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細胞,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分為下列四個部分
1.細胞壁
位於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的,孔隙較大,物質分子可以自由透過。細胞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2.細胞膜
細胞壁的內側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這層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雙層分子組成的薄膜,水和氧氣等小分子物質能夠自由通過,而某些離子和大分子物質則不能自由通過,因此,它除了起著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以外,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
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分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可以知道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脂類分子構成。在細胞膜的中間,是磷脂雙分子層,這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和內側,有許多球形的蛋白質分子,它們以不同深度鑲嵌在磷脂分子層中,或者覆蓋在磷脂分子層的表面。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動的,可以說,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對於它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細胞質
細胞膜包著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叫做細胞質。在細胞質中還可看到一些帶折光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多數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類似生物體的各種器官,因此叫做細胞器。例如,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看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這就是一種細胞器,叫做葉綠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在細胞質中,往往還能看到一個或幾個液泡,其中充滿著液體,叫做細胞液。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合並為一個中央液泡,其體積佔去整個細胞的大半。
細胞質不是凝固靜止的,而是緩緩地運動著的。在只具有一個中央液泡的細胞內,細胞質往往圍繞液泡循環流動,這樣便促進了細胞內物質的轉運,也加強了細胞器之間的相互聯系。細胞質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象。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越快,反之,則越慢。細胞死亡後,其細胞質的流動也就停止了。
除葉綠體外,植物細胞中還有一些細胞器,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執行著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這些細胞器的結構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
①線粒體
呈線狀、粒狀,故名。在線粒體上,有很多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顆粒,即多種呼吸酶。它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供細胞的生命活動所需,所以有人稱線粒體為細胞的「發電站」或「動力工廠」。
②葉綠體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中重要的細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由雙層膜、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構成。類囊體是一種扁平的小囊狀結構,在類囊體薄膜上,有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許多類囊體疊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間充滿著基質,其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基質中還含有DNA。
③內質網
內質網是細胞質中由膜構成的網狀管道系統廣泛的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內。它與細胞膜相通連,對細胞內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和運輸起著重要作用。
內質網有兩種:一種是表面光滑的;另一種是上面附著許多小顆粒狀的。內質網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膜上附著這許多酶,為細胞內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普遍存在於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一般認為,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高爾基體本身沒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⑤核糖體
核糖體是橢球形的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膜的外表面,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基地。
⑥中心體
中心體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中,因為它的位置靠近細胞核,所以叫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的物質組成。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絲分裂有密切關系。
⑦液泡
液泡是植物細胞中的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個細胞體積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達到很高的濃度。因此,它對細胞內的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保持膨脹的狀態。
⑧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囊狀結構的細胞器。其內含有很多種水解酶類,能夠分解很多物質。
4.細胞核
細胞質里含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質構成的。細胞核通常位於細胞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擠到細胞的邊緣。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易被洋紅、蘇木精等鹼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質。生物體用於傳種接代的物質即遺傳物質,就在染色質上。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質就變化成染色體。
由膜包圍著含有細胞核(或擬核)的原生質所組成,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通過分裂而增殖,是生物體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基礎。細胞或是獨立的作為生命單位,或是多個細胞組成細胞群體或組織、或器官和機體;細胞還能夠進行分裂和繁殖;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並具有遺傳的全能性(植物),動物細胞核也有全能性。
多數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有些細胞含有兩個或多個細胞核,如肌細胞、肝細胞等。細胞核可分為核膜、染色質、核液和核仁四部分。核膜與內質網相通連,染色質位於核膜與核仁之間。染色質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一種有機物大分子,又叫脫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在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復制,DNA也隨之復制為兩份,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使得後代細胞染色體數目恆定,從而保證了後代遺傳特性的穩定。還有RNA,RNA是DNA在復制時的單鏈,它傳遞蛋白質,被稱為DNA的信使。
⑵ 繪制一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並註明各部分的名稱
洋蔥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
如圖:
拓展:
基本結構的功能:
(1)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
(2)細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
(3)細胞壁是植物特有的結構。它是由原生質體分泌的物質所形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彈性。
(4)液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貯藏作用。
(5)細胞質是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絕大多數的化學反應都在細胞質中進行。同時它對細胞核也有調控作用。
(6)細胞核的功能:控制細胞的遺傳,生和長和發育。
⑶ 洋蔥內表皮細胞圖
全部表皮細胞都是紫色的,但是表皮細胞只有薄薄的幾層,所以看起來不呈現明顯的紫色.
