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交流電的無線傳輸技術原理是什麼
發現了電磁感應理論,將一根電線在線圈中產生電流 ,現代發電機都用感應來發電。 法拉第還發現一根電線中的電流會導致流過另一根電線的電流 產生「互感」;電生磁→磁生電。直至今天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物理學助教馬林·索爾賈希克( Marin Soljacic )的研究小組宣布,試制出了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並已證實可向相隔 7 英尺(約 2.1m )遠的 60W 電燈泡送電、點亮燈泡。國際無線電電力協會目前表示,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將「無線電力傳輸」建立一個標准,讓所有的攜帶型電氣設備都具備無線電力傳輸功能,可以方便快捷的對這些攜帶型移動電氣設備進行無線傳輸充電。③是利用電磁場的諧振技術,它是在電子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或將來,將其傳輸距離與傳輸功率提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的。目前在供電技術中應用的不是電磁波或者電流,而只是利用電場或者磁場。
② 請問電能可以無線傳送嗎
不轉換也行啊。樓主其實自己就已經回答問題了。閃電的時候電能不就是無線傳輸的么?
導線只是給電能傳輸提供一個「特殊」的載體,使得電能能夠被傳輸到指定的地方,而且損失還不能太大。
其實,站在高壓電桿下有時會被擊打,就是因為高壓電線周圍存在強電場,人站在地上,兩只腳所處地方的電勢不同,導致了所謂的「跨步電壓」,這東西能打死人,自然就是有能量作用到人身上了,可是這人確實沒有觸摸電線之類的導線,也就是說,電能在這個時候就是無線傳輸的。。
③ 將來,發電廠發出的電能實現無線遠距離輸送嗎
完全有可能的.
100多年前,當特拉斯發明無線電力傳輸和接收的技術後,他遭遇了實驗室莫名其妙地被人燒毀、投資人撤資、合夥人拆散等一系列變故。
電網的職能是將發電廠(站)的電能輸送至所需電能的地區和用戶。目前世界上都採用電線電纜輸送電能,這是自愛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發電廠和第一個供電系統以來的常規做法。其優點是傳輸電能效率高、損失低、可靠性好。缺點是架設電網、鋪設電纜、電線安裝、電塔電桿的工程浩大,投入巨大,遇到河流山脈等天然障礙那更是困難重重。但人類為了使用電力不惜代價投入巨資克服重重困難,逐步建成了今天的電網,為電氣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0多年前無線供電曇花一現
電網線路靠電線電纜傳輸的限制在電力供應基礎設施面世之初就顯現出來了,於是與愛迪生同時代的同獲諾貝爾物理獎的克羅埃西亞人尼古拉·特斯拉在目睹早期的供電網路之後,萌發了發明無線供電的想法並開始進行研發。特斯拉是交流電的發明人,也是交流發電機、變壓器等電工設備的發明人。他發明無線供電是參照無線電信號發射和接受的原理來進行試驗的。
據美國當時的媒體報道和相關文獻記載,他能將幾公里以外的電燈點亮。正當他進一步研發該技術時,他經歷了實驗室莫名其妙地被人燒毀、投資人撤資、合夥人拆散等一系列變故,無力再進行該試驗。到晚年窮困潦倒貧病交加,更是沒有能力完成這項試驗。關於這些試驗資料已經不可能找到,使無線供電成為一個懸案,一個爭議。
人們普遍認為,無線電發射和接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們均以電信號為傳輸載體。而電力傳輸的是點的能量。兩者的質量不同不能相提並論,故無線電發射接收電信號成功了,而無線傳輸電力沒有成功。另外有人認為大地是一個天然接地體,電能在大氣中傳輸都被大氣引入土壤之中了。因此無線供電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電能無線傳輸在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磁浮列車、自動倉庫物品輸送、手機充電座等方面是廣泛應用的純熟技術,但它們不是傳輸電能而是磁能,即先將電能轉化為磁能,將磁能從一個線圈發射到另一個接收線圈,然後該磁能再轉化成電能,這樣形成了電能的最終傳輸,而且傳輸距離僅為幾個毫米。如電動機的定子線圈和轉子線圈之間的間隙僅為幾個毫米,變壓器原邊和副邊的距離也僅為幾個毫米,大於此距離失效而無法工作。
點亮60厘米外的燈泡
