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電廠主要在哪些方面實現自動化
現在發電廠自動化程度都挺高的
B. 哪一個的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的好
推薦伏安國電
C. 發電廠自動化控制系統中交換機起什麼作用
一級調度管理下面那麼多調度單位、變電站、電廠不可能每個設備單拉一根線吧,下面所有設備連到接入交換機,接入交換機連到匯聚交換機,再連到核心交換機,最後在核心交換機統一管理。
D. 智能建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有哪幾個關鍵技術
變電站自動化監控系統的結構組成分類有很多種,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分法是把它分成這幾個部分組成:
1. 間隔層:就是在現場運行的那些設備的數據採集,保護和控制裝置。比如:綜保繼電器,保護控制櫃,多功能電表啊等等。他們是和一次設備聯系最緊密的部門,實際的數據採集,設備控制都是由它們來完成。
2. 通信層:間隔層和站控層(見如下)的數據需要通過一些通訊電纜/光纜進行傳輸,中間還得有一些通信設備比如通信管理機,交換機之類的,用來負責數據的分發和傳輸,以及原始數據的存儲等等。
3. 站控層:其實我們通常所說的後台了,包括電腦,列印機監控屏幕等等。在這一層要對搜集上來的數據進行一些應用開發,以便顯示在終端屏幕上;一些遙控指令也從這一層發出去,通過通信層最後送到間隔層去執行。
哪些部分是核心,就看你怎麼理解了。我認為以上這三個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好像站控層是大腦,通信層是組成身體的神經,心臟和血液和骨骼和肌肉;而間隔層是我們的神經末梢和手腳。
E. 發電廠常用的自動化裝置
發電廠常用的自動化裝置:發電機自動勵磁裝置,自動准同期並列裝置,自動重回合閘裝置,汽答輪機自動調速裝置,除氧器水位自動裝置,凝器水位自動裝置,高加水位自動裝置,鍋爐汽壓汽溫自動裝置,汽包水位自動裝置,鍋爐燃燒自動裝置,等等。
F. 發電廠自動化監控系統
你這沒說清楚,你是需要做什麼?
1,採用的框架是B/S模式還是C/S模式。
2,伺服器是單一式還是分布式。
3,資料庫是Oracle還是MySQL還是SQL server。
4,伺服器是Tomcat還是Weblogic還是Websphere還是JBOSS。
5,你手上有沒有現成的框架,框架的核心架構是那種。是基於哪種平台的。J2EE還是.NET。
說明:如果你擁有2-3年開發經驗的程序員,而且注意是小公司的程序員,你就可以花上2到3年做出一個項目的測試版本。如果沒有2年以上J2EE企業級解決方案開發設計經驗,我覺得你還是學習一下。不是貶低你的意思,看你的字理行間覺得你並沒有這方面的開發經驗,QT和J2EE完全是兩個不搭邊的東西。
如果你真有這方面的興趣,在看完大量的技術資料之後,看看可以看看SAP公司的電力ERP解決方案說明書和其中小型公司的解決方案實例。當然這大部分是英文。國內的這方面的知識非常之少。
如果你有條件,可以去華為外包鍛煉兩年,華為主攻的就是資源和電信。
一個系統不是一個軟體,而是一個包含了技術和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案,牽扯的東西太過龐大,外界的非技術因素相當重要。
我個人認為,你可以從一個小的桌面軟體開始,或者從一個小的功能開始做起。
PS:
恩,確實,掌握一個好的大局觀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我不是專攻電力項目的,我目前參與開發的是MID(名字不敢打)的條形碼綜合供應鏈業務,只能再項目開發上給予你一定的幫助。
根據你的需要,我覺得你現在的主要范圍是在PC端,給你簡單說明一下我們的PC端開發流程吧。
1,項目調研
項目竟標之後開始項目調研,項目調研不是憑空想像的,也不是從書還看的,我記憶尤新的是我們幾個包括項目經理被逼著在MID的各大事業部每個車間蹲了一個月點,天天看著生產線。
後來又跑到上海蹲了兩個星期的倉庫,怎一個日字了得,每天40萬的供貨量,至少12個小時在鳥不拉屎的上海郊區,天天吃泡麵走10公里,一不小心就被上海合資公司的老闆訓成狗熊了。
過了2兩個月左右,初期需求出來了,要對需求進行需求分解。畫出詳細的需求分解圖。這里環境因素非常重要,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包括物流過程中出現條碼損壞,太陽太大PDA反光掃不進碼,大小箱條碼箱包關系混亂,防串貨等等等等。
2,項目前台設計
這里是靜態頁面的設計,採用的是HTML+JavaScript+CSS,這里我們遇到了幾個難點,MID的原料供應尚和原料倉庫需要一個可視化的倉庫分配和月台卸貨界面,這個界面要詳細的精確到每個倉庫的每個貨架的實時容量監控,還有一個就是員工效率演算法,需要各種崗位的員工效率監控。這里採用的技術比較多,JavaScript框架包括EXT和JQuery和DHTMLx,由於公司架構師是個9年J2EE開發經驗的高手,還請了2個專職UI設計師,,所以最為繁瑣的難點——EXT和JQuery載入緩慢的問題得以很輕松的解決。