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洋蔥表皮細胞內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所以細胞呈現出紫色..
⑷ 製作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原理(裝置圖)
啥玩意
⑸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結構簡圖
1.細胞壁
2.細胞核
3.細胞質
4.液泡
⑹ 初中生物實驗 洋蔥內表皮
您好:
步驟如下:
(1)在載玻片上_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切一塊0.25平方厘米鱗片,用鑷子撕下一層洋蔥表皮。
(3)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並用鑷子展平。
(4)蓋上蓋玻片不留氣泡,並用紅墨水或碘酒進行染色。
(5)觀察:若視野中有黑圈說明有氣泡,細胞重疊很多說明所撕的表皮太厚,需將裝片重做,觀察時兩眼同時張開。繪生物圖時,標線要與底邊平行,明暗亮度用小點的濃密表示。
下表皮附近的葉肉內的葉綠體的數量比較少,可以透過較多的光線。
我上傳不了圖片,所以只能發地址給您了。
圖片在下面的地址: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1%F3%B4%D0%B1%ED%C6%A4%CF%B8%B0%FB%BD%E1%B9%B9%CD%BC&in=9670&cl=2&cm=1&sc=0&lm=-1&pn=0&rn=1&di=2747189910&ln=9&fr=ala0&ic=0&s=0&se=1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嗎?
最後希望您生活愉快,學習進步。
⑺ 初中生物洋蔥內表皮實驗怎麼畫圖
如圖所示:畫圖時,在圖紙上要真實地畫出觀察圖形,植物細胞最外面的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它使得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如多邊形,細胞膜緊貼細胞壁。
在普通顯微鏡下看不清楚,顏色要比細胞壁的淺,細胞核的顏色最深,液泡要用虛點點成,不能畫實線,細胞質用點細點表示濃淡,葉綠體是紡錘狀的等。
(7)洋蔥內表皮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科學家通過對洋蔥作質壁分離的實驗,可以了解到兩個事實,一是細胞泡液的濃度(洋蔥細胞為0.55-0.8mol/L左右),二是細胞壁具有全滲透性,而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膜組成的原生質膜是半滲透的,具有選擇透過性,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也就是逐漸發生了質壁分離。
在質壁分離不損壞細胞的前提下,細胞可通過去質壁分離回復原樣,即讓細胞脫離高滲環境,進入等滲或低滲環境,而且功能無損。
質壁分離 plasmolysis 把液泡發育良好的植物細胞浸在高滲溶液中時,原生質收縮而和細胞壁分離,此現象稱為質壁分離。由於細胞膜與液胞膜的半透性。
在高滲液中細胞液脫水而膨壓下降,不久就呈現質壁分離的臨界狀態(此時膨壓為0)。若進一步脫水,原生質體收縮同細胞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滲透壓與外液相等時,便停止收縮。
⑻ 洋蔥表皮細胞結構示意圖
如下圖:
記住沒有葉綠體。
資料擴展----洋蔥功能
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於降低血壓、提神醒腦、緩解壓力、預防感冒。此外,洋蔥還能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增強新陳代謝能力,抗衰老,預防骨質疏鬆,是適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洋蔥肉質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質佳,適於生食。原產亞洲西部,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應。洋蔥供食用的部位為地下的肥大鱗莖(即蔥頭)。在國外它卻被譽為「菜中皇後」,營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