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圖1為研究加速度和力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①該實驗應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法;②在小車總質量不
(1)研究加速度和力與質量的關系,需先控制一個物理量不變,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數法.
(2)①由圖線OA段可知,a與F的圖線是傾斜的直線,可知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②因為圖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質量,AB段明顯偏離直線,此時小車的質量不再遠大於鉤碼的質量,斜率為鉤碼和小車總質量的倒數.
(3)研究加速度與小車質量的關系,若作出a-M圖線,圖線是曲線,無法得出a與M的定量關系,應該作a-
圖線,圖線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a與M成反比.
故答案為:(1)控制變數,(2)①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②沒有使小車質量遠大於鉤碼質量.
(3)a-
2. 在「用DIS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學生實驗中,實驗裝置圖如下所示.(1)本實驗採用了______感測器(填
(1)本實驗採用了位移感測器,代替了打點計時器,用DIS可以測小車的加速度.
(2)①a圖線回中當F≠0時物體的加答速度a=0,即只有當F增大到一定值時物體才開始具有加速度,故在物體保持靜止的時候其所受的靜摩擦力等於繩子的拉力,所以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夠.故選B.
從b圖可知在拉力F=0時物體的加速度不為0,即合外力不為0,B圖縱軸的截距大於0,說明在無拉力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於0,即在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過度).故選C.
故選BC.
故答案為:(1)位移(2)BC.
3. (2012年開封二模)下圖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本實驗中,用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當做
(1)合外力 不需要 (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②C
4. 圖1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示意圖,(1)在探究拉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為
(1)在探究拉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為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應採用版將木板傾斜來平衡權小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改變小車的質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為了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因為合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a-m圖線是曲線,不能得出a與m的定量關系,應作a- 圖線,橫坐標應取 作為變數. (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整體的加速度a= ,則繩子的拉力F=Ma= = ,當盤和砝碼的質量比小車的質量小得多時,繩子的拉力等於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a-F圖象未過原點,知F不等於零,加速度仍然為零,可知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故答案為:(1)將木板傾斜,不需要,(2) ,(3)小,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5. 「用DIS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實驗中用所掛鉤碼的重量作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F
(抄1)在水平軌道上,由於襲受到摩擦力,拉力不為零時,加速度仍然為零,可知圖線Ⅱ是在軌道水平的情況下得到的.當軌道的右側抬高過高時,(平衡摩擦力過度),拉力等於0時,會出現加速度,所以圖線①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a= ? ,圖線的斜率表示質量的倒數;因為F=0.5N時,加速度為零,解得f=0.5N. (3)由於開始段a-F關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mg=Ma 得a= = ,而實際上a′= ,可見AB段明顯偏離直線是由於沒有滿足M>>m造成的.所以更換實驗中使用的鉤碼規格,採用質量較小的鉤碼進行上述實驗,可以減小彎曲的程度,而將無線力感測器捆綁在小車上,再將細線連在力感測器上,用力感測器讀數代替鉤碼的重力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故最佳的答案是C選項. 故選:C 故答案為:(1)①(2)0.5(3)C
6. 圖1為「用IS研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A為帶有位移感測器的小車
受力分析:NG=a(NG/g+M)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M=F 所以整理得:a=(1-F/NG)g
7. 如圖實-3-10所示為「用DIS(位移感測器、數據採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圖實
(1)小車的總質量(或:小車的質量) 小車所受外力(或:外力、合外力) (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②C
8. (1)利用力感測器研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①下列關於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___
(1)①A.做實驗之前必須平衡摩擦力,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故A正確; B.利用力感測器研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不需要小車的質量必須比所掛鉤碼的質量大得多.故B錯誤; C.在實驗之前,應調節定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木板平行,才能使加速度的方向與繩子的拉力的方向相同.故C正確; D.實驗開始的時候,小車最好距離打點計時器近一些,使紙帶的使用率更好.故D錯誤; 不同要求選擇錯誤的選項,故選:BD ②A點的讀數為:1.00cm,B點的讀數為:1.70cm,所以讀出A、B兩點間的距離s1=1.70cm-1.00cm=0.70cm; 小車的加速度:a= = m/ s2=0.20m/s2 小車做加速運動,相等時間內的位移越來越大,所以小車與紙帶的左側相連. (2)①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於電壓表最小電壓處,即在滑動變阻器的左側; ②多用電表的紅色表筆一定要接電路的正極,所以用多用電表電壓檔測量L電壓時,紅表筆應接圖1中的a點; ③電壓表的量程為2.5V,每一個小格為0.01V,所以讀數為:2.00V; 不論怎麼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多用電表指針均不偏轉.將兩表筆改接到圖1電路的a、c兩點,電表指針仍不偏轉,說明電路中始終沒有電流,出現了斷路故障;改接a、d兩點時,電表指針偏轉,所以電路中的斷點是在CD之間; ④用完多用電表後,需要把選擇開關放在空擋上或交流最大檔上,從而判斷出乙同學的習慣好. 故答案為:(1)①BD;②0.70,0.20,左;(2)①左②a;③2.00;斷路;④乙同學
9. 如圖1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1)在本實驗中,用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當做小車所受的______,
(1)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應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的合力. 用DIS系統測小車的加速度.在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中,不需要同時在小車上加減砝碼. (2)根據在某次實驗中測得的多組數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小車的質量一定,加速a與合力F成正比. 由於OA段a-F關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mg=Ma 得a= 而實際上a′=可見A,B段明顯偏離直線是由於沒有滿足M>>m造成的,故選項C正確. (3)A、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應控制拋出點的高度高度不變,可用表中序號為1、2的實驗數據,故AD錯誤; B、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應控制水平初速度不變,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故B正確,C錯誤; 故選B 故答案為:(1)合外力不需要 (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②C (3)B
10. 在「用DIS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學生實驗中,實驗裝置圖如下所示. (1)本實驗採用了______感測器(
(1)本實驗採用了位移感測器,代替了打點計時器,用DIS可以測小車的加速度. (2)①a圖線中當F≠0時物體的加速度a=0,即只有當F增大到一定值時物體才開始具有加速度,故在物體保持靜止的時候其所受的靜摩擦力等於繩子的拉力,所以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夠.故選B. 從b圖可知在拉力F=0時物體的加速度不為0,即合外力不為0,B圖縱軸的截距大於0,說明在無拉力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於0,即在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過度).故選C. 故選BC. 故答案為:(1)位移(2)BC. |
與研究加速度和力關系的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機工具箱
發布:2025-10-08 16:35:58
瀏覽:720
電療儀器指哪些
發布:2025-10-08 14:24:30
瀏覽:1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