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GWKB3-2000
國家環境保護標准
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准
GWKB 3—2000
代替:HJ/J 18—1996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原則、生活垃圾入廠要求、焚燒爐基本技術性能指標、焚燒廠污染物排放限值等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設計、環境影響評價、竣工驗收以及運行過程中污染控制及監督管理。
2 引用標准
以下標准所含條文,在本標准中被引用而構成本標准條文,與本標准同效。
GB 14554-93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
GB 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12348-90 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GB 5085.3-1996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浸出毒性鑒別
GB5086.1~5086.2-1997 固體廢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5555.11-1995 固體廢物 浸出毒性測定方法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GB5468-91 鍋爐煙塵測試方法
HJ/T20—1998 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
當上述標准被修訂時,應使用基最新版本。
3 定義
3.1危險廢物
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性的廢物。
3.2焚燒爐
利用高溫氧化作用處理生活垃圾的裝置。
3.3處理量
單位時間焚燒爐焚燒垃圾的質量。
3.4煙氣停留時間
燃燒氣體從最後空氣噴射口或燃燒器到換熱面(如余熱鍋爐換熱器等)或煙道冷風引射口之間的停留時間。
3.5焚燒爐渣
生產垃圾焚燒後從爐床直接排出的殘渣。
3.6熱灼減率
焚燒爐渣經灼熱減少的質量占原焚燒爐渣質量的百分數,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 P——熱灼減率,100%;
A——乾燥後的原始焚燒爐渣在室溫下的質量,g;
B——焚燒爐渣經600±25℃3h灼熱,然後冷卻至室溫後的質量,g。
3.7二惡英類
多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和多氯代二苯並呋喃的總稱。
3.8二惡英類毒性當量(TEQ)
二惡英類毒性當量因子(TEF)是二惡英類毒性同類物與2,3,7,8-四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對Ah受體的親和性能之比。二惡英類毒性當量可以通過下式計算:
3.9標准狀態
煙氣溫度為273.16K,壓強為101 325Pa時的狀態。
4 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原則
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應符合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規定,並符合當地的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自然保護的要求。
5 生活垃圾入廠要求
危險廢物不得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理。
6 生活垃圾貯存技術要求
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垃圾應貯存於垃圾貯存倉內。
垃圾貯存倉應具有良好的防滲性能。貯存倉內部應處於負壓狀態,焚燒爐所需的一次風應從垃圾貯存倉抽取。垃圾貯存倉還必須附設污水集裝置。收集瀝濾液和其他污水。
7 焚燒爐技術要求
焚燒爐技術性能要求見表1。
表1 焚燒爐技術性能指標
項 目
煙氣出口溫度
℃
煙氣停留時間
s
焚燒爐渣熱灼減率%
焚燒爐出口煙氣中氧含量%
指 標
≥850
≥2
≤5
6~12
≥1000
≥1
7.2焚燒爐煙囪技術要求
7.2.1焚燒爐煙囪高度要求
焚燒爐煙囪高度應按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確定,但不能低於表2規定的高度。
表2 焚燒爐煙囪高度要求
處理量
t/d
煙囪最低允許高度
m
<100
25
100~300
40
>300
60
註:*在同一廠區內如同時有多台垃圾焚燒爐,則以各焚燒爐處理量總和作為評判依據。
7.2.2焚燒爐煙囪周圍半徑200m距離內有建築物時,煙囪應高出最高建築物3m以上,不能達到該要求的煙囪,其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應按表3規定的限值嚴格50%執行。
7.2.3由多台焚燒爐組成的生活垃圾焚燒廠,煙氣應集中到一個筒集合式排放。
7.2.4焚燒爐的煙囪或煙道應按GB/T16157的要求,設置永久采樣孔,並安裝采樣監測用平台。
7.3生活垃圾焚燒爐除塵裝置必須採用袋式除塵器。
8 生活垃圾焚燒廠污染排放限值
8.1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見表3。
表3 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
序號
項 目
單 位
數值含義
限 值
1
煙塵
mg/m3
測定均值
80
2
煙氣黑度
林格曼黑度,級
測定值2)
1
3
一氧化碳
mg/m3
小時均值
150
4
氮氧化物
mg/m3
小時均值
400
5
二氧化硫
mg/m3
小時均值
260
6
氯化氫
mg/m3
小時均值
75
7
汞
mg/m3
測定均值
0.2
8
鎘
mg/m3
測定均值
0.1
9
鉛
mg/m3
測定均值
1.6
10
二惡英類
ng TEQ/ m3
測定均值
1.0
註:1)本表規定的各項標准限值,均以標准狀態下含11%O2的干煙氣為參考值換算。
2)煙氣最高黑度時間,在任何1h內累計不得超過5min。
8.2生活垃圾焚燒廠惡臭廠界排放限值
氨、硫化氫、甲硫醇和臭氣濃度廠界排放限值根據生活垃圾焚燒廠所在區域,分別按照GB14554表1相應級別的指標值執行。
8.3生活垃圾焚燒廠工藝廢水排放限值
生活垃圾焚燒廠工藝廢水必須經廢水處理系統處理,處理後的水應優先考慮循環再利用,必須排放時,廢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GB 8978執行。
9 其它要求
9.1焚燒殘余物的處理要求
9.1.1焚燒爐渣與除塵設備懼的焚燒飛灰應分別收集、貯存和運輸。
9.1.2焚燒爐渣按一般固體廢物處理,焚燒飛灰應按危險廢物處理。其他尾氣凈化裝置排放的固體廢物按GB5085.3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判斷是否屬於危險廢物,如屬於危險廢物,則按危險廢物處理。
9.2生活垃圾焚燒廠雜訊控制限值
生活垃圾焚燒廠雜訊控制限值按GB 12348執行。
10 檢測方法
10.1監測工況要求
在對焚燒爐進行日常監督性監測時,采樣期間的工況應與正常運行工況相同,生活垃圾焚燒廠的人員和實施監測的人員都不應任意改變運行工況。
10.2焚燒爐性能檢驗
10.2.1煙氣停留時間根據焚燒爐設計書檢驗。
10.2.2出口溫度用熱電偶在燃燒室出口中心處測量。
10.2.3焚燒爐渣熱灼減率的測定
按HJ/T20采樣制樣技術規范采樣,依據本標准3.7所列公式計算,取平均值作為判定值。
10.2.4氧氣濃度測定按GB/T16157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10.3煙塵和煙氣監測
10.3.1煙塵和煙氣的采樣方法
10.3.1.1煙塵和煙氣的采樣點和采樣方法按GB/T16157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10.3.1.2本標准規定的小時均值是指以連續1h的采樣獲取忍氣吞聲平均值,或在1h內,以等時間間隔至少採取3個樣品計算的平均值。
本標准規定測定均值是指以等時間間隔至少採取3個樣品計算的平均值。
10.3.2監測方法
焚燒爐大氣污染物監測方法見表4。
表4 焚燒爐大氣污染物監測方法
序號
項 目
監測方法
方法來源
1
煙塵
重量法
GB/T16157-1996
2
煙氣黑度
林格曼煙度法
GB5468-91
3
一氧化碳
非色散紅外吸收法
HJ/T44-1999
4
氮氧化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2-1999
5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
6
氯化氫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27-1999
7
汞
冷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
1)
8
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9
