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力自動變速器AT的組成及功用
液力自動變速器由變矩器、機械式變速器(一般多採用行星齒輪)和電子-液壓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 泵輪 —— 主動部分,將發動機動力變成油液動能。
渦輪 —— 輸出部分,將動力傳至機械式變速器的輸入軸。
導輪 —— 反作用元件,它對油流起反作用,達到增扭作用。 導輪固定-液流改變方向
當汽車行駛阻力大時渦輪轉速低於泵輪轉速,從渦輪流入導輪的油液方向與泵輪旋轉方向相反,導輪對油流起反作用,達到增扭作用,克服增大的阻力。
導輪自由旋轉
當汽車行駛阻力小時,渦輪轉速提高與泵輪轉速接近,此時從渦輪流入導輪的油液方向與泵輪旋轉方向趨於一致,導輪開始自由旋轉以減少阻力。
鎖止離合器的作用 當汽車行駛阻力小時
發動機轉速較高,此時不需要增扭,鎖止離合器將變矩器的泵輪和渦輪鎖住,
可以提高傳動效率,能節油5%左右。
在汽車行駛阻力大時
發動機轉速降低,此時鎖止離合器分離,實現增矩。 電子-液壓控制系統 主要由感測器、電控單元、換檔電磁閥、油壓調節電磁閥等組成。
行星齒輪變速器 液力自動變速器多採用結構緊湊的行星齒輪變速器。它通常採用兩排行星齒輪來實現各檔變速比。
行星齒輪組由齒圈、行星齒輪、太陽輪3個元件組成。任一元件固定,其餘兩個作輸入或輸出用多片
離合器和制動器分別對這些元件進行接合制動來實現換檔裝置。
液力自動變速器有兩種
一種為前置後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另一種為前置前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 液力自動變速器電子控制通過動力傳動控制模塊(PCM)接收來自汽車上各種感測器的電子信號輸入,
根據汽車的使用工況對這些信息處理來決定液力自動變速器運行工況。
按照這些工況,動力傳動控制模塊給執行機構發出指令控制下列功能:
變速器的升檔和降檔
一般通過操縱一對電子換檔電磁閥在通/斷兩種狀態中轉換。
變速器換檔感覺
通過電控壓力控制電磁閥(pcs-Pressure Control solenoid)用以調整管路油壓。 變矩器鎖止離合器(TCC-Torque Converter Clutch)
結合和分離時間,以及某些應用場合變矩器鎖止離合器接合感覺:通過變矩器離合器控制電磁閥(按應用場合可能不止一個電磁閥)。
變速器的這些工作特性的電子控制,能按照汽車的運行工況提供穩定和精確的換檔點(時間)和換檔品質。
2. 液壓系統通常都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1)動力部分-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油液的壓力能(液壓能)。
(2)執行部分-將液壓泵輸入的油液壓力能轉換為帶動工作機構的機械能。
(3)控制部分-用來控制和調節油液的壓力,流量和流動方向。
(4)輔助部分-將前面三部分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系統,起貯油、過濾、測量和密封等作用,保證系統正常的工作。
3. 一般液壓傳動系統由哪四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麼
液壓傳動是用液體作為工作介質來傳遞能量和進行控制的傳動方式。液壓系統利用液壓泵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通過液體壓力能的變化來傳遞能量,經過各種控制閥和管路的傳遞,藉助於液壓執行元件(缸或馬達)把液體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驅動工作機構,實現直線往復運動和回轉運動。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無件和液壓油。
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指液壓系統中的油泵,它向整個液壓系統提供動力。液壓泵的結構形式一般有齒輪泵、葉片泵和柱塞泵,它們的性能比較如1-1所示
執行元件(如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的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
控制元件(即各種液壓閥)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根據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壓閥可分為村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和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又分為益流閥(安全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流量控制閥包括節流閥、調整閥、分流集流閥等;方向控制閥包括單向閥、液控單向閥、梭閥、換向閥等。根據控制方式不同,液壓閥可分為開關式控制閥、定值控制閥和比例控制閥。
輔助元件包括油箱、濾油器、油管及管接頭、密封圈、壓力表、油位油溫計等。
