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在實驗過程

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在實驗過程

發布時間:2021-03-14 05:11:14

㈠ 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在25℃條件下進行了一系列

(1)組別1中,光照強度為0,此時葉肉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由於小室中CO2緩沖液能夠保持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穩定,因此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裝置中氣體總量減少,引起該組液滴左移.
(2)組別3的光照強度為4000lx,組別4的光照強度為6000lx,因此與組別4相比,限制組別3液滴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表中光照為10000lx和12000lx時,液滴移動的距離相等,表明此時光合作用達到光飽和點,因此光照強度不再是主要環境因素,此時限制裝置內植物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濃度.
(3)表中右移的值表示光合作用氧氣的凈釋放量,因此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右移的值+左移的2.2.則光照強度為8000lx時,植物真光合速率=5.9+2.2=8.1mL/h,因此植物光合作用2小時產生氧氣16.2mL.若光照強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這將抑制三碳化合物的還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發生,因此此時葉綠體內C3的相對含量將升高,用於暗反應的ATP來自光反應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當升高溫度時,是光合作用強度減弱,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氧氣的凈生成量減少.因此在6000lx光照條件下,將實驗裝置的溫度提升至30℃,由於氧氣凈生成量減少,導致液滴右移明顯減慢.
故答案為:
(1)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導致裝置中氣體總量減少
(2)光照強度 二氧化碳濃度
(3)16.2 升高 光反應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當升高溫度時,是光合作用強度減弱,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氧氣的凈生成量減少

㈡ 為探究CO2濃度和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利用緩沖液

A、組別1中沒有光照,液滴向左移2.24代表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密閉小室內的氧氣,由於室溫維持在25℃,其他組別的呼吸作用保持不變,A正確;
B、組別6中在光照強度1500,CO2濃度0.03時,既進行光合作用又進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右移動9.00,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量大於有氧呼吸消耗氧氣量,B錯誤;
C、組別2和3相比,CO2濃度0.03時,光照強度分別是800和1000,限制液滴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C正確;
D、組別3和4相比,光照強度1000,CO2濃度分別是0.03和0.05,限制液滴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CO2濃度,D正確.
故選:B.

㈢ xx中學初三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是:①檢查裝置的氣密

(1)紅磷燃燒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當紅磷與氧氣反應完全後,廣口瓶內氧氣耗盡,由於生成物是固體,導致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打開彈簧夾時,水倒流到廣口瓶中,倒流進的水約占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為: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打開彈簧夾後水倒流進瓶內,倒流進的水約占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紅磷燃燒生成物是固體;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2)空氣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和紅磷反應,故集氣瓶中剩餘的主要氣體是氮氣,而實驗完成後剩餘紅磷而空氣中氮氣的量也沒有減少,說明氮氣不易溶於水;氮氣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因此將燃著的紅磷再次伸入瓶中,燃著的紅磷立即熄滅;
故答案為:不易;是氮氣;
(3)沒有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裝置漏氣,因此發現紅磷燃燒的同時,導氣管另一端有氣泡產生;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就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於五分之一;
故答案為:氣泡;大於;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於五分之一;
(4)如果實驗中因紅磷量不足而氧氣沒有完全消耗或因裝置漏氣而在冷卻過程中進入少量空氣或未冷卻至室溫而打開彈簧夾或燒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五分之一的結果.
故答案為:①③④⑤.

㈣ 某科研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此裝置放於黑暗處一晝夜後,移至適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裝置中兩瓶上的液體一方面是瓶中的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過蒸發也可以在瓶內壁凝結成水珠.
(2)實驗前要將此裝置放到黑暗片一晝夜,目的是除去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澱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原來的澱粉消耗完後,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這樣處理後,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葉片,除去不透光紙片後,將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
(4)向葉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據澱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檢驗是否產生澱粉.觀察現象之前,用清水沖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顏色去掉碘液顏色的干擾,便於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明顯.實驗現象:葉片見光(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說明葉片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澱粉;葉片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說明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5)乙組裝置與丙組裝置的區別是丙裡面是清水,乙裡面是氫氧化鈉溶液,由於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沒有此功能,故乙、丙兩裝置內丙裡面有二氧化碳,乙裡面沒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兩裝置中的葉片所處的環境,惟一變數是二氧化碳,由於乙葉片所處的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丙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該對照組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使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通過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葉都要進行 呼吸作用,其強度大於或等於光合作用,結果光合作用的產物不能積累,所以實驗中看不到變藍的現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公式為:二氧化碳+水

㈤ 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2—56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來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

哪個光使其排出的水多則此時光合作用最強!

㈥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室溫25℃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實驗過程中裝置條件及結果

A、若抄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將吸收CO2釋放O2導致液滴向右移動,液滴移動的距離是釋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A正確;
B、若要測真光合強度,即光合作用的總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釋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強度(吸收的O2量),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那X溶液為NaOH溶液並遮光處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於產生的CO2量並被NaOH吸收,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向左移動,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強度,B正確;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釋放O2,也不吸收和釋放CO2.X溶液為清水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大於細胞呼吸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產生的O2除滿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釋放到細胞外,同時從細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閉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釋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動,C錯誤;
D、若X溶液為清水並遮光處理,消耗的底物為脂肪時,由於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時消耗的O2量多,產生的CO2量相對減少,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左移,D正確.
故選:C.

