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驗室為什麼都用老鼠做試驗
說到實驗對象,大家肯定都會想到小白鼠。
似乎老鼠這種生物,已經成為了被試驗的代名詞。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總喜歡挑老鼠來做實驗呢?莫非它們生來的命運真的那麼凄慘嗎?
所以用來做實驗的生物的標准就是,通常個頭常常比較小,畢竟實驗室環境有限,大型的哺乳動物很難在實驗室里被研究。
其次要容易培養,打不死的小強才是科學家們需要的,其次是要繁殖快,尤其是遺傳學的研究
最後就是生物要具有代表性,實驗結果能夠推己及人。
所以說「小白鼠」也不是誰想當就可以當的。
㈡ 老鼠實驗 左邊 右邊
圖??老鼠在左邊還是右邊.....?
左邊的話,老鼠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溶於澄清石灰水(應該有澄清石灰水的吧......),內部氣壓小於外部大氣壓,那麼左邊上升,右邊下降
同理,若老鼠在右邊,則左邊下降,右邊上升。。
㈢ 著名的老鼠烏托邦實驗
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一個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進行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鼠烏托邦實驗,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一窺人類的終極走向。
約翰·卡爾霍恩當時想,如果把老鼠放在一個物慾橫流,但空間有限的理想樂園里,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於是他將一個谷倉改建成這樣一個烏托邦式的世界,裡面無限供給食物、水和築窩材料,也沒有天敵,唯一的限制就是這個有限的空間。然後他將4隻老鼠像亞當和夏娃那樣放入了這個「伊甸園」里
一,從老鼠烏托邦說起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生態學家John B. Calhoun進行了一場名為Mouse Utopia Experiment(「老鼠世界」又譯為「老鼠烏托邦」)的實驗。
他將4公4母總計4對白鼠放在一個由谷倉改建的實驗場地中,這個小世界是一個邊長為2.7米,高1.4米的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每一邊各有四條垂直的,鐵絲網做成的隧道,每個隧道都通往一些老鼠巢穴。
實驗的小世界中,巢穴可以容納3840隻老鼠,食物可以供應9500隻老鼠,水能供應6144隻老鼠。這里沒有天敵,科學家會進行定期打掃,因此也沒有大規模傳染病威脅,唯一有所限制的就是空間。
如果是按照大家正常邏輯推理,老鼠最多會達到多少呢?巢穴容納的3840隻?或者水能供應的6144隻? 還是這個中間值?實際情況都不是,最終的這個模擬實驗結果讓眾人瞠目結舌十分匪夷所思。
最開始老鼠數量急劇增長,每55天就翻一倍,315天時數量達到了620隻,從那以後老鼠的繁衍速度開始下降,每145天數量才能增加一倍。第560天,老鼠數量達到巔峰——2200隻,自此之後,整個種群數量開始下降,第600天的時誕生了最後一隻幼崽。沒錯,整個老鼠烏托邦內,再沒有一隻老鼠幼崽出現,雖然之後出現過懷孕跡象,但並沒有新幼崽誕生,整個老鼠種群竟然走向了消亡。
㈣ 為什麼神經科學喜歡用黑老鼠做實驗
C57我沒用過。但是我估計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你提的問題。其一,C57小鼠相較於其他小鼠,對於痛覺和寒冷非常敏感。是不是研究行為學時對於懲罰的反應更強烈?其二,C57小鼠對於酒精有明顯偏好,可以主動飲酒。而且可以對嗎啡上癮。是不是對於研究神經有關系?其三,C57小鼠的銷量非常大。在美國的供應商,銷售給實驗室的小鼠中C57黑鼠佔50%到65%(wiki),這是因為這種小鼠的用量很大,因此研究的非常透徹。越常用的小鼠越常用。最後在做轉基因動物的時候黑鼠非常常用。如果黑鼠和白鼠交叉,那合適的後代應該是黑白花的,直接就能挑出來。不知道上海神經所是為什麼用這些C57。但是用慣了B/C nude, Nod sicd這樣的小鼠之後,我不得不對那些用C57這么凶暴的小鼠的實驗員表示同情。
㈤ 老鼠的分類及其實驗
昆明小白鼠
威斯特大白鼠
小白鼠被用於醫學實驗,中醫要比西醫多得多
^_^
㈥ 做老鼠實驗時,解剖老鼠的器械有哪些
鑷子,
剪刀,固定器(針頭、泡沫塑料板代替)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㈦ 為什麼實驗室喜歡用老鼠做實驗
實驗室做實驗喜歡用老鼠做實驗因為老鼠是害蟲。他在生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他對我們生活是有害的。吃我們的糧食而且他還有。傳言鼠疫的。能力。所以我們都要消滅老鼠。所以說實驗室拿老鼠做。實驗是最對的,是一個老鼠。那我們就。保護我們多少糧食,而且老鼠的繁殖率是相當高的。所以說啊!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那麼拿老鼠做實驗?是最對的是人們期盼的。其他的生命我們是要珍惜的而是有老鼠的生命我們是不能珍惜的珍惜老鼠的生命就等於害了我們人們的生命害了大自然的各種生命因為老鼠到處掏洞。到處對我們的農作物對我們的生命因為他是他鼠疫是特別厲害的人,一旦得了鼠疫就有生命危險。
㈧ 有一個實驗是用老鼠做的,有三個t形管,每個管子里邊放了一隻小老鼠,心理學家要
題干中的事例,反映了在他人危難時候,要伸出援助之手.A選項表述的是人生態度,B、D選項說的是自立自強,不依賴別人,AB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C.
㈨ 斯金納將飢餓的老鼠關進籠子的實驗詮釋了什麼原理
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刺激)型(S型名稱來自英文 Stimulation);與操作性行為相應的是操作性反射,稱為R(反應)型(R型名稱來自英文Reaction)。S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刺激直接關聯,R 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反應直接關聯。
斯金納認為,人類行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構成的操作性行為,操作性行為是作用於環境而產生結果的行為。在學習情境中,操作性行為更有代表性。斯金納很重視R型條件反射,因為這種反射可以塑造新行為,在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
(9)老鼠透皮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於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作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後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
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通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在教學方面教師充當學生行為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把學習目標分解成很多小任務並且一個一個地予以強化,學生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逐步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