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線螺紋有什麼作用
我把2樓和3樓的意思轉述給你,挺貼切
多線螺紋 是為了實現 螺紋快速旋合
就雙頭螺紋而言回
同螺距、長度、直徑的情答況下
雙頭螺紋的旋合時間 要比 單線旋合時間 快了一倍
當你單線螺紋 旋轉一周的時候 雙線已經完成兩周旋轉
螺紋傳動得看在什麼條件下
M30 * 1 的 這還能用於傳動么?
力大了 直接就給你擼了
對不對
螺紋的頭數是形成螺紋線的螺旋線的條數。單線螺紋由於其螺旋升角較小(不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大(有自瑣能力),用在螺紋的鎖緊,例如固定吊扇的螺絲螺母、煤氣瓶的接頭和機械設備里零件間的固定連接等;而多線螺紋由於其螺紋升角較大(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小,用於傳遞動力和運動,例如用於抬高車輪維修的千斤頂、用於夾緊工件進行鉗工加工的台虎鉗和用於加工螺紋車床絲桿等。
㈡ 螺旋機構中常用的雙螺旋裝置,按兩個螺紋的旋向不同分差動螺旋機構和復式螺旋機構對嗎
對,可以這么做
㈢ 多線螺紋有什麼作用
螺紋的頭數是形成螺紋線的螺旋線的條數。單線螺紋由於其螺旋升角較小(不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大(有自瑣能力),用在螺紋的鎖緊,例如固定吊扇的螺絲螺母、煤氣瓶的接頭和機械設備里零件間的固定連接等;而多線螺紋由於其螺紋升角較大(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小,用於傳遞動力和運動,例如用於抬高車輪維修的千斤頂、用於夾緊工件進行鉗工加工的台虎鉗和用於加工螺紋車床絲桿等。
多線螺紋, 多線螺紋的各螺旋線沿軸向等距分布, 解決等距分布的問題叫分頭( 分線) ,等距誤差的大小影響螺紋的嚙合精度及使用壽命。多線螺紋每旋轉一周時, 能移動幾倍的螺距, 它多用於快速機構中。
在各種機械產品中, 很多零件都帶有螺紋, 螺紋用途十分廣泛, 有起連接( 或固定) 作用的, 有起傳遞動力作用的, 也有起減速運動作用的。由一條螺旋線形成的螺紋叫單線( 單頭) 螺紋, 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的軸向等距分布的螺旋線所形成的螺紋叫多線( 多頭) 螺紋。
在普通車床上車削多線螺紋是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 在數控車床上加工多線螺紋也是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 但牙形兩側面光潔度較難達到圖紙要求, 特別是大螺距、蝸桿模數較大的多線螺紋, 在數控車床上更難保證精度要求。因此, 精度要求較高的多線螺紋多數採用普通車床加工, 而且加工出來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達到圖紙要求。
㈣ 飛機發動機上螺旋線(白色的)有什麼作用
發動機中軸的位置則有流線型的整流罩,上面塗有黑白螺旋紋。在地面機場嘈雜的環專境下,一台低速屬旋轉發動機的噪音可能容易被忽略,但這些條紋卻會提示機務人員,讓大家遠離危險的發動機進氣口。在空中飛行時,它也是一種肉眼觀察發動機運轉狀況的保留手段
㈤ 從力學角度證DNA為什麼是雙螺旋結構
從力學角度證DNA為什麼是雙螺旋結構
1909年,丹麥植物學家約翰遜用「基因」一詞取代了孟德爾的「遺傳因子」。從此,基因便被看作是生物性狀的決定者,或者說,被看成是生物遺傳變異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926年,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發表了著名的《基因論》。他和其他學者用大量的實驗證明,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基因在染色體上佔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間,並呈現為直線排列。這樣一來,就使孟德爾關於「遺傳因子」的假說,體現到具體的遺傳物質——基因這一概念上。這個結論,為後來進一步研究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礎。盡管情況如此,但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直到上個世紀40年代,當生物科學工作者弄清楚了「核酸」,特別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乃是一切生物傳宗接代的遺傳物質時,「基因」這一概念才有了確切的生物學內涵。