3,資料庫設計
(不知道怎麼回事,老說我文字有包含非法,下面的就刪掉了)
G. 小型水電站自動化設計有哪些特點
按照功能要求搭電路或數字邏輯。
(1)搭傳統電路:可以查「水電站自動化」(教材)和水電站機電設計手冊-電氣二次。這也是了解水電站控制過程非常好的資料;
(2)數字控制與邏輯: 隨著控制技術的發展,現在的二次迴路全部採用智能裝置實現,只要你熟悉電站的控制過程及原理,非常容易實現。如機組順序及開停機流程式控制制,現在全部採用PLC實現;油、氣、水等輔機系統的控制也全部採用小型PLC做。微機保護更簡單,只需要你設置參數和整定值。PLC編程非常簡單,只需外部接線和進行介面定義,控制邏輯全部由軟邏輯實現。
H.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是上海聚仁電力研發的,該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特點:
■分層:該系統分間隔層和站控層兩層,層與層之間相對獨立,通過具有冗餘結構的前置層(通訊管理機)設備連接通信。間隔層設備包括保護設備、數據採集、控制設備及指示顯示部分等。站控層設備包括工控機、綜合自動化監控軟體,可組單機網路,也可組多機熱備用網路。站控層通過通信管理機與間隔層通信,實現站級協調、優化控制和當地監控;同時實現與遠方調度中心的通信。既可完成RTU四遙和遠程接入功能,也可直接進入上一級調度網路。
■分布:間隔層以站內一次設備(如變壓器、電機、線路等)為間隔對象,面向對象,綜合分析電站對信息的採集控制要求,分布式配置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微機保護和測控單元裝置。各間隔單元相對獨立,通過可選擇的RS485、CAN、乙太網等網路互聯。在功能分配上,凡可以在本間隔單元就地完成的功能,不依賴通信網路,即使網路癱瘓也不影響保護迅速切除故障。由於採用保護、測控一體化小型化設計,屏櫃的數量較傳統設計大為減少。
■分散:系統對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二次保護和監控單元設備,可選擇就地分散安裝在開關櫃上,做到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對於無人值班的35KV及以下電站,根據用戶需要,站控層的設備也可移到調度中心或集控站,電站內不設當地監控而只留介面,當維護人員進入電站時,使用便攜機即可替代後台機。這樣的分層、分布和分散式系統與集中式系統相比,具有明顯優點:提高了系統可告性,任一部分設備有故障時,隻影響局部;站內減少了二次電纜和屏櫃,節省了投資,也簡化了施工與維護;提高了系統可擴展性和靈活性,既適用於新建電站,也適用於老站改造;運行維護方便。
■可靠性:間隔層各種保護測控裝置的主功能完全獨立於通訊網路,獨立地保護電網安全運行;各裝置均有大屏漢字液晶顯示,不間斷顯示裝置運行工況,保證了通訊網中斷或後台死機情況下,運行人員依然可監視;保留了簡易的強電控制功能,在各單元設置了獨立於裝置軟體的分合按鈕功能和就地、遠方操作轉換,作為後備操作或檢修操作手段,保證了網路中斷後台死機,甚至裝置故障時,運行人員依然可以操作,同時保證了本級操作時,其它級處於閉鎖狀態,符合分層操作控制要求;保留了強電中央事故和告警接點,啟動事故音響和預告音響,保證了通訊中斷後台死機甚至裝置本身故障的情況下運行人員還可以就地人工操作和監視(聽)。
■靈活性:系列化的面向對象的間隔保護測控裝置,對於任何具有不同規模、不同一次接線、不同要求的電站均可實現電站綜合自動化,這些產品象搭積木一樣配置在一根網路通訊線上,並可以根據一次系統的變化,任意增、減或改變系統中的單元裝置以達到改造或擴建的目的。
■開放性:系統可以實現各種微機保護、自動裝置的通信管理;實現各種測控裝置、智能電能表的通信管理;實現廠站智能輔助設備,如直流電源通信等的通信管理;實現與廠站主計算機系統的通信交互;以及實現與遠動調度、集控中心的數據篩選、處理、轉發等。支持多種通信介面(乙太網、RS232、RS485、RS422、CAN等)和通信規約(如IEC60870-5-101、IEC60870-5-104、IEC60870-5-103、部頒CDT、HostZF、XT9702、SC1801、μ4F、IEC61850等)。通過GPS,自動接受對時和統一系統時間。各設備、裝置通信狀態檢查和監視、記錄。內部數據的再加工處理,邏輯生成,轉發信息的編輯、合成。通過網路,遠程維護和監測。可配置雙機冗餘工作方式,通信通道監視和自動切換。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實現的兩個原則:
■第一條原則: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第二條原則: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