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化學實驗題中常見的除雜的裝置

化學實驗題中常見的除雜的裝置

發布時間:2021-10-11 13:13:02

Ⅰ 有機化學【乙烯的實驗室製法】除雜問題

除雜試劑:NaOH溶液

品紅溶液的作用:檢驗SO2是否除盡
溴水、 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檢驗CH2=CH2的性質
連接順序:氣體發生裝置→NaOH溶液→品紅溶液→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Ⅱ 初中化學常見除雜類型。要詳細。謝謝!

除雜題:
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③雜質便於分離。
三要領:①根據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澱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沉澱,再用過濾法除去。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為氣體逸出。
(3)置換法:利用置換反應的原理將雜質除去。
(4)轉純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的物質。
(5)吸收法:常用於氣體的提純。
在掌握了以上除雜質的原則、要領、方法後,解答題目時要審清題目要求,分析理順思路且與題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確解題。

初中化學常用除雜方法例析

除雜質的原則: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反應後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操作方法簡便易行。初中化學常用除雜方法有:
1、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然後通過過濾而除去。
如: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
A.KNO3〔Ba Cl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Mg( NO3)2]
答案:C NaCl+ Ag NO3= AgCl↓+ NaNO3
D Mg( NO3)2+Ca(OH)2= Ca(NO3)2+ Mg(OH)2↓
小結:一般說來,如果雜質中有一種離子與原來的物質中的離子相同,那所選試劑只需有一種離子與原來物質中的離子相同,另一種離子與雜質離子生成沉澱。
2氣化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或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 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 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答案:C:K2CO3
小結:雜質一般為碳酸鹽或碳酸氫鹽 ,試劑一般是酸。
3 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
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Cu中混有少量CuO除了用酸除去外,可以用氫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置換出氧化銅中的銅。
練習:1 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 )
A.Zn B.Fe C.Cu D.Mg
答案B
2 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粉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靜止過濾,結果是
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 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
C.濾出了一些銅粉 D.什麼也沒濾出
答案:C.
小結:根據雜質的類別,一般考慮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碳還原金屬氧化物來選擇試劑。
4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練習:下列氣體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用吸收法除去,所選試劑正確的是
A O2(H2O) 用濃H2SO4 除水 B CO2(HCl 用NaOH溶液除HCl
C NH3(H2O) 用濃H2SO4 除水 D CO2 (HCl )用Na2CO3溶液除HCl

答案:A C
小結:氣體的吸收劑可考慮:濃硫酸吸收水蒸氣、氨氣;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水吸收氨氣、氯化氫氣體等,氯化鈣溶液吸收氨氣。
5 其它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Ⅲ 高中化學實驗題常見考點有哪些

一、根據實驗的原理選擇儀器和試劑
根據實驗的目的決定儀器的排列組裝順序,一般遵循氣體製取→除雜(若干裝置)→乾燥→主體實驗→實驗產品的保護與尾氣處理。其中除雜與乾燥的順序,若採用溶液除雜則為先凈化後乾燥。

尾氣處理一般採用溶液吸收或將氣體點燃。若制備的物質易水解或易吸收水分及co2氣體,如2000年高考題第24題就涉及主產品的保護,應在收集fecl3的裝置後除去cl2的裝置前連接一個裝有乾燥劑的裝置,以防止主產品fecl3的水解。

二、介面的連接

一般應遵循裝置的排列順序。對於吸收裝置,若為洗氣瓶則應“長”進(利於雜質的充分吸收)“短”出(利於氣體導出),若為盛有鹼石灰的乾燥管吸收水分和co2,則應“大”進(同樣利用co2和水蒸氣的充分吸收)“小”出(利於余氣的導出),若為排水量氣時應“短”進“長”出,排出水的體積即為生成氣體的體積。

三、氣密性檢查

凡有制氣裝置都存在氣密性檢查問題。關鍵是何時進行氣密性檢查?如何進行氣密性檢查?顯然應在儀器連接完之後,添加葯品之前進行氣密性檢查。氣密性檢查的方法雖多種多樣,但總的原則是堵死一頭,另一頭通過導管插入水中,再微熱(用掌心或酒精燈)容積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氣泡逸出,停止加熱後導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則表示氣密性良好,否則須重新組裝與調試。

