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信涵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信涵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2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Ⅱ類:6826物理治療及康復設備:紅外輻照治療裝置等。
法定代表人:朱涵
成立時間:2012-02-07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1300004842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南川區西城街道辦事處新橋居委
Ⅱ 紅外熱像儀有什麼用
自然界中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不斷向外輻射紅外線。紅外熱像儀是指通過光學系統、紅外探測器晶元及電子處理系統,將物體表面紅外輻射轉換成可見圖像的設備。總體來說,紅外熱像儀有兩大功能:測溫和夜視。
測溫功能主要分為人體測溫和工業測溫兩大領域。人體測溫領域,這也是紅外熱像儀比較為大眾熟知的一個領域,疫情期間,車站、機場、商場等很多地點都安裝了大批量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可在不影響人流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快速進行多人測溫。除了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還可以應用於工業測溫領域,如電力檢測、建築檢測、危化品檢測等。
夜視功能:紅外熱像儀是利用溫度成像,不受可見光影響,因此可以無懼黑暗、眩光、霧霾等,可應用於自動駕駛、戶外觀察等。
紅外熱像儀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空間,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成熟及成本的下降,相信紅外熱像儀很快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我們的生活,得到更充分地普及和推廣應用。
Ⅲ 周林頻譜儀是電磁還是紅外線
周林頻譜儀是一項生物工程技術的產物,主要通過模擬人、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物頻譜,對人、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長發育,生存狀態進行良性調節,應用領域包括:醫學保健,植物育種,胚胎工程,新型材料等。高端系列產品是電磁波輻射理療儀器,具有寬頻特性,涉及可見光、紅外線全頻段(主能量區)並延伸至毫米(微弱)。儀器通過照射的方式直接作用於人體,達到治療保健效果。經臨床驗證,周林頻譜儀系列產品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
採用仿生學原理和電子技術研製的周林頻譜儀,能近似模擬人體輻射頻譜,工作時通過通過輻照將電磁能轉化成人體易於吸收的生物能,基於匹配吸收原理,使病變處產生「生物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促進機體生理生化反映,產生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四大生物效應:
1、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
2、調節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3、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組織的修復與再生能力
4、具有特異的雙向調節作用
頻譜:一切物質都有自己的物理特性,用光譜測量出,凡是高於絕對零度(-273.16℃),物質就會向外界釋放電磁波 。
生物頻譜:生物自身物理信息的頻率和光譜稱為生物頻譜。生物體自身是一個天然的輻射源,向周圍發射頻譜信號,其所覆蓋范圍是由紫外線到微弱波。人體的生物頻譜主要是在紅外線至微弱波(毫米波)。這種頻譜的特徵由構成人體組織的各種物質的內部結構和生命活動特徵、溫度所決定。
Ⅳ 微波治療儀家用的和醫院用的效果一樣嗎我在醫院用過微波治療儀,家用的使用安全嗎有沒有微波輻射
醫院用的微波治療儀已經比較普及,微波對炎症類疾病是有特效的,效果是用過微波的都認可,家用微波這幾年很多人用過,效果的確也很好,尤其是現在脈沖式家用微波治療儀的面市,可以說微波治療儀能比較放心地進入家庭,而且效果比傳統微波好得多,國外的微波都是脈沖式微波,主要考慮應該就是提供使用時的熱感,同時由於脈沖微波是以更高的微波功率間歇式輸出,所以穿透深度得到提高,而且人體待治療組織的溫升下降了,這樣能很好避免燙傷的發生,微波對骨關節炎症疾病和婦科炎症\前列腺炎\鼻炎\痔瘡,還有傷口癒合作用還是很好的,
安全性是通過技術來保證的,一是脈沖技術是同等功率下熱感大大增強,而平均溫升反而下降,所以能很好預防微波灼傷.