液壓油是液壓系統中傳遞能量的工作介質,有各種礦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壓油等幾大類。
4.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有什麼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
液壓系統主要由:動力元件(油泵)、執行元件(油缸或液壓馬版達)、權控制元件(各種閥)、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
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
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
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擴口式、焊接式、卡套式)、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
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5. 液壓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液壓系統的作用為通過改變壓強增大作用力。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附件)和液壓油。液壓系統可分為兩類:液壓傳動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液壓傳動系統以傳遞動力和運動為主要功能。液壓控制系統則要使液壓系統輸出滿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別是動態性能)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附件)和液壓油。
有什麼問題 歡迎 一起討論 最前面 139 中間幾個數字為4008 結尾3280
動力元件
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指液壓系統中的油泵,它向整個液壓系統提供動力。液壓泵的結構形式一般有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和螺桿泵。
執行元件
執行元件(如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的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
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即各種液壓閥)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根據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壓閥可分為壓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和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包括溢流閥(安全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流量控制閥包括節流閥、調整閥、分流集流閥等;方向控制閥包括單向閥、液控單向閥、梭閥、換向閥等。根據控制方式不同,液壓閥可分為開關式控制閥、定值控制閥和比例控制閥。
輔助元件
輔助元件包括油箱、濾油器、冷卻器、加熱器、蓄能器、油管及管接頭、密封圈、快換接頭、高壓球閥、膠管總成、測壓接頭、壓力表、油位計、油溫計等。
液壓油
液壓油是液壓系統中傳遞能量的工作介質,有各種礦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壓油等幾大類。
液壓系統優點
1、體積小和重量輕;
2、剛度大、精度高、響應快;
3、驅動力大,適合重載直接驅動;
4、調速范圍寬,速度控制方式多樣;
5、自潤滑、自冷卻和長壽命;
6、易於實現安全保護。
液壓系統缺點
1、抗工作液污染能力差;
2、對溫度變化敏感;
3、存在泄漏隱患;
4、製造難,成本高;
5、不適於遠距離傳輸且需液壓能源。
6. 液壓懸掛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有何功用
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用於連接懸掛式或半懸掛式農具,進行農機具的提升、下降及作業深度的控制。
(1)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由液壓系統和懸掛機構兩大部分組成(圖3-31)。
圖3-32 液壓自卸機構示意圖
1.操縱桿 2.分配閥 3.油管 4.油缸 5.車廂 6.油泵 7.油箱 8.濾清器
248.如何對液壓懸掛系進行正確操作和使用?
液壓懸掛系的作用是:當拖拉機轉移時提升懸掛農具;耕作時調節農具耕深;輸出壓力油供配套機具(如自卸拖車)使用。它有力調節手柄和位調節手柄,當不使用液壓懸掛系時,應將兩個手柄都放到最低位置(切勿將兩手柄同時放在提升位置),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掛接農具
