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學的是環境藝術設計,它是否屬於工程類啊
環境藝術設計屬於工程類:
環境藝術設計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委員會在歷年本專科專業命名目錄中又稱為「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官方工作人員聲稱國家教育部歷年(2000年——2013年)修訂的專業目錄中註明,該專業,本科階段在畢業證列印「環境設計」的字樣,專科階段在畢業證列印「環境藝術設計」的字樣。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環境藝術設計通過一定的組織、圍合手段、對空間界面(室內外牆柱面、地面、頂棚、門窗等)進行藝術處理(形態、色彩、質地等),運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傢具、飾物的布置、造型等設計語言,以及植物花卉、水體、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築物的室內外空間環境體現出特定的氛圍和一定的風格,來滿足人們的功能使用及視覺審美上的需要。
㈡ 魔獸世界7.0精妙的傳送藝術怎麼做任務流程
1.點擊NPC首席傳送師歐庫勒斯後,接受任務【精妙的傳送藝術】。
(2)傳動裝置藝術擴展閱讀:
【精妙的傳送藝術】
任務:
在歐庫勒斯的工作室收集歪斜的傳送道標和破損的躍遷套筒。
0/1在歐庫勒斯的工作室使用傳送裝置
描述:
我在逃離宮殿的時候來不及收拾工具,所以我來這里收回一些器材。
這座工作室其實是有傳送板連接的幾個房間組成的。
艾利桑德的手下正在這里搜查我的下落,不過我可以在這里調整傳送網路,讓他們一直兜圈子。
你走進去,我會追蹤你的位置,確保傳送裝置為你提供正常的功能。
獎勵:
你將得到:19金40銀;魔法夜之子硬幣。
魔獸世界7.0蘇拉瑪全主線任務:
1.開啟世界任務
任務:找到三個魔力
任務:精妙的傳送藝術
目的:開啟各主城的傳送門激活。
2.法蘭納爾-枯法者訓練
任務:夏多雷盟友
任務:奧術傳動
任務:月影里的秘密
目的:開啟魔網激活、開啟法蘭納爾傳送門、開啟枯法者訓練任務。
3.殘月酒館
任務:月郡女士
目的:開啟殘月酒館傳送門。
4.暮色酒庄
任務:飛蛾補火
任務:找到壞人
目的:開啟暮色酒庄傳送門。
5.王佐之才,魔法迴廊,群星庭院
任務:完美機會
任務:要麼加入我們
任務:要麼反抗我們
任務:朋友的好處
任務:打開魔法迴廊——魔法迴廊副本任務
任務: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群星庭院副本任務
任務:掩埋已久的知識
目的:王佐之才、開啟魔法迴廊副本、開啟群星庭院副本。
㈢ 蘊生了最精彩的藝術
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人類用形象作品來反映現實但是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思維創新成果,包括音樂、舞蹈、美術、雕塑、曲藝、戲劇、雜技、魔術、電影、電視等。這些藝術珍品也是人類文化及文明相對高層次發展的表現。
地球人所創作的藝術珍品花樣繁多、皆有特色。
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雕———中國四川樂山大佛
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 (公元 713年) ,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度眾生而發起的,至德宗貞元19 年 (公元 803 年) 完工,歷時 90 載。佛像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佛像通高 71 米,頭寬 10 米,發髻1021 個,耳長 7 米,鼻長 5. 6 米,眉長 5. 6 米,眼長 3. 3 米,肩寬 28 米,手指長 8. 3 米,腳背寬 8. 5 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譽為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佛像左側,沿 「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 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樂山大佛是世界著名的景觀,1996 年 12 月 6 日,與峨眉山一起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世界十大雕塑
(1) 擲鐵餅者。作者: 米隆。高約 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作於公元前 450 年左右。原作已佚,現為復製品。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恆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2) 大衛。作者: 米開朗基羅。雲石雕像,像高 2. 5 米,連基座高 5. 5 米,創作於公元 1501 ~1504 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大衛》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 「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3) 維納斯。作者: 亞力山德羅斯。俗稱 《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 厘米,創作於公元前 150 年左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4) 雅典娜神像。作者: 菲狄亞斯。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高達13 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這里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製品。她頭戴戰盔,身著希臘式連衣長裙,護胸和甲胄上裝飾有蛇形飾邊和人頭像; 她裸露雙臂,透過薄衣裙可隱見豐艷健美而有力量的身體; 衣裙褶紋和飾物造成橫豎線條的疏密變化美; 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托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溫柔和充滿活力,更多的是人性,絕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