四、防倒吸

如何收氣體或排水集氣的`實驗中都要防倒吸。一般來說防倒吸可分為兩種方法:一是在裝置中防倒吸(如在裝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氣體等),例如1993年高考題未冷凝的氣體用盛有naoh溶液的倒扣的漏斗吸收,以防倒吸;1996年高考題用排水法收集h2的裝置前加裝一個安全瓶防倒吸;1992年高考題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co2前加裝一個安全瓶b防倒吸。一般來說在加熱制氣並用排水集氣或用溶液洗氣的實驗中,實驗結束時應先撤插在溶液中的導管後熄滅酒精燈以防倒吸。

五、事故處理

諢學實驗過程中由於操作不當或疏忽大意必然導致事故的發生。問題是遇到事故發生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冷靜的頭腦,做到一不驚慌失措,二要及時正確處理,三按要求規范操作,盡量避免事故發生。例如濃硫酸稀釋時,濃硫酸應沿著容器的內壁慢慢注入水中,邊加邊攪拌使熱量均勻擴散。在做有毒氣體的實驗中,應盡量在通風櫥中進行。不慎將苯酚沾到手上時,應立即用酒精擦洗,再用水沖洗等等。

六、實驗方案的評價

以下原則:①能否達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見易得、廉價;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過程是否簡捷優化;⑤有無對環境污染;⑥實驗的誤差大小有無創意等等。能達到上述六點要求的實驗方案應該說不失為最優實驗方案。

Ⅳ 高中化學實驗題中氣體的檢驗和除雜

對於高中實驗的氣體檢驗:必修一SO2使品紅溶液褪色、Cl2黃綠色、NO與O2反應生成紅棕色氣體NO2、NH3遇石蕊試紙變藍等這些氣體的檢驗都是根據它們的性質而定如SO2強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對於除雜:必修二中CH4<C2H4>用溴水而不用酸化的高錳酸鉀,是因為溴水與其乙烯發生加成反應,高錳酸鉀與乙稀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增加了新雜質故不行。除雜原則:不增不減、不引進新雜質注意同離子效應等。綜上所述不管是檢驗還是除雜都要了解其性質,從而對症下葯,解決根本。

Ⅳ 高中化學中製取氯氣的除雜裝置應選什麼試

氯氣,化學式為Cl₂。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具有窒息性,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和鹼溶液,易溶於有機溶劑(如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易壓縮,可液化為黃綠色的油狀液氯,是氯鹼工業的主要產品之一,可用作為強氧化劑。氯氣中混和體積分數為5%以上的氫氣時遇強光可能會有爆炸的危險。

氯氣具有毒性,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會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害。氯氣能與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行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生成多種氯化物。主要用於生產塑料(如PVP)、合成纖維、染料、農葯、消毒劑、漂白劑溶劑以及各種氯化物。

原子結構: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或共用一個電子對達到穩定結構(共價鍵)。氯氣分子為雙原子分子。

常溫常壓下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的氣體。

氯氣密度是空氣密度的2.5倍,標況下ρ=3.21kg/m³。

熔沸點較低,常溫常壓下,熔點為-101.00℃,沸點-34.05℃,常溫下把氯氣加壓至600~700kPa或在常壓下冷卻到-34℃都可以使其變成液氯,液氯是一種油狀的液體,其與氯氣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可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例如:四氯化碳)難溶於飽和食鹽水。1體積水在常溫下可溶解2體積氯氣,形成黃綠色氯水。

氯氣支持燃燒,許多物質都可在氯氣中燃燒(除少數物質如碳單質等)。

鈉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熱。

紅熱的銅絲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瓶里充滿棕黃色的煙,加少量水後,形成藍綠色的氯化銅溶液(綠色較明顯),加足量水後,溶液完全顯藍色。

鐵絲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瓶里充滿棕紅色煙,加少量水後,形成黃色的氯化鐵溶液。

金屬鎂在氯氣中非常劇烈地燃燒,生成白煙——氯化鎂。

氯氣與金屬反應時,能生成氯化物,與鐵、銅等變價金屬反應則生成高價金屬氯化物。

將點燃的氫氣放入氯氣中,氫氣只在管口與少量的氯氣接觸,產生少量的熱,並產生蒼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氫氣體;點燃氫氣與氯氣的混合氣體時,大量氫氣與氯氣接觸,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熱,使氣體急劇膨脹而發生爆炸。工業上制鹽酸使氯氣在氫氣中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爆炸極限是9.8%~52.8%。