微波輻射是很多人關心的,微波的頻率其實比紅外線低很多倍,所以擔心微波輻射是沒有道理的,微波不屬於電離輻射電磁波范圍,對分子不會起破壞作用,另外國家批准進入臨床的設備是可以放心的,並不是保健儀器.
Ⅳ 請問,場效應治療儀,或紅外線,有輻射嗎
場效應治療儀 利用的時候紅外輻射的熱輻射作用,也就是說受到輻射的部分皮膚會吸收輻射的能力量從而發熱,達到治療效果. 紅外線就是一種電磁波,在工作中會產生有害的電磁輻射.會傷害人體,但是比起無線電波(手機等)的輻射來說紅外輻射造成的傷害較低 .
Ⅵ 周林頻譜儀與特定電磁波儀有什麼不同
周林頻譜儀是一種理療的儀器,他是輔助作用,使你的病好得更快 周林頻譜儀WS-301作用原理 WS系列頻譜保健治療儀是電磁波輻射理療儀器,具有寬頻譜特性,涉及可見光、紅外線全頻段(主能區),並延伸至微波范圍(微弱)。儀器以直接照射方式作用於人體,產生有益的生理、生化反應,達到保健治療效果。
周林頻譜儀WS-301適用范圍 1.保健: 2.婦女:促進女性激素的分泌,改善皮膚微循環,具有美容效果。 3.老年人: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調節神經和內分泌功能,具有防病和抗衰老作用。 兒童:提高兒童對疾病的免疫能力,增進營養的吸收和消化。 4.青壯年:促進代謝,促使精力充沛,減輕疲勞。 5.治療: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炎、鎮痛、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等作用。對支氣管炎、骨關節病、傷口癒合不良、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帶狀皰疹、凍瘡等有治療或輔助治療效果。
周林頻譜儀WS-301使用指南 1.依據使用要求,參照本手冊中《使用參考表及穴區圖》進行照射,穴區可依序選擇。 2.使用時照射頭應直接面對患部,該部位應完全裸露,但要避免風吹受涼;對非照射部位注意保暖,照射後立即穿好衣服。 3.照射距離一般為10~20厘米,以患部感覺溫和、舒適為宜(皮膚表面處可為38~46℃) 4.通常一日照射一次(也可多次),每次照射時間一般不少於30分鍾,深部病灶可適當延長時間。通常七天為一療程,一般慢性病應連續治療3~5個療程,療程之間可不安排間隔。 5.顯效時間通常依適應症和病況而異,治療效果與能否在療程內保持連續照射,並保證每次照射時間有關。經常照射保健穴區能產生良好的健身效果。 6.個別患者照射時有蟻走、熱麻、催眠感或病況短期內略有加劇等現象,繼續使用將會逐漸減緩、消失。此類雖屬正常反應,但使用時仍需注意觀察,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7.照射涉及眼部時,請閉眼並用弱檔,每次治療時間不超過20分鍾。 8.凍瘡等體表潰瘍者,以及嬰幼兒照射時,以選擇弱檔為宜。 9.本儀器與葯物(尤其是塗敷葯物)同時使用時,通常能增強葯物吸收效果。 10.老人、嬰幼兒及殘疾人使用時,需有人在旁護理。 11.對使用參考表中尚未列入適用范圍的病症,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Ⅶ 紅外線的作用
紅外線的作用較多,用途很廣,以下通過幾個例子進行說明:
(1)夜視
當可見光不足時,紅外線用於夜視設備。夜視設備通過一個過程來運作,包括將環境光子光子轉換為電子,然後通過化學和電子過程放大,然後轉換回可見光。紅外光源可用於增強夜視設備轉換的可用環境光,增加黑暗中的可見度,而無需使用可見光源。紅外光和夜視設備的使用不應與熱成像混淆,熱成像通過檢測從物體和周圍環境發出的紅外輻射(熱量),根據表面溫度的差異生成圖像。
