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題目中問及「實驗裝置中的不足,並要求進行改進」時。答題思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麼實驗,如果有關氣體的可以看其是否採取防倒吸裝置,若是有版害氣體則需要尾氣處理權裝置,看看有沒有。
有的實驗是缺少溫度計或者玻璃棒之類的,只要多做做不同類型的實驗題多看看就會自然的明白題意的。
希望能幫到你,
⑵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⑶ 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
注意氣體乾燥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還有安全瓶的應用,檢查氣密性的方法都是容易疏忽的.
⑷ 請設計一個高一知識范圍內化學實驗改良的例子,要新穎一些的!!!
(1)高一化學鈉在空氣中的燃燒。按教材去做,結果金屬鈉的融化過程及表面白色的氧化鈉的形成很難觀察清楚,生成的過氧化鈉外觀往往發黑,主要原因是鈉表面的煤油未吸干凈,煤油未充分燃燒生成炭黑所致。若將鈉置於破損的蒸發皿(相信每個實驗室都有)上直接加熱,金屬鈉的整個燃燒過程清晰可見,生成的Na2O2外觀非常美觀,能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另外,該實驗的改進節約了資源,減少了石棉網的損耗。
(2)Na2CO3和NaHCO3對熱穩定性的比較。教材上先做Na2CO3的熱穩定性實驗,而後做NaHCO3的熱穩定性實驗。該實驗操作相當容易,但在實際教學中,整個操作過程花費時間較長,很難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本節要求一課時);再者,學生對這兩種鈉鹽的熱穩定性對比實驗的認識不夠深刻。那麼能不能將這兩個實驗合並起來一起做呢?答案是肯定的。取一支大試管(常用300mm×210mm)和一支小試管(常用15mm×150mm),雙孔橡皮塞和單孔橡皮塞各一個,一長一短玻璃導管各一根,按圖搭好裝置。在小試管中裝入適量的NaHCO3,大試管中裝入適量的Na2CO3,加熱後可觀察到最右邊的小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出現白色混濁。通過改進,學生更好地理解Na2CO3很穩定而NaHCO3很不穩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高一化學38頁【實驗2-11】焰色反應。對鉀的焰色反應教材上用硝酸鉀、氯化鉀等溶液作試驗,並且要透過藍色鈷玻璃去觀察。實際上在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透過遠距離看起來黑黑的這么一小塊玻璃片去看清楚鉀的焰色反應。筆者經過分析和實驗,認為上述溶液中鉀離子濃度不夠高,附著在鎳鉻絲上鉀離子的量不足,以至於紫色火焰不明顯,所以筆者直接用鎳鉻絲沾取氯化鉀等固體放在酒精燈火焰外焰邊上灼燒,結果產生的紫色火焰較明顯,完全沒必要使用藍色鈷玻璃片。另外,做銅的焰色反應時,可先將氯化銅溶解在酒精中,然後裝入注射器中,將注射器針頭對准酒精燈火焰,慢慢推進活塞,可以看到產生很鮮艷的綠色火焰。
⑸ 高中化學有有哪些實驗可以有創新性的改進
這個太籠統了,什麼叫創新型改進?問題要具體。每個科學規律解決的途徑都很多,每個化學反應,都能通過多種實驗證實,什麼叫做創新?別人都不知道的?還是最簡單的那種?
⑹ 請問:中學化學實驗有哪些需要改進或者完善的我將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初中化學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這個實驗做起來結果不會准確,還要解釋那些結果會導致結果偏大、偏小。既然不準確還做它干什麼,又有什麼方法更准確嗎。教材中應該介紹准確的實驗。
⑺ 高中化學制備膠體實驗的改進
取1個小燒杯,將燒杯中的蒸餾水加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滴加5到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煮沸至溶液成紅褐色,停止加熱。觀察製得的Fe(oh)3膠體,並與CuSO4溶液和 泥水進行比較。
對比改進的試驗,那個膠體的濃度要大些,現象明顯些,,有優點還在與不需要等太長時間就可以製得膠體。
原來的那個要把燒杯中的水燒好時間很長的,而且滴加FECL3時可能有點危險。
這是自己看老師試驗時總結的。。不知道對不對、
⑻ 高中化學實驗有哪幾個可以進行創新性改進
有一些吧,比如做萃取實驗時將有毒的溴改為碘更為環保,又比如,做完試驗後將廢酸液與廢鹼液混合,使酸鹼中和,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⑼ 高中化學實驗裝置的缺陷一般有什麼
如果生成物有固體或微溶物的話還可能造成導管堵塞。還有就是空氣存在裝置內是否會對反應有影響也要考慮,如有影響應該先排凈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