其間,1951年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獲得了DNA的結晶體;1952年又獲得了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在此基礎上,於1953年,年僅25歲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與37歲的英國科學家西斯?克里克共同闡明了這個劃時代的學術成果,——他們從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圖上解讀了它的「雙螺旋結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創了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它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跨入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階段,並使遺傳學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層次,從而邁出了解開「生命之謎」的重要一步。
應該承認,當時的兩項科學成就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美國加州大學森格爾教授發現了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狀結構;二是,X射線衍射技術在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中得到了實際的應用,從而有了觀測分子內部結構的實驗手段。正是在這樣的科學背景和研究條件下,才促使沃森來到英國劍橋大學與克里克合作,致力於研究DNA的結構模式。他們通過對大量X射線衍射實驗結果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1953年4月25日英國的《發現》雜志上。在隨後的日子裡,科學家們便圍繞著DNA的結構和作用,陸續地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進展,並於1961年終於成功地破譯了「遺傳密碼」,以雄辯的實驗依據證實了DNA雙螺旋結構這個結論的正確性。沃林、克里克、威爾金斯等三人,因此而共同分享了196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參見[1])
二 核苷酸只有四種結構模型
基因(DNA)是自然界唯一能夠自我復制的生物分子。正是由於DNA的這種精細准確的自我復制功能,為生物體將其祖先的生物特性傳遞給下一代提供了保證。現代生物學研究已經清楚地證明,NDA是由大量「核苷酸分子」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分子有四種類型,它們按著不同的順序排列,構成了含有各種遺傳信息的生物基因(DNA)。基因是包含著特定遺傳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片段。
實驗證明,「大腸桿菌」是一個品系繁多的大家族,其中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類型。生物學的研究發現,一些品系的大腸桿菌,本身缺少指導合成某些特殊營養物質的基因,因此,它們必須從培養基中直接攝取營養物質才能生活,——這樣的大腸桿菌,被生物學稱之作「營養缺陷型」。例如,大腸桿菌K不能合成蘇氨酸(T)和亮氨酸(L);而它的另一個品系則不具備合成生物素(B)和甲硫氨(M)的能力。實驗表明,如果把這兩種大腸桿菌中的任何一種單獨放在缺少T、L、B、M的培養基上都不能生長。但是,當我們把這兩種品系的大腸桿菌混合在一起,然後放到缺少TLBM這四種物質的培養基上,卻奇跡般地長出了新菌落。這是為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在大腸桿菌K的DNA中,缺少T、L兩種基因,而只含有B和M兩種另外的基因;同樣,在另一個品系大腸桿菌的DNA中,雖然不具備B和M基因,但卻含有前者所缺少的T、L兩種基因。把這兩種營養缺陷型的大腸桿菌放在一起,就等於把四種基因放在一起來進行培養。這樣一來,前一品系細胞中的DNA,就有可能通過細胞膜進入後一品系的細胞中,使兩種類型的DNA之間進行基因重組,從而形成含有T、L、B、M四種基因的新型大腸桿菌。
我們說,生物學的這一重大發現,僅僅證明DNA本身具有雙螺旋結構,但是,這里並沒有指出,形成這種雙螺旋結構的物理原因是什麼。作為深入的學術研究,完全有必要弄清以下問題:1、蛋白質分子為什麼是螺旋狀的結構?2、DNA分子為什麼是雙螺旋式的結構?3、核苷酸分子為什麼只有四種類型?4、由核苷酸分子所構成的DNA分子,能夠唯一自我復制生物分子的原因是什麼?而本文將從力學的角度上,探索並嘗試地回答這些新問題。
