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紙層析法可分離光合色素,下列分離裝置示意圖中正確的是()A.B.C.D
A、層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用橡皮塞賽緊瓶口內,A錯誤;
B、層容析液容易揮發,需要用橡皮塞賽緊瓶口,另外濾液細線觸到層析液,則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濾紙條上得不到色素帶,B錯誤;
C、有濾液細線的一端朝下,並沒有觸到層析液,則濾紙條上分離出四條色素帶,C正確;
D、濾液細線觸到層析液,則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失敗,D錯誤.
故選:C.
2. 下圖是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流程示意圖
(1)工業提取天然β-胡蘿卜素除了可以從植物中提取天然胡蘿卜素外,還可以從養殖的岩藻中獲得或者利用微生物的發酵生產.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於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
(3)圖中B過程表示濃縮,此過程用到的有機溶劑應該具有很高的沸點,能夠充分溶解胡夢卜素,並且不與水混溶.
(4)①胡蘿卜素粗品鑒定的方法是紙層析法.
②a的作用防止層析液揮發.
③在圖乙的胡蘿卜素的結果示意圖中,A、B、C、D四點中,A和D沒有其它色素帶,屬於標准樣品的樣點,為對照組,實驗組是BC,即屬於提取樣品的樣點.
④乙代表的物質是其他色素和(雜質).
故答案為:
(1)微生物的發酵
(2)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
(3)濃縮 沸點 溶解
(4)①紙層析法 ②防止層析液揮發 ③A、D(少答不給分)④其他色素和(雜質)
3. 如下圖所示為胡蘿卜素的紙層析結果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該圖所示的鑒定方法稱為___
(1)紙層析法 (2)2 (3)A和D B和C 應該快速細致,圓點細小,每次點樣時濾紙都要乾燥 (4)β-胡蘿卜素專 其他屬色素和雜質 (5)胡蘿卜素粗品的鑒定 分離葉綠體的色素 (6)C |
4. 什麼是紙層析法(高中生物 要求詳細講述實驗過程)
那是提取葉綠素(還是胡蘿卜素)的一種方法
5. 請簡述紙層析法提取青蒿素的過程 這個圖是怎麼看的 哪邊在下面
香菇多糖的提取多採用熱水及稀鹼溶液,避免在強酸、鹼溶液中進行,否則極易造成多糖回中糖苷鍵斷裂及構象變化。答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大致經過沸水浸提、乙醇沉澱、透析及柱層析等步驟。 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為基礎,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劑汽油浸提法。揮發油主要採用水蒸汽蒸餾提取,減壓蒸餾分離,其工藝為:投料---加水---蒸餾---冷卻---油水分離---精油;非揮發性成分主要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柱層析及重結晶分離,基本工藝為:乾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復進行)---濃縮提取液---粗品---精製。 可見香菇多糖和青蒿素的提取過程都涉及到萃取和濃縮,只是萃取的萃取劑不一樣,方法差別也很大。
6. 這是胡蘿卜素的紙層析結果示意圖,圖中六個點分別是什麼作用這個圖怎麼看求賜教!
AD代表樣品的胡蘿卜素,BC代表萃取的胡蘿卜素,如果BC出現和標准樣品一樣的層析內帶,則說明萃取胡容羅素成功。因為萃取樣品會含有雜質,所以會出現多個不同高度的樣品點。由於含有雜質,萃取樣品的顏色會比標准樣品的顏色淺
7. 胡蘿卜素紙層析法這個圖怎麼看
標樣是標准品,B、C是待測樣品,B、C與標樣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點出現,說明樣品B、C中均有胡蘿卜素存在
8. 紙層析法原理
紙層析法又稱紙色譜法。以紙為載體的色譜法。固定相一般為紙纖維上吸附的水分,流動相為不與水相溶的有機溶劑;也可使紙吸留其他物質作為固定相,如緩沖液,甲醯胺等。
紙層析法依據極性相似相溶原理,利用混合物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兩種不同溶劑中的分配系數差異,將它們分離。
紙層析法是用濾紙作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層析法,紙層析所用展層溶劑大多由有機溶劑和水組成。其中濾紙纖維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層用的有機溶溶劑是流動相。因為濾紙纖維與水的親和力強,與有機溶劑的親和力弱,因此在展層時,水是固定相,有機溶劑是流動相。
試樣經層析後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組成成分的位置,其中,比移值就是原點中心至色譜斑點中心的距離與原點中心至流動相前沿的距離之比。
由於影響比移值的因素較多,因此一般採用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對照物質對比以確定其異同。作為單體鑒別時,試樣所顯主色譜斑點的顏色(或熒光)與供置,應與對照(標准)樣所顯主色的譜斑點或供試品-對照品(1∶1)混合所顯的主色譜斑點相同。作為質量指標(純度)檢查時,可取一定量的試樣,經展開後,按各單體的規定,檢視其所顯雜質色譜斑點的個數或呈色(或熒光)的強度。作為含量測定時,可將色譜斑點剪下洗脫後,再用適宜的方法測定,也可用色譜掃描儀測定。