掛接農具時,將升降操縱手柄置於下降位置。開動拖拉機緩慢倒退以接近農具,先將農具與左下拉桿連接好,再連接右下拉桿。如農具軸與下拉桿孔對不準時,可轉動右斜拉桿調節管以改變其長短,最後連接上拉桿。各拉桿連接後均用鎖銷鎖住。農具的前後水平位置由上拉桿調節。調節時轉動中間螺管,調好後用螺母鎖住。農具的左右水平位置由斜拉桿調節,必要時也可調節左斜拉桿的長度。
(2)正確升降和運輸農具
力調節手柄和位調節手柄都能控制農具的升降,但分別使用於不同的場合。當使用其中一個手柄時,另一個手柄必須放在提升位置並鎖定。將手柄向前移動農具下降,向後移動農具提升。農具升降所需的時間,一般提升為3秒,下降為1秒左右,拖拉機出廠時已調整好,使用時無需改動。
拖拉機在田間耕作時,應先升起農具,後轉彎,待進入直線行駛時方可降下農具。在堅硬的路面上禁止使用力調節手柄降落農具,以免因下降速度過快而碰壞農具。
拖拉機懸掛農具進行長距離轉移時,應旋進提升器左側的截流閥手輪將農具鎖定在提升位置,並將力、位調節手柄放在下降位置,再把動力輸出主動手柄放在「分」位置,使動力輸出軸停止工作,待轉移結束後再放回「合」位置。拖拉機牽引拖車進行運輸作業時,應將提升臂放在下降位置並旋進截流閥,以免不必要的磨損。旋進鎖緊截流閥時應注意,閥桿的螺母是旋進截流閥後鎖緊用的,在旋出或旋進截流閥時應首先把螺母旋松並退到最外端,以免截流閥不能完全旋進。
(3)正確使用力調節手柄
力調節能保證較均勻的耕深和牽引力,主要用於在地面上起伏不平的田間耕作。犁耕作業時一般採用力調節方法:先將力、位調節手柄向後推到提升位置,再將力調節手柄向前移動,農具開始下降並入土,當農具達到所需的耕深後,停止手柄移動,用定位手輪將力調節手柄擋住,使得以後每次下降農具時都將手柄推到此固定位置。
(4)正確使用位調節手柄
位調節的方法是先將力、位調節兩個手柄放於提升位置,再將位調節手柄向前移,農具下降;向前移動越多,農具下降越多,即對應於位調節手柄的每一位置,農具相對於拖拉機也保持一定的位置。位調節方法一般用於旋耕耙地以及收割、起重、推土、自卸拖車等非耕地作業。在地面平坦、土壤阻力變化較小的條件下,也可採用位調節進行犁耕。犁耕時,當農具達到需要的耕深後,用定位手輪將位調節手柄擋住,以使農具每次都下降到同樣的深度。
(5)正確選擇上拉桿的連接點
使用力調節控制耕深時,上拉桿前端應連接到中間的連接銷上;使用位調節控制耕深時,上拉桿前端應連接到下面的連接銷上。禁止用上拉桿連接銷作牽引用,以免損壞提升器。
(6)液壓輸出
沃得WD40~50拖拉機設有輸出油孔輸出高壓油供農具或拖車使用。將力、位調節手柄放到下降位置,排除液壓缸存油後,旋進提升器左側的截流閥調節手輪,將力調節手柄放在提升位置鎖定,然後將提升器右側輸出孔的堵油螺塞旋出,裝上輸出油管總成,並與農具或拖車連接,使用位調節手柄來控制液壓輸出通路,當不需要時,將堵油螺塞及墊片裝上,並旋出截流閥調節手柄,使提升器恢復提升能力。
249.液壓懸掛系的使用和保養要注意哪些問題?
為了保證拖拉機液壓懸掛系在作業中的可靠性及耐久性,提高經濟效益,應堅持「防重於修」的原則,注意對液壓系統進行正確的維護和保養。
(1)手柄操作
液壓懸掛系能否長期正常工作,與手柄的正確操作關系很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液壓懸掛系在裝有附加牽引裝置並用斜撐桿鎖定的情況下,要用擋銷將手柄鎖定在「下降」位置,否則,由於偶然原因,在液壓泵運轉和手柄處於「提升」位置的情況下,將損壞斜撐桿。
②拖拉機懸掛農具在路上行駛時,一定要用擋銷將手柄鎖定在「提升」位置,否則,由於誤動手柄或運行的振動使手柄滑到「下降」位置,將使農具落地而受損壞。
③拖拉機作業時,手柄的適當停留位置要用擋銷定位,如力調節或位調節作業時,耕深調節適宜後,將擋銷固定在手柄下沿,以保證每次提升農具後,重新下降時手柄都將移回到同一耕深控制位置。這樣,不致因失准而誤入「下降」位置。
(2)液壓軟管的連接
液壓軟管不能折彎和大幅度扭轉,因此在連接軟管前,可用粉筆在軟管上沿中心線畫一條直線,然後根據粉筆線的變化來檢查軟管扭曲的曲率,扭曲半徑不大於軟管外徑的1/8~1/6。
(3)清洗液壓油箱濾清器
液壓油箱的濾清器,每工作250小時左右必須清洗一次。清洗時要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卸下油管及濾清器蓋。
②取出濾清器殼體及過濾片。
③從殼體內取出濾清管,但不要沿管子的螺紋方向轉動球形閥的殼體,以免損壞閥門的調節機構。
④用清潔柴油清洗濾片、磁鐵、濾清器及其他零件,然後用壓縮空氣吹凈。
⑤裝配濾清器時,應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⑥拆下油箱的通氣蓋,清洗通氣孔及堵塞物。
(4)更換液壓油
液壓油每工作500小時必須更換,更換時應按如下方法進行:
①機車停在水平地面上,發動機熄火後趁熱將油箱和液壓系統中的油放出,分配器和液壓泵中的油經液壓缸和軟管放出,液壓缸的油從管接頭處直接放出。
②重新連接軟管,將清潔的柴油注滿油箱,啟動發動機後,將懸掛裝置升降7~8次。
③停車後將清洗柴油放凈。在拆開液壓缸軟管和油管時,用干凈的油布或塑料紙包好,保持端面的清潔。
④取下液壓油箱中的濾清器,用柴油清洗干凈。
⑤各部件裝配完畢後,將液壓油箱注滿新的液壓油,注意保持清潔。使用的加油桶和漏斗一定要清潔。液壓油與傳動箱共用的機車,在新車負荷試運轉時,要脫開液壓泵傳動裝置,否則,會使磨合時產生的鐵屑進入液壓系統。
250.如何對液壓泵進行日常維護?