氯氣與磷反應,產生白色煙霧,發出很淡的火光,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

氯氣與水反應,水變黃綠色,氣泡在水裡又冒出來,有刺激性氣味。

註: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氯氣,還原劑也是氯氣,本反應是歧化反應。氯氣遇水會產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凈化(漂白)作用,用於消毒——溶於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

氯氣還能和可溶性鹼反應,生成鹽酸鹽、次氯酸鹽和水。

氯氣還能與溴化物、碘化物和硫化物發生置換反應。

氯氣還能和甲烷發生取代反應,黃綠色氣體消失,容器內壁出現液珠,容器內壓強下降。氯氣與甲烷反應時,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氯氣還能和乙烯、乙炔、苯等不飽和烴發生加成反應,分別生成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和六氯環己烷。

實驗室通常用二氧化錳氧化濃鹽酸的方法來製取氯氣,生成水和四氯化錳,四氯化錳不穩定,容易分解為二氯化錳,並放出氯氣。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Ⅵ 化學實驗題怎麼做

一、教學設計

課程標准將「化學實驗基礎」專題的具體內容標准確定為:「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2.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製等實驗技能。3.樹立安全意識,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4.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並能主動進行交流。5.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雖然初中化學介紹了常見的化學儀器和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對化學實驗還了解不多。考慮到學生的實驗基礎和知識基礎,本章對「化學實驗基礎」專題所確定的上述5個內容標准沒有全部涉及,只是在初中化學實驗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基本的實驗知識和基本的操作。對課程標准中的所有實驗要求,將在整個高中必修化學中貫穿,如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一些實證方法、實驗探究過程的體驗,以及對實驗科學方法的認識等。

1.本節從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入手,主要提醒學生從實驗室規則、安全措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視安全問題。並通過讓學生討論一些實際問題而加深對安全的認識。

2.初中化學已經介紹了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的洗滌、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紹了過濾、蒸發等分離方法。本節選擇「粗鹽的提純」實驗,其目的是:(1)學生已經做過粗鹽的提純實驗,在此,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既可起到復習的作用,又可降低實驗的難度,逐步深入;(2)粗鹽的提純實驗中包含著較多的分離操作,而且過濾是所有分離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讓學生掌握;(3)粗鹽經溶解、過濾後所得的濾液並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雜質,需要進一步檢驗並除去。這樣就可以利用這一實驗進一步介紹離子檢驗的方法。

3.蒸餾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紹了簡易的方法,在此進一步介紹實驗室較正規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節最後介紹了萃取這一新的方法,讓學生對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使實驗技能進一步提高。

本節教學重點:混合物的分離與離子的檢驗。

本節教學難點:物質檢驗試劑的選擇,蒸餾、萃取的操作,分離與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

教學建議如下:

1.強調實驗室規則,嚴格規范實驗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第一課時應該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學習方法的教育,教育的重點放在實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實驗安全教育可以結合具體實驗內容,如當酒精燈內酒精小於酒精燈容積的1/3時,用於加熱可能會發生什麼後果?用一盞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或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會造成什麼後果?給盛有液體的燒瓶加熱時,不加碎瓷片或沸石會造成什麼後果?等等。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操作應該規范,應該仔細檢查安全措施,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成功。

可利用教科書中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或了解的情況進行討論,加深對實驗安全的認識。

教學中要強調實驗的規范,讓學生掌握實驗程序: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葯品與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結果。要求學生做到:實驗前做好預習,熟悉實驗的內容,制定實驗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項,檢查實驗的儀器和葯品;實驗時要認真觀察與記錄、分析實驗現象並得出結論。要使學生認識到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實驗順利進行和實驗取得成功的保證。

2.通過復習粗鹽的提純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實驗的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初級中學,有的學校實驗條件較好,有的學校實驗條件可能較差,因此學生的實驗水平參差不齊。通過粗鹽的提純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較多的典型實驗,復習實驗原理和步驟,使學生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3.多採用演示、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法,認真指導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實驗的體驗和成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科書中,不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提倡教師多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分階段講解實驗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並可減少實驗過程中不規范的操作。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示範和調控作用。