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0
二惡英類
色譜-質譜聯用法
1)
註:1)暫時採用《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0年),待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相應標准後,按標准執行。
2)暫時採用《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2年),待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相應標准後,按標准執行。
10.4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測定方法
其他尾氣凈化裝置排放的固體廢物按GB5086.1~5086.2做浸出試驗,按GB/T15555.1~15555.11浸出毒性測定方法測定。
11 標准實施
11.1自本標准實施之日起,二惡英類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試行。2003年6月1日之日起在全國執行。
11.2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⑵ 化工工業的焚燒爐執行什麼標准
化工工業的焚燒爐執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GB18484-2001)。具體內容如下:
3.2焚燒
指焚化燃燒危險廢物使之分解並無害化的過程。
3.3焚燒爐
指焚燒危險廢物的主體裝置。
3.4焚燒量
焚燒爐每小時焚燒危險廢物的重量。
3.5焚燒殘余物
指焚燒危險廢物後排出的燃燒殘渣、飛灰和經尾氣凈化裝置產生的固態物質。
3.6熱灼減率
指焚燒殘渣經灼熱減少的質量占原焚燒殘渣質量的百分數。其計算方法如下:
P=(A-B)/A×100%
式中:P-熱灼減率,%;
A-乾燥後原始焚燒殘渣在室溫下的質量,g;
B-焚燒殘渣經600℃(土25℃)3h灼熱後冷卻至室溫的質量,g。
3.7煙氣停留時間
指燃燒所產生的煙氣從最後的空氣噴射口或燃燒器出口到換熱面(如余熱鍋爐換熱器)或煙道冷風引射口之間的停留時間。
3.8焚燒爐溫度
指焚燒爐燃燒室出口中心的溫度。
3.9燃燒效率(CE)
指煙道排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CE=CO2/(CO2+CO)×100%
式中:[CO2]和[CO]-分別為燃燒後排氣中CO2和CO的濃度。
3.10焚毀去除率(DRE)
指某有機物質經焚燒後所減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DRE=(Wi-WO)/Wi×100%
式中:Wi-被焚燒物中某有機物質的重量;
Wo-煙道排放氣和焚燒殘余物中與Wi相應的有機物質的重量之和。
(2)廢氣焚燒裝置設計手冊擴展閱讀
焚燒爐排氣筒中煙塵或氣態污染物監測的采樣點數目及采樣點位置的設置,執行GB/T16157。
在焚燒設施於正常狀態下運行1h後,開始以1次/h的頻次採集氣樣,每次采樣時間不得低於45min,連續采樣3次,分別測定。以平均值作為判定值。
焚燒設施排放氣體按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執行。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監測,樣品的採集和制備方法執行HJ/T20。
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的分析採用重量法。依據公式計算,取3次平均值作為判定值。
⑶ 二惡英毒性當量濃度怎樣判斷是否合格
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GB18484-2001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強對危險廢物的污染控制,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國家環保總局特製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全文如下:1范圍本標准從危險廢物處理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發,規定了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場所的選址原則、焚燒基本技術性能指標、焚燒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排放限值、焚燒殘余物的處置原則和相應的環境監測等。本標准適用於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的設計、環境影響評價、竣工驗收以及運行過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2引用標准以下標准所含條文,在本標准中被引用即構成本標準的條文,與本標准同效。GHZB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15562.2-1995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12349-90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HJ/T20-1998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當上述標准被修訂時,應使用其最新版本。3術語3.1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3.2焚燒指焚化燃燒危險廢物使之分解並無害化的過程。3.3焚燒爐指焚燒危險廢物的主體裝置。3.4焚燒量焚燒爐每小時焚燒危險廢物的重量。3.5焚燒殘余物指焚燒危險廢物後排出的燃燒殘渣、飛灰和經尾氣凈化裝置產生的固態物質。3.6熱灼減率指焚燒殘渣經灼熱減少的質量占原焚燒殘渣質量的百分數。其計算方法如下:P=(A-B)/A×100%式中:P-熱灼減率,%;A-乾燥後原始焚燒殘渣在室溫下的質量,g;B-焚燒殘渣經600℃(土25℃)3h灼熱後冷卻至室溫的質量,g。3.7煙氣停留時間指燃燒所產生的煙氣從最後的空氣噴射口或燃燒器出口到換熱面(如余熱鍋爐換熱器)或煙道冷風引射口之間的停留時間。3.8焚燒爐溫度指焚燒爐燃燒室出口中心的溫度。3.9燃燒效率(CE)指煙道排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CE=CO2/(CO2+CO)×100%式中:[CO2]和[CO]-分別為燃燒後排氣中CO2和CO的濃度。3.10焚毀去除率(DRE)指某有機物質經焚燒後所減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DRE=(Wi-WO)/Wi×100%式中:Wi-被焚燒物中某有機物質的重量;Wo-煙道排放氣和焚燒殘余物中與Wi相應的有機物質的重量之和。3.11二惡英類多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和多氯代二苯並呋喃的總稱。3.12二惡英毒性當量(TEQ)二惡英毒性當量因子(TEF)是二惡英毒性同類物與2,3,7,8-四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對的親和性能之比。二惡英毒性當量可以通過下式計算:TEQ=∑(二惡英毒性同類物濃度×TEF)3.13標准狀態指溫度在273.16K,壓力在101.325KPa時的氣體狀態。本標准規定的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標准狀態下以11%O2(干空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後的濃度。4技術要求4.1焚燒廠選址原則4.1.1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GHZB1中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一類、二類功能區和GB3095中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地區。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商業區和文化區。4.1.2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居民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地區。4.2焚燒物的要求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均可進行焚燒。4.3焚燒爐排氣筒高度4.3.1焚燒爐排氣筒高度見表1。焚燒量(kg/h)廢物類型排氣筒最低允許高度(m)≤300醫院臨床廢物20除醫院臨床廢物以外的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25300-2000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352000-2500第4.2規定的危險廢物45≥2500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504.3.2新建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焚燒爐排氣筒周圍半徑200米內有建築物時,排氣筒高度必須高出最高建築物5米以上。