脂棉 與小鼠一起放在倒置燒杯中 沒有固定 沒有放小鼠嘴裡 麻醉過後取出操作 過程感覺蠻粗放的
❷ 我的狗病了 要打針 怎麼麻醉啊
麻醉是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病犬對疼痛的反應暫時減輕或消失的方法。麻醉的方法很多,給犬常用的有局部麻醉法和全身麻醉法。
(1)局部麻醉法。是指用局部麻醉劑,如普魯卡因、可卡因等使犬體某一解剖區域內的疼痛反應暫時消失的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法有2種:①表面麻醉法。即麻醉劑直接作用於組織表面的神經末梢,使該部痛覺消失的方法。多用於黏膜和漿膜的麻醉。如在口腔及鼻腔黏膜、眼結膜等部位麻醉時,用3%~10%可卡因溶液滴入或噴於表面,經2~5分鍾麻醉,可持續10~15分鍾;當直腸和陰道黏膜需麻醉時,可用棉紗浸以2%~3%普魯卡因溶液塞入其中,經10~15分鍾即可產生麻醉作用。②浸潤麻醉。即用適量的0.25%~2%普魯卡因溶液注射皮下、黏膜下或深部組織中,靠葯液的張力擴散,浸潤組織,達到麻醉的目的。多用於局部的小手術。
(2)全身性麻醉。是指應用全身麻醉劑使犬的神經中樞呈現暫時性抑製作用的方法。此時,中樞神經系統對外界的反射消失,骨骼肌處於鬆弛狀態。
進行犬的全身麻醉,現今常用方法有4種:①戍巴比妥鈉。每千克體重30毫克,配成2%溶液作靜脈或腹腔內注射。注射後迅速進入麻醉期,麻醉持續時間2~4小時。②硫噴妥鈉。每千克體重20~25毫克,配成2%~2.5%溶液作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麻醉效果與戍巴比妥鈉基本相同。③鹽酸氯丙嗪。每千克體重用1~2毫克,一般作肌肉注射,麻醉持續時間1~2小時。④846麻醉合劑。每千克體重用0.04~0.08毫升,肌肉注射,3~5分鍾開始麻醉,麻醉可持續1~2小時。
❸ 實驗室怎麼製取乙醚它是運用什麼原理使人昏迷的
1、實驗室製取乙醚:將乙醇與濃硫酸化合物加熱到140℃時可發生分子間回脫水生成產物乙醚。
2、使答人昏迷的原理: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觸,早期出現興奮,繼而嗜睡。
當乙醚中含有過氧化物時,在蒸發後所分離殘留的過氧化物加熱到100℃以上時能引起強烈爆炸; 這些過氧化物可加5%硫酸亞鐵水溶液振搖除去。與無水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物反應也會發生猛烈爆炸。
(3)小鼠乙醚麻醉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乙醚的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2、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❹ 您還有有關動物的葯理實驗過程及結果嗎最好是小白鼠的!並且是可以寫進論文作參考的那種!謝啦!
1.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
在葯理實驗中,對動物實行外科手術或進行某種實驗處理時,常需要使動物全身或局部暫時痛覺消失或痛覺遲鈍,以利於進行實驗。因此,作為葯理人員,我們必須掌握實驗動物的麻醉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應用合理的麻醉方案,才可以滿足手術需要和保證實驗動物安全,又能減少麻醉與手術給動物帶來的刺激,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本文將文獻內容與本人所在葯理室麻醉動物的經驗相結合,敘述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及影響麻醉的因素及麻醉的選擇原則,以求為廣大葯理工作者進行實驗動物的麻醉提供一些參考。
1 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葯物從物理性質上可以分成兩類,即揮發性麻醉劑、非揮發性麻醉劑。
1.1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揮發性麻醉劑包括乙醚、氟烷、甲氧氟烷、氯仿等,其中乙醚常用於全身麻醉的吸入麻醉。乙醚無色透明,是揮發性很強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燃易爆,使用時必須遠離火焰,用後蓋緊瓶蓋。乙醚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產生刺激性很強的乙醛及過氧化物,故應該儲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置乾燥陰暗的地方。乙醚麻醉的優點是麻醉後恢復比較快,但麻醉深度不易掌握。麻醉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動物死亡。麻醉時間過短的話,動物仍未進入麻醉期。適用於時間比較短的手術操作或實驗處理,如大鼠胃幽門結扎術。乙醚麻醉的另外一個缺點是人容易不慎吸入乙醚,損害實驗操作者健康。大鼠、小鼠乙醚麻醉較常見。將乙醚倒入乾燥器中,再將大鼠放入乾燥器,經過1-2分鍾左右,大鼠出現抑制,爾後失去運動能力,肌肉鬆弛,立即取出大鼠,將其固定於實驗台上,將含有乙醚棉球或紗布靠近其鼻部,適時追加乙醚吸入量,以維持其麻醉深度和時間。小鼠麻醉用一試管裝有乙醚棉球,將試管口對住小鼠口鼻部,1-2分鍾左右,小鼠反應遲鈍,四肢緊張性明顯降低即可。
