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花生能不能用柴油拌種
花生不能用柴油拌種。
花生屬豆科作物,用根瘤菌拌種能夠促進花生根瘤菌的形成,增強根系固氮能力,進而促進花生生長,減少氮肥施用量,減輕花生病害,提高花生產量與效益。其具體方法是:購回的根瘤菌劑,按每畝花生種子用25克根瘤菌劑的比例,將菌劑放在干凈的容器里,加入2--3倍的水調勻倒在種子上,然後輕輕攪拌使每粒種子都沾上粉劑即可播種。
拌種時要注意,一是購買活菌含量高、未過期的菌劑,開袋後及時使用;二是拌好的種子要避免太陽照射,隨拌隨播,以免降低根瘤菌活力;三是拌過殺菌劑的花生種子,不宜再拌根瘤菌劑,可將根瘤菌劑拌入基肥提前施入土中,畝用量0.25公斤。
如果沒有花生根瘤菌劑,也可在先一年花生盛花期或收獲前,按第2年種植面積每畝選留20--30個健壯單株連根拔起,除去莖葉懸於陰涼通風處,播種前把根瘤菌摘下碾碎,加水稀釋拌種。
花生可以使用鉬、硼、鐵等微肥拌種,增產效果顯著。
花生其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由於鉬能促進根瘤的形成與生長增強根瘤菌的活性與固氮能力,因而花生使用鉬肥拌種增產效果顯著。
其使用方法:畝用鉬酸銨10克,先將其用少量溫水化開,然後配成1.0%的溶液,用噴霧器直接噴灑到花生種子上,邊噴霧邊攪拌均勻,然後堆悶3—4小時,晾乾後即可播種。用鉬肥拌種後再用根瘤菌劑拌種,效果更好。硼是花生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對花生開花結實有重要的作用。
花生用硼肥拌種,對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高莢果產量和改善品質均有明顯的效果。
其使用方法:將0.1%的速樂硼溶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在花生種子上,晾乾後播種。
花生用硫酸亞鐵拌種,可防止花生因土壤缺鐵出現失綠症狀。
其使用方法:畝用硫酸亞鐵10--15克,兌水10--15公斤,配製成0.1%的硫酸亞鐵溶液,將花生種子在裡面浸泡3~5個小時,撈出瀝干後即可播種。
『貳』 花生種了後多久才發芽
在正常地溫下,花生會六到七天發芽。
當果針入土後達5~6厘米時,子房開始橫卧,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發育的需要。
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花生宜氣候溫暖,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生長季節較長。
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播種密度與方式。
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
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叄』 花生根瘤菌是怎樣形成的
花生根瘤的形成是由於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組織所致。根瘤菌自根毛侵入,存在於根皮層的薄壁細胞中。根瘤菌在皮層細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時皮層細胞因根瘤菌侵入的刺激,進行細胞分裂,皮層細胞數目增加,體積膨大,形成瘤狀凸起就是根瘤。花生根瘤圓形,直徑一般1~5毫米,多數根瘤著生在主根的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根上,在胚軸上亦能形成根瘤。根瘤的大小、著生部位、內部顏色等都與固氮能力有關,主根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根上的根瘤較大,固氮能力較強。
『肆』 請問,花生種植需要拌葯么
根據需要可以拌葯。但是要適量,如果量太大影響發芽率。
花生葯劑拌種,因所用葯劑種類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用殺菌劑拌種,可以殺滅附著在種子上面的各種病菌;用殺蟲劑拌種,可以殺死或驅避地下害蟲,防止鼠、鳥危害,促進全苗。防治花生苗期病害,一般每公斤種子用25%的多菌靈5克拌種;防止地下害蟲和鼠、鳥危害,每公斤種子用50%的辛硫磷2克拌種。
拌種後要注意:
一是掌握好葯量,切忌用葯過量造成葯害;
二是拌後隨即播種,不能長期存放;
三是剩下的種子要妥善處理,防治被人畜禽食用,確保安全。
花生屬豆科作物,用根瘤菌拌種能夠促進花生根瘤菌的形成,增強根系固氮能力,進而促進花生生長,減少氮肥施用量,減輕花生病害,提高花生產量與效益。
其具體方法是:購回的根瘤菌劑,按每畝花生種子用25克根瘤菌劑的比例,將菌劑放在干凈的容器里,加入2--3倍的水調勻倒在種子上,然後輕輕攪拌使每粒種子都沾上粉劑即可播種。
拌種時要注意:
一是購買活菌含量高、未過期的菌劑,開袋後及時使用;
二是拌好的種子要避免太陽照射,隨拌隨播,以免降低根瘤菌活力;
三是拌過殺菌劑的花生種子,不宜再拌根瘤菌劑,可將根瘤菌劑拌入基肥提前施入土中,畝用量0.25公斤。
如果沒有花生根瘤菌劑,也可在先一年花生盛花期或收獲前,按第2年種植面積每畝選留20--30個健壯單株連根拔起,除去莖葉懸於陰涼通風處,播種前把根瘤菌摘下碾碎,加水稀釋拌種。
花生可以使用鉬、硼、鐵等微肥拌種,增產效果顯著。
1、花生其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由於鉬能促進根瘤的形成與生長增強根瘤菌的活性與固氮能力,因而花生使用鉬肥拌種增產效果顯著。
其使用方法:畝用鉬酸銨10克,先將其用少量溫水化開,然後配成1.0%的溶液,用噴霧器直接噴灑到花生種子上,邊噴霧邊攪拌均勻,然後堆悶3—4小時,晾乾後即可播種。
2、用鉬肥拌種後再用根瘤菌劑拌種,效果更好。硼是花生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對花生開花結實有重要的作用。
3、花生用硼肥拌種,對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高莢果產量和改善品質均有明顯的效果。
其使用方法:將0.1%的速樂硼溶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在花生種子上,晾乾後播種。
4、花生用硫酸亞鐵拌種,可防止花生因土壤缺鐵出現失綠症狀。
其使用方法:畝用硫酸亞鐵10--15克,兌水10--15公斤,配製成0.1%的硫酸亞鐵溶液,將花生種子在裡面浸泡3~5個小時,撈出瀝干後即可播種。
『伍』 花生根瘤菌的作用有多大
隨著花生植株的生長加快,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逐漸增強,始花後已能夠為花生提供更多的營養元素。結莢初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強。據測定,花生有50%~80%的氮是根瘤菌供給的。花生收獲期根瘤破裂,根瘤菌重新回到土壤中,這時根瘤菌遺留在土壤中的氮每畝1.1~3.5千克,相當於硫酸銨等標准氮肥5~17.5千克。