(2)熱成像
紅外輻射可用於遠程確定物體的溫度(如果發射率已知)。這被稱為溫度記錄法,或者在NIR中非常熱的物體或可見的情況下稱為高溫測定法。熱成像(熱成像)主要用於軍事和工業應用,但由於大量降低生產成本,該技術以汽車紅外相機的形式進入公眾市場。熱像儀可檢測電磁波譜(大約900-14,000納米或0.9-14微米)的紅外范圍內的輻射並生成該輻射的圖像。由於紅外輻射是由所有物體根據其溫度發射的,根據黑體輻射定律,熱像儀可以在有或沒有可見光照的情況下「觀察」人的環境。物體發射的輻射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熱成像可以讓人看到溫度的變化(因此名稱)。
(3)加熱
紅外輻射可以用作故意的加熱源。例如,它被用在紅外線桑拿房中以加熱居住者。它也可以用於其他加熱應用,例如去除飛機機翼上的冰(除冰)。紅外線可以用於烹飪和加熱食物,因為它主要加熱不透明的吸收性物體,而不是它們周圍的空氣。紅外加熱在工業製造過程中也變得越來越流行,例如塗層固化,塑料成形,退火,塑料焊接和印刷乾燥。在這些應用中,紅外加熱器取代對流烤箱和接觸加熱。通過將紅外加熱器的波長與材料的吸收特性相匹配來實現效率。
(4)通信
紅外數據傳輸也用於計算機外圍設備和個人數字助理之間的短距離通信。這些設備通常符合紅外數據協會IrDA公布的標准。遙控器和IrDA設備使用紅外發光二極體(LED)發射紅外輻射,通過塑料透鏡聚焦成窄光束。光束被調制,即開啟和關閉,以防止來自其他紅外線源(如日光或人造光線)的干擾。接收器使用硅光電二極體將紅外輻射轉換為電流。它僅響應由發射器產生的快速脈沖信號,並緩慢地從環境光中濾除變化的紅外輻射。紅外通訊適用於人口密度高的地區的室內使用。紅外線不會穿透牆壁,因此不會與相鄰房間中的其他設備發生干擾。紅外線是遙控器控制電器的最常見方式。紅外遙控協議(如RC-5,SIRC)用於與紅外通信。使用紅外激光器進行自由空間光通信可能是一種相對便宜的方式,在工作速度高達4千兆比特/秒的城市地區安裝通信鏈路,相比埋入光纜的成本,輻射損傷除外。「由於眼睛無法檢測紅外,因此可能不會發生眨眼或閉眼以幫助預防或減少損傷。」紅外激光器被用來為光纖通信系統提供光。波長大約為1,330納米(最小色散)或1,550納米(最佳透射率)的紅外光是標准二氧化硅光纖的最佳選擇。通過RIAS(遠程紅外聲頻標識)項目正在研究印刷標志的編碼音頻版本的紅外數據傳輸,以幫助視障人士。將IR數據從一個設備傳輸到另一個設備有時被稱為發光。
(5)天文學
天文學家使用光學元件(包括反射鏡,透鏡和固態數字探測器)觀察電磁波譜中紅外部分的物體。出於這個原因,它被歸類為光學天文學的一部分。為了形成圖像,紅外望遠鏡的組件需要小心屏蔽熱源,探測器使用液氦冷凍。
地基紅外望遠鏡的靈敏度受到大氣中水汽的顯著限制,它吸收了從選定大氣窗口外部空間到達的部分紅外輻射。通過將望遠鏡天文台放置在高海拔處,或者在望遠鏡的高空攜帶氣球或飛機,可以部分緩解這種局限性。太空望遠鏡不會受到這種障礙的困擾,因此外太空被認為是紅外天文學的理想地點。
該光譜的紅外部分對天文學家有幾個有用的好處。我們銀河系中的氣體和塵埃的冷,黑暗的分子雲將在輻射熱量照射下被嵌入恆星照射。在開始發射可見光之前,紅外也可用於檢測原生星。紅外光譜中的恆星會釋放出一小部分能量,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檢測附近的諸如行星等很酷的物體。(在可見光譜中,來自恆星的眩光將淹沒來自行星的反射光。)
紅外光對於觀察活動星系的核心也很有用,它們通常在氣體和灰塵中隱身。具有高紅移的遙遠星系將使其光譜的峰值部分向較長波長偏移,因此它們在紅外線中更容易觀察到。
擴展閱讀:
紅外輻射(IR)是具有比可見光更長的波長的電磁輻射(EMR),並且因此對於人眼通常是不可見的(盡管來自特定脈沖激光器的波長高達1050nm的IR可以在特定條件下被人看到)。它有時被稱為紅外光。IR波長從700納米(頻率430THz)的可見光譜的標稱紅色邊緣延伸到1毫米(300GHz)室溫附近物體發出的大部分熱輻射都是紅外線。像所有的EMR,IR攜帶輻射能,並且表現都像波浪和類似其量子粒子,所述光子。
紅外線是由天文學家爵士在1800發現了威廉·赫歇爾,誰通過其對溫度計效應來發現一個類型的光譜能量比紅光低,無形的輻射。太陽總能量的一半以上最終被發現以紅外線的形式到達地球。吸收和發射的紅外輻射之間的平衡對地球氣候有重要影響。
紅外輻射在改變其旋轉振動運動時被分子發射或吸收。它通過偶極矩的變化激發分子中的振動模式,使其成為研究適當對稱分子這些能態的有用頻率范圍。紅外光譜檢查紅外范圍內光子的吸收和透射。
紅外輻射用於工業,科學,軍事,執法和醫療應用。使用主動近紅外照明的夜視設備可以在沒有檢測到觀察者的情況下觀察人或動物。紅外天文學使用配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分子雲等空間中的灰塵區域,檢測諸如行星等物體,並查看宇宙早期高度紅移的物體。[8]紅外熱成像相機被用來檢測熱損失在絕緣系統中,來觀察改變皮膚血流量,並檢測電氣設備的過熱。
軍事和民用應用的廣泛用途包括目標獲取,監視,夜視,歸位和跟蹤。正常人體溫度下的人體主要輻射10微米(微米)左右的波長。非軍事用途包括熱效率分析,環境監測,工業設施檢查,生長檢測,遠程溫度感測,短距離無線通信,光譜學和天氣預報。
Ⅷ 仙鶴牌神燈治療儀有輻射嗎
神燈治療儀是以紅外線照射人體,使某些部位減輕疼痛。對人體無害。
Ⅸ 海奧聖半導體激光治療儀的具體生物學效應
激光生物效應總的可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熱效應主要是熱致組織凝固變性,它將隨入射光的增強,溫度升高而加劇,嚴重者可導致局部生物組織燒焦,炭化,汽化而蒸發,從組織病理學角度看,這是一個局部生物組織的燒傷性凝固壞死過程。非熱效應主要是以機械損傷為主,同時有光化,電離和一系列非線性效應。
現在一般認為激光的生物效應包括:激光的熱作用、壓強作用、光化作用、電磁場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這五種作用即為激光生物效應的機制。下面海奧聖激光治療儀小編給你具體介紹。
(一)熱效應
主要是可見光與紅外線波段的激光輻照引起的效應,當激光照射生物組織後,激光的光子能量被生物組織的分子吸收,被吸收的光能加劇生物分子本身的振動和轉動,同時也加劇這些受激分子和周圍分子的碰撞。分子的運動加劇,使受照射的局部組織逐漸變熱,以溫升的形式表現出來,特別是組織細胞內含有多種色素(黑色素、血紅蛋白、胡蘿卜素等)更增加了光能的吸收,促進了生物組織的變性,尤其是造成蛋白質變性,從而使組織細胞遭到不同水平(宏觀的、微觀的或功能的)損傷。
在激光的作用下,可能觸發某些吸熱的化學反應,叫熱化反應。生物體內存在各式各樣的熱化反應,熱化反應特點之一是其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加,因為溫度增高可以使碰撞頻率和分子的能量都增加,而光化反應的激活能是來自吸收光子的能量,而不是來自碰撞,所以光化反應速率幾乎和溫度沒有關系。光化反應和熱化反應的另一區別是光化反應可產生其他的受激原子、分子和自由基,而這些在熱化反應時是不可能產生的。但實際上是不易區別光化反應還是熱化反應。因為化學反應的初級反應可能是光化反應,而次級反應是熱化反應。激光對組織的熱作用有其一般規律:
(1)組織溫升將隨激光能量的上升而上升;