●切實做好實驗的組織和准備工作

首先根據實驗內容准備好實驗儀器和葯品,教師應預先做實驗,保證實驗成功;其次要把實驗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在黑板上寫清楚;再是要求學生做好實驗預習。

●加強對學生實驗的全面指導

實驗開始時教師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針對實驗的目的向學生講清實驗的內容和要求,強化注意事項。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發現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糾正。

●及時做好實驗的評價

實驗完成後教師應作簡要的總結,評價學生實驗完成的情況。

●組織學生完成葯品回收、儀器清洗和實驗室整理等工作

對於一些重要的實驗和操作,教師可先演示。演示實驗是教學雙方協調活動的一種實驗方式,在根據一般要求進行教學時,還應該注意:

●操作規范

學生實驗技能的形成,往往從模仿教師的行為開始,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苟地按規范化的要求操作,起好示範作用。力求做到玻璃儀器透明潔凈,試劑、裝置排放井然有序,介紹儀器名稱、實驗原理清晰、簡捷,實驗操作準確、熟練,實驗速度快慢適當等。

●現象清晰

為增加實驗的直觀性,應選擇那些反應時有明顯顏色改變、氣體產生、沉澱生成、物質溶解、熱量變化、發光發熱、燃燒爆炸(應保證安全)等鮮明現象的實驗;盡可能使用大型儀器,使演示實驗的整個裝置位於全體學生的視野范圍內;借用白色或黑色紙屏襯托,或作空白對比;如果是試管、燒杯等簡單儀器內的反應,教師可作巡迴演示;一些難以直接看清的實驗,可採用投影放大等方法。

●力求成功

實驗前必須做好充分准備,演示實驗前教師要親自動手實驗,有把握才進教室。對一些難做的實驗,要設法改進,能很好地控制化學反應的條件。實驗中要確保學生的安全,要努力減少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理。

4.通過比較和歸納,使學生學會選擇物質檢驗和分離的方法

過濾所得的食鹽溶液中仍含有SO42-、Ca2+、Mg2+等離子,除去這些離子,試劑的選擇是難點,要引導學生根據物質的溶解性表選擇試劑。說明檢驗的試劑與除離子的試劑有所不同,應盡量具有單一性,因此需要加以比較和選擇;為了確定某一離子的存在,還要設法排除其他離子的干擾。在學生學習了過濾、蒸發、蒸餾、萃取等物質分離方法後,要幫助學生比較和歸納,了解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驟和要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物質分離的事例進行分析和應用。

二、活動建議

【實驗1-1】

建議安排一節課復習粗鹽的提純。實驗前教師先准備好學生的實驗報告,格式參考: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葯品與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結果處理,把教材中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作為實驗報告內容。報告中可用討論形式復習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要點。操作步驟的填寫內容可以參考下表:

步 驟
現 象

(1)溶解:稱取約4 g粗鹽加到盛有約12 mL 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固體食鹽逐漸溶解而減少,食鹽水略顯渾濁
(2)過濾: 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倒入過濾器中, 過濾器中的液面不能超過濾紙的邊緣。 若濾液渾濁,再過濾一次 不溶物留在濾紙上,液體滲過濾紙,沿漏斗頸流入另一個燒杯中
(3)蒸發: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然後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待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水分蒸發,逐漸析出固體

思考分析:僅通過溶解、過濾、蒸發得到的固體仍然是不純的食鹽,因為從海水曬制的粗鹽中除含有不溶於水的泥沙等雜質外,還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鹽,這些雜質也被溶解,且過濾時進入濾液。檢驗這些離子存在的方法,可從分析它們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大多數硫酸鹽都溶於水,而硫酸鋇不溶於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來檢驗硫酸鹽。但鋇鹽除BaSO4外,還有BaCO3等,BaSO4不溶於稀鹽酸,BaCO3等溶於稀鹽酸。所以,檢驗硫酸鹽時應先加入稀鹽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產生的沉澱不溶於稀鹽酸,則存在硫酸鹽。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檢驗CaCl2,用NaOH溶液檢驗MgCl2。