『陸』 花生的根怎麼描寫
花生的根系錯綜復雜,每年八九月份,花生快成熟了,夏天時每一朵花都會落在土裡長成一隻花生,到秋天時,我們抓住一把花生葉使勁一扯,連根帶花生拔起,輕輕抖掉泥沙,一個個花生像鈴鐺一樣掛在那,等待農民伯伯的豐收節到來。
一、花生根系特徵
花生的根為圓錐根系,由主根、側根和很多的次生細根組成。胚軸及側枝基部在濕潤土壤中亦能發生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直接長成,在土層深厚的條件下主根可深達2米左右,但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以內的土層中。花生根的功能,主要是吸收、輸導水分和養分及支撐固定植株,並合成某些氨基酸、激素等物質。花生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質營養元素,通過導管輸送到地上部各器官,而將葉片製成的光合產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下送到根系的各個部分,供給根的生長。
二、花生根瘤特點
花生和其他豆科植物一樣,根上生有根瘤。根瘤的大小、著生部位、內部顏色等都和固氮能力的強弱有關,一般著生在主根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根上的根瘤較大,固氨能力較強。著生在側根細根上的根瘤較小,固氮能力較弱。內含微綠色和黑色汁液的根瘤為老根瘤,已失去固氨能力。花生的根瘤較大豆的根瘤稍小些,直徑1-3毫米。花生根瘤菌屬於更豆族根瘤菌,除花生、1豆外,還能和麻、綠豆、胡枝子等豆科植物共生。
花生根瘤菌在土壤中時,帶鞭毛,能游動,不能固氨。當花生出苗後,根瘤菌受某些根系分泌物如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半乳糖、糖醛酸或蘋果酸等物質的吸引,聚集在幼根周圍,通過表皮細胞進入皮層細胞,在其中分裂繁殖;受侵染的皮層細胞及其附近的細胞受刺激而發生不正常的強烈分裂逐漸擴大,形成肉眼可見的圓形的瘤狀體即根瘤。這時幼苗主莖已有4-5片真葉,幼根上的根瘤還處在初期階段,其中的根瘤菌還不能固氮或固氨能力很弱,不但不能供給花生氨素營養,反而要吸收花生植株中的氨素和碳水化合物來維持本身的生長與繁殖。因此,花生幼苗期的根瘤菌與花生是寄生關系,栽培上需增施氨肥以滿足花生幼苗和根瘤的需要。隨著植株生長發育,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逐步增強。至開花後,根瘤菌已能為花生提供越來越多的氨素養料,此時的根瘤菌與花生才成為共生關系。花生開花盛期和結英初期根瘤菌的固氨能力最強。到花生生長末期,根瘤菌的固氨能力很快衰退,瘤體往往破裂,根瘤菌又回到土壤中營腐生生活。根瘤菌的繁殖及其固氮活動需要花生植株供應碳水化合物作為能源。花生植株健壯,光合作用強,積累的碳水化合物多,則根瘤發育好,固氨能力也強。
『柒』 花生根瘤菌是怎樣形成的
花生根瘤的形成是由於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組織所致.根瘤菌自根毛侵入,存在於根皮層的薄壁細胞中.根瘤菌在皮層細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時皮層細胞因根瘤菌侵入的刺激,進行細胞分裂,皮層細胞數目增加,體積膨大,形成瘤狀凸起就是根瘤.花生根瘤圓形,直徑一般1~5毫米,多數根瘤著生在主根的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根上,在胚軸上亦能形成根瘤.根瘤的大小、著生部位、內部顏色等都與固氮能力有關,主根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根上的根瘤較大,固氮能力較強.
『捌』 花生的種植環境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x=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
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佔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 福建龍岩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種植環境:
花生對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適應能力,是開發紅壤土的先鋒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鈣質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對光周期並不太敏感。需較高熱量,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才能播種;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氣溫,秋季氣溫降至11℃左右時,莢果即停止發育。中國花生產區生育期平均積溫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個別晚熟品種可達180天。一般早熟品種種子休眠期短, 遲熟品種休眠期長,龍生型品種休眠性最強。花生種子的休眠性除受種皮影響外,並與胚內某些激素類物質有關。用乙烯利、激動素等化學物質、曬種和適溫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過表皮細胞進入皮層細胞內分裂繁殖,使細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這個時期是寄生關系,而後根瘤菌固氮活動加強,才成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於根系折斷,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歸土中營腐生生活。適宜根瘤菌繁殖的溫度為18~30℃,水分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態氮過多時,對根瘤菌固氮有抑製作用,故生長初期應適當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鉀、鈣肥能促進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玖』 花生有根瘤菌生產上可以不施用氮肥
大豆、花生等屬於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與植物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從而使得植物生長良好,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見A符合題意.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