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產物的實驗裝置,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此實驗在有光或無光下都可進
![]() 可用如圖抄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將裝置放在光下幾小時,等氣體充滿試管的一半時取出試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木條伸進試管內,可以看到,木條復燃,說明有氧氣產生. A、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該裝置「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產物的實驗」,因此應將實驗裝置放置在光下;故不符合題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此裝置為「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產物的實驗」,因此本實驗不能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題意. C、可用帶有餘燼的木條來檢驗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從而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中含有氧氣,故符合題意. D、此實驗裝置沒有經過暗處理和設置對照實驗,不能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中含有有機物;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
B. 如圖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a為實驗裝置,b為對照裝置.有關用塑料袋扎
答案是:C。
用塑料袋扎緊花盆就是為了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謝活動的干擾,以保證裝置中的二氧化碳的量一定,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消耗了二氧化碳最後可以觀察出來。
C. 如圖1中乙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用打孔器在某綠色植物的葉片上打出多個圓片,再用氣泵抽出氣體直至
(1)分析題圖1曲線可知,在ab段,隨著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葉片上浮時間縮短,說明隨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大.
(2)如果要在曲線bc段對應的NaHCO3濃度范圍內縮短葉圓片上浮的時間,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當NaHCO3濃度為b點對應的濃度時,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被還原的C3減少,生成的C5減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變,故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濃度將增加.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所以在c點以後葉圓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時間變長.
(5)①已知圖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該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應該大於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實線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比較兩曲線可看出,實線先於虛線下降,所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
②由圖2中的甲可知,在溫度為55℃的條件下,該植物已經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植物在15~60℃范圍內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曲線如下:(注意坐標軸的含義以及凈光合速率=實線-虛線)
故答案為:
(1)逐漸增大
(2)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D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
(5)①實線 光合作用
②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見圖
D. 如圖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產物的實驗裝置,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圖在哪呢?
E. 如圖甲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葉片上打出多個葉圓片,再用氣泵抽出氣體直至葉片沉
(1)分析步驟可抄知,葉圓片轉至含有不同濃度的NaHCO3溶液中,因此實驗的自變數是不同濃度的NaHCO3溶液(二氧化碳濃度).
(2)分析題圖曲線可知,在ab段,隨著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葉片上浮時間縮短,說明隨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強.
(3)由題意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適溫度為25℃,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適宜溫度是30℃,若將溫度由30℃調節到25℃,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減弱,圓葉片上浮的時間縮短,圖乙曲線中bc段將向下移動.
(4)C點以後,因NaHCO3溶液濃度過高,葉肉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失水而導致水平下降.
故答案為:
(1)CO2濃度(NaHCO3溶液濃度)
(2)逐漸增強
(3)下
(4)失水
F. 如圖是證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取一大燒杯裝入大半杯水,燒杯內放入一些金魚藻,並通入一定量的
(1)實驗室使用碳酸鈣和鹽酸製取二氧化碳,所以本題答案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植回物的答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通入二氧化碳能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本題答案為:促進光合作用; (3)如圖所示的裝置,以燒杯內水面為基準,大氣壓強等於試管內氣體壓強和試管內高於燒杯內液面的液體的水壓,所以試管內氣壓小於大氣壓強.所以本題答案為:小於; (4)產生的氣體為氧氣,可以使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所以本題答案為:帶火星的木條; (5)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須在有光的環境中進行,所以本題答案為:光. |
G. 如圖顯示一套光合作用實驗裝置(1)這實驗目的是什麼______(2)氫氧化鉀的功能是什麼______(3)設
(1)二氧化碳設計成變數,驗證光合作用需要CO2.
(2)KOH極易吸收CO2與CO?反應,反應方程式如專下所示:屬2KOH+CO?=K?CO?+H?O;K?CO?+CO?+H2O=2KHCO?.
(3)A中清水不吸收CO2.B組KOH吸收CO?,與甲組形成對照試驗.
(4)植物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澱粉,以免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有利於准確判斷缺乏CO2的葉能否產生澱粉.
(5)實驗現象為兩片葉都含有澱粉,表明變數對實驗不起作用,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把這株幼嫩的植物的葉全部摘去後,光合作用的速度會降低,但是其他植物綠色部分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例如幼嫩的莖,所以光合作用不會降到0,故選:B.
故答案為:
(1)驗證光合作用需要CO2.
(2)吸收CO2
(3)作為對照實驗
(4)有利於准確判斷缺乏CO2的葉能否產生澱粉.
(5)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B)
H. 如圖為種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 (1)瓶中加適量水後種子的呼吸作用會加
(1)種子萌發需要適量的水,瓶中加水後種子的呼吸作用加強,放出大量的二內氧化碳和能量,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強.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無法進入瓶中,導致種子的呼吸作用因缺乏原料氧氣而減弱. (3)碘液遇澱粉變成藍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因此,將玻璃罩內葉片取下脫色後滴加碘液觀察到的現象變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澱粉. (4)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因此,該裝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時間後,玻璃罩內壁會出現許多水珠,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失水的門戶是氣孔. 故答案為: (1)二氧化碳;原料; (2)沒有氧氣進入 (3)變藍;澱粉 (4)蒸騰;氣孔 |
I. 如圖為種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1)瓶中加適量水後種子的呼吸作用會加強
(1)種子萌發需要適量的水,瓶中加水後種子的呼吸作用加強,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版量,二氧化碳是光權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強.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無法進入瓶中,導致種子的呼吸作用因缺乏原料氧氣而減弱.
(3)碘液遇澱粉變成藍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因此,將玻璃罩內葉片取下脫色後滴加碘液觀察到的現象變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澱粉.
(4)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因此,該裝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時間後,玻璃罩內壁會出現許多水珠,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失水的門戶是氣孔.
故答案為:
(1)二氧化碳;原料;
(2)沒有氧氣進入
(3)變藍;澱粉
(4)蒸騰;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