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按如圖所示裝置製取CO2,並檢驗CO2的性質,試回答以下問題:(1)用裝置A來製取二氧化碳,所用葯品
(1)用裝置A製取二氧化碳時,所用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故填:大理石或回石灰石和稀答鹽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澱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因此C中應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故填:紫色石蕊溶液.
⑵ (1)實驗室常用裝置A製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小勤從裝置A得到啟發,用一個底部有
(1)實驗室通常用稀鹽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製取二氧化碳,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2)裝置將固體葯品放在底部有洞的試管中,將液體葯品放在礦泉水瓶中,通過將試管移進液體葯品和移出液體葯品也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但很明顯該裝置B比A裝置操作起來要簡便許多;故答案為: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的停止;操作簡便易行;
(3)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會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氫氣,使收集的氣體不純;
故答案為:隔離網被腐蝕和製取的CO2不純;Fe+2HCl=FeCl2+H2↑.
⑶ 明明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做有關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實驗,選取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他們用A裝置做二氧化
圖A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裝置,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為:CaCO3+2HCl=CaCl2+H2O+CO2↑;實驗前必須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D裝置中有白色沉澱出現,原因是氯化氫氣體遇水生成鹽酸,鹽酸與硝酸銀反應造成的;另外,氯化氫氣體遇水生成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故答案為:(1)①a:分液漏斗b:錐形瓶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CO2+H2O=H2CO3②HCl+AgNO3=AgCl↓+HNO3
(3)①制二氧化碳所用鹽酸濃度過大,導致二氧化碳中混有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因此石灰水不變渾濁;②CO2氣體中混有的氯化氫溶於水形成鹽酸,也會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⑷ 在實驗室用以下裝置進行氣體的製取和性質實驗.(1)選擇裝置A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用向上
分析:
(1)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為CaCO3)和稀鹽酸反應,產物為氯化鈣、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向上排空氣法是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
(2)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同時有氧氣放出。氧氣是一種助燃氣體,檢驗氧氣的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如果復燃,證明是氧氣。
(3)由於鐵絲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能使生成的物質熔化,溫度很高的產物,落到集氣瓶底,會使集氣瓶底部因驟熱而炸裂,所以要在集氣瓶里預先放入少量水。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2)2KMnO4=△=K2MnO4+MnO2+O2↑;帶火星的木條;助燃。
(3)防止反應生成的高溫熔化物濺落到集氣瓶底部,炸裂集氣瓶。
相關知識點:(初中化學部分)
(1)常見三種氣體實驗室制備方法:
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氧氣:高錳酸鉀加熱分解,氯酸鉀加入二氧化錳催化加熱分解,雙氧水加入二氧化錳 催化分解。
氫氣:鋅和稀硫酸反應。
(2)氣體收集方法:排空氣法、排水法。
根據氣體與空氣的密度比較,密度比空氣大的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用向下排空氣法。但如果該氣體密度與空氣很接近或能與空氣中氧氣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
根據氣體的水溶性,如果該氣體不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但如果該氣體溶於水或能與水反應,不能用排水法。
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氣法。氧氣: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氫氣: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
(3)氣體檢驗方法: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使之變渾濁。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氫氣:能夠燃燒。
⑸ 實驗室按如圖所示裝置製取CO2,並檢驗CO2的性質.試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開始前,先應檢查裝置A的____
(1)實來驗開始前,先應檢查裝自置A的氣密性,否則收集不到氣體或收集的慢;
(2)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不能用硫酸制CO2,理由是: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4)鑒別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發生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5)若要用裝置C證明CO2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以用紫色的石蕊試液鑒別,看是否變成紅色;
(6)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液不能支持燃燒,故D中看到的實驗現象是:底層蠟燭先熄滅,上層後熄滅.
故答案為:(1)氣密性;(2)大理石稀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3)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於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4)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5)紫色石蕊溶液,紫色變成紅色(6)底層蠟燭先熄滅,上層後熄滅.
⑹ 實驗室按圖所示裝置製取CO2,並實驗C02的性質.試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開始前,應先檢查裝置A的______
(1)為了防止裝置漏氣影響實驗結果,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故填:回氣密性.答
(2)用裝置A製取二氧化碳時,所用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澱和水;
故填: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4)要證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可利用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變紅進行證明,所以裝置C中的溶液為石蕊試液,當將標①和③的導管口連接時,C中看到的實驗現象是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故填: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試液變紅;CO2+H2O=H2CO3;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所以將①和④的導管口連接時,會看到燒杯中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後熄滅.
故填: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後熄滅;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⑺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A.B.C.D
A、此裝置是中長頸漏斗伸入的太短,而導管又伸入的太長,所以不適合用來實驗室製取專二氧化碳屬;故A不正確;
B、此裝置是固體與液體在加熱的條件下的反應裝置,不適合用來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故B不正確;
C、此裝置適合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即適合塊狀固體石灰石和稀鹽酸常溫下發生反應製取二氧化碳;故C正確;
D、此裝置是給固體物質加熱的反應裝置,不適合用來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故D不正確.
故選:C.
⑻ 實驗室用圖中部分裝置來製取並收集二氧化碳氣體:(1)裝置A中反應物通常是______;寫出化學方程式(文字
(1)實驗室製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製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要注意配平;故答案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或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氧氣(或氫氣);2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