1.2非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非揮發性麻醉劑又分全身麻醉劑和局部麻醉劑。全身麻醉劑常用的有巴比妥類,氯胺酮,水合氯醛。巴比妥鈉是最常用的一種動物麻醉劑。其安全范圍大,毒性小,麻醉潛伏期短,維持時間較長。適用於時間較長的手術操作。小型動物多為腹腔給葯,中型動物多為靜脈給葯。氯胺酮麻醉劑注射後很快使動物進入淺睡眠狀態,但不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深度抑制,所以,麻醉的安全期相對高,是一種鎮痛麻醉劑。一般多用於犬、貓等動物的基礎麻醉和嚙齒類動物的麻醉。因能通過胎盤屏障,懷孕的動物必須慎重。水合氯醛作用特點與巴比妥類葯物相似,使用方法採用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但其安全范圍小,且對皮膚和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用時要注意。
局部麻醉劑常用的有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的卡因。普魯卡因麻醉速度快,注射後1-3分鍾內可產生麻醉,可以維持30分鍾-45分鍾。為了延長其作用時間,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它的副作用:在大量葯物被吸收後,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這種作用可用巴比妥類葯物預防。利多卡因常用於表面、浸潤、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它的效力和穿透能力比普魯卡因強兩倍。的卡因結構與普魯卡因相似,局麻作用比普魯卡因強10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時,首先把動物固定好,然後在實驗操作的局部皮膚區域,用皮試針頭先作皮內注射,形成橘皮樣皮丘。然後換局麻長針頭,由皮點進針,放射到皮點周圍繼續注射,直至要求麻醉區域的皮膚都浸潤到為止。可以根據實驗操作要求的深度,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或骨膜的順序,依次注入麻葯,以達到麻醉神經末梢的目的。
2 影響麻醉的因素
2.1 年齡和體重
動物對葯物的反應隨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幼年動物對麻醉的敏感性一般大於成年和老年。對麻醉反應的年齡差異,可能與解毒酶活性有關。幼年動物因缺乏這些酶,故對麻醉很敏感。另外,幼年動物,特別是剛出生的動物,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全,葯物消除能力低,這些因素使游離型葯物及進入組織的葯量增多,易發生蓄積中毒現象。
體重小的動物每單位體重的基礎代謝率較大動物高,因此,動物越小,每單位體重所需的麻醉葯劑量越大。一些慢性實驗,觀察時間較長,可選擇年幼、體重較小的動物做實驗。
2.2 性別
不同性別的動物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不同,對各種刺激的反應也不盡一致,雌性動物性周期不同階段和懷孕、授乳時的機體反應性有較大的改變,因此,葯理實驗一般選擇雄性動物或雌雄各半。
2.3 生理和健康狀況
體重、肌肉發達的動物較脂肪多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大,因為脂肪為相對非代謝組織,其基礎代謝率較低。活動可增加代謝率,因此,好動的動物所需的麻醉量大。身體狀況差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小,耐受性降低。
2.4 動物飼養
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是維持動物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飼料對動物的關系更為密切。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抵禦疾病的能力及一切生命活動都依賴於營養豐富的飼料。動物在麻醉之前一周應給於精心的飼養管理,使其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飼喂營養均衡的飼料,營養成分不能過高或過低,如大量食肉的犬其基礎代謝率提高90%;小鼠的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低於20%易產生腸道疾病;豚鼠飼料中維生素缺乏易引起壞血病。