2007年,就在特斯拉無線供電試驗之後的100多年,人們逐漸淡忘了此事,而業內普遍將此事視為無法實現而不再談論之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發小組向世界公布了他們的發明:供電與受電兩個線圈相距60厘米,能使一個60瓦的燈泡點亮。其技術原理是:兩個線圈工作頻率相同,當供電線圈在供電時產生振動,受電線圈就會因產生共振而受電使燈泡點亮。故稱為「同頻共振」原理。
此事受到了業內關注,隨後該團隊完善了技術,並組建公司專門生產用於室內電器的電能傳輸設備,改變目前室內電器需要電線傳輸電能的狀況。一個房間只需一個相當功率的發射線圈供電,其餘室內電器只需配備受電線圈就能方便地使用相關電器,而不必再拖電線了。雖然這種產品目前尚未上市,但研發正在進行中。麻省理工的無線供電技術適用於室內和有限空間內,而用於電力傳輸需要更遠距離更大功率,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發和試驗。
電網公司對於無線供電而言,具有減少線路跨越障礙的優點,能減少電網架設工程,能像無線發射塔一樣發射電能後覆蓋方圓若干公里的空間,在此范圍內用戶配電間只需安裝一個接收天線就能將電能無線引入用電設備中去,如看電視聽收音機那樣自如。另外供電干線間有一個供電發射塔傳至另一個發射塔,兩發射塔之間距離跨度大,對跨越江河湖泊山頭山溝是個有效的手段。
電網企業都有專業的電力科研院所,人才濟濟,同時電網企業為國有大企業,實力雄厚,用於無線供電的研發費用充裕,只要確定了研發目標就能馬上投入。至於某些物理問題和應用問題,可以與外界合作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進展。當然無線供電研發難度不小:周期多長何時實用,這些都是未知數,但若不進行研發未來先行者成功用於實用時我們只能高價購買了。無線供電技術國外已走在我們前面,同時國內也有人進行研究,國內研發團隊急需如電網企業這樣的用戶和投資人合作和支持,因此筆者以研發者身份,呼籲電網企業不要失去機遇不要袖手旁觀,趕快進入研發行動中來。
參考資料:南方電網公司—電能無線傳輸不是夢
④ 電能是否可以實現無線輸送,為什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通過無線傳送電能的方式,在2米遠的距離點亮了一盞60瓦的燈泡。科學家認為,該技術有望今後對行動電話和其他便攜電器不需接電源線也能充電。相關研究文章發表在近日美國《科學》網站上。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馬林·索爾加希奇發現,使用特殊的調諧波無線可以傳送能量。其原理是使充電裝置與攜帶型小電器在相同的頻率下產生共振。研究人員應用該原理進行了實驗操作,取得了成功,並且實驗可以重復進行。
索爾加希奇教授認為,目前,無線傳輸電能還沒有緊迫的需要,但可以預見,如果該技術能夠投入實際應用,至少許多用電裝置可以不再需要電池,而電池又是污染環境的一大禍首。
但是,在進入實際應用前,該技術還需進一步改進。首先,該套試驗系統的能源效率只有40%—45%,這意味著還有一半以上的能量在傳送工程中浪費了。科學家認為,要使其能源效率達到現有的傳送方式,該技術的效率還需要提高一倍。其次,傳送電能的銅線圈的幾何尺寸太大,有60厘米寬,實際應用中還必須縮小尺寸。第三,2米的傳送距離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目標是在同一間房子里使用一個充電裝置就可以為多個攜帶型電器提供電能。
研究人員還表示,該技術使用的電磁耦合方法對人和動物都無害。
2007年6月18日 無線輸送電能技術進展順利:2米處點亮60瓦燈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通過無線傳送電能的方式,在2米遠的距離點亮了一盞60瓦的燈泡。科學家認為,該技術有望今後對行動電話和其他便攜電器不需接電源線也能充電。相關研究文章發表在近日美國《科學》網站上。
2007年6月13日 全民共赴節能新時代,第二屆「1瓦論壇」登陸北京
由中標認證中心主辦、安森美半導體協辦的主題為「創新成就1瓦」的中國第二屆「1瓦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作為今年國家節能宣傳周,第四屆中國節博會暨 』2007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的重要活動,此次論壇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的積極參與,與會代表對「1瓦計劃」的最新發展進程和創新成果進行了重點交流和探討。
2007年5月31日 提升電驅裝置能源效率,智能型電源模塊CiPoS應運而生
