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裝置藝術設計
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
B. 請你列舉5種設計中的藝術方法,並對其簡要說明
1.直接展示法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運用十分廣泛的表現手法。它將某產品或主題直接如實地展示在廣告版面上,充分運用攝影或繪畫等技巧的寫實表現能力。細臻刻劃和著力渲染產品的質感、形態和功能用途,將產品精美的質地引人入勝地呈現出來,給人以逼真的現實感,使消費者對所宣傳的產品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
這種手法由於直接將產品推向消費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畫面上產品的組合和展示角度,應著力突出產品的品牌和產品本身最容易打動人心的部位,運用色光和背景進行烘托,使產品置身於一個具有感染力的空間,這樣才能增強廣告畫面的視覺沖擊力。
2.突出特徵法
運用各種方式抓住和強調產品或主題本身與眾不同的特徵,並把它鮮明地表現出來,將這些特徵置於廣告畫面的主要視覺部位或加以烘托處理,使觀眾在接觸言辭畫面的瞬間即很快感受到,對其產生注意和發生視覺興趣,達到刺激購買慾望的促銷目的。
在廣告表現中,這些應著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徵,一般由富於個性產品形象與眾不同的特殊能力、廠商的企業標志和產品的商標等要素來決定。
突出特徵的手法也是我們常見的運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現手法,是突出廣告主題的重要手法之一,有著不可忽略的表現價值。
3.對比襯托法
對比是一種趨向於對立沖突的藝術美中最突出的表現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繪的事物的性質和特點放在鮮明的對照和直接對比中來表現,借彼顯此,互比互襯,從對比所呈現的差別中,達到集中、簡潔、曲折變化的表現。通過這種手法更鮮明地強調或提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給消費者以深刻的視覺感受。
作為一種常見的行之有效的表現手法,可以說,一切藝術都受惠於對比表現手法。對比手法的運用,不僅使廣告主題加強了表現力度,而且飽含情趣,擴大了廣告作品的感染力。對比手法運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畫面處理隱含著豐富的意味,展示 了廣告主題表現的不同層次和深度。
4.合理誇張法
藉助想像,對廣告作品中所宣傳的對象的品質或特性的某個方面進行相當明顯的過份誇大,以加深或擴大這些特徵的認識。文學家高爾基指出:「誇張是創作的基本原則。」通過這種手法能更鮮明地強調或揭示事物的實質,加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誇張是一般中求新奇變化,通過虛構把對象的特點和個性中美的方面進行誇大,賦予人們一種新奇與變化的情趣。
按其表現的特徵,誇張可以分為形態誇張和神情誇張兩種類型,前者為表象性的處理品,後者則為含蓄性的情態處理品。通過誇張手法的運用,為廣告的藝術美注入了濃郁的感情色彩,使產品的特徵性鮮明、突出、動人。
5.以小見大法
在廣告設計中對立體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像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的表現手法,給設計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為接受者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
以小見大中的「小」,是廣告畫面描寫的焦點和視覺興趣中心,它既是廣告創意的濃縮和生發,也是設計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面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
6.運用聯想法 7.富於幽默法 8.借用比喻法9.以情托物法
10.懸念安排法11.選擇偶像法 等
C. 藝術設計作品創作說明怎麼寫
1、設計定位
1、視覺效果:科技、綠色環保、追求、穩定、形象。設計語匯:科技化、國際化、圖文化、裝飾性。
2、設計主題: 「高科技、綠色自然」
3、構成詮釋:標志以科技為概念,以綠色為基礎,以聯想為依據,以充分展示「捷盛化工」以"科技綠色服務生活"的理念。
本標志構成中以圓,五邊形基本要素,易聯想到分子、原子的結構構成,符合企業的行業特徵;五角形內是「J」的變形為一隻向上的飛鳥。以此昭示企業的文化與事業發展,可謂:形神合一,無往不利。
本標志以綠、天藍、橙為主色。外圓結構用綠色,代表自然、健康、穩重;五邊形用紅黃漸變,象徵太陽的光芒,代表希望、活力、力量、團結;變形的「J」用天藍色,代表科技、發展、進取。
4、本標志可延伸性理解度很廣,是一個易辯,易讀、易記的良好代言形象。
該標志圖文化,不僅是當國際設計藝術風格,亦是當代企業的時代風范展示,以簡捷明快的圖形化語言與社會大眾溝通,使企業信息得以快速傳遞,並形成品牌信息文化的沉澱。
(3)火柴裝置藝術設計說明擴展閱讀
對於從事藝術設計創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體會大自然帶給人的情感交流和審美性,從對事物的觀察中尋找靈感,發現蘊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細節與美感,捕捉轉瞬即逝的知覺閃現,及時總結、歸納、提煉自然中的素材,是尋找創意靈感的源泉。
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說,如果只了解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方面的知識而忽視其他知識的擴展與積累,那麼設計藝術思維就會受到限制。
藝術設計是一門融合了多種知識的綜合性學科,設計師要注重在多學科、多層次知識的交叉中汲取靈感,把藝術、科學、生活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聯系起來,從多種角度拓展思維模式,作到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設計思維的理解與感悟,這樣才能及時把握現代設計思維的發展方向。
D. 求環境藝術設計的資料(文字、圖片)並說明為什麼選這幅圖片
我的專業是工業設計,不好意思。
E. 藝術設計說明怎樣寫格式是什麼
不同的設計
他的設計說明要寫的內容和方面是不一樣的
平面有平面的
建築有建築的
服裝有服裝的
你把你要寫東西說清楚才能回答你
F. 裝置藝術的產生原因
1.裝置藝術首先是一個能使觀眾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間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室內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內。