4.3.3對有幾個排氣源的焚燒廠應集中到一個排氣筒排放或採用多筒集合式排放。4.3.4焚燒爐排氣筒應按GB/T16157的要求,設置永久采樣孔,並安裝用於采樣和測量的設施。4.4焚燒爐的技術指標4.4.1焚燒爐的技術性能要求見表2。表2焚燒爐的技術性能指標指標/廢物類型焚燒爐溫度(℃)煙氣停留時間(s)燃燒效率(%)焚毀去除率(%)焚燒殘渣熱灼減率(%)危險廢物≥1100≥2.0≥99.9≥99.99<5多氯聯苯≥1200≥2.0≥99.9≥99.9999<5醫院臨床廢物≥850≥1.0≥99.9≥99.99<54.4.2焚燒爐出口煙氣中的氧氣含量應為6%-10%(干氣)。4.4.3焚燒爐運行過程中要保證系統處於負壓狀態,避免有害氣體逸出。4.4.4焚燒爐必須有尾氣凈化系統、報警系統和應急處理裝置。4.5危險廢物的貯存4.5.1危險廢物的貯存場所必須有符合GB15562.2的專用標志。4.5.2廢物的貯存容器必須有明顯標志,具有耐腐蝕、耐壓、密封和不與所貯存的廢物發生反應等特性。4.5.3貯存場所內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險廢物。4.5.4貯存場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滲漏設施。4.5.5貯存場所要遠離焚燒設施並符合消防要求。5污染物(項目)控制限值5.1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焚燒爐排氣中任何一種有害物質濃度不得超過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許限值。5.2危險廢物焚燒廠排放廢水時,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GB8978執行。5.3焚燒殘余物按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處置。5.4危險廢物焚燒廠雜訊執行GB12349。表3危險廢物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序號污染物不同焚燒容量時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mg/m3)≤300(kg/h)300-2500(kg/h)≥2500(kg/h)1煙氣黑度林格曼1級2煙塵10080653一氧化碳(CO)10080804二氧化硫(SO2)4003002005氟化氫(HF9.07.05.06氯化氫(HCL)10070607氮氧化物(以NO2計)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計)0.19鎘及其化合物(以CD計)0.110砷,鎳及其化合物(以AS+NI計)21.011鉛及其化合物(以PB計1.012鉻,錫,銻,銅,鐳及其化合物4.013二惡英類0.5TEQng/m31)在測試計算過程中,以11%O2(干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公式為c=10/(21-Os)×Cs式中:c-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經換算後的濃度(mg/m3);Os-排氣中氧氣的濃度(%);Cs-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的濃度(mg/m3)。2)指砷和鎳的總量。3)指鉻、錫、銻、銅和錳的總量。6監督監測6.1廢氣監測6.1.1焚燒爐排氣筒中煙塵或氣態污染物監測的采樣點數目及采樣點位置的設置,執行GB/T16157。6.1.2在焚燒設施於正常狀態下運行1h後,開始以1次/h的頻次採集氣樣,每次采樣時間不得低於45min,連續采樣三次,分別測定。以平均值作為判定值。6.1.3焚燒設施排放氣體按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執行(見表4)。表4焚燒設施排放氣體的分析方法序號污染物分析方法方法來源1煙氣黑度林格曼煙度法GB/T5468-912煙塵重量法GB/T16157-19963一氧化碳(CO)非分散紅外吸收法HJ/T44-19994二氧化硫(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5氟化氫(HF)濾膜氟離子選擇電極法1)6氯化氫(HCL)硫氰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99硝酸銀容量法1)7氮氧化物鹽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8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0鉛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1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1)12鉻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1)13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4銻5-Br-PADAP分光光度法1)15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6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7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8二惡英類色譜-質譜聯用法2)1)《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0年。2)《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6.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監測6.2.1樣品的採集和制備方法執行HJ/T20。6.2.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的分析採用重量法。依據本標准「3.6」所列公式計算,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判定值。7標准實施(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惡英類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執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國執行。(2)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與實施。參考資料:危險廢棄物控制標准
⑷ 燃燒廢氣經過水膜除塵器後,二氧化硫去除率是多少
脫硫就是加石灰石,或者寫加鹼性介質。看你鍋爐的噸位,要是大的一般加熟石灰,即消石灰:主要化學成分是氫氧化鈣Ca(OH)2。。小鍋爐有直接加氫氧化鈉的。貴了。利用的是so2溶於水呈酸性酸鹼中和原理。很簡單。鹼法脫硫的基本原理:對於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的吸收,可歸納為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物理吸收是指二氧化硫單純地被水吸收,其特點是隨水溫的增加,被吸收的氣體量減少。物理吸收的程度,取決於氣—液平衡,只要氣相中被吸收的分壓大於液相呈平衡時該氣體的分壓。吸收過程就會進行。由於物理吸收的推動力很小,吸收速率較低。所以,除塵器中的水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吸收率不會超過15%。而化學吸收有極高的吸收率,其原理是:被吸收的二氧化硫氣體與鹼性吸收液發生化學反應,使二氧化硫氣體與鹼液組分引起了變化,有效地降低了溶液表面被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的分壓,增加了吸收過程的推動力。所以,化學吸收率可達60%以上。影響鹼液吸收二氧化硫的主要因素是鹼濃度。當鹼液的濃度較低時,化學傳質的速度較低;當提高鹼液濃度時,傳質速度也隨之增大;當鹼液濃度提高到某一值時,傳質速度達到最大值。此時鹼液的濃度稱為臨界濃度。當鹼液濃度高於臨界濃度時,傳質速度並不增大。為此,在煙氣脫硫的化學吸收過程中,當使用鹼液吸收煙氣中的而氧化硫時,適當提高鹼液濃度,可以提高對二氧化硫的吸收率。但是,鹼液的濃度不能超過臨界濃度。當超過臨界濃度,脫硫效率並不能提高。鹼液的最佳濃度為臨界濃度,此時,脫硫效率最高。鍋爐燃煤煙氣量及煙氣中各污染物的排放量採用《環境統計手冊》中給出的計算方法計算。A.煙氣量V0=0.251×QL/1000+0.278Vy=1.04×QL/4178+0.77+1.0161(α-1)V0式中:V0-理論空氣量,Nm³/kg;Vy-煙氣排放量,Nm³/kg;QL-燃料低位發熱值,KJ/kg,取23030KJ/kg;α-空氣過剩系數,取1.8。依據上述模式計算出燃燒每千克燃煤產生的實際煙氣量為11.4m³/kg。根據鍋爐燃煤量1758.3t/a,計算出煙氣排放量為2.0×107m³/a。B.煙塵量Gd=1000•B•A•dfh•(1-η)/(1-Cfh)式中:Gd-煙塵排放量,t/a;B-燃料消耗量,t/a;A-煤的灰分,取20.8%;dfh-煙氣中煙塵占灰分量的百分數,取15%;η-除塵器效率,設計總效率為95%;Cfh-煙塵中可燃物含量,取30%。C.SO2排放量GSO2=1.6•B•S(1-ηs)式中:GSO2-SO2排放量,t/a;B-燃料消耗量,t/a;S-煤全硫分,%,取0.5%;ηs-脫硫率,%,設計為60%。