(1)檢查各油管接頭處的緊固情況和密封性是否良好,對於老化的密封件要及時更換,防止接頭漏氣。
(2)液壓泵吸油管應與系統回油管在油箱中隔離,防止回油的飛濺泡沫被吸進液壓泵。
(3)吸油管處的濾清器濾油孔堵塞或過密,會造成局部真空,要定期清洗濾清器。
(4)全部回油管均應按要求的深度插入油箱,避免飛濺起泡沫。
(5)系統長期不用或停車過久,油液自動流回油箱,空氣入侵,當再次啟動時,應先使用放氣閥放氣。
251.如何保養拖拉機提升器?
將拖拉機停放在水平地面上,將提升臂下降至最低位置,發動機熄火,然後檢查油麵。如果油麵低於油尺(油尺與加油螺塞一體)上刻線,應加油。更換機油時,將濾清器下方的放油螺塞擰下,放盡臟油,清洗放油螺塞和濾清器濾芯,然後將螺塞擰緊,按要求加註新機油。
提升器機油濾清器的保養:松開提升器機油濾清器的4個螺釘,取出網式濾芯,用汽油清洗干凈並用壓縮空氣吹凈。當濾芯難以清洗干凈或損壞時,應更換新濾芯。
252.如何對力調節彈簧總成進行調整?
拖拉機液壓懸掛系統力調節彈簧總成如圖3-33所示。力調節彈簧總成在不受外力時,力調節彈簧不受壓縮,和彈簧座及彈簧壓板之間也不應有間隙。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由於彈簧變形、銹蝕等原因,彈簧和彈簧座及彈簧壓板之間會出現間隙。當用手輕輕拉搖臂拉頭,能感覺到有大於1毫米的自由活動量時,應進行調整。
圖3-33 力調節彈簧總成
1.彈簧座 2.力調節彈簧 3.彈簧套筒 4.彈簧桿 5.防塵罩 6.銷 7.上拉桿連接銷 8.搖臂連接頭 9.大螺母 10.彈簧壓板 11.調整墊圈 12.O形密封圈
調整時,拔出上拉桿連接銷,擰松大螺母,抽出力調節彈簧總成,抽出銷,用螺絲刀旋動彈簧桿,至間隙消除而彈簧不受壓縮時,插入銷,然後將力調節彈簧總成裝入提升器殼體尾孔內,旋入大螺母。要求力調節彈簧總成與殼體剛好消除軸向間隙為止,這時使搖臂連接頭的整槽方向朝上,適當轉動大螺母使其小孔對准槽,裝入銷,並將防塵罩在大螺母上罩好。
253.如何對液壓系統提升器進行調整?
以沃得WD40~50系列拖拉機為例。先檢查扇形板位置,位調節手柄在垂直位置,力調節手柄比位調節手柄偏後20°的位置為手柄的提升位置。此時,手柄應和扇形板的上止口接觸。如果有不符,則松開扇形板下部的兩個螺母,轉動扇形板到上述規定位置,然後擰緊螺母將扇形板固定。
將手柄放置在提升位置,提升臂向上舉升到最高位置,即與水平面成60°夾角。為了方便調整,可用一塊厚度為8毫米的墊塊墊在內提升臂與提升器殼體之間。此時的提升臂位置可視為已達到規定位置。松開位調節凸輪上的緊固螺栓,轉動位調節凸輪,使主控制閥伸出分配器殼體端面17毫米,擰緊位調節凸輪上的緊固螺栓,然後調整力調節杠桿,松開螺母,轉動力調節推桿,使力調節杠桿的控制端與主控制閥最外端之間的間隙為6.5毫米,擰緊力調節杠桿總成上的螺母。
調整完成後,應反復扳動提升臂上下運動幾次,再測量上述17毫米和6.5毫米的尺寸是否不變,若有變化,應重新調整。
254.如何操作動力輸出軸?