(2)紅外激光的生熱效率高;
(3)生物組織對光的吸收率高者生熱多;
(4)生物組織的比熱和熱容量(即含水量)小者生熱快;
(5)生物組織的血流量和熱導率高者生熱慢。
就對被照組織的局部溫度來說,由於溫升不同,生物組織的影響也不同,例如激光輻照皮膚和黏膜時,因溫升不同會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低強度激光僅使局部組織溫升1~2℃,使局部組織產生溫熱感,這種溫度絕不會引起熱致損傷,主要引起光化學的改變,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變,調節機體的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臨床常用He-Ne激光、半導體激光進行局部照射、穴位照射、反射區照射、激光血管內照射和鼻腔黏膜照射等。
1~2mW He-Ne激光器或半導體激光照射離體皮膚可以使照射部位平均升溫0.05~0.1℃,如照射迎香、頰車穴位5min以後,局部溫度升高1.5~5℃不等。在He-Ne激光血管內照射時,患者有時自覺照射部位有溫熱感,說明有輕度的熱產生,它可以激活血管內酶和血管內感受器,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變。鼻腔內照射時,有的患者自覺鼻內發干、有的甚至不能堅持,這是由於鼻腔較封閉,熱不易散出,水分蒸發,可調小劑量或縮短作用時間。
(二)壓強效應
生物組織被激光照射時,由於光子在其表面撞擊而產生的壓力,稱之為光壓。
一般認為形成壓力的激光主要是脈沖,Q開關和鎖模激光。普通光照射到生物體時,光子在其表面上碰撞形成的輻射壓力,這種光壓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計。但激光的光壓(自身光壓)雖然很微低,但是集中起來,其功率也是有一定增強的。
脈沖低強度激光照射鼻腔後產生的輕微壓力,如用脈沖頻率8~13Hz與快速睡眠(REM)頻率一致,這樣治療效果可能更佳,REM正常可以長壽。
(三)光化學效應
當一個分子吸收一個光子後,將使該分子上升到電子激發態,從而開始一系列此激發態分子返回到它起始的基態及其能量不斷降低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除了發生輻射和非輻射(所謂光物理)之外,激發態分子還可以經過若干鍵斷裂與鍵形成的化學反應,就是舊鍵被完全破壞或新鍵形成的過程,這就是所謂光化學反應。簡單地說,光化作用,就是利用光能作為激活能而發生的化學反應叫光化反應。
激光化學效應主要發生在紫外波段,少數發生在藍綠光波段,這是由於生物大分子的光譜吸收特性所決定。如嘌呤、嘧啶核苷酸、核酸、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D、維生素E、核黃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等物質的光譜吸收峰都處在260^371nm波長范圍,而細胞色素a、b、c,還原血紅蛋白,氧化酶,胡蘿卜素,黑色素,類黑色素,視紫紅質等物質的主要光譜吸收峰處在400~550nm波段,由此可見,激光波長越短,光化學效應越明顯。 對於生物組織來說,一般光化學反應是生命存活所必須的,是一種貯能方式,在正常生物體內不斷地進行。例如視網膜的視紫紅質異構化,在紫外線照射下皮膚產生維生素D,植物葉綠素的光合作用等。根據體外實驗的結果,光化學反應可分為幾種類型:①光致聚合反應;②取代反應;③光致分解;④光致氧化,光致異構以及光敏化作用等。超劑量激光照射所產生的光化學效應,可使分字體損傷,分子鍵共振效應可使DNA鍵斷裂。