三 蛋白質分子為什麼是螺旋結構
這里,我們先來回答:蛋白質分子為什麼是螺旋狀的結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徵。根據《廣義時空相對論》的理論結果知道,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是:在不停「自旋」的同時,又繞著某個軸線、以一定的旋轉頻率和旋轉半徑不停地「公轉」。加上粒子本身的直線運動,就自然地構成了一種螺旋式的前進運動。這里雖不是在討論理論物理問題,但為使大家對這個結論確信無疑,還是需要簡單地介紹一點廣義時空相對論的相關理論。
誠如所知,在廣義時空相對論中(參見[2],§21),我曾經指出:若曲線M(t)是給定參數t的方程,利用基本矢量τ,μ來表達二階導數d2M/dt2,並注意到,如果參數t代表著時間,則二階導數d2M/dt2就是M點運動的「相對加速度」。把等式
dM/dt =τds/dt (1)
對參數t微分,就得出:
d2M/dt2 =τd2s/dt2+(dτ/dt)·(ds/dt) (2)
按照復合函數的微分法則,則有:
dτ/dt =(dτ/ds)·(ds/dt)
再將
dτ/ds = kμ (3)
代入等式(2)中,便可以得出:
d2M/dt2 =τd2s/dt2+μk(ds/dt)*2 (4)
由此可見,相對加速度d2M/dt2可分成兩項:一個是切向加速度矢量;另一個是法向加速度矢量。
下面,我們用運動時鍾的讀數t*來替換方程(4)。為此,需要把曲線的特別參數s寫成如下的函數關系:s = s(t*)。這里,我們約定:一階導數s』(t*)是站在動點M上的觀測者,用運動時鍾所得出地關於動點M的絕對速度。這個絕對速度可以是常數,——對應著沒有外力作用的保守體系;也可以是時間坐標t*的函數,——對應著外力作用引起的絕對速度的變化。同時,我們還要約定:運動是勻加速的。由此而來,把上式對運動系的時間坐標t* 微分兩次,便可以得出:
ds = s』(t*)dt* (5)
以及,
d2s =[s』(t*)dt*]』dt*=s』』(t*)dt*2 (6)
令絕對速度
υ= s』(t*)
以及絕對加速度
η= s''(t*)
於是,便可以得出:
ds =υdt*;
以及,
d2s =ηdt*2 (7)
由於這里是「純量」之間的微分運算,所以不必考慮絕對速度和絕對加速度的方向。再者,由於這里只限於討論「絕對加速度」為常數時的情況,因此,我們將(5)和(7)式同時代入(4)式,便可以得出:
d2M/dt2 =(ηdt*2/dt2)τ+ k(υdt*/dt)2μ (8)
不難看出,上式等號右邊的第一項代表了動點M的切向加速度,而第二項代表了它的法向加速度。等式左邊的二階導數d2M/dt2則是靜止觀測者、用靜止的鍾、所得出的動點M在曲線M(t)上運動的「相對加速度」。顯然,這個「相對加速度」乃是「切向加速度」與「法向加速度」的矢量合成結果。
下面,我們來研究在均勻引力場中,物質的運動方程。為了簡便起見,這里選擇微觀粒子沿著X軸方向的運動為運動的正方向。這里區分為兩種運動狀況來加以考慮。
第一,粒子在自由空間中的曲線運動
按照廣義時空相對論的觀點:在相互作用傳播速度有限性的前提下,運動繫上的鍾、與靜止繫上的鍾,不可能絕對地同步地記錄到一個運動事件的兩種不同的時間坐標t*和t。因此,如果利用不同的參變數t和t* 來表示(4)式的話,則相應的數學形式也就有所不同。根據本文討論的需要,我們直接按照廣義時空相對論的理論結果,寫出運動時鍾的純量讀數t* 和靜止時鍾的純量讀數t之間的關系:
dt* =ξdt,或 dt*/dt =ξ (9)
其中,
ξ= c/(c2 +υ2)1/2 (10)
對於自由空間中的勻速運動,(8)式中的η= 0,並且υ是常數,由此而來,(8)式右端的第一項等於0. 以及ξ是常數。於是,把(9)式代入(8)式便可以得出:
d2M/dt2 = k[υ2c2/(c2 +υ2)]μ (11)
再把關系式
V = υc/(c2 +υ2)1/2 (12)
代入上式,則有:
d2M/dt2 = kV2μ (13)
我們用曲率半徑ρ= 1/k代入上式,則有:
d2M/dt2 = (V2/ρ)μ (14)
這就是「勻速圓周運動」的基本公式。這一結果表明:在一個與外界沒有任何聯系的封閉的自由空間內,物體的絕對線速度υ和相對加速度都是常數,且其方向指向圓心。它的運動軌跡則是一個封閉的圓周。當體系本身具有恆定的初速度υ0時,它的運動軌跡就是一條等螺距的螺旋線。
第二,粒子在均勻引力場(η= Const.)中的運動
按照(9)式,則有:
dt*2/dt2 =ξ2 = c2/(c2 +υ2) (15)
在η等於常數的情況下,將(15)式代入(8)式,並引入相對加速度符號a(t) = d2M/dt2,得出:
a(t)=τηc2/(c2+υ2)+μkc2υ2/(c2+υ2) (16)
