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是測定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中的
(1)A瓶內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氣體中的CO 2 ,以免影響實驗結果,B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版空氣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權凈.
(2)植物在光照條件下能吸收CO 2 進行光合作用,所以C瓶選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防止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 2 ,從而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D瓶內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植物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 2 .如果實驗達到預期效果,D瓶中的現象是變渾濁,說明幼苗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CO 2 .
故答案為:
(1)排除空氣中的CO 2 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檢測空氣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凈
(2)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檢測植物呼吸作用是否產生CO 2
『貳』 如圖是在一定溫度下測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實驗裝置(呼吸底物為葡萄糖,不考慮裝置中微生物
A、種子無氧呼吸不消抄耗襲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條件下,燒杯中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於測定種子無氧呼吸強度;但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條件下,燒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於測定種子有氧呼吸強度,A錯誤;
B、燒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氣量則為植物的凈光合速率,故能用於測定一定光強下植物的凈光合速率,B正確;
C、一定光照強度下,植物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故燒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於測定一定光照強度下真光合速率,C錯誤;
D、在遮光條件下.植物能進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等於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燒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於測定種子有氧呼吸的強度;但種子無氧呼吸不消耗氧氣,但會產生二氧化碳,故可以測定種子無氧呼吸速率,D錯誤.
故選:B.
『叄』 如圖是在一定溫度下測定大豆幼苗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實驗裝置(呼吸底物為葡萄糖,不
[答案]A
[解析]燒杯中盛放NaHCO3 溶液,水柱的移動量為植物釋放的O2量,即植物的凈光合速率,A正確;在遮光條件下,燒杯中盛放NaOH溶液,水柱的移動量為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即植物的有氧呼吸速率,B錯誤;燒杯中盛放清水,水柱不移動,C錯誤;在遮光條件下,燒杯中盛放清水,水柱的移動量為植物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可測植物的無氧呼吸速率,D錯誤。
『肆』 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實驗!我想問的是:⑶實驗操作…這個小題為什麼乙裝置墨滴都右移!謝謝
因為開始時環境溫度高於瓶內溫度,後來瓶內溫度和環境溫度相等了,瓶內的壓強會增大,使液滴右移,後面的不考慮晝夜溫差影響只是說不考慮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
『伍』 如圖所示裝置用於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圖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據圖回答
(1)由於陸生環境氣候比較乾燥,所以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回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答官,如肺、氣管等,氣管是昆蟲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氣門是昆蟲進行呼吸時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
(2)蝗蟲呼吸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所以該裝置是測定蝗蟲呼吸作用過程中吸收O2的速率;
(3)蝗蟲呼吸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氧氣蝗蟲被吸收掉,蝗蟲因氧氣缺乏,變的呼吸困難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內氣體壓強也變小,U形管內液面會有變化左邊上升右邊下降;
(4)活的蝗蟲與死的蝗蟲進行對比,實驗效果更明顯.為了避免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所以B瓶內的蝗蟲要經滅菌處理.
故答案為:(1)氣管(2)吸收O2的速率(3)U形管左側的管內液面升高(4)對照;避免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陸』 (2013東莞模擬)如圖所示裝置用於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圖中的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氣體
蝗蟲呼吸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氧氣蝗蟲被吸收掉,蝗蟲因氧氣缺乏,變的呼吸困難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內氣體壓強也變小,U形管內液面的變化左邊上升右邊下降.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柒』 為什麼測呼吸作用速率的裝置中不用碳酸氫鈉溶液
碳酸氫鈉溶液有時候也叫二氧化碳緩沖液
它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在錐回形瓶中二氧答化碳減少時進行補充,它的作用是維持容器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穩定,以保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重要原料來源,如果題干中已經說明提供適宜的光照強度,一般理解為使植物光合速率大於呼吸速率的一種光照強度,所以容器中總的來說還是二氧化碳消耗的還是比呼吸釋放的要快,換成碳酸氫鈉溶液釋放CO2以維持二氧化碳濃度穩定
『捌』 在呼吸作用速率的測定實驗中,對照組和校正組有什麼區別
對照組中的數據是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不被NaOH吸收,紅色液滴的移內動表示植容物呼吸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氣的差;
而校正組的讀數是該裝置在沒有植物呼吸的情況液滴的移動,這種移動是由於外界溫度或氣壓的變化引起的,在計算時要考慮進去。
『玖』 (2013上海模擬)某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所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實
A、圖中X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軟管夾關閉後液滴將向左移動回.所以A描述錯誤.答
B、20min~30min內毛細管中液滴移動的距離變化是130-65=65mm,體積變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確.
C、若將試管充入N2,將X換為清水試管中積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蠅的無氧呼吸.所以C描述錯誤.
D、增設的對照實驗應是不加果蠅,並將該裝置置於相同的環境中.所以D描述錯誤.
故應選B.
『拾』 如圖所示裝置用於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圖中的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氣體.據圖回答問題:(
(來1)蝗蟲呼吸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源,所以該裝置是測定蝗蟲呼吸作用過程中吸收O2的速率;
(2)蝗蟲呼吸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氧氣蝗蟲被吸收掉,蝗蟲因氧氣缺乏,變的呼吸困難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內氣體壓強也變小,U形管內液面會有變化左邊上升右邊下降;
(3)活的蝗蟲與死的蝗蟲進行對比,實驗效果更明顯.
故答案為:
(1)測定蝗蟲呼吸過程吸收氧氣的速率
(2)向左移動(或左側液面升高)
(3)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