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有關於化工原理中多組分的精餾。請問underwood公式如何使用,對於三組分精餾怎樣獲得解。
公式
2. 說明影響多組分精餾過程汽液相流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多組分精餾過程汽液相流率的因素有:
(1)通常精餾塔自下至上物料的分子量和摩爾汽化潛熱漸降,則沿塔向上的摩爾流率應有增加的趨勢;
(2)沿塔向上,溫度漸降,蒸汽上升中,需被冷卻,若冷卻靠液體的汽化,則導致向上流量增加;
(3)液體沿塔向下流動時必須被加熱,若加熱靠蒸汽冷凝,將導致向下流量的增加。
塔內流量變化是上述三個因素的總效應,難以得出一個通用規律。但很大程度上,這些因素相互抵消。因此,恆摩爾流假定有其實用性。流量變化是L與、,同方向變化,故L/V變化很小,所以,對分離影響很小。
3. 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論板和部分冷凝可調設計變數數分別為
變數數分別為1,1
4. 普通精餾塔的可調設計變數(操作型指定設計變數)有
一定是為塔項產品得到
5. 實驗室精餾裝置操作參數
精餾塔分三種:
①簡單精餾塔:塔徑有14mm、19mm、24mm、29mm、34mm50mm、70mm、100mm、等幾種規格,填料高度有350mm、700mm、1000mm、1300mm四種規格。由於介面全部採用標准磨口,故需用填料高度超過1300mm的塔時,可按需自由加接。此種簡單精餾裝置,外部要用玻璃棉、玻璃布保溫,使用時對塔中氣液接觸情況觀察不便。
②真空精餾塔:塔徑有141mm、19mm、24mm、29mm、34mm、507mm、70mm、100mm、幾種,塔高分700mm、1300mm二種。結構有內部蛇形管(5231)和外部膨脹收縮節(5235)二種,採用真空夾套、鍍銀絕熱保溫,並具有觀察窗可直接了解到塔內精餾氣液接觸情況。耐溫情況蛇形管優於膨脹收縮節,一般蛇形管最高耐溫〈170℃,膨脹節〈130℃。
③電加熱精餾塔:塔徑有14mm、19mm,24mm,29mm,34mm,50mm、70mm、100mm、共8種,塔高700mm,1000mm,1300mm三種。由於採用標准磨口聯接,故如果需要2000mm塔高時,只要把700mm塔加接到1300mm的塔上即可。
精餾塔由內 中 外三管組成,內芯管內充滿填料,內管外和中管外均纏繞扁形電熱帶,最外層為隔熱保護層。
電熱保溫分上、下二層獨立溫度設置調節,由CS00A精瀏控制台供電,溫度測量上、下層均採用Pt100鉑電阻,引線接至精餾控制台,由數顯表顯示各點溫度精度為0。1℃,電加熱精餾塔控制溫度范圍寬,特別適合高溫精瀏操作.
在精餾塔保溫外套管上口處,分別固定有二排接線斷子板,其中一排是黑色的接線端子板接220V交流加熱電源,另一排為綠色接線端子板接測溫鉑電阻用
6. 按設計型指定設計變數,普通精餾塔的可調設計變數有
兩個分離要求、 迴流比 、 再沸器蒸出率
7. 分離過程設計變數中,計算分配器的約束數時
分離變數就是把含有x的代數式放在等號的一端,把不含x的代數式放在封號的另一端
8. 簡述兩組分精餾和多組分精餾在含量分布上的區別
1、含量不同:
全部組分均存在於進料板上,但進料板含量不等於進料含量。在塔兩端同時提供純度較高的液相和氣相迴流,為精餾過程提供了傳質的必要條件。
提供高純度的迴流,是在相同理論板的條件下,為精餾實現高純度的分離時,始終能保證一定的傳質推動力。所以,只要理論板足夠多,迴流足夠大時,在塔頂可能得到高純度的輕組分產品,而在塔底獲得高純度的重組分產品。
2、分配不同:
關鍵組分含量存在極大值; 非關鍵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 即重組分通常僅出現在釜液中, 輕組分僅出現在餾出液中; 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
3、過程不同:
重、輕非關鍵組分分別在進料板下、上 形成幾乎恆濃的區域; 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的物質一般較純,例如用天然水制蒸餾水,在工業酒精中加生石灰後蒸餾得無水乙醇。
(8)多組分精餾裝置的可調設計變數數擴展閱讀:
影響多組分精餾過程汽液相流率的因素:
1、通常精餾塔自下至上物料的分子量和摩爾汽化潛熱漸降,則沿塔向上的摩爾流率應有增加的趨勢。
2、沿塔向上,溫度漸降,蒸汽上升中,需被冷卻,若冷卻靠液體的汽化,則導致向上流量增加。
3、液體沿塔向下流動時必須被加熱,若加熱靠蒸汽冷凝,將導致向下流量的增加。
塔內流量變化是上述三個因素的總效應,難以得出一個通用規律。但很大程度上,這些因素相互抵消。因此,恆摩爾流假定有其實用性。流量變化是L與,同方向變化,故L/V變化很小,所以,對分離影響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