⑸ 為什麼含氯大於5%的危險廢物焚燒系統,尾氣凈化必須選擇濕法凈化
國家環保總局特製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全文如下:1范圍本標准從危險廢物處理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發,規定了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場所的選址原則、焚燒基本技術性能指標、焚燒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排放限值、焚燒殘余物的處置原則和相應的環境監測等。本標准適用於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的設計、環境影響評價、竣工驗收以及運行過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2引用標准以下標准所含條文,在本標准中被引用即構成本標準的條文,與本標准同效。GHZB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15562.2-1995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12349-90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HJ/T20-1998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當上述標准被修訂時,應使用其最新版本。3術語3.1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3.2焚燒指焚化燃燒危險廢物使之分解並無害化的過程。3.3焚燒爐指焚燒危險廢物的主體裝置。3.4焚燒量焚燒爐每小時焚燒危險廢物的重量。3.5焚燒殘余物指焚燒危險廢物後排出的燃燒殘渣、飛灰和經尾氣凈化裝置產生的固態物質。3.6熱灼減率指焚燒殘渣經灼熱減少的質量占原焚燒殘渣質量的百分數。其計算方法如下:P=(A-B)/A×100%式中:P-熱灼減率,%;A-乾燥後原始焚燒殘渣在室溫下的質量,g;B-焚燒殘渣經600℃(土25℃)3h灼熱後冷卻至室溫的質量,g。3.7煙氣停留時間指燃燒所產生的煙氣從最後的空氣噴射口或燃燒器出口到換熱面(如余熱鍋爐換熱器)或煙道冷風引射口之間的停留時間。3.8焚燒爐溫度指焚燒爐燃燒室出口中心的溫度。3.9燃燒效率(CE)指煙道排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CE=CO2/(CO2+CO)×100%式中:[CO2]和[CO]-分別為燃燒後排氣中CO2和CO的濃度。3.10焚毀去除率(DRE)指某有機物質經焚燒後所減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DRE=(Wi-WO)/Wi×100%式中:Wi-被焚燒物中某有機物質的重量;Wo-煙道排放氣和焚燒殘余物中與Wi相應的有機物質的重量之和。3.11二惡英類多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和多氯代二苯並呋喃的總稱。3.12二惡英毒性當量(TEQ)二惡英毒性當量因子(TEF)是二惡英毒性同類物與2,3,7,8-四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對的親和性能之比。二惡英毒性當量可以通過下式計算:TEQ=∑(二惡英毒性同類物濃度×TEF)3.13標准狀態指溫度在273.16K,壓力在101.325KPa時的氣體狀態。本標准規定的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標准狀態下以11%O2(干空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後的濃度。4技術要求4.1焚燒廠選址原則4.1.1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GHZB1中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一類、二類功能區和GB3095中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地區。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商業區和文化區。4.1.2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居民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地區。4.2焚燒物的要求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均可進行焚燒。4.3焚燒爐排氣筒高度4.3.1焚燒爐排氣筒高度見表1。焚燒量(kg/h)廢物類型排氣筒最低允許高度(m)≤300醫院臨床廢物20除醫院臨床廢物以外的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25300-2000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352000-2500第4.2規定的危險廢物45≥2500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504.3.2新建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焚燒爐排氣筒周圍半徑200米內有建築物時,排氣筒高度必須高出最高建築物5米以上。4.3.3對有幾個排氣源的焚燒廠應集中到一個排氣筒排放或採用多筒集合式排放。4.3.4焚燒爐排氣筒應按GB/T16157的要求,設置永久采樣孔,並安裝用於采樣和測量的設施。4.4焚燒爐的技術指標4.4.1焚燒爐的技術性能要求見表2。表2焚燒爐的技術性能指標指標/廢物類型焚燒爐溫度(℃)煙氣停留時間(s)燃燒效率(%)焚毀去除率(%)焚燒殘渣熱灼減率(%)危險廢物≥1100≥2.0≥99.9≥99.99<5多氯聯苯≥1200≥2.0≥99.9≥99.9999<5醫院臨床廢物≥850≥1.0≥99.9≥99.99<54.4.2焚燒爐出口煙氣中的氧氣含量應為6%-10%(干氣)。4.4.3焚燒爐運行過程中要保證系統處於負壓狀態,避免有害氣體逸出。4.4.4焚燒爐必須有尾氣凈化系統、報警系統和應急處理裝置。4.5危險廢物的貯存4.5.1危險廢物的貯存場所必須有符合GB15562.2的專用標志。4.5.2廢物的貯存容器必須有明顯標志,具有耐腐蝕、耐壓、密封和不與所貯存的廢物發生反應等特性。4.5.3貯存場所內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險廢物。4.5.4貯存場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滲漏設施。4.5.5貯存場所要遠離焚燒設施並符合消防要求。5污染物(項目)控制限值5.1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焚燒爐排氣中任何一種有害物質濃度不得超過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許限值。5.2危險廢物焚燒廠排放廢水時,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GB8978執行。5.3焚燒殘余物按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處置。5.4危險廢物焚燒廠雜訊執行GB12349。表3危險廢物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序號污染物不同焚燒容量時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mg/m3)≤300(kg/h)300-2500(kg/h)≥2500(kg/h)1煙氣黑度林格曼1級2煙塵10080653一氧化碳(CO)10080804二氧化硫(SO2)4003002005氟化氫(HF9.07.05.06氯化氫(HCL)10070607氮氧化物(以NO2計)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計)0.19鎘及其化合物(以CD計)0.110砷,鎳及其化合物(以AS+NI計)21.011鉛及其化合物(以PB計1.012鉻,錫,銻,銅,鐳及其化合物4.013二惡英類0.5TEQng/m31)在測試計算過程中,以11%O2(干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公式為c=10/(21-Os)×Cs式中:c-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經換算後的濃度(mg/m3);Os-排氣中氧氣的濃度(%);Cs-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的濃度(mg/m3)。