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1)小剛用A裝置未看到明顯的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為氣體,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則會使廣口瓶中氣體壓強減小,使氣球鼓起;稀鹽酸與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壓強增大,使氣球變癟;
(3)做對比試驗,取兩個同樣大的礦泉水瓶充滿CO2後,注入同體積的水和NaOH溶液蓋上瓶蓋振盪,比較兩礦泉水瓶變癟的程度.
故答案為:
(2)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瓶中壓強減小,使氣球鼓起;稀鹽酸與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壓強增大,使氣球變癟.
(3)取兩個同樣大的礦泉水瓶充滿CO2後,注入同體積的水和NaOH溶液蓋上瓶蓋振盪; 比較兩礦泉水瓶變癟的程度.
㈡ (2013營口)小明同學在利用如圖所示電路進行電學實驗時,閉合開關,發現燈L1亮、燈L2不亮,電流表和電
閉合開關,發現燈L1亮、燈L2不亮,電流表有示數,說明電路為通路,因此電路故障為短路,燈L2不亮,並且電壓表有示數,說明燈L2短路.
故選D.
㈢ (2010荊州)小麗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保持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當ab間接入電阻R1=5Ω
(1)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後,ab間的電壓將增大,該實驗要控制ab間的電壓不變,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向右移動滑片,使滑動變阻器連入的電阻變大(分壓變大),使ab間的電壓減小,直到電壓表的示數為6V為止.
(2)如果操作正確,接入R2後電路的總電流變小,電路的總電壓不變,根據P=UI可知電路消耗的總功率變小.
故答案為:(1)右;電壓表示數為6V;(2)小.
㈣ 小麗同學利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研究磁和電的關系,請仔細觀察圖中的裝置、操作和現象,然後歸納出初步結論
甲中觀察到小磁針發生了偏轉,通電導體產生了磁場,而乙中沒有偏轉說明導線不產生磁場,故能說明只有通電導體周圍才能產生磁場.
由甲丙可看出,兩圖中電流方向不同,小磁針的偏轉方向不同,故說明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故答案為:通電導體周圍產生磁場,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電磁鐵
㈤ 為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小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在下表中記錄了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
(1)冰的熔點為0℃,所以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但能使燒回杯均勻受熱,而且冰答的溫度升高較慢,便於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為了使燒杯內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用攪拌棒進行攪拌;
(2)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不僅要探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而且要觀察其狀態的變化;
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其示數為-4℃;
(3)根據表格中數據進行描點,並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4)由圖象知,熔化前溫度升高;熔化時溫度不變.
故答案為:(1)慢;用攪拌棒進行攪拌;(2)狀態;-4;(4)①熔化前溫度升高;②熔化時溫度不變.
㈥ ①小翔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彈力F與伸長量△l的關系,由實驗繪出F與△l的關系圖線如圖乙所示,
①彈簧的F-△l圖象的斜率是彈簧的勁度系數,
由圖象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k=
F |
△l |
15N |
0.12m |
㈦ 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與氫氧化鈉能發生反應.(1)小剛先關
(1)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內:CaCO3+2HCl=CaCl2+H2O+CO2↑;NaOH與CO2反應容產生碳酸鈉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2)要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應該是關閉c,打開b.這樣CO2就會在錐形瓶內積累的越來越多,氣壓越來越大,會把上一步驟中NaOH與CO2反應產生的Na2CO3壓入了右側的燒杯中,和澄清石灰水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1)CaCO3+2HCl=CaCl2+H2O+CO2↑;CO2+2NaOH=Na2CO3+H2O;
(2)c;b;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
㈧ (2009北京)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都能發生反
(1)小剛關閉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無明顯變化.假設A中為氫氧化鈣,則一定變渾濁;可推測B中盛放的物質為氫氧化鈣,無現象,因為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干凈;
(2)小剛關閉K,繼續通入二氧化碳,A中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完,所以二氧化碳與B中氫氧化鈣溶液,故化學方程式為:
Ca(OH)2+CO2=CaCO3↓+H2O;此步實驗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能發生反應;
(3)已知「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則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最多溶解50ml二氧化碳,剩餘的二氧化碳一定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而剩餘的二氧化碳再與氫氧化鈣反應,所以「A、B中均無明顯變化」.故小麗用洗滌干凈的上述裝置重新實驗,分別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關閉K,通入約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無明顯變化.此實驗可以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其理由是關閉K時,B中溶液無明顯變化,且通入的二氧化碳體積遠大於A中溶液的體積,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故答為:(1)氫氧化鈣;
(2)Ca(OH)2+CO2=CaCO3↓+H2O;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能發生反應;
(3)關閉K時,B中溶液無明顯變化,且通入的二氧化碳體積遠大於A中溶液的體積,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㈨ 小麗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磁和電的關系,請仔細觀察圖中的裝置、操作和現象,然後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1)a圖中無電流,小磁針不發生了偏轉,b圖中有電流,小磁針發生偏轉,因此可知: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2)b和c中都有電流通過,但電流方向相反,同時小磁針偏轉的方向也相反,因此這兩圖的比較可得出電流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的結論.
故答案為:(1)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2)通電導體周圍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