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的小實驗
實驗一
觀察擴散現象
准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兩小顆高錳酸鉀分別投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高錳酸鉀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高錳酸鉀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二
感受大氣壓
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並固定並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並繼續加熱數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注意:此時易拉罐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壓扁且發出巨大的響聲,實驗者應有思想准備,以防驚惶中碰到其它實驗儀器而被燙傷甚至引起火災。本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實驗三
振幅交換
准備兩個擺長一樣的擺(擺錘質量要大些)和一根細尼龍繩,將尼龍繩兩端分別固定在高度上,把兩個擺的上端系於尼龍線的中部,懸點相距不超過10厘米,(固定時要檢查擺長是否一樣)。使一擺處於豎直位置,將另一擺沿垂直於尼龍繩方向拉開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讓其在垂直於尼龍繩方向上振動,觀察二擺的振幅變化(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所需時間與裝置有關)。可以看到,兩擺的振幅會不斷地交換。
實驗四
嘗試一下靜電觸電的滋味
把塑料飛盤用洗衣粉洗刷、沖凈、曬干;再准備一塊圓形鐵片,大小比飛盤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長的絲線穿過小孔將它拴住,用一塊乾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圓盤的內側,然後迅速拿開,再用手提著絲線的一端(這是為了不使手與鐵片接觸),將鐵片放入圓盤內,這樣圓盤上的電荷將聚集到鐵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鐵片時,會有微麻的感覺,同時還可看到電火花和聽見放電響聲(這是因為電壓高而產生放電,但因電量少,電流持續時間短暫,雖有微麻的感覺,但並不危及人體的生命與健康)注意,本實驗的效果受環境影響較大,一般而言在乾燥的天氣比在空氣潮濕時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內比在人多的室內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風處比在室內容易成功。
實驗五
水是液體也能發生靜電感應嗎?
把家用自來水開關調到有一股細流,把與毛皮摩擦過和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筆桿),接近此細流,會清楚看到水流向塑料棒的方向彎曲。
實驗六 為什麼歐姆表測燈泡阻值比計算值小?
一隻燈泡「220V25W」,根據電功率公式可算得燈絲的電阻為1936歐,用歐姆表測測測看,測出來的阻值是大了還是小了,為什麼?
實驗七
哪個瓶子滾得快?
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個瓶子滾得比較快?動手試試,想想看,為什麼?
實驗八
木尺能保持水平嗎?
有一根長度為1米的木尺。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別水平地支撐木尺的兩端。這時候,左右某一個手指向對方靠近,木尺能夠保持水平嗎?左右手指同時相互靠近,又會怎樣。(提示,與摩擦力及力矩知識有關)
實驗九
水為什麼不會灑出?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
實驗十
如何使單擺擺動起來
用一根約一米長的細尼龍線及,一把掛鎖做一單擺,要求用吹氣的方法令其擺動,擺解要求達到30度左右,此過程中口與單擺平衡位置的距離保持在0.5米以上,且不得用身體或任何其它物體與單擺的任何部分及懸點接觸,試設法達到目的並想想為什麼?
抄的,自己整理下
2. 一些簡單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一些簡單有趣的物理小實驗:瓶內吹氣球、能抓住氣球的杯子、會吸水的杯子、會吃雞蛋的瓶子、瓶子癟了。
一、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二、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三、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1.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四、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剝去蛋殼。
2、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1.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2.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五、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2)物理實驗小裝置擴展閱讀:
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分為演示實驗、課內小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演示實驗是以教師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範實驗。
課內小實驗是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操作的小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自己動手使用儀器、觀察測量、取得資料數據、分析處理數據、總結概括結論的過程,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
3. 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http://www.pep.com.cn/czwl/xszx/wlsb/wl9xzz/200510/t20051027_231730.htm
浮力原理演示器
北京市永樂中學 張俊英 吳幼平 侯志紅
我們在實驗教學中為了加強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浮力的有關知識,突破教學難點,設計並製作了浮力原理演示器。
一、儀器裝置(圖1)
二、儀器特點及用途
便於操作與觀察,使學生觀察到物體在液體中並不一定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只有當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時,物體在液體中才能受到向上的浮力。能夠直觀地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突破了教學內容的難點。增加了學生對本節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
三、製作材料(所用玻璃厚度均為5mm)
1.大玻璃缸材料:長200mm、寬150mm的玻璃2塊;長200mm,寬100mm的玻璃2塊;長150mm、寬100mm的玻璃1塊。
2.小玻璃缸材料:邊長100mm的正方形帶孔(直徑60mm)的玻璃1塊,長150mm,寬100mm的玻璃1塊;長100mm,寬50mm的玻璃3塊。
3.小皮球:直徑65mm,做小玻璃缸底部支撐用。
四、製作方法
將玻璃材料按圖1a粘合組成大小玻璃缸。
五、使用方法
1.將小皮球放在小玻璃缸內孔處。
2.先往小玻璃缸中灌紅顏色的水小球不會上浮。
3.再往大玻璃缸中灌紅顏色的水,當大玻璃缸中的水面達到一定高度時小球將上浮,並漂浮在水面上。
2005-10-27 原載《教學儀器與實驗》(京),2004.1
4. 初二物理的簡單實驗裝置
1、市面上來激光筆不源貴,還挺好玩,買一個,由於激光筆射出光線 平行度好,可近似認為是平行光
找三個點(三點一線的),順著射過去,演示光直線性原理,檢測你家地面、牆壁、傢具等的直線度(這個是(3)要求的解決實際問題的)。
找個小鏡子,可以演示各種反射原理
向魚缸里照射(用手機拍下照片)可以演示各種折射原理,
找個小孔(很小的孔,或者賣的專門的圖形接頭),射到牆上,可以演示光衍射原理,
找個放大鏡射過去,光斑大小變化,演示折射原理,位置不同光斑大小變化,演示放大鏡物像間關系。
等等,凡是做過的物理題都可以拿來試試模擬下....
