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下圖裝置的實驗.向盛有0.5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mL鹽酸,迅速
(復1)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的反制應速度快,產生的二氧化碳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所以本題答案為:
碳酸鈉+鹽酸 | 碳酸氫鈉+鹽酸 | |
實驗現象 | 更迅速 | |
實驗結論 | 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比碳酸鈉更快 |
② 學習碳酸鈉知識時,老師做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演示實驗,
甲和乙的猜想正確:恰好完全反應時,只含氯化鈉;鹽酸過量時,可能含有氯化鈉,和HCL
丙的專猜想不正確:不屬會同時含有HCL和 碳酸鈉。二者會繼續反應的
學生丁:可能含有氯化鈉和碳酸鈉,繼續滴加稀鹽酸,有無色氣體放出,證明猜想正確
③ 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圖裝置的實驗. 向盛有0.5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mL鹽酸,迅速
(1)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的反應速度快,產生的二氧化碳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故本題答案為:
(2)設0.53g碳酸鈉能夠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則: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10644 0.53gx
解得 x=0.22g 設生成0.22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氫鈉質量為y,則: NaHCO3+HCl═NaCl+H 2 O+CO 2 ↑ 8444 y0.22g
解得:y=0.42g 經計算可知,生成等質量的二氧化碳需碳酸氫鈉的質量為0.42g,為了比較反應速度的快慢,證明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樣多,用氣球脹大的快慢作為依據. 故本題答案為:①0.42②比較 ③氣球脹大的快慢 |
④ 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圖裝置的實驗.向盛有0.5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mL鹽酸,迅速用
(1)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的反應速度快,產生的二氧化碳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故本題答案為:
碳酸鈉+鹽酸 | 碳酸氫鈉+鹽酸 | |
實驗現象 | 反應迅速,產生大量的氣體 | 反應更迅速,生成氣體更多 |
實驗結論 | 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比碳酸鈉更快 |
106 |
0.53g |
44 |
x |
84 |
y |
44 |
0.22g |
⑤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①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
②固體碳酸鈉(沒有結晶水的)溶解在水裡是放熱很厲害的,水溶液是強鹼性。
③有結晶水(十分子水)的碳酸鈉溶解到水中要吸熱。
④蘇打(可能你家裡的放久了變成了小蘇打——碳酸氫鈉--溶解在水中是輕微吸熱的)。
⑤鹼與稀酸反應放熱輕微,關鍵看放熱與吸熱哪個厲害。
反應前溶於水,反應後,放出氣體,溶液的總質量減少了。如果有氣休,固體或者沉澱生成的,溶液的質量都會有所變化。 具體是增加還是減少,要看是固體溶於水的量,也放出氣體或者生成沉澱的量,進行比較,看是變大,還是變小。
實驗中產生劇烈反應,有無色氣體放出,反應後不平衡的原因是有氣體放出,質量減小。
固體與液體反應製取氣體,都可以用多空塑料板裝置,但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全是固體,要用固體的裝置(試管,酒精燈加熱裝置)。
【實驗小結】
從碳酸鈉與鹽酸的實驗中,我們得知二者發生了復分解反應,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當少量的鹽酸與碳酸鈉發生反應,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無氣泡(CO2)產生;隨著試管內氫氧化鈉溶液增多,達到了一個過量的狀態,與碳酸鈉進一步反應,生成氯化鈉與水,同時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⑥ 碳酸鈉與稀鹽酸怎麼發生的實驗現象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實驗現象:有氣體生成。
化學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⑦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要探究酸鹼鹽中碳酸鈉的化學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及方案: 實驗裝置 實驗步
(1)NaOH溶液吸收CO2裝置內壓強變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鼓起;
(2)步驟①說明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能夠產生氣體;②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故兩步共同說明了
碳酸鈉具有 與鹽酸反應生成CO2的性質;
(3)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分振盪),如果無任何現象,證明步驟1中裝置內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4)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碳酸鈣後面標上沉澱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5)步驟③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碳酸鈉;步驟④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已全部反應掉;步驟⑤是澄清的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了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由此三步可得出碳酸鈉具有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的性質;
(二)(1)瓶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由此可知溶質一定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由步驟①中不再產生氣泡可知,鹽酸不會有剩餘,碳酸鈉或氫氧化鈣可能有剩餘,溶液的溶質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或
Na2CO3.
(2)由A中產生白色沉澱,說明一定有碳酸鈉存在;B中沒有沉澱,說明無氫氧化鈣存在,故瓶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OH、NaCl和Na2CO3;
(3)加入碳酸鈉的目的是檢驗氫氧化鈣的存在,能起到這一作用的是碳酸鉀和二氧化碳,二者都可與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一)(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內部壓強大於大氣壓;
(2)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3)將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證明CO2完全被吸收;
(4)Na2CO3+Ca(OH)2=CaCO3↓+2NaOH;
(5)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二)(1)NaOH和NaCl,Na2CO3.
(2)【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NaOH、NaCl和Na2CO3 |
⑧ 碳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實驗
老師上課說過,含鈉離子的性質活潑,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反應速度十分快,不易收集,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速度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