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裝置4可實現製取co2實驗中即關即止

裝置4可實現製取co2實驗中即關即止

發布時間:2021-03-12 09:02:26

A.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該裝置可方便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下列四個選項,哪些可以起到與如

A、由於錐形瓶中長頸漏斗沒有伸到液面以下液體難以與固體進行分離,故A錯誤;專
B、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時氣屬體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氣體壓強變大從而迫使稀鹽酸排出球形瓶並與大理石分離,反應停止.放開彈簧夾時,稀鹽酸進進球形瓶,並和燒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時與大理石接觸,發生化學反應.所以該裝置可以通過控制彈簧夾來達到使鹽酸和大理石分離,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故B正確;
C、裝置中只有一隻導管,難以實現酸與大理石的分離,故C錯誤;
D、該裝置可以通過控制彈簧夾來達到使鹽酸和大理石分離,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故D正確.
故選BD.

B. 二氧化碳的製取裝置

試管、錐形瓶(或廣口瓶)、集氣瓶、燒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單孔和雙孔)、導氣管(玻璃和橡膠)、玻璃片、鑷子、火柴、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1)按圖安裝好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2)錐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3)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4)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5)片刻後,劃一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將集氣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備用。

要點: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如選用大理石為原料,則不能選用稀硫酸。因為生成的碳酸鈣是微溶性物質,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可用啟普發生器,以便隨制隨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體最好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它不會使二氧化碳損失

1.注意氣密性(第二步),這樣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去,導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純!

2.導管口要在瓶底處,因為二氧化碳的空氣比重不一樣,所以要在地步!!!!

C. 在CO2復習課上,老師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用於製取CO2,又可用於探究CO2性質.說明:1.裝置

(1)反應物是碳酸鈣和鹽酸,生成物是氯化鈣、水、二氧化碳,用觀察法配平即可,二氧化碳後面標上上升符號;由於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將燃著的木條放至導管口a處,木條熄滅,說明收集滿;
(2)因為酸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並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濕潤試紙變紅,乾燥的不變紅,又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最下面的試紙先變紅,上邊的後變紅,寫方程式時反應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已經平了,把短線改成等號就行,通過這一實驗現象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故答案為:(1)CaCO3+2HCl═CaCl2+H2O+CO2↑;將燃著的木條放至導管口a處,木條熄滅說明收集滿(2)乾燥試紙無變化,濕潤試紙由下至上依次變紅;CO2+H2O═H2CO3;密度比空氣大,能與水反應.

D. 用如圖的實驗裝置可製取二氧化碳氣體,並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清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裝置A中的錯誤之

(1)通過教材二氧化來碳的實驗裝置自可知:
①用硫酸是錯誤的,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鈣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②長頸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是錯誤的,這樣的話會導致二氧化碳氣體通過長頸漏斗泄露;
(2)①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在課本直接找到,即: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②作任何有關氣體實驗(尤其是有毒性氣體),第一步都是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③d;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檢驗二氧化碳的一個常用方法;
④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後熄滅;主要是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填充燒杯的順序是:由下向上;既證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自身也不會燃燒的性質.

E. 下列裝置用於實驗室製取CO2,不能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裝置是()A.B.C.D

實驗室製取二來氧化碳常選用源石灰石和稀鹽酸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常溫下石灰石與稀鹽酸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只要接觸即可反應產生二氧化碳.A裝置只要打開止水夾兩種反應物即可接觸,當關閉止水夾試管內的氣體就會將酸從試管底部的小孔壓入燒杯,兩種反應物分離反應停止,同樣CD也一樣;但B固體放在大試管中酸放在小試管中,酸和固體不能分離.故選B

F. 某班級同學對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探究:[實驗一]: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選