2)指砷和鎳的總量。3)指鉻、錫、銻、銅和錳的總量。6監督監測6.1廢氣監測6.1.1焚燒爐排氣筒中煙塵或氣態污染物監測的采樣點數目及采樣點位置的設置,執行GB/T16157。6.1.2在焚燒設施於正常狀態下運行1h後,開始以1次/h的頻次採集氣樣,每次采樣時間不得低於45min,連續采樣三次,分別測定。以平均值作為判定值。6.1.3焚燒設施排放氣體按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執行(見表4)。表4焚燒設施排放氣體的分析方法序號污染物分析方法方法來源1煙氣黑度林格曼煙度法GB/T5468-912煙塵重量法GB/T16157-19963一氧化碳(CO)非分散紅外吸收法HJ/T44-19994二氧化硫(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5氟化氫(HF)濾膜氟離子選擇電極法1)6氯化氫(HCL)硫氰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99硝酸銀容量法1)7氮氧化物鹽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8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0鉛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1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1)12鉻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1)13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4銻5-Br-PADAP分光光度法1)15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6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7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8二惡英類色譜-質譜聯用法2)1)《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0年。2)《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6.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監測6.2.1樣品的採集和制備方法執行HJ/T20。6.2.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的分析採用重量法。依據本標准「3.6」所列公式計算,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判定值。7標准實施(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惡英類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執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國執行。(2)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與實施。
⑹ �工業廢物焚燒wh-12是什麼意思
國家環保總局特製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全文如下:
1范圍
本標准從危險廢物處理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發,規定了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場所的選址原則、焚燒基本技術性能指標、焚燒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排放限值、焚燒殘余物的處置原則和相應的環境監測等。
本標准適用於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的設計、環境影響評價、竣工驗收以及運行過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2引用標准
以下標准所含條文,在本標准中被引用即構成本標準的條文,與本標准同效。
GHZB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GB15562.2-1995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
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12349-90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HJ/T20-1998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
當上述標准被修訂時,應使用其最新版本。
3術語
3.1危險廢物
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3.2焚燒
指焚化燃燒危險廢物使之分解並無害化的過程。
3.3焚燒爐
指焚燒危險廢物的主體裝置。
3.4焚燒量
焚燒爐每小時焚燒危險廢物的重量。
3.5焚燒殘余物
指焚燒危險廢物後排出的燃燒殘渣、飛灰和經尾氣凈化裝置產生的固態物質。
3.6熱灼減率
指焚燒殘渣經灼熱減少的質量占原焚燒殘渣質量的百分數。其計算方法如下:
P=(A-B)/A×100%
式中:P-熱灼減率,%;
A-乾燥後原始焚燒殘渣在室溫下的質量,g;
B-焚燒殘渣經600℃(土25℃)3h灼熱後冷卻至室溫的質量,g。
3.7煙氣停留時間
指燃燒所產生的煙氣從最後的空氣噴射口或燃燒器出口到換熱面(如余熱鍋爐換熱器)或煙道冷風引射口之間的停留時間。
3.8焚燒爐溫度
指焚燒爐燃燒室出口中心的溫度。
3.9燃燒效率(CE)
指煙道排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之和的百分比。
用以下公式表示:
CE=CO2/(CO2+CO)×100%
式中:[CO2]和[CO]-分別為燃燒後排氣中CO2和CO的濃度。
3.10焚毀去除率(DRE)
指某有機物質經焚燒後所減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DRE=(Wi-WO)/Wi×100%
式中:Wi-被焚燒物中某有機物質的重量;
Wo-煙道排放氣和焚燒殘余物中與Wi相應的有機物質的重量之和。
3.11二惡英類
多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和多氯代二苯並呋喃的總稱。
3.12二惡英毒性當量(TEQ)
二惡英毒性當量因子(TEF)是二惡英毒性同類物與2,3,7,8-四
氯代二苯並-對-二惡英對的親和性能之比。二惡英毒性當量可以通過下式計
算:
TEQ=∑(二惡英毒性同類物濃度×TEF)
3.13標准狀態
指溫度在273.16K,壓力在101.325KPa時的氣體狀態。
本標准規定的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標准狀態下以11%O2(干空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後的濃度。
4技術要求
4.1焚燒廠選址原則
4.1.1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GHZB1中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一類、二類功能區和GB3095中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地區。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商業區和文化區。
4.1.2各類焚燒廠不允許建設在居民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地區。
4.2焚燒物的要求
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險廢物均可進行焚燒。
4.3焚燒爐排氣筒高度
4.3.1焚燒爐排氣筒高度見表1。
焚燒量(kg/h)
廢物類型
排氣筒最低允許高度(m)
≤300
醫院臨床廢物
20
除醫院臨床廢物以外的第4. 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
25
300-2000
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
35
2000-2500
第4.2規定的危險廢物
45
≥2500
第4.2條規定的危險廢物
50
4.3.2新建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廠焚燒爐排氣筒周圍半徑200米內有建築物時,排氣筒高度必須高出最高建築物5米以上。
4.3.3對有幾個排氣源的焚燒廠應集中到一個排氣筒排放或採用多筒集合式排放。