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新發表一系列高度整合智能型電源模塊產品,可適用市面上各種驅動電控變速馬達的半導體組件。這款新型名為CiPoS (控制整合電源系統)的模塊專為消費性電子產品提供高效率能源運作所設計。
2007年5月17日 細數碩果,50年奮鬥成就飛兆功率半導體領域「龍頭」地位
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在2007年慶祝其在半導體行業悠久而豐富的歷史。飛兆半導體始創於1957年,至今已有50年之久,因此今年是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
2007年5月9日 電動機控制晶元組降低中國的能源消耗
中國快速的工業發展,汽車和家用電器的增長,使國家的能源需求大幅增加。需求增長速度超過了供給的增長速度。推廣節能產品能夠緩解能源方面的供需不平衡。調速電動機控制能節約大量能源。
2007年5月7日 Luminary推出針對Stellaris微控制器的運動控制參考設計工具包
Luminary Micro宣布推出兩個新的參考設計工具包(RDK),這兩個參考設計工具包利用了該公司專門針對運動控制應用(如HVAC系統、工業傳送裝置系統、液體泵、列印機、機器人、CNC以及其他精工機械中的各種運動控制應用)而設計的Stellaris微控制器。
2007年4月30日 致力電源技術創新突破,ST勇做「節能先鋒」
意法半導體(ST)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布,該公司已於2006年銷售超過2.5億顆的節能產品。ST的節能晶元廣泛應用於從照明到白色家電,以及娛樂電子等各種終端產品中。
2007年4月24日 滿足伺服器節能訴求,新Aspen Memory輕松應對功耗難題
美光科技公司近日推出了其最新Aspen Memory系列的節能產品,它是一款以RCC(reced chip count)存儲模塊構成的低壓DDR2 DRAM晶元。這些新產品是專門用來降低伺服器功耗的。
2007年4月4日 盤點50年成果,飛兆將續寫功率產品未來輝煌
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 在2007年慶祝其在半導體行業悠久而豐富的歷史。飛兆半導體始創於1957年,至今已有50年歷史,故今年是極具紀念意義的一年。
2007年3月23日 助力電源設計,飛兆功率產品亮相PCIM China
飛兆半導體公司 (Fairchild Semiconctor)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PCIM China展會上展示其公認的技術和設計專業能力。
2007年3月14日 安華高新款LED面向固態照明應用,兼顧能源效率與高亮度
安華高科技推出一款薄型3W高功率白光表面貼裝LED發光二極體產品,Avago的新ASMT-MW20功率LED發光器能夠以高電流驅動,提供高達160流明的照明輸出,為攜帶型、建築、裝飾和背光應用設計人員帶來一個兼具能源效率並且穩固的高亮度輸出光源。
2007年3月9日 《電子工程專輯》「年度最佳產品」獎揭曉,安森美摘得桂冠
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ctor)宣布其NCP1337控制器榮獲《電子工程專輯》頒發的「2007年度電子成就獎」(ACE) 的電源類「年度最佳產品獎」。
2007年3月8日 安森美推出四款功率因數控制器系列新品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ctor)日前宣布擴增領先業內的功率因數校正(PFC)控制器系列,專為照明、電源適配器、ATX電源、平板電視和其他電源應用而設計,這四款新器件可促進符合全球新興能源效率和功率因數標準的高效電源開發。
2007年2月13日 瞄準高能源效率等領域,英飛凌公布中期發展規劃
英飛凌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Wolfgang Ziebart博士宣布了公司的中期目標。公司預計主要的重組工作將在2007年完成。在將內存業務剝離出去之後,新的英飛凌公司在未來將主要瞄準三大領域: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Ziebart 以 「著眼於10」為題總結了公司的中期目標。
2007年1月30日 扮演「節能天使」角色,EcoSmart技術挽救巨額能源浪費
電源轉換高壓模擬IC供貨商Power Integrations (PI),近日宣布該公司EcoSmart節能技術的電源轉換IC,已為全球消費大眾及企業省下超過20億美元的能源費用。