然後,再引入符號V2/ρ=ω公2ρ,以及ω自2 r =(ηV2/υ2), 其中,ω公為粒子的公轉頻率,ω自為粒子繞著質心「自旋」的角頻率,r代表微觀粒子本身的半徑,則上式就可以改寫成:
a(t)=(ω自2 r)τ+ (ω公2ρ)μ (17)
這就是在均勻外力作用下(η≠0),微觀粒粒子的運動方程。不難理解,如果沒有這種均勻外力的作用,微觀粒子就不會具有自旋分量,即上式中的第一項。
在上式中,如果把第一項代表切線方向的相對加速度,第二項代表了主法線方向的相對加速度。而切線τ方向的相對加速度代表著微觀粒子的「自旋」,而主法線μ方向的相對加速度代表著微觀粒子的「公轉」。這兩種加速度的合成結果,導致微觀粒子在前進運動的同時,伴隨著自旋以及繞著前進方向為軸線的公轉。其軌跡是一條螺旋線。不言而喻,所有化學元素的分子,例如氮(N)、氫(H)、碳(C)的分子等都是微觀粒子,因此,它們一定會呈現螺旋式的運動狀態。在這種運動狀態的影響下,由碳水化合物所構成的蛋白質分子必然會出現螺旋狀的結構。
四 核苷酸的類型與雙螺旋結構的原因
根據微分幾何的理論結果,我們知道
d2M/dt2 =τd2s/dt2 +μk(ds/dt)2 (18)
以及
d2M/ds2 = kμ (19)
現在,我們把上式的二階導數d2M/ds2再對具有「內蘊意義」的參數「s」微分,就得出了它的三階微分關系式。不過,這里並不是直接把二階導數d2M/ds2 = kμ對特別參數「s」進行微分,而是把這個式子右端的矢量μ和曲率k的乘積進行微分。由於從這里出發會使問題大為簡化,所以,我們的討論將從對矢量μ的微分開始,然後所得出的不變式來表示三階導數d3M/ds3、以及d3M/dt3。不過,這里不準備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討論,而是直接地引用微分幾何的理論結果(參見[3],第69—72頁),寫出三階微分鄰域的不變式如下:
dτ/ds = kμ;dμ/ds = - kτ+ζβ;dβ/ds = -ζμ (20)
其中,β是副法線方向上的單位矢量。它的方向垂直於由τ和μ相交後所構成的平面。上式中各公式的符號是選擇了「右旋坐標系」時的情況。倘若是改為「左旋坐標系」,對於曲線M(t)的定向運動來說,在切矢量τ改變方向時,在切線單位矢量τ與主法線單位矢量μ確定的旋轉方向下,公式(20)所確定的副法線單位矢量β將改變自己的正方向。所以,由方程(20)所確定的不變式「ζβ」也隨之改變符號,即:由(+ζβ)變成了(-ζβ);為了保持曲線M(t)的不變式ζ的符號,必須在公式(20)中改變矢量「β」的符號。這樣一來,在左旋的坐標系中,相伴三面形單位矢量導數的「基本關系式」可以寫成下列的形式:
dτ/ds = kμ;dμ/ds = - kτ-ζβ;dβ/ds = -ζμ (21)
其中,「ζ」是曲線的「撓率」,而r = 1/ζ是曲線的「撓率半徑」。其中,符號「ζβ」的「正」與「負」,代表著參數相同的兩個粒子之間的「自旋方向」剛好相反。
下面,我們取dβ/ds = 0,——它代表著微觀粒子的自旋軸的方向始終平行於粒子的前進方向,且β的數值不跟隨著粒子的運動路程而變換。結果,上式就可以化成:
dτ/ds = kμ;dμ/ds = - kτ-ζβ (22)
上式表明,剛體的任何運動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遠離坐標原點的平行移動;二是繞固定軸的轉動。換言之,在每一個給定的瞬間,物體的運動都是由兩個基本的運動所組成:第一,平移——此時物體在每一給定的時間內,它的各個部分都具有相同的運動速度。第二,轉動——此時物體上的某一條直線固定不動,而物體的其它部分則繞著這個固定的直線旋轉。而這種旋轉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繞著固定旋轉軸的「公轉」,另一個是繞著粒子質心的「自旋」。正如(17)式所示,第一項代表著粒子圍繞著質心的「自旋」;而第二項代表著圍繞前進方向的「公轉」。
不難理解,在上述約定的前提條件下,當粒子在前進(dτ/ds>0)、或後退(dτ/ds<0)的過程中,相伴三面形T(M,τ,μ,β)的頂點M都同時包含著「平移」和「轉動」兩個方面。這里所包含的平移和轉動,總共可以分成四種情況,分別由下列四個關系式來單獨地確定:
dτ/ds = kμ;dμ/ds = - kτ+ζβ; ………… ①
dτ/ds = kμ;dμ/ds = - kτ-ζβ; ………… ② (23)
dτ/ds = - kμ;dμ/ds = kτ-ζβ; ………… ③
dτ/ds = - kμ;dμ/ds = kτ+ζβ; ………… ④