4.3.4焚燒爐排氣筒應按GB/T16157的要求,設置永久采樣孔,並安裝用於采樣和測量的設施。
4.4焚燒爐的技術指標
4.4.1焚燒爐的技術性能要求見表2。
表2焚燒爐的技術性能指標
指標/廢物類型
焚燒爐
溫度(℃)
煙氣停留
時間(s)
燃燒效率
(%)
焚毀去除率
(%)
焚燒殘渣熱灼減率(%)
危險廢物
≥1100
≥2.0
≥99.9
≥99.99
<5
多氯聯苯
≥1200
≥2.0
≥99.9
≥99.9999
<5
醫院臨床廢物
≥850
≥1.0
≥99.9
≥99.99
<5
4.4.2焚燒爐出口煙氣中的氧氣含量應為6%-10%(干氣)。
4.4.3焚燒爐運行過程中要保證系統處於負壓狀態,避免有害氣體逸出。
4.4.4焚燒爐必須有尾氣凈化系統、報警系統和應急處理裝置。
4.5危險廢物的貯存
4.5.1危險廢物的貯存場所必須有符合GB15562.2的專用標志。
4.5.2廢物的貯存容器必須有明顯標志,具有耐腐蝕、耐壓、密封和不與所貯存的廢物發生反應等特性。
4.5.3貯存場所內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險廢物。
4.5.4貯存場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滲漏設施。
4.5.5貯存場所要遠離焚燒設施並符合消防要求。
5污染物(項目)控制限值
5.1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焚燒爐排氣中任何一種有害物質濃度不得超過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許限值。
5.2危險廢物焚燒廠排放廢水時,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GB8978執行。
5.3焚燒殘余物按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處置。
5.4危險廢物焚燒廠雜訊執行GB12349。
表3危險廢物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
序號
污染物
不同焚燒容量時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 (mg/m3)
≤300(kg/h)
300-2500(kg/h)
≥2500(kg/h)
1
煙氣黑度
林格曼1級
2
煙塵
100
80
65
3
一氧化碳(CO)
100
80
80
4
二氧化硫(SO2)
400
300
200
5
氟化氫(HF
9.0
7.0
5.0
6
氯化氫(HCL)
100
70
60
7
氮氧化物(以NO2計)
500
8
汞及其化合物(以HG計)
0.1
9
鎘及其化合物(以CD計)
0.1
10
砷,鎳及其化合物(以AS+NI計)2
1.0
11
鉛及其化合物(以PB計
1.0
12
鉻,錫,銻,銅,鐳及其化合物
4.0
13
二惡英類
0.5TEQng/m3
1)在測試計算過程中,以11%O2(干氣)作為換算基準。換算公式為
c=10/(21-Os)×Cs
式中:c-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經換算後的濃度(mg/m3);
Os-排氣中氧氣的濃度(%);
Cs-標准狀態下被測污染物的濃度(mg/m3)。
2)指砷和鎳的總量。
3)指鉻、錫、銻、銅和錳的總量。
6監督監測
6.1廢氣監測
6.1.1焚燒爐排氣筒中煙塵或氣態污染物監測的采樣點數目及采樣點位置的設置,執行GB/T16157。
6.1.2在焚燒設施於正常狀態下運行1h後,開始以1次/h的頻次採集氣樣,每次采樣時間不得低於45min,連續采樣三次,分別測定。以平均值作為判定值。
6.1.3焚燒設施排放氣體按污染源監測分析方法執行(見表4)。
表4焚燒設施排放氣體的分析方法
序號
污 染 物
分 析 方 法
方 法 來 源
1
煙氣黑度
林格曼煙度法
GB/T5468-91
2
煙塵
重量法
GB/T16157-1996
3
一氧化碳(CO)
非分散紅外吸收法
HJ/T44-1999
4
二氧化硫(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
5
氟化氫(HF)
濾膜氟離子選擇電極法
1)
6
氯化氫(HCL)
硫氰汞分光光度法
HJ/T27-1999
硝酸銀容量法
1)
7
氮氧化物
鹽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3-1999
8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9
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0
鉛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1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
1)
12
鉻
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
1)
13
錫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4
銻
5-Br-PADAP分光光度法
1)
15
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6
錳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7
鎳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8
二惡英類
色譜-質譜聯用法
2)
1)《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0年。
2)《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
6.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監測
6.2.1樣品的採集和制備方法執行HJ/T20。
6.2.2焚燒殘渣熱灼減率的分析採用重量法。依據本標准「3.6」所列公式計算,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判定值。
7標准實施
(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惡英類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執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國執行。
(2)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與實施。
⑺ 有關環境保護的書籍
這些希望對你有用:
書籍]《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pdf/1,514KB
[書籍]《水環境監測實用手冊》.pdf/18,650KB
[書籍]21世紀的水處理.pdf/11,619KB
[書籍]DAT-IAT污水處理技術.pdf/5,057KB
[書籍]GIS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pdf/6,680KB
[書籍]SBR及其變法污水處理與回用技術.pdf/13,346KB
[書籍]UASB工藝的理論與工程實踐.pdf/10,265KB
[書籍]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與城市環境.pdf/6,403KB
[書籍]城市大氣污染總量控制方法手冊.pdf/9,661KB
[書籍]城市固體廢物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pdf/17,848KB
[書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污染防治對策.pdf/7,780KB
[書籍]城市垃圾處理工程.pdf/11,457KB
[書籍]城市垃圾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標准規范應用事務全書.pdf/20,434KB
[書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管理.pdf/5,169KB
[書籍]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設計指南.pdf/19,275KB
[書籍]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導論.pdf/20,321KB
[書籍]城市污泥處理與利用.pdf/7,151KB
[書籍]城市污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527.pdf/54,478KB
[書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與運行.pdf/15,579KB
[書籍]城市污水處理設備選型手冊.pdf/4,976KB
[書籍]城市污水回用技術手冊.pdf/28,044KB
[書籍]城市污水回用深度處理設施設計計算.pdf/8,844KB
[書籍]城市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開發與應用.pdf/13,904KB