2007年1月25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展望「中國RoHS」種種挑戰與機遇
隨著行業向環境更為友好型設計轉變,對產品測試服務的需求將遽增。此次精英訪談中,我們邀請了香港科技園(HKSTP)公司負責業務開發和技術支持部門的副總裁張樹榮先生,探討RoHS將如何影響電子設計和製造,以及HKSTP的服務將如何幫助製造商滿足RoHS時代的新要求。
2006年12月14日 改善能源效率,英飛凌以多柵技術應對集成電路小型化挑戰
多柵場效應晶體管技術有望成為應對集成電路小型化所帶來的各種技術挑戰的理想解決方案。
2006年11月15日 英飛凌推出新一代MOSFET節能器件,提升可靠性與能源效率
英飛凌科技日前在2006年全球電源系統展會(Power Systems World 2006)上,發布應用於計算機、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直流/直流變換器的新一代功率半導體產品家族。全新的OptiMOS 3 30V N溝道MOSFET家族可使標准電源產品的可靠性和能源效率提高1%~1.3%,並在導通電阻、功率密度和門極電荷等主要功率轉換指標上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2006年11月14日 提高電源裝置能源效率迫在眉睫,英飛凌OptiMOS3應時而動
英飛凌科技公司於日前推出了一款創新產品,該產品可進一步提高電源裝置(PSU)的能源效率。目前,全球的大部分電能都是通過PSU流入計算機、電視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電氣設備。
2006年11月14日 看好新能源發展前景,台達、ST牽手太陽能技術
台達電(Deltla)子公司及其子公司旺能光電(DelSolar),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共同簽署了一項有關太陽能光電電力系統的合作備忘錄。三家公司將共同在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光電轉換器及電源供應器相關產品方面建立策略夥伴關系。
2006年11月13日 飛宏為電源供電器選「芯」,LinkSwitch-LP系列IC正式入圍
電源供應器廠商飛宏美國公司與用於電源轉換的高壓模擬IC供貨商Power Integrations公司宣布,飛宏已選擇Power Integrations內含EcoSmart節能技術的LinkSwitch-LP系列IC,設計該公司的PLA系列Linear- Eliminator電源供應器。
2006年11月13日 從供電系統著手,英飛凌能源效率提升IC可節省一座發電廠
英飛凌科技發表一項能進一步提升電源供應裝置(PSU)能源效率的創新方案OptiMOS 3。根據英飛凌估計,如果所有使用中的計算機伺服器電力系統皆安裝OptiMOS 3以提供最佳的能源效率,將可省下一整座360百萬瓦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
2006年11月6日 優化工廠能源利用率,霍尼韋爾、FibrLINK牽手節能解決方案
日前,霍尼韋爾與能源工業網路服務供應商FibrLINK通信公司簽署了一項長達5年的戰略合作合約,該合約的簽署將有助於中國能源工廠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好的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環境政策。
2006年10月26日 崇貿順向式ATX電源方案獲美國能源效率認證
崇貿科技(System General)日前宣布其順向式(Forward) ATX電源解決方案,已於日前正式通過美國80 PLUS能源效率的官方認證。
2006年10月25日 以HybridPACK為核心,英飛凌提升混合動力車傳動系統能源效率
英飛凌科技日前計劃採用先進的電子設備,提高混合動力汽車傳動系統的能源效率。該公司在底特律汽車展上展示了這些產品。基於英飛凌的功率技術,汽車智能控制系統重量將大大降低。該智能控制系統可優化燃油和電能的使用。
2006年10月9日 右手持矛左手攜盾,新創IC設計公司生存規則嬗變?
昂寶電子近期正式發布了其PWM AC/DC產品線、PWM DC/AC產品線和液晶電視/監視器電源全套解決方案。從公司運作之初就瞄準高端市場、強調專利策略及對潛在專利糾紛問題的提早應對,使得昂寶電子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們的做法,是否代表著新創IC設計公司生存規則已開始發生嬗變?對於中國大陸眾多的同類公司又有何啟示?