2、物態變化
最簡單的是小葯店(大葯店不賣)買個,注射針管,
吸點水,裡面沒有氣泡的情況下,用手堵住吸孔,繼續拔,會看到水像沸騰一樣冒泡,
原理是壓力越低,液體沸點越低, 屬於【氣化】過程
重要的是你在以後的生活中自己注意觀察思考,你會發現很多身邊有意思的東東。
5. 物理中的小製作,小發明,小實驗合起來叫什麼名字
做一個簡單的高度計其實就是一個小氣壓計找個透明的玻璃瓶 中心帶小孔的泡沫塞子一根細一點的吸管瓶子里裝半瓶水 吸管插在塞子上塞子要塞住瓶子 吸管的底端要在液面以下整個裝置要保證不漏氣往吸管吹電氣 使管內液面高出瓶塞拿著這個瓶子上樓每到一層樓就用筆在吸管上做個標記根據吸管內液面的高度可以判斷樓高
6. 物理學經典實驗裝置
(1)赫茲證明電磁波的實驗裝置
(2)盧瑟福@粒子散射實驗裝置
(3)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裝置
7. 怎麼製作一件簡易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具
我來幫你吧: 希望採納!
很早以前我就給別人做過,再給你說一回吧!
用最簡易的器材做一個潛水艇。
1、所需器材:一個好的圓柱形空的礦泉水瓶子,要有蓋子。 一個常見的 像 雙黃蓮口服液那樣的小葯瓶,(三精葡萄糖酸鈣那樣的小瓶也行,) 但是一定要有金屬和橡膠封口。 再就是水了。 這是全部器材。
2、製作方法: 把空礦泉水瓶子裝上一半的水,然後把那個小葯瓶的封口用喝葯的吸管
扎個小孔,把裡面的葯水喝一少部分後,把管拔出來。再把這個小葯瓶口朝下放進那個裝水的礦泉水瓶子里。小葯瓶能口朝下豎直漂浮在水中,只露出一點 。是最好的效果
3、使用方法:
把礦泉水瓶子的蓋子擰緊後,不能漏氣。然後用力捏瓶子空的部位,小葯瓶就會緩緩下沉到水底,然後不捏瓶子,這時小葯瓶又會緩緩上升最後浮出水面。可以模擬潛水艇的下沉或上浮。 具體的原理,你要學到大氣壓強和浮力時就會明白了。
這個小實驗很有意思的,像個魔術一樣!
原理:當瓶重力等於浮力時,瓶處於漂浮狀態。 用力捏瓶時,瓶內氣體體積減小,氣壓增大,把水從小孔壓入小瓶內,使小瓶的重力大於浮力時,小瓶就下沉了。鬆手後又會上浮的。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祝學習進步!
8. 設計一個物理小實驗(初二物理)大概說下器材和方法就可以
實驗一,
利用浮力
材料:鉛筆,鐵絲,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
2.將鐵絲纏繞在鉛筆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鉛筆沒入水面下的長度。
4.將水倒掉,換成牛奶,測量鉛筆沒入牛奶液面下的長度。
5.根據浮力公式,這個長度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二
利用浮力
材料:蠟燭,釘子,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測量水面高度。
2.將釘子釘入蠟燭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水面新高度,減去不放蠟燭的高度,得出水面上升的距離。
4.將水換成牛奶,重復1-3步。
5.根據浮力公式,液面上升的距離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三
利用壓強。
材料:尺子,橡皮管,燒杯,水,牛奶
步驟:
1.兩個燒杯,分別放入水和牛奶。
2.將橡皮管分別插入水中和牛奶中。
3.用手擠壓橡皮管,排出一部分管內的空氣。
4.松開手,水和牛奶被吸進橡膠管一部分。用尺子測量管內液面與管外液面的高度差。
5.利用壓強公式,水和牛奶產生的壓強與管內大氣壓相等,聯立公式,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9. 有哪些適合初中生的物理實驗小製作
1一個木板,一個易拉罐,一些沙子.
將木板斜放,往易拉罐里放一些沙子,易拉罐會靜止在木板上,很簡單,易做.
2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
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
講解:
由於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於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
瓶子賽跑
思考:裝有沙子和裝有水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一個高度滾下來,誰先到達終點?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兩個、沙子、水、長方形木板一塊、兩本厚書
操作:
1、用長方形木板和兩本書達成一個斜坡
2、將水倒入另一個瓶子中,將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兩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讓兩只瓶子同時向下滾動
4、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瓶子提前到達終點
講解:
沙子對瓶子內壁的摩擦比水對瓶子內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間還會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裝水的瓶子要慢。
創造:將瓶子里的物質換一換,再讓它們比比賽吧!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
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