2.裝置藝術是藝術家根據特定展覽地點的室內外的地點、空間特地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整體。
3.就像在一個電影場里不能同時放映兩部電影一樣,裝置的整體性要求相應獨立的空間,在視覺、聽覺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響和干擾。
4.觀眾介入和參與是裝置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裝置藝術是人們生活經驗的延伸。
5.裝置藝術創造的環境,是用來包容觀眾、促使甚至迫使觀眾在界定的空間內由被動觀賞轉換成主動感受,這種感受要求觀眾除了積極思維和肢體介入外,還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甚至味覺。
6.裝置藝術不受藝術門類的限制,它自由地綜合使用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戲劇、詩歌、散文、電影、電視、錄音、錄像、攝影等任何能夠使用的手段。可以說裝置藝術是一種開放的藝術手段。
7.為了激活觀眾,有時是為了擾亂觀眾的習慣性思維,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經過誇張、強化或異化。
8.一般說來,裝置藝術供短期展覽,不是供收藏的藝術。
9.裝置藝術是可變的藝術。藝術家既可以在展覽期間改變組合,也可在異地展覽時,增減或重新組合。 裝置藝術在中國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被認識和興起的。因為,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勞申柏格曾於80年代來中國美術館辦了一次展覽。由此點燃了中國藝術家對裝置藝術形態的興趣火種。以致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發展,裝置藝術越來越不僅為眾多的中國藝術家和民眾所認識、理解、認可與接受。而且,裝置藝術在90年代前期的中國美術中,已作為極有實力和潛力的藝術形式,積極的、深刻的表現著世界之今日中國之今日以及個人之今日。裝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也有其內在的因素。一方面,當代國際藝術的整體性發展對中國藝術家的刺激和推動。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達、國人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增強,社會結構中的某些方面的觀念也呈現出工業或後工業社會的情勢。所以,裝置藝術在中國還是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裝置藝術家在裝置藝術探索中,分別對當下經驗、文化遷徙、觀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較有深度的挖掘與表現。而在藝術形式方面分別對分析的立體主義以來的,特別是針對後現代藝術中多元的形式進行探索,並將中國當代精神注入其中進行有機的媒合與升華。由此可見,在逐漸推進工業化發展的中國,在材料、特質越來越現代化並日趨豐富之同時,人們的觀念變遷、文化取向、生活態度與方式必將日趨現代意義上的多元化。為此,作為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度里,將藝術「走向物化」對於中國美術而言已不再遙遠。同時,在一個創造物質、追求物質、享用物質的現狀與前景中,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必將越來越快地取代中國探索性藝術中領銜主角之地位。如果是這樣,那麼,待到中國的經濟與歐美的經濟相近之期,首先與世界藝術直接交流與媲美的藝術形式,那亦必推動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因為,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不但對中國美術發展具有前景,對於世界美術發展同樣具有前景。 裝置藝術是當代中國現代前衛藝術中重要的藝術樣式。裝置藝術的美學特徵正是以對傳統藝術的反詰與超越為其特徵。主要表現為:超越藝術與客體世界;藝術與觀眾二元對立的彌和性;藝術家的設計、作品的自足、觀眾的參與三位一體的藝術活動性;意義闡釋上超越有限生活意象的多義性;社會參與、反思與批判性等。裝置藝術因多採取生活用品和工業品等而與大眾生活意象相聯系;以其對大眾生活意象的反詰與超越而獲得了大眾化和貴族化的雙重品格。但裝置藝術也有著非藝術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負面可能。杜絕膚淺,走向深沉與文化性,是作為觀念化藝術的中國當代裝置藝術的應有取向。
發展到2013年中國國內的裝置藝術已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較國內有了不同形式的延伸和發揚,換句話說了有中國特有的風格出現, 以鐵藝零部件為素材去表現,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目前以北方權立坤先生,南方周峰老師為代表,呈現出了不少的佳作,如變形金剛系列、魔獸人物系列、抽象系列等。
G. 裝置藝術設計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是一種現代藝術,是裝飾藝術的一種。
H. 裝置藝術的簡介
裝置藝術始抄於60年代,也稱襲為「環境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它與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藝術」等有聯系。在短短幾十年中,裝置藝術已經成為當代藝術中的時髦,許多畫家、雕塑家都給自己新添了「裝置藝術家」的頭銜。在西方已經有專門的裝置藝術美術館,例如英國倫敦的裝置藝術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的卡帕街裝置藝術中心,由1983年的一棟樓發展到2000年的四棟樓。紐約新興的當代藝術中心,幾乎就是一個裝置藝術展覽館,在它的庭院中,修築了露天裝置藝術的專用隔間。美術院校也開始開設裝置藝術課程。在英國,哈德斯費爾得大學已經設有專門的裝置藝術學士學位。在西方當代美術館的展覽中,裝置藝術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以美國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間,就舉辦了67次裝置藝術展覽。在美國美術院校畢業的碩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裝置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