【實驗1-2】

與粗鹽的提純實驗同一課時內完成。在進行物質檢驗時,一般先對試樣的外觀進行觀察,確定其顏色、狀態、氣味等,然後准備試樣進行檢驗。當試樣是固體時,一般應將固體試樣溶解,觀察溶解後溶液的顏色、在溶解過程中有無氣體產生、有無沉澱生成以及沉澱的顏色等。如需要加鑒別試劑檢驗時,應從溶液中取出一小部分,再滴加幾滴試劑進行檢驗,觀察現象。

檢驗硫酸根離子所用的試劑是BaCl2溶液、稀鹽酸(或稀硝酸)。加入順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也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

實驗現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則有白色沉澱生成即說明有SO42-存在;若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應是有白色沉澱生成,加酸後沉澱不溶解證明含有SO42-。

【實驗1-3】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目的是通過蒸餾除去水中的雜質。所以,本實驗的設計是,先檢驗自來水中含有氯離子,然後將自來水蒸餾,再檢驗所得的蒸餾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若蒸餾後的水中檢驗不出氯離子,則說明自來水中的氯離子已通過蒸餾除去。

由於【實驗1-1】、【實驗1-2】只介紹了SO42-的檢驗(討論了Ca2+、Mg2+的檢驗),在做此實驗前應先討論實驗的目的、氯離子的檢驗方法和蒸餾裝置特點,再進行實驗。實驗中各步的現象可參照下表:

實 驗
現 象

(1)自來水中氯離子的檢驗 加AgNO3溶液後有白色沉澱,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2)蒸餾,制蒸餾水 加熱,燒瓶中水溫升高至100 ℃後沸騰。在錐形瓶中收集到蒸餾水。
(3)檢驗蒸餾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 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餾水中無沉澱。

【實驗1-4】

實驗前介紹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專用儀器——分液漏斗;講清加萃取劑、用力振盪、分液前打開玻璃塞、分液時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實驗現象:(1)加四氯化碳時,四氯化碳不溶於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層;(2)用力振盪的目的是使水與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靜置後四氯化碳層變紫色,水層黃色變淺或接近無色。

三、問題交流

【學與問】

化學上所指的雜質不一定是有害或無價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對人體有益的。可見,要視雜質性質及含量來評價其是否有害或在人類活動中是否有利用的價值。化學中除雜,主要是因為雜質的存在會影響某物質的利用價值,如在化學反應中雜質的存在可能會引起一些副反應,或反應中雜質的存在可能會引起催化劑中毒,等等。

【思考與交流1】

進行化學實驗和探究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可以從試劑的存放、試劑的取用、實驗操作和實驗過程中廢液等廢棄物的處理等方面考慮。例如:

① 氧化劑不能與還原劑一起存放;

② 取用化學試劑時不能用手直接去取;

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聞氣體;

④ 酒精燈內酒精的量要適當;

⑤ 不能給燃燒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

⑥ 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驗純;

⑦ 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低於試管底;

⑧ 加熱液體時要放碎瓷片;

⑨ 有加熱和洗氣(或氣體吸收)裝置的實驗要防止液體倒吸;

⑩ 稀釋濃硫酸時要使濃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

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時,要讓學生暢開思路,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思考與交流2】

金是一種很不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離態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從沙裡淘金,可用水沖洗的方法從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沖洗沙時,密度小的泥土、細沙等物質被水沖去,可提取含量極少的金。這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利用物質物理性質不同進行分離的方法。如果鐵屑和沙混合,根據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可以用磁鐵將混合物中的鐵屑分離出來。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分離等。

【思考與交流3】

除去粗鹽中含有的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鹽,根據資料卡片和【實驗1-2】得出,除去這些雜質的試劑可選用Na2CO3、NaOH、BaCl2,它們之間發生的反應有:

雜 質
加入的試劑
化學方程式

硫酸鹽
BaCl2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Cl2
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
Na2CO3
CaCl2+Na2CO3=CaCO3↓+2NaCl

為了使雜質能除得比較干凈,所加試劑一般要過量,試劑過量則又出現原雜質被除去卻可能引入新雜質的問題。為此要設計加入試劑的順序,即要使前一過量試劑在後續除雜操作中除去。本實驗中,一般的加入順序是BaCl2、NaOH、Na2CO3、HCl。加Na2CO3時可除去過量的BaCl2,最後加HCl可除去過量的Na2CO3和中和過量的NaOH,當溶液達到中性微酸性時,得到幾乎不含其他雜質的NaCl溶液。