2.5 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溫度、濕度、空氣的流速和清潔度。溫度一般保持在20~25℃,實驗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升高,易發生中毒現象,因而影響麻醉效果。濕度對動物的體溫調解和健康狀況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著動物對麻醉葯物的反應性。因此,進行動物麻醉的實驗室,相對濕度宜保持在50%~60%。空氣的清潔度要求氨濃度小於20mg/L、氣流速度10 - 25cm/s。氨濃度過高可刺激動物粘膜而引起流淚、咳嗽等,嚴重者可引起粘膜發炎、肺水腫或肺炎。
3 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
3.1 以安全性、有效性作為選擇麻醉葯物的中心原則
盡量選擇安全范圍大而且麻醉效果好的葯物。在用葯前要檢查葯物的生產日期和使用期限,即使未超出使用期限,如發現葯物溶液有沉澱、渾濁現象,也應棄用。
3.2 根據不同實驗動物選擇麻醉葯物
注意動物種屬的差異,應選用對實驗動物較為敏感的麻醉葯物。即使同一種甚至是同一隻實驗動物,其生理狀態不同,對麻醉葯物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如懷孕動物不選能通過胎盤的麻醉葯。
3.3 根據不同葯理實驗選擇麻醉葯物
如動物實驗需要動物保持較長時間麻醉狀態、麻醉程度較深,可選擇具有較強鎮靜催眠作用的戊巴比妥鈉;如所需時間較短、麻醉程度較淺,可使用中樞性抑制但作用短效的乙醚,以及對中樞抑制弱、蘇醒快的鹽酸氯胺酮及速眠新。還可以使用復合麻醉,更好地達到不同動物實驗所需的麻醉效果。
3.4 做好麻醉前的准備工作
動物宜禁食,大動物禁食10~12小時,用犬做長時間實驗前1小時應灌腸,以排除積糞。
3.5 掌握好麻醉深度
要根據動物體重、葯物濃度,仔細計算好所需的麻醉葯物劑量。應考慮麻醉劑的純度。國產的產品麻醉效果往往不如進口的,實際使用時,要注意增加劑量。在靜脈注射麻醉時,不可將葯物一次性快速推入,而是間歇性地緩慢推進,在注射到預定劑量3/4 後,更要減慢推進速度,並一邊注射,一邊觀察動物的角膜反射、肌松程度和疼痛反應,達到實驗所需麻醉狀態時,立即停止葯物的注射。
3.6 做好麻醉後的動物監護
採取保溫措施。在麻醉期間,動物的體溫調節機能受到抑制,會出現體溫下降,影響實驗結果。必須保持動物氣道的通暢和組織的營養。追加麻醉葯物要嚴格控制劑量(一般不超過麻醉劑量的1∕3)。出現麻醉過深情況後,應立即採取搶救措施。應備有常用的搶救葯物,如尼可剎米、東莨菪鹼、腎上腺素等。
綜上所述,實驗動物的麻醉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我們不僅要掌握動物麻醉的基本知識和技術,還要了解影響實驗動物麻醉的各種因素,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在具體實驗中,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正確進行麻醉處理,保障動物實驗的成功。
2.王漿酸的葯理實驗及應用
網址在這哦:http://wenku..com/view/14236a7f5acfa1c7aa00cc68.html
希望我的答案讀LZ有幫助,望LZ看在我是第一個回答的份上,採納下吧!
❺ 做生物學實驗時可以用乙醚作為麻醉劑,那為何醫院沒有把它作為麻醉劑用
以前有在人體上使用,但出現過醫療事故。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因為其較廉價,現在主要作為在動物類的麻醉劑。現在人類臨床上極少使用具體原因如下: 乙醚為吸入性全身麻醉葯。雖然其毒性較小,鎮痛作用強,對心臟、肝臟、腎臟的毒性小,又可促使骨骼肌鬆弛;但其存在以下缺點:(1)氣味不佳,對人體呼吸道刺激性強,能促使口鼻腔和氣管支氣管粘膜、粘液腺分泌增多,氣道難以保證通暢,吸入全麻誘導中,屏氣、嗆咳、喉或支氣管痙攣時常發生,術後肺部並發症多;(2)化學性質不穩定,暴露於空氣中,遇光或受熱即變質,生成過氧化物或乙醛,刺激性更強,且毒性增加;純度要求高,微量的雜質即增加全麻誘導和維持的困難,事後並發症更多;(3)全麻的作用起效慢,誘導期不僅太長,且可有興奮階段,臨床上需另用全麻誘導葯;(4)蘇醒期間胃腸道紊亂常見,惡心嘔吐發生率可高達 50%以上;⑥乙醚麻醉時,膽汁分泌減少,肝糖原耗竭,血糖升高,此改變對正常人可無重要意義,但對核尿病患者或肝臟病變者則未必然。(7)麻醉後蘇醒期長,易發生意外;因而現在很少使用。
❻ 實驗動物的葯物濃度可以參考其他文獻不同疾病的濃度嗎
1.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
在葯理實驗中,對動物實行外科手術或進行某種實驗處理時,常需要使動物全身或局部暫時痛覺消失或痛覺遲鈍,以利於進行實驗.因此,作為葯理人員,我們必須掌握實驗動物的麻醉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應用合理的麻醉方案,才可以滿足手術需要和保證實驗動物安全,又能減少麻醉與手術給動物帶來的刺激,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本文將文獻內容與本人所在葯理室麻醉動物的經驗相結合,敘述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及影響麻醉的因素及麻醉的選擇原則,以求為廣大葯理工作者進行實驗動物的麻醉提供一些參考.