在上述四個關系式中,曲線上的每個動點M聯系著一個相伴三面形T(M,τ,μ,β),它是由曲線上對應點發出的「切矢量」、「主法線矢量」、「副法線矢量」所構成的「直角三面形」。這些關系式不僅給出了平移的「正方向」與它的「反方向」,而且給出了每種情況下的轉動。單純地就轉動而言,這些公式一方面給出了「左旋公轉」與「右旋公轉」的情況;另一方面給出了頂點M圍繞著自己的質心「左旋自旋」與「右旋自旋」的情況。當相伴三面形的頂點M移動時,動點M所描繪的運動軌跡就肯定是一條螺旋狀的曲線。值得指出的是,在粒子構成的「自旋」中,η≠0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基於自旋的存在,所以才能出現以上四種獨立的運動類型。這里,如果我們把η≠0看成是地球引力場的作用,那麼,上式所代表的自旋一定與引力場的性質有關。
普遍的規律,對於兩個基本相同的粒子來說,只有它們的自旋相反時,才能發生「耦合作用」而成對地出現。並且,只有自旋相反的粒子之間實現了耦合,其狀態才是最穩定的狀態。基於這一考慮,我們大膽地推測:核苷酸分子總是成對地耦合在一起。假如情況真地象我們推測的那樣,再考慮到每個核苷酸分子的運動軌跡都是螺旋式的結構形狀,那麼,由這些成對存在著的核苷酸分子所構成的DNA分子,就必然具有雙螺旋式的結構特徵。另外,由於粒子的自旋運動來自於所在星球的引力特徵,所以,地球上生物的DNA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影響。
為了形象的理解上述觀點,我們不妨反過來思考,即從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中,反過來考慮微觀粒子螺旋式的運動狀態。廣義時空相對論業已證明,只有這種螺旋式的運動狀態,才能體現出微觀粒子「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對立統一。——即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如果不是這種運動狀態,將難以解釋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實際上,這種理解方法在物理學中被經常地運用。例如,在中學物理中,人們就是利用「鐵粉」在磁場中的分布狀況,來證實「磁力線」的存在。正如所知,磁力線本身是看不見的,所以人們只好通過鐵粉在磁場中的分布狀態,來間接地證明磁力線本身的分布狀況。有了鐵粉的分布狀況,就間接證明了磁力線的形狀。
再者,由於只有那些自旋相反的核苷酸分子才能夠相互耦合而成對地出現,並且這些自旋相反的核苷酸分子的耦合結果只能具有以下四種可能,因此說,所有核苷酸分子只有T、L、B、M四種類型。為了明確,我們把(23)式中的四個式子間的可能耦合列成下表。
耦合條件 公轉方向相同 公轉方向相反
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①—②,③—④
①—③,②—④
上表列出了核苷酸分子各種可能的耦合關系。從上表所列出的耦合關系可以看出,核苷酸分子的耦合情況只能是表中所列出的「四種組合」,即:①—②,③—④,①—③,②—④。在給定的、均勻的引力場中,這四種結構特徵應該是唯一的。所以,地球上生物體的DNA分子只能有四種類型,並且這四種類型DNA分子的自我復制功能也是唯一的。進一步地考慮,生物體的遺傳特徵,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於所在星球上的引力特徵。改變引力場,有可能改變DNA分子的形狀。
五 結 論
總之,通過上述討論,回答了四個問題:一是蛋白質分子螺旋結構特徵的力學原因。二是,核苷酸分子成對出現的力學原因;三是,由於核苷酸分子的成對出現,所以DNA分子必定是雙螺旋結構;四是,由於同種核苷酸分子的耦合只能有四種情況,所以導致了DNA分子只能有四種類型,以及它們唯一的自我復制功能。再者,通過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結構和DNA的雙螺旋結構特徵,反過來證明了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態的螺旋式特徵。而且,只有這種螺旋式的運動特徵,才能真正體現出微觀粒子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統一,進而證明廣義時空相對論的正確性。
㈥ 三螺紋是什麼意思,有三條螺紋線纏繞么瓶蓋上的算不算三螺紋或是雙螺紋
你理解的是正確的。三螺紋,的確是有三條螺紋線纏繞在螺栓上。也稱「三頭螺紋」專
在咱們機械製造工藝屬理論中,有這樣的公式:螺距×頭數
=
導程
在車床上加工多頭螺紋時,就是按導程來加工(車)螺紋。例如有一個3頭螺栓,螺距是2,則導程是6。按6毫米掛輪,先車出第一條螺旋線,再移動小刀架2毫米,然後加工第二條螺旋線,同理,再次移動小刀架2毫米,再加工第三條螺旋線。於是,有三條螺旋線的「三頭螺紋」就加工完畢了。
多頭螺紋的作用特點是每擰一圈,行程更長。例如以前的老鋼筆,鋼筆帽裡面就是用的2頭螺紋,使得筆帽擰上擰下都很快。
㈦ 用於連接的螺紋是什麼螺紋
三角形螺紋。