四、習題參考

1.例如,農村把稻穀加工成大米時,常用篩子分離大米與糠;農村做豆腐常用紗布袋將豆腐花與豆漿水分離;在淘米時,常用傾倒法將洗米水與大米分離;當水中混有較多油而分層時,用吸管可逐漸吸出上層的油等。

2.不慎將油湯灑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滌劑等除去, 它們能將油污從湯液中萃取出來而除去。

3.提示:純鹼的主要成分是Na22O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們與鹽酸反應生成CO2。陶瓷是由黏土燒制而成,不含有CO32-;玻璃是用石灰石、純鹼和二氧化硅等原料熔煉而成,在熔煉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因此,玻璃中不存在碳酸鹽。

4.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鹽、碳酸鹽和硝酸鹽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時,生成的沉澱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BaCO3,或兩者均有。可向有沉澱的液體中加入鹽酸(或稀硝酸),振盪。若沉澱消失,說明該沉澱是BaCO3;若沉澱不消失,說明該沉澱是BaSO4,若沉澱減少,但不完全消失,則說明兩種沉澱都有。

Ⅶ 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的作用

一般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大多都是氣體的乾燥、除雜,以及避免內尾氣的污染,還有就是防止容倒吸、有些生成的物質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等等,關鍵得看題意是怎麼問的,你得根據題目,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來解答,一般高中化學考這些方面的知識就是為了提升你個人解決一些制備等相關的問題。遇到這種問題要有自信,調理要清晰,思路要正確,一般的高中化學題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祝你學習越來越好!

Ⅷ 初中化學實驗題一些常見裝置及葯品的所有用途

我也要中考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
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
A:不能加熱:量筒、集氣瓶、漏斗、溫度計、滴瓶、表面皿、廣口瓶、細口瓶等
B:能直接加熱: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C:間接加熱:燒杯、燒瓶、錐形瓶
(1)試管 常用做①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③或用於裝置成小型氣體的發生器
(2)燒杯 主要用於①溶解固體物質、配製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②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
(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
①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 ②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生器
(4)錐形瓶 常用於①加熱液體,②也可用於裝置氣體發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於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發皿 通常用於溶液的濃縮或蒸干。
(6)膠頭滴管 用於移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注意: ①使用時膠頭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體試劑進入膠頭而使膠頭受腐蝕或將膠頭里的雜質帶進試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試劑) ③用過後應立即洗滌干凈並插在潔凈的試管內,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別的試劑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須與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於量取一定量體積液體的儀器。
不能①在量筒內稀釋或配製溶液,決不能對量筒加熱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進行化學反應
注意:在量液體時,要根據所量的體積來選擇大小恰當的量筒(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讀數時應將量筒垂直平穩放在桌面上,並使量筒的刻度與量筒內的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盤天平::是一種稱量儀器,一般精確到0.1克。注意: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放在右盤,取用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稱量熱的物體, 被稱物體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要在兩邊先放上等質量的紙, 易潮解的葯品或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固體)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
(9)集氣瓶: ①用於收集或貯存少量的氣體 ②也可用於進行某些物質和氣體的反應。(瓶口是磨毛的)
(10)廣口瓶 (內壁是磨毛的) 常用於盛放固體試劑,也可用做洗氣瓶
(11)細口瓶 用於盛放液體試劑 ,棕色的細口瓶用於盛裝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質,存放鹼溶液時試劑瓶應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於向細口容器內注入液體或用於過濾裝置。
(13)長頸漏斗 用於向反應容器內注入液體,若用來製取氣體,則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於分離兩種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體,也可用於向反應容器中滴加液體,可控制液體的用量
(15)試管夾 用於夾持試管,給試管加熱,使用時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16)鐵架台 用於固定和支持多種儀器, 常用於加熱、過濾等操作。
(17)酒精燈 ①使用前先檢查燈心,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以免失火)
③酒精燈的外焰最高, 應在外焰部分加熱 先預熱後集中加熱。
④要防止燈心與熱的玻璃器皿接觸(以防玻璃器皿受損)
⑤實驗結束時,應用燈帽蓋滅(以免燈內酒精揮發而使燈心留有過多的水分,不僅浪費酒精而且不易點燃),決不能用嘴吹滅(否則可能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發生危險)
⑥萬一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18)玻璃棒 用做攪拌(加速溶解)轉移如PH的測定等。
(19)燃燒匙
(20)溫度計 剛用過的高溫溫度計不可立即用冷水沖洗。
(21)葯匙 用於取用粉末或小粒狀的固體葯品,每次用前要將葯匙用干凈的濾紙揩凈