(5) 門考拉夫婦立像。閃綠色粘板岩雕刻,高約 142 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 2600 年,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這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一尊雙人立像,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畫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
(6) 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這些雕像都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一般高 4 ~5 米,重約 20 噸,最高的達 9. 8 米,重達 90 噸。建成的年代約公元 600 ~1680 年。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上一個孤立的小島,因考古學家是在 1722 年的復活節發現它的,故而得名。
(7) 母狼。青銅,高 85 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 500 年,現收藏於義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雕像取材於羅馬建城的傳說: 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後,特洛伊王子逃到義大利半島,建立了阿爾巴城,世代相傳; 後來,一個名叫努米托耳的國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兒子被殺。但他的女兒為戰神所愛,生下一對雙胞胎羅穆路和瑞穆斯,卻被阿木留斯放入籃子中丟入台伯河。這對兄弟後來被一隻母狼發現並收留撫養; 不久,被牧人發現收養。他們長大以後,殺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創建了新的城市。後來羅穆路殺死了瑞穆斯,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這尊雕像所刻畫的就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這尊雕像是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傑作,對羅馬人來說,它還具有紀念碑意義,人們把它作為民族發源的始祖而給以頂禮膜拜。
(8) 獅身人面像。石雕,也稱為 《斯芬克司像》。高約 20米,長 57 米,約創作於公元前 2500 年,現位於埃及吉薩。在古代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徵。法老把自己的形象與它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誇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埃及古王國時期,最主要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巨大、宏偉的皇陵建築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座雕像,它是由整塊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達20 多米,面部約有5 米長,僅頭上的一隻耳朵也有 2 米左右。雕像的頭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頭像,身子則是呈坐姿的獅子形象。法老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聖蛇,腦後雕刻著象徵神權的鷹。他的下頜原來還有胡須,後來由於炮擊而跌落,現收藏於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9) 漢謨拉比法典。石雕,約公元前 1792 年 ~ 公元前 1750年,高約 71 厘米,石碑全長 213 厘米,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成文的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代巴比倫經濟制度與社會法治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同時,它還是古代巴比倫藝術的代表。因為古巴比倫王國流傳下來的藝術品十分罕見,所以這個石碑就顯得格外珍貴。石碑上刻滿了楔形文字,全文 280 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制度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法典的上部是巴比倫人的太陽神沙瑪什向漢謨拉比國王授予法典的浮雕。
(10) 思想者。作者: 羅丹。原為 《地獄之門》組塑的一部分,後翻鑄成銅像。《地獄之門》取材於但丁的 《神曲》,思想者是羅丹用以象徵但丁的形象。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彎腰屈膝坐著,右手托腮,嘴咬著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視著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難深重的人們。他愛人類,難以對那些罪人作出最後判決。他深懷同情,陷入極大痛苦和永恆的沉思之中。
世界繪畫之最
(1) 最古老的繪畫: 法國的拉斯科洞穴中 17000 年以前的動物壁畫。
(2) 耗時最久的畫: 米開朗基羅花了四年半的時間才完成的羅馬西斯廷禮拜堂天花板上的畫作。這幅畫的面積超過 900 平方米。
(3) 最偉大的民族繪畫遺產———敦煌壁畫: 我國甘肅敦煌壁畫泛指存在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規模的豐富的壁畫,從公元 366 年開始,歷北魏、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1000 多年的歷史,作品連綿不斷,規模宏大。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 552 個石窟的壁畫,有歷代壁畫 5 萬多平方米,既是我國又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其他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的心靈。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著名的敦煌壁畫有九色鹿救人、釋迦牟尼傳記、薩錘那捨身飼虎等著名的佛教故事。在這些壁畫中,可以看到我們民族繪畫的偉大傳統,同時也是研究我們文化遺產、歷代人民生活、衣冠文物制度、建築、美術工藝圖案極為寶貴的材料。
