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所示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溫度下呼吸速率(用單位時間的耗氧量表示)的實驗裝置,打開夾子A,可使水檢壓
A.用注射器向廣口瓶中注入5mL氧氣後要立刻關閉夾子B,否則氧氣袋及注射器中的氧氣會版影響權實驗結果,從而不能保證廣口瓶內的氣體變化只是由小鼠的呼吸作用引起的,A正確.
B.小鼠處於運動狀態,無論其運動狀態如何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故發,B正確.
C.小鼠是恆溫動物,在10℃時代謝加強,散失的熱量多,呼吸速率快於25℃時的呼吸速率,C錯誤.
D.實驗中的氫氧化鈉的作用是排除呼吸產生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從而排除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D正確.
故選ABD.
『貳』 如圖中的實驗裝置用於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橡皮管並使圖中U形管內兩側有色液
(1)分析圖示及題干可知,該實驗通過測定吸收O2的速率來衡量呼吸速率,故在兩個裝置中都加入了NaOH溶液,其目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而排除無關變數的干擾.
(2)裝置A中的種子是活的,可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而產生CO2,由於裝置中的NaOH溶液能與CO2反應,故裝置A中有色液體的變化量表示大麥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體積.
(3)在實驗的兩個裝置中,設置B裝置的目的是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熱膨脹對實驗結果的干擾,起對照作用.故應對裝置B中對大麥種子進行滅菌處理,防止種子表面的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產生或吸收的氣體影響實驗結果;環境溫度上升會引起裝置中的氣體膨脹,從而導致裝置B中有色液體的變化.
(4)用裝置A的結果加上裝置B(校正值)的結果是80mm3/g,這是10克大麥種子的,再除以10就是所要的結果(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故答:
(1)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2)大麥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體積
(3)滅菌是防止細菌呼吸作用產生或吸收的氣體影響實驗結果由於環境溫度上升而引起的氣體膨脹對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熱膨脹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4)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叄』 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打開軟管夾,將裝置放入25℃
(1)果蠅有氧呼吸會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測定果蠅呼吸速率,需排除內二氧化碳容的干擾,因此X的作用是吸收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應為NaOH;果蠅細胞呼吸消耗氧氣並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因此容器中氣體總量減少,壓強減小,毛細管內的液滴向左移動.
(2)由表格中數據可知,在20min~30min內,液滴移動的距離是130-65=65mm,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則氧氣減少的體積是65mm×1mm2=65mm3,因此在20min~30min時氧氣的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10min=6.5mm3/min.
(3)果蠅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會產生氣體,因此無法測定果蠅無氧呼吸速率.
(4)溫度等環境因素會影響液滴的移動,因此為校正環境因素引起的影響,應增加一對照實驗: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故答案應為:
(1)NaOH左
(2)6.5
(3)果蠅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能產生氣體
(4)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肆』 研究動物呼吸的實驗裝置是研究呼出二氧化碳的速率還是吸入氧氣的速率
都有的
『伍』 如圖是一種可測定呼吸速率的密閉實驗裝置,把裝置放在隔熱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答案]D
[解析]由於NaOH溶液能吸收CO2,該裝置液滴的移動量即為細胞回呼吸消耗的O2量,故可用來測定有氧呼答吸速率,A正確;當呼吸底物是糖類時,進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的體積等於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所以將NaOH溶液換為清水,液滴的移動量即為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故可用來測定無氧呼吸速率,B正確;把小麥種子換為死種子後可判斷種子不進行細胞呼吸時液滴是否移動,
『陸』 8. 圖中的實驗裝置用於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
用甲裝置的結果加上乙裝置(校正值)的結果,除以4,這是10克大麥種子的,再除內以10就是所要的結容果。
(50+20)/4=17.5;
17.5/10=1.75(mm3·g-1·h-1)。
答案是:大麥種子25℃條件下4h內的平均速率為1.75(mm3·g-1·h-1)。
『柒』 下圖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溫度下呼吸速率(用單位時間的耗氧量表示)的實驗裝置,打開夾子A,可使水檢壓計左右
ABD |
『捌』 如圖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溫度下呼吸速率(用單位時間的耗氧量表示)的實驗裝置,打開夾子A,可使水檢壓計左
A、用注射器向廣口瓶中注入5mL氧氣後要立刻關閉夾子B,保證通入的氧氣的量,回A正確;
B、運動使呼吸加快答,且程度不一測量,所以測呼吸速率一般在安靜狀態下,B正確;
C、小鼠是恆溫動物,在10℃時維持體溫消耗的能量大於在25℃條件下的,所以小鼠在10℃時的呼吸速率大於25℃時的呼吸速率,C錯誤;
D、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CO2排除呼吸產生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D正確.
故選:C.
『玖』 某小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過程中果蠅正常存活).實驗開始時,打開軟
A、實驗對照組應將裝置中的果蠅幼蟲換成等質量的死幼蟲,並將該裝置置於相同的環境版中,重復上述實驗,A錯誤權;
B、在20~30min內氧氣消耗為130-70=60mm,故10min內的氧氣吸收速率為60mm÷10min=6.0mm/min,B錯誤;
C、圖中X可能是NaOH,NaOH能吸收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故有氧呼吸過程消耗氧氣導致試管內氣壓降低,液滴應該左移,C正確;
D、X換成清水,充氮氣也不能測定無氧呼吸速率,因為果蠅幼蟲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產生CO2,無論是否進行無氧呼吸液滴都不會移動;D錯誤.
故選:C.
『拾』 (2013上海模擬)某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所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實
A、圖中X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軟管夾關閉後液滴將向左移動回.所以A描述錯誤.答
B、20min~30min內毛細管中液滴移動的距離變化是130-65=65mm,體積變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確.
C、若將試管充入N2,將X換為清水試管中積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蠅的無氧呼吸.所以C描述錯誤.
D、增設的對照實驗應是不加果蠅,並將該裝置置於相同的環境中.所以D描述錯誤.
故應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