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通過固體乾燥劑後再通過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
(1)高錳酸鉀溶液與濃鹽酸反應生成錳離子、氯氣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MnO 4 - +16H + +10Cl - =2 Mn 2+ +5Cl 2 ↑+8H 2 O,
故答案為:2MnO 4 - +16H + +10Cl - =2 Mn 2+ +5Cl 2 ↑+8H 2 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 2 中的HCl;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雜和安全瓶;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根據圖示裝置可知,II中應該為固體乾燥劑,氯氣乾燥後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c,
故答案為:c;
(4)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氯氣具有強氧化性,過量的氯氣能夠將碘離子氧化成碘單質,所以該現象不能說明溴的非金屬性強於碘,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不能;過量的Cl 2 也可將I - 氧化為I 2 .
Ⅱ 設計一個用漂粉精和濃鹽酸製取氯氣。驗證乾燥氯氣沒有漂白性並制備氯水的實驗裝置。
啟普發生器(漂粉精和濃鹽酸)-濃硫酸洗氣瓶-乾燥布條-濃硫酸洗氣瓶-蒸餾水-濕潤布條-氫氧化鈉溶液
Ⅲ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
(1)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次氯酸鈣與濃鹽酸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主要成分為Ca(ClO)2,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此現象不能說明溴的氧化性大於碘,因為過量的氯氣也會也會碘離子為碘單質;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不能;過量的Cl2也可將I-氧化為I2;
Ⅳ 該裝置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能與水反應還是探究氯氣和次氯酸的漂白性
現象:乾燥的不變色 濕潤的變色。因此,氯氣漂白性小於次氯酸。通過現象,很明顯,說明的是漂白性。
Ⅳ 驗證氯氣的漂白性實驗為什麼不可以先通過乾燥的紫色石蕊試紙再通過乾燥劑最後通過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
乾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Ⅵ 某化學實驗小組為了驗證SO2和Cl2的漂白性,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他們制備S
(1)實驗室製取氯氣所用葯品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所以應選用固液加熱型裝置,故選E;實驗室製取氯氣的反應方程式為:MnO2+4HCl(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