世界樂器之最
(1) 最古老的樂器: 有據可查的最古老的樂器,是新石器時代的 「骨哨」,距今 7000 年左右,發現於我國浙江河姆渡遺址中。「骨哨」是截取鳥禽類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長度為 4 ~ 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其中有一件骨哨,出土時腔內插有一肢骨,將有孔的一段放入嘴裡輕吹,同時抽動腔內肢骨,就可以吹出簡單的樂曲。
(2) 最早的小提琴: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16 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在還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埃及樂器 「里拉」。15 世紀,義大利人對 「里拉」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狀與製作程序才基本固定下來。
(3) 最大的樂器: 一架建於 1930 年的管風琴,現存於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一座禮堂里,造價高達 50 萬美元。該琴有33112 支從 0. 48 厘米到 19. 5 米的音程管、1477 個音栓控制、19個音色區和 7 排鍵盤。由於無法靠人力鼓風來演奏,因此專門安裝了一台 365 馬力的鼓風機。它的風壓巨大,要用液壓傳動裝置進行操作。演奏時,在 254 厘米水柱高的壓力的操作下,發出震耳欲聾的音響,相當於 25 個銅管樂隊的總音量,比六台蒸汽機火車的汽笛聲還要響。
(4) 最小的樂器: 我國的少數民族民間樂器 「口弦」。這種樂器在我國彝族、苗族、景頗族、哈尼族的音樂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口弦是在一支細薄的竹片上挖出簧牙,放在嘴邊用指彈撥而發音的。它的質量僅是管風琴質量的百分之一。現在,口弦已登上舞台,成為一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獨奏樂器。
(5) 最大的電子琴: 由美國著名的古典風琴演奏家瓦·福克斯設計,於 1977 年製作完成,有上下五排鍵盤,音域寬廣,音量宏大,製造工藝極為精細。這架電子琴質量近4 噸,用了20 萬只電子元件,34 台振盪器組成了 129 種不同的音源發生器,相互之間的連接線長達 200 千米。5 立方米的箱體內安放著 50 台 100瓦的放大器,拖動著 180 個大小不一、音質各異的揚聲器。現收藏於美國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內。
(6) 最輕便的鍵盤樂器: 口風琴,這種樂器的特徵是用嘴吹做風源,用鍵盤樂器的指法演奏。它價格便宜,又比一般鍵盤樂器容易學。
(7) 世界上最大的鼓: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鼓在美國。這只鼓的直徑為 3. 7 米,重 272. 2 公斤。它是 1872 年波士頓為慶祝世界和平日而製造的。
(8) 最珍貴的長笛: 世界上最珍貴的一支長笛,曾幾經轉折而落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之手。據聞,這位皇帝還是一個音樂家。正因為這件古老的樂器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因此,當這件稀世瑰寶在1972 年倫敦市場上拍賣時,身價竟高達43500 馬克。
(9) 最大的吉他: 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拉多音樂公司喬·克凡斯製作的一把吉他。高達 4. 35 米,琴重 140. 2 公斤。演奏者必須爬在琴體上來演奏。
中國名勝中的 「四大」
(1) 四大名亭 醉翁亭 (安徽滁州市) ,陶然亭 (北京) ,愛晚亭 (湖南長沙市) ,湖心亭 (浙江杭州市)
(2)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市) ,飛虹塔 (山西洪洞縣) ,釋迦塔 (山西應縣) ,千尋塔 (雲南大理縣)
(3) 四大名樓 黃鶴樓 (湖北武漢市) ,岳陽樓 (湖南嶽陽市) ,滕王閣 (江西南昌市) ,蓬萊閣 (山東蓬萊市)
(4) 四大古橋 趙州橋 (河北趙縣) ,洛陽橋 (福建泉州市) ,寶帶橋 (江蘇蘇州市) ,灞橋 (陝西西安市)
(5) 四大名園 頤和園 (北京) ,避暑山莊 (河北承德市) ,拙政園 (江蘇蘇州市) ,個園 (江蘇揚州市)
(6)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 (陝西西安市) ,孔廟碑林 (山東曲阜市) ,地震碑林 (四川西昌市) ,南門碑林 (台灣高雄市)
(7) 四大佛山 普陀山 (浙江舟山市) ,九華山 (安徽池州市) ,峨眉山 (四川樂山市) ,五台山 (山西忻州市)
(8) 四大古鎮 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
(9) 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 ,雲岡石窟 (山西大同市) ,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市) ,麥積山石窟 (甘肅天水市)
世界博物館之最
(1)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美國華盛頓特區斯密斯紹年恩研究院。包含16 個博物館和1 個國家動物公園,號稱世界之最。擁有 1. 4 億件展品,6000 多個雇員。
(2) 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雖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建館時間比美國自然博物館的時間要早 116 年,但是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基地面積、陳列內容、觀眾人數等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3) 最美的博物館: 1997 年,一座石破天驚的建築傑作在西班牙畢爾巴鄂市橫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立刻博得舉世矚目,被報界驚呼為 「一個奇跡」,稱它是 「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它就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4) 博物館最多的國家: 哪個國家也比不上英國的博物館數量多。英國是博物館迷的最愛,也是最早發展出現代博物館學並擁有全世界最大博物館密度的國家。單是倫敦就有 200 多家博物館,而且其中不少是免費的。大英博物館從建立伊始就堅持對公眾免費開放。