使用沃得WD40~50拖拉機動力輸出軸時,操作步驟如下:
(1)將動力輸出軸操縱手柄推至中間空擋位置,取下動力輸出軸罩,將作業機械與動力輸出軸連接。
(2)將離合器踏板踩到底,將動力輸出軸手柄置於「合」的位置,然後根據作業機械的要求將動力輸出軸手柄置於所需的擋位。
(3)緩慢地松開離合器踏板,使作業機械開始運轉,宜先以低速檢查作業機械的運轉情況,然後再投入工作。
7. 液壓傳動裝置由什麼4部分組成
由動力源,各種控制閥,執行機構和各種輔助原件組成
在支路上安裝溢流閥,溢流閥的設定壓力低於主油路壓力,也可安裝一單向閥防止逆流
液壓缸是執行原件
順序閥可通過壓力變化改變油路順序
8. 液壓傳動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其作用是什麼
動力部分,控制部分,執行機構和附件。動力部分包括電機和泵提供動力源版,控制部分包權括各種閥,提供壓力、流量、方向的控制。執行機構一般指液壓缸、馬達,提供直線、旋轉的功能。附件包括各種接絲、管路,用來將各部件連接起來。
9. 液壓傳動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液壓傳動系統主要由五塊組成,分別是:
1、動力元件
2、執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輔助元件
5、工作介質
各部分的功能分別是:
1、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它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因素。
2、執行元件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和動力原件的作用互反。油缸-直線運動,馬達-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包含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每個元件都用不同的功用。
5、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10. 簡述液力變矩器的結構與主要作用
液力變矩器由泵輪,渦輪,導輪組成。安裝在發動機和變速器之間,以液壓油(ATF)為工作介質,起傳遞轉矩,變矩,變速及離合的作用。
補充:
液力變矩器
fluid torque converter
以液體為工作介質的一種非剛性扭矩變換器,是液力傳動的型式之一。圖為液力變矩器,它有一個密閉工作腔,液體在腔內循環流動,其中泵輪、渦輪和導輪分別與輸入軸、輸出軸和殼體相聯。動力機(內燃機、電動機等)帶動輸入軸旋轉時,液體從離心式泵輪流出,順次經過渦輪、導輪再返回泵輪,周而復始地循環流動。泵輪將輸入軸的機械能傳遞給液體。高速液體推動渦輪旋轉,將能量傳給輸出軸。液力變矩器靠液體與葉片相互作用產生動量矩的變化來傳遞扭矩。液力變矩器不同於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徵是它具有固定的導輪。導輪對液體的導流作用使液力變矩器的輸出扭矩可高於或低於輸入扭矩,因而稱為變矩器。輸出扭矩與輸入扭矩的比值稱變矩系數,輸出轉速為零時的零速變矩系數通常約2~6。變矩系數隨輸出轉速的上升而下降。液力變矩器的輸入軸與輸出軸間靠液體聯系,工作構件間沒有剛性聯接。液力變矩器的特點是:能消除沖擊和振動,過載保護性能和起動性能好;輸出軸的轉速可大於或小於輸入軸的轉速,兩軸的轉速差隨傳遞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動變速性能,載荷增大時輸出轉速自動下降,反之自動上升;保證動力機有穩定的工作區,載荷的瞬態變化基本不會反映到動力機上。液力變矩器在額定工況附近效率較高,最高效率為85~92%。葉輪是液力變矩器的核心。它的型式和布置位置以及葉片的形狀,對變矩器的性能有決定作用。有的液力變矩器有兩個以上的渦輪、導輪或泵輪,藉以獲得不同的性能。最常見的是正轉(輸出軸和輸入軸轉向一致)、單級(只有一個渦輪)液力變矩器。兼有變矩器和耦合器性能特點的稱為綜合式液力變矩器,例如導輪可以固定、也可以隨泵輪一起轉動的液力變矩器。為使液力變矩器正常工作,避免產生氣蝕和保證散熱,需要有一定供油壓力的輔助供油系統和冷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