2006年10月8日 飛兆推出用於鎮流器的DPAK SuperFET器件,具低導通阻抗
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日前開發出新的低導通阻抗600V SuperFET MOSFET器件系列,專為滿足最新的超纖小型鎮流器應用的DPAK(TO-252)器件需求而設計。
2006年9月25日 富士通變頻技術引導節能家電市場
目前,發展節能型家電已經成為全球范圍所關注的焦點,在呼喚節能的形勢下,變頻技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2006年9月13日 川崎車用鎳氫電池強勢登場,10km內行駛無須追加充電
川崎重工業日前在路面電車上配備車載用鎳氫電池「GigaCell」,在兵庫工廠內進行了電池驅動行駛試驗,並獲得了成功。通過該試驗,確認了將配備在「SWIMO」上的「GigaCell」的基本性能,並證實了無需追加充電即可行駛10km以上。
2006年9月7日 瞄準能源效率與環保,霍尼韋爾、中電飛華戰略聯盟
霍尼韋爾今日宣布與網路服務提供商及電力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電飛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為期五年的戰略聯盟協議。該協議將幫助中國電廠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有害排放,提高電力行業的運營效率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並且達到環保政策的要求。
2006年8月18日 USABC欲加速電動車發展,初創合資公司受命HEV電池研發
Johnson Controls-Saft公司日前獲得美國先進電池聯盟一份兩年的合同,根據合同,Johnson Controls-Saft將投入開發用於混合動力電動車的先進鋰離子電池。
2006年7月18日 電源篇:節能法規鞭策電源設計,IC方案上演性能競賽
本文探討在全球節能趨勢下的電源節能法規,同時介紹一些在提高電源效率和縮小待機功耗方面的技術趨勢和解決方案。
2006年7月6日 鎖定白色家電能耗指標,飛兆微型SPM系列大顯身手
飛兆半導體公司的智能功率模塊(SPM)產品系列專為有能耗指標限制的白色家電,如洗衣機和空調等產品的高效電機控制器設計,可使工作在50W至3kW全線家電產品的能源效率從原來的50%提升至90%。微型SPM可幫助逆變器系統設計人員開發具有成本優勢的設計方案,在保證可靠性的同時減少設計元件數量。
2006年6月30日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功率電子器件向節能增效發展
作者:王彥
2006年6月30日 飛兆半導體新款集成式PFC控制器能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為了滿足當前設計工程師所面對的嚴格的綠色標准要求,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推出一款功率因數校正(PFC)控制器IC,能在筆記本電腦適配器等低於250W的開關電源(SMPS)設計中,減少待機功耗達320mW。
2006年6月30日 Power Integrations在IIC展示創新的電源轉換晶元
3月10號到11號,在第11屆國際集成電路研討會暨展覽會(IIC-China)深圳站上,Power Integrations公司將展示其最新的高電壓電源轉換IC。
2006年6月30日 中國版CES開幕在即,飛兆高管將縱論電源方案
飛兆半導體日前透露,該公司亞太區總裁郭裕亮將在國際消費電子產業峰會上發表主題為能源效率的演講,該會議將於2005年7月1日至2日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
⑤ 電可以無線傳輸嗎
電也是可以無線傳輸的。無線傳輸數據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電傳輸,但是傳輸的「電」的功率不大。通常在無線數據傳輸接收端都需要供電,去放大接收到的信息,因此傳輸數據時需要的能量並不需要很大。無線電的傳輸難點不在協議,而是大容量的無線電傳輸。
交流電的無線傳輸是通過電場-磁場之間的相互轉換來進行的,只有交變的磁場才能感應出交變電場從而實現無線傳輸。
而直流電是不能通過電場-磁場之間的相互轉換來進行無線傳輸的,因為發送方的直流電流只能感應出恆定的磁場,而恆定的磁場不能夠在接收方的設備中感應出電場,這就無法完成傳輸。
(5)電能無線傳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利用電磁場的諧振方法。諧振技術在電子領域應用廣泛,但是,在供電技術中應用的不是電磁波或者電流,而只是利用電場或者磁場。
電能無線傳輸----是利用一種媒介,將A點的電能以無線的方式傳送到B,C,D點等,使B,C,D點都能用上A點的電能.