[實驗一]:由現象:產生氣泡,反應持續時間較長可知,本實驗速率適中(持續產生二氧化碳),便於收集氣體,適合於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故答案為:
反應速率適中,可持續產生CO2,便於收集;塊狀大理石和稀鹽酸;
[實驗二]:(3)標號儀器是試管和錐形瓶;
故答案為:試管;錐形瓶;
(4)大理石和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就能進行,故答案為:常溫、固液反應;
(4)導管要伸到集氣瓶的底部,故答案為:a
(5)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常溫即可進行,不需加熱,故A不能用於製取二氧化碳;
故選A;
(6)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固體反應物放在隔板上,便於和鹽酸分離,放在試管底部無法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故答案為:多孔隔板上;
(7)裝置C相對於B來說,打開夾子固液接觸生成氣體,夾上夾子,試管內氣壓增大,將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故可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但無法控制反應速率;葯品的量固定,則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也無法改變,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裝置沒有關系;
故選①;
(8)A、試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燒杯中,稀鹽酸可以隨時進入試管產生氣體,不用時可以隨時移出試管,故可以控制反應的進行;
B、雖然有帶孔的塑料片,但是稀鹽酸總是浸沒大理石,所有無法控制反應的進行;
C、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氣體時,打開開關,U型管的右邊壓強減小,稀鹽酸就會浸沒石灰石產生氣體,不用時關閉開關,壓強增大鹽酸又被壓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應的進行;
D、原理同A,可以上下移動銅絲,就移動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應的進行;
故選B;
[實驗三]:(9)排空氣收集時,集氣瓶中導管應接近集氣瓶底部,便於排盡空氣;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木條要放於瓶口;
故答案為:a;Ⅱ;
(10)用排水法收集氣體之前,先要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通過短管通入,隨著瓶內氣壓增大,將水擠壓到集氣瓶底部並排出;
故答案為:水;h;
(11)用排水法收集與排空氣法收集CO2進行比較(分別用體積相同的2個集氣瓶收集):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必須滿足密度比空氣大,不與空氣發生反應等條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當看到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說明集氣瓶中的水已排完,氣體已收集滿;通過實驗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能看到什麼時候收集滿,而用向上排空氣法則不能,木條熄滅瓶內也可能仍混有空氣,因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較純凈;
故答案為:

不與空氣發生反應
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
①能;②高
(12)設製取3.3g二氧化碳氣體,至少需使用純度為75%的石灰石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75%3.3g
100
x75%
=
44
3.3g

解得 x=10g
答:製取3.3g二氧化碳氣體,至少需使用純度為75%的石灰石10g.

G. (1)科學貴在創新.如圖1有關制備氣體的四種發生裝置中,有三種屬於創新改進裝置.針對它們的描述正確的


(1)
A、裝置a不能用作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因為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專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純,屬同時鐵容易被腐蝕.不正確.
B、裝置b燒杯中加水後,乾燥管內外液面一致,說明裝置漏氣,乾燥管內外液面不一致,說明氣密性良好.不正確.
C、加熱固體製取氧氣時,試管口應該略向下傾斜,試管口斜向上容易導致試管炸裂.不正確.
D、實驗室利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時不需要加熱,利用鋅和稀硫酸製取氫氣時不需要加熱,因此裝置d可作實驗室制備氧氣、氫氣.正確.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H2O2

MnO2
.

H. 所示製取二氧化碳裝置中 具有即用即反應、即停即止特點的是

如果用碳酸鈣粉末與鹽酸製取的話,就不能用C中的多孔塑料片了

與裝置4可實現製取co2實驗中即關即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閘閥帶m字樣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354
如何讀機械表 瀏覽:734
買紋身器材到哪裡買 瀏覽:260
組合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219
儀表盤車門指示燈亮是什麼原因 瀏覽:886
閥門填料找什麼門市 瀏覽:314
暖氣片幾種閥門 瀏覽:914
加製冷劑怎麼知道壓力 瀏覽:886
怎麼讓拍攝設備看起來專業 瀏覽:839
日產陽光空調不製冷怎麼修理 瀏覽:543
潤滑脂怎麼樣才能吸附在軸承上 瀏覽:8
數控機床折彎機怎麼樣 瀏覽:789
1202軸承內徑為多少 瀏覽:829
電力設備設計五年值多少錢 瀏覽:369
軸承中的數字代表什麼 瀏覽:335
汽車儀表台包皮用什麼材料 瀏覽:372
西安理工機械研究生就業怎麼樣 瀏覽:722
寶島電動車如何換後軸承 瀏覽:114
賣電動工具的利潤 瀏覽:736
離心式製冷機封頭怎麼清洗 瀏覽:278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