葯品用途、性質
⑴濃HCl、濃HNO3具有揮發性,放在空氣中質量減輕。
⑵濃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氣中質量增重。使紙張或皮膚變黑是硫酸的脫水性。
⑶粗鹽(因含有CaCl2、MgCl2雜質而潮解),放在空氣中質量增重。
⑷NaOH固體(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所以NaOH必須密封保存。放在空氣中質量增加且變質。NaOH中含有的雜質是Na2CO3。
⑸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由於在常溫下失去結晶水(叫風化),放在空氣中質量減輕且變質。
⑹無水CuSO4:能吸水(檢驗水的存在)。
⑺鐵、白磷放在空氣中質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濃HCl、濃HNO3、濃H2SO4、NaOH、CaO、Ca(OH)2、鐵、白磷、純鹼晶體。
⑽稀HCl、H2SO4用於除銹。
⑾ NaOH不能用於治療胃酸(HCl)過多,應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於改良酸性土壤,農業上農葯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鹽中含有雜質是CaCl2、MgCl2 工業用鹽中含有雜質是NaNO2(亞硝酸鈉)
工業酒精中含有雜質是CH3OH NaOH中含有雜質是Na2CO3
CaO中含有雜質是CaCO3
⒁ 檢驗Cl-:AgNO3、HNO3溶液 檢驗SO42-:BaCl2、HNO3溶液
區別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製取NaOH用:Ca(OH)2+ Na2CO3—
製取Ca(OH)2用:CaO+H2O—
波爾多液不能使用鐵制容器是因為:CuSO4+Fe—
不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是:KNO3、NaCl

Ⅸ 化學反應中如何除雜

1,加HCl,Na2CO3與之反應生成NaCl和CO2

2,加AgNO3,生成AgOH沉澱
不能加HNO3!!!!!!!!!!!!!!!!!!!!!!!!!!!!!!!!!!!!!!!!!!!!!!!!!!!!!!!!!!會生成KNO2!!!!!!!!!!!!!

3,和1相反啊,加Na2CO3

給分給分給分!!!!!!!!!!!!
給分給分給分!!!!!!!!!!!!
給分給分給分!!!!!!!!!!!!
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給分!!!!!!!!!!!!

Ⅹ 關於化學實驗除雜問題

活性炭是疏鬆多孔的結構
這樣增加了它的表面積
從而能夠將更多的東西固定在裡面
活性炭對色素
小顆粒
膠體
有顯著的吸收作用
對類似於苯
醛的有機物吸收性較差純鹼的化學式
所以不能用活性炭來去除苯
naco3
與石灰水ca(oh)2
反應生成
naoh是強鹼
去除了原有的雜質
有添加了新的雜質

閱讀全文

與化學實驗題中常見的除雜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牙用什麼材料最好 瀏覽:219
辦公設備的凈殘值如何 瀏覽:736
騰亞南京塑料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744
購機工具箱 瀏覽:720
注塑後機械手用來干什麼 瀏覽:50
水表閥門s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博世電動工具木工專用 瀏覽:38
8匹柴油機飛輪軸承怎麼拆下 瀏覽:884
收割機軸承拿不下來怎麼弄 瀏覽:634
電療儀器指哪些 瀏覽:134
病房測心跳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191
大型設備上崗證怎麼列印 瀏覽:86
諾信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怎麼連網 瀏覽:839
直播賣貨用什麼設備清晰度好 瀏覽:190
機械裝置拆裝工具 瀏覽:888
防護閥門用字母怎麼代表 瀏覽:115
影視器材設備包括哪些 瀏覽:802
空冷軸承運行中內外溫差多少 瀏覽:769
matlab安裝遺傳演算法工具箱 瀏覽:367
冰櫃為什麼製冷頻繁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