(5) 世界五大博物館: 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 、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
樂山大佛
(資料來源: http: / /moniqueyz.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擲鐵餅者
(資料來源: http: / /bbs. southen. com)
關愛地球母親
維納斯
(資料來源: http: / /hi. .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母狼
(資料來源: http: / /hi. . com)
關愛地球母親
獅身人面像
(資料來源: http: / /www. y - trip.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敦煌壁畫: 飛天
(資料來源: http: / /epaper. yangtse.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醉翁亭 (安徽滁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xcar. com. cn)
關愛地球母親
陶然亭 (北京)
(資料來源: http: / /bbs. hsw. cn)
關愛地球母親
愛晚亭 (湖南長沙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xtx.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湖心亭 (浙江杭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yhzq. asiadcp.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ha. xinhuanet.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飛虹塔 (山西洪洞縣)
(資料來源: http: / /hi. .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釋迦塔 (山西應縣)
(資料來源: http: / /www. showchina. org)
關愛地球母親
千尋塔 (雲南大理縣)
(資料來源: http: / /travel. maoming. cn)
關愛地球母親
黃鶴樓 (湖北武漢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lvmama.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岳陽樓 (湖南嶽陽市)
(資料來源: http: / /bbs. nen. com. cn)
關愛地球母親
滕王閣 (江西南昌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e. cn)
關愛地球母親
蓬萊閣 (山東蓬萊市)
(資料來源: http: / /big5. tqiji. com)
關愛地球母親
趙州橋(河北趙縣)
(資料來源: http: / /www. hudong.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洛陽橋(福建泉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hixily.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寶帶橋 (江蘇蘇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lvtou. com)
關愛地球母親
灞橋 (陝西西安市)
(資料來源: http: / /travel. cnwest.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頤和園 (北京)
(資料來源: http: / /tupian. hudong.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避暑山莊 (河北承德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lgbzj. com)
關愛地球母親
拙政園 (江蘇蘇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bbs. zxiw.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個園 (江蘇揚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ctcct. com)
關愛地球母親
西安碑林 (陝西西安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qhnews.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孔廟碑林 (山東曲阜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hu1818.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地震碑林 (四川西昌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hxsheng.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南門碑林 (台灣高雄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lsrb. cn)
關愛地球母親
普陀山 (浙江舟山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ghl. com. cn)
關愛地球母親
九華山 (安徽池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dyxw. com)
關愛地球母親
峨眉山 (四川樂山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qsina. com. cn)
關愛地球母親
五台山 (山西忻州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ccnh. cn)
關愛地球母親