1 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葯物從物理性質上可以分成兩類,即揮發性麻醉劑、非揮發性麻醉劑.
1.1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揮發性麻醉劑包括乙醚、氟烷、甲氧氟烷、氯仿等,其中乙醚常用於全身麻醉的吸入麻醉.乙醚無色透明,是揮發性很強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燃易爆,使用時必須遠離火焰,用後蓋緊瓶蓋.乙醚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產生刺激性很強的乙醛及過氧化物,故應該儲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置乾燥陰暗的地方.乙醚麻醉的優點是麻醉後恢復比較快,但麻醉深度不易掌握.麻醉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動物死亡.麻醉時間過短的話,動物仍未進入麻醉期.適用於時間比較短的手術操作或實驗處理,如大鼠胃幽門結扎術.乙醚麻醉的另外一個缺點是人容易不慎吸入乙醚,損害實驗操作者健康.大鼠、小鼠乙醚麻醉較常見.將乙醚倒入乾燥器中,再將大鼠放入乾燥器,經過1-2分鍾左右,大鼠出現抑制,爾後失去運動能力,肌肉鬆弛,立即取出大鼠,將其固定於實驗台上,將含有乙醚棉球或紗布靠近其鼻部,適時追加乙醚吸入量,以維持其麻醉深度和時間.小鼠麻醉用一試管裝有乙醚棉球,將試管口對住小鼠口鼻部,1-2分鍾左右,小鼠反應遲鈍,四肢緊張性明顯降低即可.
1.2非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非揮發性麻醉劑又分全身麻醉劑和局部麻醉劑.全身麻醉劑常用的有巴比妥類,氯胺酮,水合氯醛.巴比妥鈉是最常用的一種動物麻醉劑.其安全范圍大,毒性小,麻醉潛伏期短,維持時間較長.適用於時間較長的手術操作.小型動物多為腹腔給葯,中型動物多為靜脈給葯.氯胺酮麻醉劑注射後很快使動物進入淺睡眠狀態,但不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深度抑制,所以,麻醉的安全期相對高,是一種鎮痛麻醉劑.一般多用於犬、貓等動物的基礎麻醉和嚙齒類動物的麻醉.因能通過胎盤屏障,懷孕的動物必須慎重.水合氯醛作用特點與巴比妥類葯物相似,使用方法採用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但其安全范圍小,且對皮膚和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用時要注意.
局部麻醉劑常用的有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的卡因.普魯卡因麻醉速度快,注射後1-3分鍾內可產生麻醉,可以維持30分鍾-45分鍾.為了延長其作用時間,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它的副作用:在大量葯物被吸收後,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這種作用可用巴比妥類葯物預防.利多卡因常用於表面、浸潤、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它的效力和穿透能力比普魯卡因強兩倍.的卡因結構與普魯卡因相似,局麻作用比普魯卡因強10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時,首先把動物固定好,然後在實驗操作的局部皮膚區域,用皮試針頭先作皮內注射,形成橘皮樣皮丘.然後換局麻長針頭,由皮點進針,放射到皮點周圍繼續注射,直至要求麻醉區域的皮膚都浸潤到為止.可以根據實驗操作要求的深度,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或骨膜的順序,依次注入麻葯,以達到麻醉神經末梢的目的.
2 影響麻醉的因素
2.1 年齡和體重
動物對葯物的反應隨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幼年動物對麻醉的敏感性一般大於成年和老年.對麻醉反應的年齡差異,可能與解毒酶活性有關.幼年動物因缺乏這些酶,故對麻醉很敏感.另外,幼年動物,特別是剛出生的動物,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全,葯物消除能力低,這些因素使游離型葯物及進入組織的葯量增多,易發生蓄積中毒現象.
體重小的動物每單位體重的基礎代謝率較大動物高,因此,動物越小,每單位體重所需的麻醉葯劑量越大.一些慢性實驗,觀察時間較長,可選擇年幼、體重較小的動物做實驗.
2.2 性別
不同性別的動物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不同,對各種刺激的反應也不盡一致,雌性動物性周期不同階段和懷孕、授乳時的機體反應性有較大的改變,因此,葯理實驗一般選擇雄性動物或雌雄各半.