[書籍]城市污水土地處理技術指南.pdf/2,974KB
[書籍]城市污水穩定塘處理技術指南.pdf/2,290KB
[書籍]除塵技術手冊.pdf/13,526KB
[書籍]除塵設備.pdf/21,217KB
[書籍]大氣污染控制工程.pdf/16,252KB
[書籍]大氣污染控制技術.pdf/12,996KB
[書籍]大氣污染控制技術1.pdf/6,959KB
[書籍]電力工業廢氣治理.pdf/4,450KB
[書籍]反滲透膜技術·水化學和工業應用.pdf/11,035KB
[書籍]反滲透水處理技術應用問答.pdf/5,748KB
[書籍]反滲透水處理應用技術.pdf/12,949KB
[書籍]反滲透水處理應用技術及膜水處理劑.pdf/14,560KB
[書籍]紡織印染工業廢水治理技術.pdf/6,286KB
[書籍]廢棄物填埋場設計.pdf/2,993KB
[書籍]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專項治理與綜合利用實務全書(上、中、下卷)2116.pdf/71,936KB
[書籍]廢水處理概論.pdf/7,884KB
[書籍]廢水處理工程(第二版).pdf/12,792KB
[書籍]廢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pdf/5,467KB
[書籍]廢水處理基礎知識.pdf/2,327KB
[書籍]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1049.pdf/48,420KB
[書籍]廢水處理與回用(第四版).pdf/30,701KB
[書籍]廢水處理與礦井水資源化.pdf/5,886KB
[書籍]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pdf/10,111KB
[書籍]廢水生物處理:(第二版)改編和擴充.pdf/21,972KB
[書籍]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理論與應用.pdf/11,414KB
[書籍]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pdf/12,207KB
[書籍]分析化學與水質分析上冊.pdf/5,085KB
[書籍]粉煤灰利用技術.pdf/4,560KB
[書籍]輻射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pdf/4,547KB
[書籍]高等環境化學與微生物學原理及應用.pdf/6,739KB
[書籍]高等學校教材水文地球化學基礎.pdf/6,738KB
[書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與工程應用.pdf/14,485KB
[書籍]高濃度有機廢水生物處理技術.pdf/13,627KB
[書籍]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2)—排水工程.pdf/8,583KB
[書籍]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技術.pdf/10,247KB
[書籍]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五冊水質處理與循環水冷卻.pdf/10,434KB
[書籍]給水排水新技術.pdf/16,407KB
[書籍]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經濟手冊.pdf/6,169KB
[書籍]工業鍋爐水處理技術.pdf/9,336KB
[書籍]工業爐窯設計製造及節能環保治理技術手冊2011.pdf/61,289KB
[書籍]工業企業環境管理.pdf/6,974KB
[書籍]工業生態學—理論與應用.pdf/10,331KB
[書籍]工業水處理技術問答(第三版).pdf/14,905KB
[書籍]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手冊.pdf/4,747KB
[書籍]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冊第二分冊.pdf/1,797KB
[書籍]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冊第一分冊.pdf/1,550KB
[書籍]工業用水處理設施設計計算.pdf/5,488KB
[書籍]工業與生態.pdf/11,904KB
[書籍]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工程與管理.pdf/18,120KB
[書籍]管道安裝工藝問答.pdf/33,111KB
[書籍]管道工(高級工).pdf/14,273KB
[書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及實例.pdf/11,648KB
[書籍]鍋爐水處理原理與實用.pdf/8,935KB
[書籍]國內外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實例.pdf/7,218KB
[書籍]海水淡化工程.pdf/6,537KB
[書籍]含氮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pdf/6,427KB
[書籍]河流污染治理技術與實踐.pdf/22,433KB
[書籍]湖泊生態調查觀測與分析.pdf/13,538KB
[書籍]化工廢水處理技術.pdf/7,628KB
[書籍]化學工業出版社--膜技術手冊.pdf/33,696KB
[書籍]化學工業固體廢物治理.pdf/7,997KB
[書籍]化學與環境.pdf/8,739KB
[書籍]環保產業與高新技術.pdf/3,954KB
[書籍]環保設備材料手冊.pdf/22,300KB
[書籍]環保設備創新設計生產新技術適用手冊2321.pdf/44,569KB
[書籍]環保設備設計基礎.pdf/26,599KB
[書籍]環保設備設計手冊:固體廢物處理設備.pdf/36,317KB
[書籍]環保設備設計手冊_大氣污染控制設備.pdf/16,332KB
[書籍]環境保護(第二版).pdf/11,031KB
[書籍]環境保護基礎-程發良.pdf/7,973KB
[書籍]環境保護基礎-冷寶林.pdf/5,876KB
[書籍]環境保護設備選用手冊——監測儀器設備.pdf/14,282KB
[書籍]環境保護設備選用手冊——水處理設備.pdf/18,046KB
[書籍]環境保護設備選用手冊:大氣污染控制設備.pdf/7,901KB
[書籍]環境保護設備選用手冊:固體廢物處理、雜訊控制及節能設備.pdf/8,328KB
[書籍]環境保護文件選編2000.pdf/19,837KB
[書籍]環境保護與綠色技術.pdf/9,091KB
[書籍]環境保護與清潔生產.pdf/9,527KB
[書籍]環境保護中的催化治理技術.pdf/6,926KB
[書籍]環境地理學導論.pdf/10,374KB
[書籍]環境地球物理學.pdf/14,526KB
[書籍]環境地質工作手冊.pdf/31,805KB
[書籍]環境地質學.pdf/10,408KB
[書籍]環境分析.pdf/23,866KB
[書籍]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和方法.pdf/11,949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八章.pdf/3,755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二章.pdf/766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九章.pdf/2,568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六章.pdf/5,126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七章.pdf/2,740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三章.pdf/782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十章.pdf/2,254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四章.pdf/2,077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五章.pdf/4,567KB
[書籍]環境工程標准手冊第一章.pdf/3,102KB
[書籍]環境工程計算手冊.pdf/31,287KB
[書籍]環境工程設計手冊.(修訂版).pdf/25,895KB
[書籍]環境工程師手冊水污染及其處理.pdf/33,990KB
[書籍]環境工程原理568.pdf/53,013KB
[書籍]環境管理學-葉文虎.pdf/15,016KB
[書籍]環境管理與影響評價.pdf/22,909KB
[書籍]環境化學(修訂版).pdf/1,060KB
[書籍]環境化學毒物防治手冊1282.pdf/46,421KB
[書籍]環境監測與分析實踐教程.pdf/5,323KB
[書籍]環境評價方法與實踐.pdf/12,442KB
[書籍]環境評價學.pdf/18,586KB
[書籍]環境生態學概論.pdf/5,994KB
[書籍]環境統計與環境經濟核算.pdf/22,437KB
[書籍]環境土建工程.pdf/9,410KB
[書籍]環境衛生機械設備.pdf/94,433KB