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5210. cn)
關愛地球母親
雲岡石窟 (山西大同市)
(資料來源: http: / /www. dongbeifeng.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市)
(資料來源: http: / /blog. 3608. com)
關愛地球母親
麥積山石窟 (甘肅天水市)
(資料來源: http: / /blog1. poco. cn)
關愛地球母親
㈣ 求達芬奇的所有油畫作品,以及相關的書籍,對達芬奇的解讀比較經典權威的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基督受洗(15世紀)▪受胎告知(15世紀)▪吉內薇拉·班琪(15世紀)▪柏諾瓦的聖母(15世紀)▪三博士來朝(15世紀)▪抱銀貂的女子▪音樂家肖像▪哺乳聖母(15世紀)▪紡車邊的聖母▪蒙娜麗莎(16世紀)▪岩間聖母(15世紀)▪岩間聖母(16世紀)▪莉妲和天鵝(16世紀)▪聖母子與聖安妮(16世紀)▪施洗者聖約翰(16世紀)▪拈花聖母(15世紀)▪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15世紀-16世紀)壁畫▪最後的晚餐(15世紀)創作歷程介紹早期創作
當他在的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制《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達·芬奇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視畫法來構思的。後來位於歐利維特峰的聖巴托羅梅歐修道院還訂購了這幅作品,稍後創作的《吉內薇拉·班琪》,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志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陰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請繪制祭壇畫《岩間聖母》。這幅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
[3]畫現藏於盧浮宮。《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它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勢,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國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達·芬奇開始為蘭則塔大教堂的主祭壇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安吉里之戰》,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後成為《聖母子與聖安娜》),這兩幅畫和《施洗者聖約翰》一起成為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1499年為躲避戰亂,達·芬奇在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旅遊並進行一些科學研究。《馬》
[4]痴迷機械機械設計(達芬奇)
·芬奇的大門。㈤ 達芬奇的藝術成就
成就
科學
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
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
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
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力學
達·芬奇強調力學和數學同樣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並研究過許多力學問題。他根據實驗和觀測得出:重物沿它和地心相連的直線下落,下落的速度同時間成正比。在靜力學方面,他嚴格確定了力矩概念:桿上街體的平衡「由它們的重量和距支點的距離決定」,由此總結出計算幾何體重心的一般法則。他已知道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在用這一法則研究重物沿斜面運動中,他正確地得到摩擦力的定義。他在觀察筆記中寫道:物體「都不能自己運動……每個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都有一個重量」。物體運動時「對空氣的壓力等於空氣作用於其上的力」。在流體力學方面,他總結出河水的流速同河道寬度成反比,井用這一結論說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他還運用力學和機械原理設計了許多機器和器械,參加了運河、水利和建築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他通過對鳥翼運動的研究,於1493年首次設計出一個飛行器。
機械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
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機器人研究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機械車研究
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機動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機械車」。
既然是機動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機動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醫學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考古
雖然他已經逝世了將近500年,但我們還記得在這個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他的興趣之一是化石的研究。在新的期刊論文 Palaios,安德烈Baucon表明他是一個有「體化石研究的先驅,」或曾經生物遺骸,與「遺跡化石,如腳印」。
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1502年達芬奇離開桑蒂西馬·阿努佳塔後,就曾在聲名狼藉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凱撒·波吉亞手下擔任過軍事建築師及工程師。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藝術