2.3 生理和健康狀況
體重、肌肉發達的動物較脂肪多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大,因為脂肪為相對非代謝組織,其基礎代謝率較低.活動可增加代謝率,因此,好動的動物所需的麻醉量大.身體狀況差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小,耐受性降低.
2.4 動物飼養
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是維持動物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飼料對動物的關系更為密切.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抵禦疾病的能力及一切生命活動都依賴於營養豐富的飼料.動物在麻醉之前一周應給於精心的飼養管理,使其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飼喂營養均衡的飼料,營養成分不能過高或過低,如大量食肉的犬其基礎代謝率提高90%;小鼠的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低於20%易產生腸道疾病;豚鼠飼料中維生素缺乏易引起壞血病.
2.5 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溫度、濕度、空氣的流速和清潔度.溫度一般保持在20~25℃,實驗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升高,易發生中毒現象,因而影響麻醉效果.濕度對動物的體溫調解和健康狀況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著動物對麻醉葯物的反應性.因此,進行動物麻醉的實驗室,相對濕度宜保持在50%~60%.空氣的清潔度要求氨濃度小於20mg/L、氣流速度10 - 25cm/s.氨濃度過高可刺激動物粘膜而引起流淚、咳嗽等,嚴重者可引起粘膜發炎、肺水腫或肺炎.
3 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
3.1 以安全性、有效性作為選擇麻醉葯物的中心原則
盡量選擇安全范圍大而且麻醉效果好的葯物.在用葯前要檢查葯物的生產日期和使用期限,即使未超出使用期限,如發現葯物溶液有沉澱、渾濁現象,也應棄用.
3.2 根據不同實驗動物選擇麻醉葯物
注意動物種屬的差異,應選用對實驗動物較為敏感的麻醉葯物.即使同一種甚至是同一隻實驗動物,其生理狀態不同,對麻醉葯物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如懷孕動物不選能通過胎盤的麻醉葯.
3.3 根據不同葯理實驗選擇麻醉葯物
如動物實驗需要動物保持較長時間麻醉狀態、麻醉程度較深,可選擇具有較強鎮靜催眠作用的戊巴比妥鈉;如所需時間較短、麻醉程度較淺,可使用中樞性抑制但作用短效的乙醚,以及對中樞抑制弱、蘇醒快的鹽酸氯胺酮及速眠新.還可以使用復合麻醉,更好地達到不同動物實驗所需的麻醉效果.
3.4 做好麻醉前的准備工作
動物宜禁食,大動物禁食10~12小時,用犬做長時間實驗前1小時應灌腸,以排除積糞.
3.5 掌握好麻醉深度
要根據動物體重、葯物濃度,仔細計算好所需的麻醉葯物劑量.應考慮麻醉劑的純度.國產的產品麻醉效果往往不如進口的,實際使用時,要注意增加劑量.在靜脈注射麻醉時,不可將葯物一次性快速推入,而是間歇性地緩慢推進,在注射到預定劑量3/4 後,更要減慢推進速度,並一邊注射,一邊觀察動物的角膜反射、肌松程度和疼痛反應,達到實驗所需麻醉狀態時,立即停止葯物的注射.
3.6 做好麻醉後的動物監護
採取保溫措施.在麻醉期間,動物的體溫調節機能受到抑制,會出現體溫下降,影響實驗結果.必須保持動物氣道的通暢和組織的營養.追加麻醉葯物要嚴格控制劑量(一般不超過麻醉劑量的1∕3).出現麻醉過深情況後,應立即採取搶救措施.應備有常用的搶救葯物,如尼可剎米、東莨菪鹼、腎上腺素等.
綜上所述,實驗動物的麻醉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我們不僅要掌握動物麻醉的基本知識和技術,還要了解影響實驗動物麻醉的各種因素,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在具體實驗中,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正確進行麻醉處理,保障動物實驗的成功.
2.王漿酸的葯理實驗及應用
❼ 乙醚麻醉小鼠
麻醉一般都是吸入試,你的濃度大小和蘇醒時間無關,和你的麻醉深度有關,一般來說,和空氣或氧氣混合,濃度保持在2%-4%,最大的話能用到6%,麻醉深度就是疼度對機體的刺激性更小,肌肉更鬆弛。
一般來說都是有個呼吸機進行麻醉,另外,乙醚可燃性較高,務必小心。
❽ 為什麼乙醚曾經用作麻醉劑,但是在實驗室里萃取乙醚,大家卻不會暈倒
實驗室萃取乙醚還沒有達到麻醉的劑量,劑量達到了也會暈倒的。
特別提醒:乙醚屬於極易燃的試劑,閃點非常低。為了保證安全,利用乙醚萃取還要注意通風,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