[書籍]環境學.pdf/13,121KB
[書籍]環境學導論(第二版).pdf/12,590KB
[書籍]環境影響評價.pdf/8,355KB
[書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准及500典型案例分析1799.pdf/48,145KB
[書籍]環境影響評價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書籍]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第5版).pdf/20,293KB
[書籍]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pdf/11,731KB
[書籍]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規范.pdf/1,112KB
[書籍]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書籍]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pdf/18,530KB
[書籍]跨世紀的環境保護科學技術.pdf/14,604KB
[書籍]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編制規范.pdf/5,300KB
[書籍]礦山環境工程.pdf/8,958KB
[書籍]綠色化學工藝.pdf/4,364KB
[書籍]膜法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pdf/9,452KB
[書籍]膜技術在水和廢水處理中的應用.pdf/7,633KB
[書籍]膜技術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的應用.pdf/12,437KB
[書籍]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新技術及工程實例.pdf/8,531KB
[書籍]企業環境保護實用手冊2.pdf/39,266KB
[書籍]汽車排放污染物控制實用技術.pdf/9,208KB
[書籍]區域生態環境預警的理論與實踐.pdf/6,229KB
[書籍]全流程生物氧化技術處理微污染原水.pdf/8,014KB
[書籍]燃燒理論與污染控制.pdf/23,673KB
[書籍]容積式壓縮機技術手冊.pdf/40,983KB
[書籍]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氣卷.pdf/24,799KB
[書籍]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pdf/26,566KB
[書籍]生活垃圾焚燒技術407.pdf/111,449KB
[書籍]生態系統生態學.pdf/10,244KB
[書籍]生物固定化技術與水污染控制.pdf/10,059KB
[書籍]生物化工廢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pdf/9,514KB
[書籍]聲學手冊.pdf/1,017KB
[書籍]石油化工廢水處理設計手冊.pdf/18,478KB
[書籍]石油化學工業廢氣治理.pdf/87,542KB
[書籍]實用環境保護標准匯編(下冊).pdf/18,952KB
[書籍]實用環境保護標准匯編(中冊).pdf/20,155KB
[書籍]實用環境保護標准匯編.pdf/16,509KB
[書籍]實用環境工程手冊水處理材料與葯劑_1.pdf/11,225KB
[書籍]實用環境工程手冊水處理材料與葯劑2.pdf/10,904KB
[書籍]實用環境工程手冊大氣污染控制工程.pdf/14,519KB
[書籍]食品工業廢水處理.pdf/6,020KB
[書籍]室內上下水道和雨水道手冊(設計、結構、設備和計算).pdf/12,744KB
[書籍]室內污染檢測控制方法與標准規范實用手冊.ceb4,755KB
[書籍]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pdf/8,775KB
[書籍]水處理工程典型設計實例(第二版).pdf/23,633KB
[書籍]水處理工程精解(含給水及污水)沈永寧編著.pdf/5,694KB
[書籍]水處理工程師手冊p.pdf/25,326KB
[書籍]水處理化學品.pdf/10,583KB
[書籍]水處理劑概論.pdf/12,564KB
[書籍]水處理設施下冊.pdf/10,361KB
[書籍]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與工程方案設計及質量檢驗標准規范實用全書2198.pdf/41,918KB
[書籍]水處理新技術及工程設計_化工版2001.pdf/8,617KB
[書籍]水處理葯劑及材料實用手冊.pdf/17,113KB
[書籍]水處理葯劑及配方手冊.pdf/17,170KB
[書籍]水處理葯劑及其應用.pdf/14,123KB
[書籍]水處理葯劑手冊.pdf/18,052KB
[書籍]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pdf/20,344KB
[書籍]水景噴泉工程技術規程.pdf/12,844KB
[書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溝壑治理技術.pdf/1,710KB
[書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荒地治理技術.pdf/959KB
[書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坡耕地治理技術.pdf/751KB
[書籍]水污染控制工程_胡亨魁(武理工).pdf/10,535KB
[書籍]塑料廢棄物的利用與回收.pdf/6,384KB
[書籍]太湖水環境及其污染控制.pdf/11,789KB
[書籍]土壤農化分析(第二版).pdf/12,478KB
[書籍]微生物與水處理工程.pdf/19,965KB
[書籍]微污染水源凈水技術及工程實例.pdf/8,977KB
[書籍]污染及有益元素的土壤化學平衡.pdf/7,626KB
[書籍]污染生態學.pdf/10,012KB
[書籍]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手冊.pdf/8,531KB
[書籍]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培訓教程.pdf/7,659KB
[書籍]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應用.pdf/6,339KB
[書籍]污水處理的氧化溝技術,(美)Mandts,MG,袁懋梓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8.pdf/4,185KB
[書籍]污水處理工必讀.pdf/13,590KB
[書籍]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與新技術應用實務全書.pdf/26,357KB
[書籍]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與新技術應用實務叢書.pdf/26,357KB
[書籍]污水處理工藝及工程方案設計.pdf/7,298KB
[書籍]污水處理新工藝與設計計算實例.pdf/8,994KB
[書籍]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及工程實例.pdf/12,082KB
[書籍]污水海洋處置工程設計理論與方法.pdf/4,188KB
[書籍]污水回用新技術及工程設計.pdf/12,196KB
[書籍]污水排放工程水力學,郭振仁,科學出版社2001.pdf/5,451KB
[書籍]污水厭氧生物處理.pdf/10,731KB
[書籍]洗煤泥與污泥處理焚燒技術及工程實例.pdf/17,638KB
[書籍]現代膜技術及應用指南.pdf/29,568KB
[書籍]現代水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方法.pdf/10,931KB
[書籍]小區集中生活熱水供應設計規程.pdf/9,368KB
[書籍]循環冷卻水處理手冊.pdf/3,892KB
[書籍]油田污水處理工程.pdf/4,096KB
[書籍]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治理.pdf/8,479KB
[書籍]造紙工業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pdf/10,186KB
[書籍]雜訊控制工程.pdf/4,973KB
[書籍]雜訊控制及應用實例.pdf/7,947KB
[書籍]植被護坡工程技術341.pdf/87,512KB
[書籍]製冷空調原理及應用.pdf/16,394KB
[書籍]中國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pdf/9,162KB
[書籍]中水工程實例及評析.pdf/6,392KB
[書籍]中水回用技術及工程實例.pdf/14,320KB
[書籍]重金屬污水化學法處理設計規范.pdf/2,601KB
[書籍]資源環境統計.pdf/9,272KB
[書籍]鑽井廢物處理技術.pdf/4,90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