創作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研究
他的人物肖像畫畫的和真人最為接近。他說,「繪畫是自然(這里的自然是指萬物)的唯一模仿者,繪畫包羅自然的一切形態在內,它能夠將自然界中轉瞬即逝的美生動地保存下來」 繪畫能比語言文字更真實更准確地將自然萬象表現給我們的知覺。
多奇妙的科學呵!你生動地保存了人們曇花一現的美,使它比那些隨時光而變易,並且終於老朽的自然創造物還要經久,這樣的科學和神聖的自然的關系,猶如它的作品與自然作品的關系,因此受人鍾愛。天生麗質的美,將隨年月的消逝而迅即磨滅,除非有畫家把它畫下,方可保存永久。繪畫容易保存,使它經得起歲月的磨蝕。繪畫保存了美,否則它將被自然和時間磨滅。我們靠繪畫保存了名人的相貌。銅匠作品比繪畫作品還要耐久,他們的作品比之你們或我們的作品更經得起歲月的磨蝕。但是他們缺乏想像」。
在照相機和電視發明之前,繪畫無疑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知識是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繪畫是傳播知識的最好橋梁(這是指在沒有照相機和電視機之前)。
畫家應以現實世界(即自然)為對象來作畫,這樣畫出的畫才是真正有用的畫。也就是說畫家畫的東西應該是真實(即現實世界真正存在的事物)的。
繪畫作品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傳播知識;第二是讓人能欣賞到美。達·芬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識到繪畫的這兩項作用的人。而且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完全起到了這兩個作用。達·芬奇說 ,「繪畫是一門科學。繪畫科學的第一條原理:——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後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物體的描繪,就此為止。事實上,繪畫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是依靠面以表現可見物體形狀的。
繪畫的第二條原理——繪畫第二條原理涉及物體的陰影,物體靠此陰影表現。我們將闡明陰影的原理,而後進一步闡明陰影如何使畫面具備雕塑一樣的凹凸感。
繪畫科學包含什麼內容?繪畫科學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規定的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的遠近,包括隨距離之增加而導致的物體的模糊程度。這門科學是透視學(即視線科學)之母。
透視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單研究物體的輪廓線。第二部分研究距離增加時色彩之淡褪。第三部分研究物體在不同距離處之模糊程度。
單研究物體輪廓線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體外形的學問。於是由此發源了另一種專門研究光線與陰影的學問——明暗學,這是一門需要長篇闡述的科學。而視線的科學產生了天文學,天文學詮釋視線和錐體截面,所以是一種簡單透視。」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科學家,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他給後人留下了眾多不朽名畫,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達·芬奇主張繪畫不僅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畫像在比例、透視等方面都正確,更要求它們的動態能表現出他們「心靈的意向」。
思想
在達·芬奇看來,人類對藝術與科學的認識過程同樣「要以感性經驗為基礎,而且是以最高貴的感覺——視覺為基礎」,「我們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知覺」,「繪畫的確是一門科學,並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兒」。由此可見,達·芬奇對美的認識不僅建立在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之上,且帶有先於笛卡爾「經驗主義」認識論的某些性狀,而這種美學思維,也使他在理性與經驗中間作了准確的定位。達·芬奇認為,「科學是將領,實踐是士兵」,「畫家的心應當像什麼——畫家的心應當像一面鏡子,將自己轉化為對象的顏色,並如實地攝進擺在面前所有物體的形象」。這表明他對藝術創作的預備階段持經驗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但同時,達·芬奇又主張「畫家與自然競賽,並勝過自然」。這表明他已經認識到藝術理想化與典型化的問題。此外,達·芬奇也反對拋棄理性而專注經驗的藝術實踐,「熱衷於脫離科學而專搞實踐的人,正如一個水手,登上了一條沒有羅盤、沒有舵的船,永遠拿不準船的方向。實踐必須永遠建築在堅實的理論之上。」這句話正是達·芬奇對理性與經驗關系的最好注腳。
將科學與實踐、理性與經驗辯證地統一起來,達·芬奇為文藝復興以降的美學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科學方法和藝術實踐觀,這是他對於美學的貢獻之一。
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畫家)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簡稱,出生於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公歷4月23日),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義大利學者、藝術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1516年僑居法國,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㈥ 簡析達芬奇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藝術思想
達芬奇,超越他時代的存在...
達芬奇老年自畫像。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平之一《蒙娜麗莎》,1503年—1507年,收藏於巴黎盧浮宮。繪畫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達芬奇的成就,那麼他在其他領域的神奇之處都有什麼?