9. 紙層析實驗的實驗步驟及現象
氨基酸的紙層析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並掌握氨基酸紙層析的原理和方法。 2.學習紙層析法的操作技術,分析未知樣品氨基酸的成分。 二、 實驗原理 用濾紙為支持物進行層析的方法,稱為紙層析法,它是分配層析法的一種。紙層析所用的展層溶劑大多是由水飽和的有機溶劑組成。濾紙纖維的—OH 基的親水性基團,可吸附有機溶劑中的水作為固定相,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它沿濾紙自下向上移動,稱為上行層析;反之,使有機溶劑自上而下移動,稱為下行層析。將樣品點在濾紙上進行展層,樣品中的各種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斷進行分配,由於它們各自的分配系數不同,故在流動相中移動速率不等,從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離和提純。紙層析法主要是依據混合組分對二相分配系數的差異進行分離,但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吸附作用和離子交換現象。氨基酸經層析在濾紙上形成距原點不等的層析點,氨基酸在濾紙上的移動速率用Rf 表示。 Rf = 原點到層析斑點中心的距離/原點到溶劑前沿的距離 只要實驗條件(如溫度、展層溶劑的組分、pH、濾紙的質量等)不變,Rf 值是常數,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參考。如果溶質中氨基酸組分較多或其中某些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單向層析不宜將它們分開,為此可進行雙向層析,在第一溶劑展開後將濾紙轉動90度,以第一次展層所得的層析點為原點,再用另一種溶劑展層,即可達到分離目的。由於氨基酸無色,可利用茚三酮反應使氨基酸層析點顯色,從而定性和定量。 三、儀器和試劑 儀器 層析濾紙、燒杯、剪刀、層析缸、培養皿、猴頭噴霧器、微量加樣器或毛細管、吹風機一個、直 尺、鉛筆等。 試劑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後的氨基酸乾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於5mL 水中。 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於5mL 水中。 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於5mL 水中。 氨基酸混合液: 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於5mL 水中。 2.展層溶劑 鹼相溶劑: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 = 13∶13∶13(V/V) 酸相溶劑:正丁醇∶80%甲酸∶水 = 15∶3∶2(V/V),搖勻後放置半天以上,取上清液備用。 3.顯色貯備液: 0.4mol/L 茚三酮—異丙醇∶甲酸∶水=20∶1∶5。 4.0.1%硫酸銅:75%乙醇=2∶38,臨用前按比例混合。 四、實驗步驟 (1)標准氨基酸單向上行層析法 1.畫基線 戴上指套或橡皮手套,在長約20cm、寬約17cm 濾紙上,距短邊2.5cm 處,用鉛筆畫一條線,即為基線。 2.點樣 在原線上,從距紙的長邊4cm處開始,每隔3cm 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細管依次分別點上甘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點樣點干後可重復點加1~2次。每一點的直徑不超過2mm,點樣量以每種氨基酸含5~20ug 為宜。 3.展層 將點好樣的濾紙捲成筒形,濾紙兩邊不相接觸,用線固定好,將原線的下端浸入盛有溶劑的培養皿中,不需平衡可立即展層。展層劑為酸性溶劑系統,在展層溶劑中加入顯色貯備液(每10mL 展層劑加0.1~0.5mL 的顯色貯備液)進行展層,基線必須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與溶劑直接接觸。蓋好層析缸,當溶劑前沿距紙端2cm 時(大約3h),取出濾紙。 4.顯色 濾紙取出後,吹乾或在80℃左右烘箱內烘3~5min,即出現紫紅色的氨基酸層析 斑點。用鉛筆劃下層析斑點,可進行定性、定量測定。 (2)混合氨基酸雙向上行紙層析法 1.濾紙准備 將濾紙裁成約28cm2的正方形,在距濾紙相鄰兩邊各2cm 處的交點上,用鉛筆劃下一點,做為原點。 2.點樣 取混合氨基酸溶液(5mg/mL)10~15μL,分別點在原點上。 3.展層與顯色 將點好樣的濾紙捲成半筒形,立在培養皿中,原點應在下端。取少量12%的氨水與小燒杯中,蓋好層析缸,平衡過夜。次日,取出氨水,加適量鹼相溶劑(第一向)與培養皿中,蓋好層析缸,上行展層,當溶劑前沿距濾紙上端1~2cm 時,取出濾紙,冷風吹乾。將濾紙轉90o,再捲成半筒形,豎立在干凈培養皿中,並於小燒杯中至少量酸相溶劑,蓋好層析缸,平衡過夜,次日將加顯色劑的酸性溶劑(每10mL 展層劑加0.1~0.5mL 的顯色貯備液)傾入培養皿中,進行第2向展層。展層畢,取出濾紙,用熱風吹乾,藍紫色斑點即顯現。 五、計算 單向層析的Rf 值,按 「Rf = 原點到層析斑點中心的距離/原點到溶劑前沿的距離」計量後計算。雙向層析Rf 值,由兩個數值組成,在第一向計量一次,第二向計量一次,分別與已知的氨基酸在酸鹼系統的Rf 值對比,即可初步決定它為何種氨基酸的斑點,將它剪下,在同一張紙剪下一塊大小相同的空白紙作為對照,用硫酸銅—乙醇溶液洗脫,用722型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在標准曲線上查出氨基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