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圖為呼吸作用裝置示意圖,在A瓶中放一些濕棉花,上面放數粒已萌發的種子;在B瓶中放一些干棉花,上面放
(1)A 萌發的種子進行較強的呼吸作用,專同時釋放出屬較多熱量 (2)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 2 ,放出的CO 2 被瓶內的NaOH溶液吸收,使瓶內氣壓下降 (3)BB瓶中的干種子呼吸作用較弱,消耗氧氣較少,小白鼠生活時間較長 (4)A A瓶中氧氣含量較少,乳酸菌發酵進行得更快,乳酸的積累較多 (5)(B-A)/B |
② 為探究綠色植物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某同學選擇了一種盆栽的斑葉植物作為實驗材料,該植物的綠色部分與非
(1)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裝置中的葉片B和葉片C被透明塑料袋包裹,這兩個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會在塑料袋內壁上凝集成小水珠.
(2)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將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一定時間,葉片B所在的透明塑料袋內會貯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用手擠壓塑料袋,將氣體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會變渾濁.
(3)若要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CO2,可選用裝置中的葉片A和葉片C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為排除葉片中原有的澱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可以將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讓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4)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以葉綠體為變數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將實驗裝置進行暗處理、光照、脫色、滴加碘液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葉片A的綠色部分變成了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非綠色部分沒有變藍色,說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比較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故答案為:(1)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出現
(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4)綠色部分變藍;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③ 用塑料袋套住有植物種植的花盆,若使用來探究呼吸作用,裝置為什麼應放在黑暗的地
因為植物是在有光照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較明顯,在無光照的條件進行呼吸作用是一個單項活動,不包含光合作用,這樣實驗的結果更准確。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儲存能量)+氧(通過線粒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④ 如圖是測定鮮嫩植物莖葉呼吸作用的裝置,廣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紙包住,瓶口塞緊並用u型管與外界相連.(1)
(1)植物有光的條件下,不但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且光合作用的強度比較大,吸收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作原料,使實驗果不明顯,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用黑紙遮住瓶子的目的是防止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讓葉片只進行呼吸作用.
(2)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吸收瓶中的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鈉和水,使瓶中的氣壓下降,導致左側的氣壓大於右側的氣壓,因此左側下降,右側上升,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為:
(1)防止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讓葉片只進行呼吸作用;
(2)左側下降,右側上升;CO2+2NaOH=Na2CO3+H2O.
⑤ 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測定植物葉片呼吸作用的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考點: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專題: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植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氧線粒體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A、植物有光的條件下,不但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且光合作用的強度比較大,吸收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作原料,使實驗果不明顯,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瓶子用不透光的黑紙遮住,目的是防止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讓葉片只進行呼吸作用.A正確;B、各連接處密封防止外界的空氣進入,影響實驗效果,B正確;C、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吸收瓶中的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使瓶中的氣壓下降,導致左側的氣壓大於右側的氣壓,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後,「u」形管右側的液面升高,C正確;D、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吸收瓶中的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使瓶中的氣壓下降,導致左側的氣壓大於右側的氣壓,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後,「u」形管左側的液面下降,而不是升高,D不正確.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生成微溶於水的碳酸鈣或碳酸輕鈣.
⑥ 下圖是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實驗要用黑布將整個裝置遮蓋起來,不讓
(1)要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要使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以免影響實驗效果回;因此實驗時,答用黑布將整個裝置遮蓋起來,不讓光線透入的目的就是防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2)因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第二天揭開黑布,裝置內小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實大鍾罩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大大增加.
(3)氧氣有助燃的性質,將燃燒著的火柴放進大鍾罩內立即熄滅,說明大鍾罩內氧氣的濃度大大降低.
(4)根據呼吸作用的過程:有機物(儲存能量)+氧(通過線粒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以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5)呼吸作用在氧氣的參與下,要不斷的消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一部分用於呼吸作用,另一部分用於構建植物細胞或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入其他生物體內.
故答案為:(1)見光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影響實驗效果
(2)二氧化碳
(3)氧氣
(4)氧氣;二氧化碳
(5)有機物;構建生物體;食物鏈
⑦ 如圖為呼吸作用裝置,在A瓶中放一些濕棉花,上面放數粒已萌發的種子;在B瓶中放一些干棉花,上面放數粒干
(1)A瓶內放的是濕棉花,濕棉花可以促進種子萌發,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較強,同時釋放出較多熱量,因此A比B溫度高.
(2)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內的NaOH溶液吸收,導致瓶內氣壓下降,因此A瓶液面明顯上升.
(3)B裝置中放的是干種子,呼吸較弱,消耗氧氣較少,因此小白鼠生活時間較長.
(4)A瓶內氧氣含量少,乳酸菌發酵較快,因此產生的乳酸量較多.
(5)若撤去A、B瓶中的NaOH溶液,則氣體變化為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變化,A裝置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完氧氣後進行無氧呼吸,故產生的二氧化碳大於吸收的氧氣,液面會下降,B裝置干種子呼吸作用弱,消耗氧氣少,只進行有氧呼吸,液面基本不變.
故答案為:
( 1)A 萌發的種子進行較強的呼吸作用,同時釋放出較多熱量
( 2)種子呼吸作用會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內的NaOH溶液吸收,使瓶內氣壓下降
( 3)B中的干種子呼吸作用較弱,消耗氧氣較少,小白鼠能生活的時間較長
( 4)A 因氧氣較少,乳酸菌的發酵進行得更快,乳酸的積累也較多
( 5)液面下降、基本不變
⑧ 什麼是發酵 我們老師說發酵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不就包裹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嗎
之所以說發酵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因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可能是發酵。比如釀酒是酵母菌無氧呼吸,釀醋是醋酸菌有氧呼吸。所以不管有氧無氧,都是呼吸作用,都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但具體到某種發酵時,就會指明是無氧呼吸還是有氧呼吸。
⑨ 如圖是測定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中的
(1)A瓶內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氣體中的CO 2 ,以免影響實驗結果,B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版空氣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權凈.
(2)植物在光照條件下能吸收CO 2 進行光合作用,所以C瓶選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防止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 2 ,從而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D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植物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 2 .如果實驗達到預期效果,D瓶中的現象是變渾濁,說明幼苗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CO 2 .
故答案為:
(1)排除空氣中的CO 2 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檢測空氣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凈
(2)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檢測植物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 2
⑩ 為什麼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要把裝置放在暗處
主要是通過CO2,來看,在光下產生O2效果不明顯,暗光下二氧化碳較多,實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