子宮內的胎兒圖,達芬奇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
達芬奇關於人體比例的作品──《維特魯威人》。達芬奇依照維特魯威的描述畫了《建築人體比例圖》,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圓中,放入了一個人體。
達芬奇的《胚胎研究》,約在西元1510年。
達芬奇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達芬奇手繪人體結構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
達芬奇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達芬奇的生理學手稿,骨骼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
由於著迷飛行現象,達芬奇作了鳥類飛行的詳細研究,同時策劃了數部飛行機器,包括了以4個人力運作的直升機以及輕型滑翔翼。西元1496年1月3日,他曾測試了一部自製飛行機器但失敗。
由於達芬奇曾任軍事工程師,筆記中也包含了數種軍事機械的設計:機關槍、人力或以馬拉動的武裝坦克車、子母彈、軍用降落傘、含呼吸軟管以豬皮製成的潛水裝等等。
達芬奇在夏多昂布瓦斯城設計出武裝坦克車。
達芬奇機器人,大約於1495年所設計的仿人型機械。
達芬奇機械獅子。
達芬奇機械音樂盒。
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吉內薇拉·班琪》
《抱銀鼠的女子》
《額飾女郎》
《拈花聖母》
《柏諾瓦的聖母》
《加羅法諾的聖母》
《岩間聖母》
《聖母子與聖安娜》
《受胎告知》
《博士來拜》(未完成)
《基督受洗》(合作)
《施洗者聖約翰》
《酒神巴卡斯》
《莉妲和天鵝》(原畫遺失)
《維特魯威人》
《最後的晚餐》
《安吉里之戰》(原畫遺失)
㈦ 在科學和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的傑出人物
達芬奇
列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對他的研究與探索依然不斷,在歐美各國和日韓、以色列等亞洲國家都有專門的達·芬奇研究機構。而對於他的祖國義大利來說,他更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在這個國家,紅酒、傢具、餐廳、酒店、機場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數不盡數。義大利著名的服飾品牌Leonardo(中譯老人頭)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天才少年
1452年4月15 日22時30分,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海濱小鎮——芬奇鎮的一個名為安奇亞諾的小村莊里,一個叫列昂納多·達·芬奇的小私生子誕生了。他的父親是佛羅倫薩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七弦琴和吹奏長笛。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皮耶羅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當時,皮耶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美杜莎。這幅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妖怪,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你把畫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
韋羅基奧的作坊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絆——對生活的不可知性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
科學巨匠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1、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2、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3、醫學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4、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建造的。
5、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6、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7、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8、達·芬奇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9、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10、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
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11、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藝術巨匠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繪制前後歷時四年。據說模特是一個佛羅倫薩女人,剛剛喪嬰,為解除她的痛苦並露出自然的微笑,列昂納多便請人來為她奏樂。她的微笑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時似乎嚴肅有時又很溫柔,有時略含憂傷有時又顯譏諷。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溘然長逝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並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知道什麼叫在科學和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的傑出人物了吧
㈧ 達芬奇的發明有那些
自驅式汽車、旋轉浮橋、有翼滑翔機、通氣三管大炮、螺旋槳、水下呼吸器、降落傘、機槍、坦克、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紡車、機床、沖床、自行車等等。他在數學和水利工程領域等方面也作出過重大貢獻。
自驅式汽車:雖然無法與法拉利相媲美,但達芬奇的自驅式汽車設計卻是他那個年代的創新設計。他設計的木製汽車由傳動輪的交互彈簧驅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自行驅動的汽車。
旋轉浮橋:達芬奇認為自己的旋轉浮橋在戰爭中最好用。輕而堅固的材料安裝上繩索輪組成的旋轉系統後,士兵爬上去隨即就能跑掉。建造這些橋的材料可就地獲取,同時易於運輸。旋轉浮橋具有拋物線般的外形,只有一個跨度,通過一個巨型「垂直栓」就能安全達到兩岸。浮橋靠繩索和升降機移動,再輔以輪子和金屬滾軸以便於其滑行。此外,浮橋還安裝有一個用於平衡和操縱目的的平衡箱,在降到對岸前,一直會懸在空中。
有翼滑翔機:這種開殼式模型安裝有為飛行員准備的椅子和各種裝置,但沒有安全帽。滑翔機設計是用支架承托帆布機翼,只要拉動兩端繩子就可控制飛行方向,另設一個可載人的大籃,並配備輪子以供升降。
通氣三管大炮:達芬奇設計的三管大炮火力猛,重量小,速度快,將是戰場上的致命武器。三管大炮可謂是輕型大炮的古代版本:炮架易於拆卸,有三根從前面裝彈的炮管。為了提高命中率,三根炮管可以通過測標裝置調節高度。
水下呼吸器:達芬奇的潛水服由皮革製成,潛水服上連著用蘆葦桿製成的管和漂浮在海面上的浮鍾。此藝術家還很實際,潛水服居然還有一個供潛水者小便的口袋。
㈨ 達。芬奇的領域成就
達。芬奇的領域成就
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達。芬奇不僅是繪畫大師、雕塑家,還是一名出類拔萃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從人體到光的運動,利奧納多的研究范圍無所不包。他發明了飛行器、兵器以及排水系統。他的創造天賦成就了他眾多跨時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