當激光輻照時,其能量沒有達到破壞生物組織,熱效應與壓強效應不佔主導地位時,在生物組織中可能主要是光化學效應。
大多數細胞對可見光是不敏感的,因為它們的有機組成對可見光沒有明顯吸收。但是如果有適當的光敏化劑存在,並在生物組織細胞內濃集時,某些細胞器大分子能選擇地吸收這些光敏化劑。受到激光照射後光敏化劑分子吸收光能,引起光化學反應,從而使細胞器遭到破壞,甚至將細胞殺死。所以,低強度激光血液照射時,一定要慎用葯物,特別是光敏的葯物。光敏化劑並不發生永久的化學反應,它僅僅是催化光化反應。
在光敏化治療中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不需要氧分子參加的補骨脂素。它是高效的光敏化劑,而且溫度對光敏化反應速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在病變處塗以補骨脂酊這類葯物,再用紫外光的氮分子激光,準分子激光進行照射,可以治療銀屑病和白癜風,如有呋喃豆素存在時,用365nm的紫外光照射可以迅速把細菌殺滅。
另一類光敏治療是需要氧分子參加的光動力學療法。這種光敏治療方法的先決條件是特殊波長的光,光敏物質和分子氧,反應過程中的關鍵是單態氧的形成。血卟啉衍生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光敏劑,給癌症患者靜脈注射血卟啉衍生物以後3d後再用630nm的染料激光照射癌瘤局部,由於光敏化作用破壞供應腫瘤的血管組織和癌組織,造成癌細胞的死亡。這種方法已在國內外廣泛地應用體表腫瘤和內腔腫瘤(胃癌,肺癌,直腸癌)的治療,其有效率可以達到80.6%。除癌症以外,這種方法還可以用於治療鮮紅斑痣,牛皮癬等,均取得較好的療效。除了血卟啉衍生物這種光敏劑以外,還有很多新的光敏劑也應用到臨床,如竹紅菌素,中葯的黃柏、黃連,均用於光敏劑治療病毒性角膜炎,外陰白斑,老年性黃斑變性,甚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等。
除治療以外,還可以給患者注射一些熒光葯物,再用紫外激光或藍、紫、綠色激光進行局部照射,在惡性腫瘤時發出特異性熒光,而在正常組織則不顯示熒光,這對早期診斷,早期發現癌症有很大幫助。如注射熒光素鈉以後,用He-Cd激光照射宮頸癌可以顯示出紫葡萄顏色的熒光,照射胃癌處可以顯示出黃綠色熒光,又如注射血卟啉衍生物後用氪分子激光或氬離子激光照射,在腫瘤處可以顯示出橘紅色熒光,這種診斷癌瘤的方法對瘤前期病變也能顯示出熒光,對於5個癌細胞的癌瘤即顯示出熒光,故可以早期診斷腫瘤,其診斷符合率可達88%。
(四)電磁效應
激光波屬於電磁波,它在和生物物質相互作用中都會引起電磁效應。而電磁場強度取決於輻照能量的大小。因低強度激光輸出功率很小,所以對電磁效應的影響也較小。但即使是低強度激光與生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電場強度也比地面最強的太陽光產生的電場強度大50倍左右。但它的電磁場力可以使細胞膜構象改變,包括膜受體、膜表面電荷、膜脂質雙層、膜蛋白等,使膜表面負電荷增加,使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沉減慢,降低血液黏稠度。
(五) 刺激效應
上述四種作用效應都是考慮一定強度的激光熱作用,機械作用、化學作用,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而在低強度激光的輻照下,生物組織既不會受到損傷,又能促進病灶組織恢復正常狀態,這在動物實驗和臨床治療上已經有大量資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