這項技術還未問世,這樣才是電能的無線轉輸。如果問世我們可以把各個星球的太陽能等能源轉化成電能,以電能無線的方式傳輸到地球,用到各個領域中去。
⑥ 為研究無線傳輸電能,某科研小組在實驗室試制了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在短距離內點亮了燈泡,如圖實驗測得,接在
①18.6②15
⑦ 如何提高無線電能傳輸的功率傳輸效率 無線傳輸速率涉及很多不定因素包括環境所以注意幾點: 1、無線路由器的功率版設置,開到最大,穿牆模式等權。 2、無線信道設置固定,不要自動切換,避免頻繁切換。 3、路由的安全管理控制,限制最少的客戶端數量,只家人可用就夠了,防止多人蹭網佔用網路。 4、最好客戶端與路由保持無干擾的環境,盡量無槍間隔,物理上減少傳輸損耗。 5、有可能可以更換路由器天線,換成高增益天線。 (7)電能無線傳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使用最大功率傳輸定理的注意事項: 1、最大功率傳輸定理用於一埠網路的功率給定,負載電阻可調的情況; 2、一埠網路等效電阻消耗的功率一般不等於埠網路內部消耗的功率,因此當負載獲取最大功率時,電路的傳輸效率並不一定等於50%; 3、計算最大功率問題結合應用戴維寧(也叫戴維南)定理或諾頓定理最方便。 ⑧ 無線傳輸實驗裝置接收端為什麼接收不到發射端的信號
1.首先確認發射機真的發出了信號, ⑨ 電可否無線傳輸
你說的是傳輸動力,不可能,損耗太大。 ⑩ 無線電力輸送系統是什麼原理,據說特斯拉曾經實現超遠距離高壓(上億伏)無線電力傳輸! 通過發射器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的中繼能量;1890年特斯拉做了無線電能傳輸試驗。 無線電能傳輸為無線電力傳輸,非接觸電能傳輸,通過發射器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的中繼能量(如電磁場能、激光、微波及機械波等),隔空傳輸一段距離後,再通過接收器將中繼能量轉換為電能,實現無線電能傳輸。 根據能量傳輸過程中中繼能量形式的不同,無線電能傳輸可分為:磁(場)耦合式、電(場)耦合式、電磁輻射式(如太陽輻射)、機械波耦合式(超聲)。 1890年,特斯拉就做了無線電能傳輸試驗。特斯拉構想的無線電能傳輸方法是把地球作為內導體,把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8Hz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最終因財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膽構想沒能實現。 (10)電能無線傳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無線電力輸送系統的主要應用: 1、通過海量能源節點的互聯互通,全方位提高智能電網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廣度,助力建設世界首個泛在電力物聯網示範區。 2、創新「電力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模式,利用電力塔掛設運營商天線,在2018年7月建成國網系統內首座全扇區雙平台共享基站,鐵塔公司利用電力單管塔掛設基站,從需求對接到基站開通由兩個月縮短至十天。 3、電力無線專網投運後,可以為電網建設和運行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支撐,全方位提高智能電網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廣度,以智能互聯推動南京建成全球首個能源互聯網典範城市。 與電能無線傳輸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牙用什麼材料最好
瀏覽:219
辦公設備的凈殘值如何
瀏覽:736
騰亞南京塑料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744
購機工具箱
瀏覽:720
注塑後機械手用來干什麼
瀏覽:50
水表閥門s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博世電動工具木工專用
瀏覽:38
8匹柴油機飛輪軸承怎麼拆下
瀏覽:884
收割機軸承拿不下來怎麼弄
瀏覽:634
電療儀器指哪些
瀏覽:134
病房測心跳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191
大型設備上崗證怎麼列印
瀏覽:86
諾信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怎麼連網
瀏覽:839
直播賣貨用什麼設備清晰度好
瀏覽:190
機械裝置拆裝工具
瀏覽:888
防護閥門用字母怎麼代表
瀏覽:115
影視器材設備包括哪些
瀏覽:802
空冷軸承運行中內外溫差多少
瀏覽:769
matlab安裝遺傳演算法工具箱
瀏覽:367
冰櫃為什麼製冷頻繁
瀏覽: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