㈦ 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來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數量不等(

由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光照的顏色不同,排出的水滴數不同,說明釋放出的氣體量不同,藍光、紅光時,植物既然吸收的最多,而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動力,故對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定最重要.
故選:B

㈧ (2011豐台區一模)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以下實驗.(1)先打開K1,關閉K2和K3

(1)先打開K1,關閉K2和K3,從長頸漏斗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稀鹽酸與A中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沿導管進入B裝置,此時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B中氣壓一定,A中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不過去的.當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時,A中壓強變大,所以會將碳酸鈉溶液擠進長頸漏斗中.打開K1是為了讓稀鹽酸進入反應裝置中,進行反應.
(2)關閉K1和K3,打開K2,將膠頭滴管中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擠入錐形瓶中.錐形瓶中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壓強變小,當打開K3時,左側裝置中的壓強大,就會將B中液體壓入C中,C中液體壓入D中;在D中形成噴泉.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若在(2)實驗過程中沒有關閉K1,A中產生的氣體進入B中後會沿導管逸散到空氣中,裝置B中看不到現象,關閉K1時,進入B中的氣體來不及和氫氧化鈉反應,會看到氣泡.
故答案為:(1)CO2+2NaOH=Na2CO3+H2O;為了讓稀鹽酸進入反應裝置中,進行反應.
(2)C中的液體流入D中,B中的液體流入C中,C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中的液體流入D中形成噴泉,D中溶液變渾濁;Na2CO3+Ca(OH)2=CaCO3↓+2NaOH;關閉K1,裝置B中左側導管末端能看到氣泡;打開K1,則看不到該現象

㈨ 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來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數量不等,(

一定選B

因為碳酸氫鈉會是一種會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質

而圖會排出水,又有植物,說明瓶內產生了不會被碳酸氫鈉吸收的物質,也就是氧氣

不同顏色的光,產生的氧氣不同,滴出的水也不同

㈩ (2012楊浦區一模)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某植物光合強度,設計了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假設實驗期間均處於適


(1)測定呼吸作用,一般測定呼吸過程消耗的O2量,或放出的CO2量.原理:黑暗中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大氣壓使導管內液體向容器段移動.
(2)凈光合強度=實際光合作用強度-呼吸強度.在測定凈光合作用強度時,需要在光照下進行,需要NaHCO3提供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使裝置中的氧氣增加,氣壓增大,故液滴應向右移動;細胞呼吸過程中,裝置中的氧氣減少,氣壓減小,液滴應向左移動.
(3)呼吸強度=實際光合作用強度-凈光合強度.第一問可知呼吸速率1g*2cm=2g/小時(消耗氧氣量),第二問可知凈光合速率為1g*10cm=10g(凈產氧氣量),第三問,光照12小時凈光合增加氧氣量為12*10g=120g,黑暗12小時只呼吸消耗氧氣量2g*12小時=24g,那麼24小時共凈產生氧氣為120g-24g=96g.根據反應關系式:C6H12O6~6CO2可知,24小時葡萄糖的積累量為180×96/6×44=90g.
(4)在光照下1小時,讀取對照裝置紅墨水滴左移0.5cm,得呼吸消耗氧氣0.5cm/小時.實驗裝置紅墨水滴右移0.4cm,得凈光合作用剩餘的氧氣0.4cm/小時.實驗裝置中氧氣體積增加0.9cm/小時,說明植物光合作用大於動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O2供昆蟲呼吸有餘.
故答案為:
(1)NaOH溶液遮光(黑暗)且密閉植物在黑暗下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氣體體積減小
(2)NaHCO3溶液光照充足且密閉向右
(3)290
(4)存活實驗裝置中氧氣體積增加0.9cm/小時,說明植物光合作用大於動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O2供昆蟲呼吸有餘

與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在實驗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元氣液平衡實驗裝置圖 瀏覽:201
甘肅天溝水槽設備在哪裡買 瀏覽:223
高壓電機軸承壞了有什麼表現 瀏覽:355
港口自動化技術裝置 瀏覽:579
乙酸乙酯制備實驗裝置圖6 瀏覽:35
cy80曲軸軸承是什麼型號 瀏覽:185
圓錐軸承的標准游隙是多少 瀏覽:677
管道閥門強度試驗標准 瀏覽:988
機械制圖標准有哪些 瀏覽:225
怎麼改變駝背的器材 瀏覽:891
裝置和電路設計 瀏覽:168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 瀏覽:573
蒸汽閥門失控怎麼處理 瀏覽:911
朝陽家電製冷維修怎麼樣修 瀏覽:478
集體供暖閥門用什麼工具打開 瀏覽:343
中國良工燃氣閥門 瀏覽:307
濕式噴淋自動報警裝置施工方案 瀏覽:619
超聲波感測器抖動怎麼調 瀏覽:628
升降機自動控制的感應裝置哪裡有 瀏覽:404
軸承粘度多少 瀏覽:29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