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的裝柱方法及裝柱前的處理方法
先給樹脂柱中加入1/3的水,然後將准確量好體積的D101樹脂用水轉移到樹脂柱中,再用70%的乙醇2倍樹脂體積處理,流速為1倍樹脂體積,過完醇後用水洗至無醇味即可進行使用。
㈡ 大孔吸附樹脂
靜態吸附就是把需要吸附處理的溶液與一定量的樹脂加入到碘量瓶中,然後放到恆溫振盪器中震盪,再控制一定的時間。需要測吸附前後溶液中你想要測的物質的濃度;
動態吸附就是把樹脂置於吸附柱中,讓待處理的溶液從上部流入,下部流出,並隔一定時間取流出水樣測物質的濃度,這樣就可以測出樹脂吸附的動態曲線,以時間為橫坐標,流出水樣的濃度為縱坐標。
㈢ 求助,急,大孔吸附樹脂的再生處理方法
大孔吸附樹脂的預處理及再生
1.1預處理:取市售大孔吸附樹脂,用乙醇加熱迴流洗脫(或用改良索氏提取器加熱洗脫),洗至洗脫液蒸干後無殘留物。經乙醇洗凈的樹脂揮去溶劑後保存備用。
1.2裝柱:以乙醇濕法裝柱,繼續用乙醇在柱上流動清洗,不時檢查流出的乙醇,至與水混合不呈白色混濁為止(取1 mL乙醇液加5 mL水)。然後以大量的蒸餾水洗去乙醇,備用。少量乙醇存在將會大大降低樹脂的吸附力。
1.3再生:將樣品溶於少量水中加至柱的上端,也可以將樣品先溶於少量乙醇中,拌入適量樹脂,揮去乙醇後,再將拌有樣品的樹脂加到柱上。先用水,繼而以乙醇-水洗脫,逐步加大醇的濃度,同時配合高效液相色譜法作指導。一般用95%的乙醇洗脫至無色時,樹脂柱即已再生,然後以大量水洗去醇,即可進行下一次的提取分離。經反復使用後,吸附樹脂顏色變深,吸附效果下降時,可用0.01%~1
mol/L
NaOH(或HCl)洗滌或浸泡適當時間,至樹脂接近原顏色為宜,繼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即可再用。如果柱上方沉積有懸浮物,影響流速,可用水從柱上進行反洗,以便把懸浮物頂出。經多次使用後,有時柱床擠壓過緊,或樹脂顆粒部分破碎而影響流速,可從柱中取出樹脂,盛於一個較大容器中用水漂洗除去小顆粒和懸浮雜質,再重新裝柱。大孔吸附樹脂應濕態保存,若部分顆粒暴露在空氣中失水,在進行水溶性雜質分離時,失水後被空氣填充的顆粒會浮於水面,此時將上浮樹脂用乙醇處理,將樹脂內部的空氣排出後使用。
㈣ 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的原理是什麼
記得學功能高分子的時候學過,我也有點模糊,給你說說。
吸附樹脂上應當有大小不同的空洞通道, 而且這些孔的直徑最小要大於所要分離的顆粒的最小粒徑,而且最大還要小於要分離的最大顆粒的粒徑,否則起不到分離的效果。
這樣當大小不等的顆粒通過吸附樹脂的時候,大粒徑的顆粒由於無法通過孔徑通道而從樹脂外部通過,最先分離出來,其他不同粒徑的顆粒會在樹脂中在適合自己直徑的通道通過,由於這樣不同粒徑顆粒在樹脂中通過的時間不同,宏觀上就會出現不同時間段流出顆粒不同從而起到分離的作用。
希望我的解釋你能明白,不明白再問,繼續幫你解答!系哇嘎多你有幫助~
㈤ 大孔吸附樹脂的原理及預處理、再生的方法
吸附樹脂上應當有大小不同的空洞通道,
而且這些孔的直徑最小要大於所要分離的顆粒的最小粒徑,而且最大還要小於要分離的最大顆粒的粒徑,否則起不到分離的效果。
這樣當大小不等的顆粒通過吸附樹脂的時候,大粒徑的顆粒由於無法通過孔徑通道而從樹脂外部通過,最先分離出來,其他不同粒徑的顆粒會在樹脂中在適合自己直徑的通道通過,由於這樣不同粒徑顆粒在樹脂中通過的時間不同,宏觀上就會出現不同時間段流出顆粒不同從而起到分離的作用。
㈥ 大孔吸附樹脂吸附問題
第一個問題:
吸附1~3次,吸附量成直線增加,這是正常的。大孔吸附樹脂出廠前都會精製以洗脫致孔劑,但洗脫干凈程度直接關繫到成本,所以一般出廠不會洗脫特別干凈,就會有部分致孔劑佔用孔道影響吸附效果,而隨著使用次數增多,通過不斷的再生、解析等操作,殘留的致孔劑不斷被洗脫下來,相應孔道也被打開
一般新樹脂吸附曲線,開始緩慢上升,到一定程度達到峰值並趨於穩定,而後又緩慢下降
第二個問題
吸附量與溶液pH肯定有關系,大孔吸附樹脂吸附主要通過范德華力、氫鍵作用力、色散力等,所以要吸附的底物應該以分子態被吸附,若以離子態存在則將很難被吸附,所以你應根據你所要處理的物質調節溶液的PH,已達到最佳的吸附效果
希望對你有幫助,樹脂方面有問題,可隨時hi我~~~
㈦ 大孔樹脂吸附裝置的固定床吸附設備和循環流化床吸附設備,主要是制葯方面的
你這個問題主要是想知道什麼?
目前大孔樹脂都採用樹脂柱設備!
㈧ 大孔樹脂靜態吸附和動態吸附的區別
靜態吸附是為了考察最佳大孔樹脂、最佳洗脫劑及濃度以及PH等對樣品吸附的影響,這些用靜態吸附我想應該是為了節約大孔樹脂用量吧...而動態吸附包括泄露曲線和洗脫曲線的考察,前者是為了確定最大上液體積,後者是為了確定洗脫液用量,但是動態吸附試驗必須在靜態基礎上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