三角形螺紋主要用於聯接,矩形、梯形和鋸齒形螺紋主要用於傳動;按螺旋線方向分為左旋螺紋和右旋螺紋,一般用右旋螺紋;按螺旋線的數量分為單線螺紋、雙線螺紋及多線螺紋。
聯接用的多為單線,傳動用的採用雙線或多線;按牙的大小分為粗牙螺紋和細牙螺紋等,按使用場合和功能不同,可分為緊固螺紋、管螺紋、傳動螺紋、專用螺紋等。
(7)螺旋讀數裝置中的雙紋螺旋線起何作用擴展閱讀:
一、三角形螺紋特點應用
牙型角大,自鎖性能好,而且牙根厚、強度高,故多用於聯接。常用的有普通螺紋、英制螺紋和圓柱管螺紋。
(1)普通螺紋:國家標准中,把牙型角α = 60°的三角形米制螺紋稱為普通螺紋,大徑d為公稱直徑。同一公稱直徑可以有多種螺距的螺紋,其中螺距最大的稱為粗牙螺紋,其餘都稱為細牙螺紋,粗牙螺紋應用最廣。
細牙螺紋的小徑大、升角小,因而自鎖性能好、強度高,但不耐磨、易滑扣,適用於薄壁零件、受動載荷的聯接和微調機構的調整。
(2).英制螺紋:牙型角α = 55°,以英寸為單位,螺距以每英寸的牙數表示,也有粗牙、細牙之分。主要是英、美等國使用,國內一般僅在修配中使用。
二、螺紋測量方法
①螺紋夾角的測量
螺紋夾角也叫牙型角。螺紋夾角的測量可通過測量側面角來實現,螺紋側面角是螺紋側面與螺紋軸線的垂直面之間的夾角。螺紋牙的近似輪廓在螺紋兩側直線段采樣,對采樣點進行直線最小二乘擬合。
②螺距的測量
螺距是指螺紋上某一點至相鄰螺紋牙上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測量時必須平行於螺紋軸線。
③螺紋中徑的測量
螺紋中徑是中徑線沿垂直於軸線距離,中徑線是一個假想的線。
㈧ 螺旋測微器上的測力裝置有何作用
螺旋測微器又稱千分尺,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它測長度可以准確到0.01mm,測量范圍為幾個厘米。
圖上A為測桿,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為0.5mm的螺紋,當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轉動時,將前進或後退,活動套管C和螺桿連成一體,其周邊等分成50個分格。螺桿轉動的整圈數由固定套管上間隔0.5mm的刻線去測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動套管周邊的刻線去測量。所以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長度時,讀數也分為兩步,即(1)從活動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讀出整圈數。(2)從固定套管上的橫線所對活動套管上的分格數,讀出不到一圈的小數,二者相加就是測量值。
螺旋測微器的尾端有一裝置D,擰動D可使測桿移動,當測桿和被測物相接後的壓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棘輪將滑動並有咔、咔的響聲,活動套管不再轉動,測桿也停止前進,這是就可以讀數了。
不夾被測物而使測桿和砧台相接時,活動套管上的零線應當剛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橫線對齊。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使用不當,初始狀態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個不等於零的讀數。所以再使用之前必須要先調零。
螺旋測微器原理和使用
螺旋測微器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製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
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
,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後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於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這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
,所以以螺旋測微器可准確到0.01mm。由於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測量時,當小砧和測微螺桿並攏時,可動刻度的零點若恰好與固定刻度的零點重合,旋出測微螺桿,並使小砧和測微螺桿的面正好接觸待
測長度的兩端,那麼測微螺桿向右移動的距離就是所測的長度。這個距離的整毫米數由固定刻度上讀出,小數部分則由可動刻度讀出。
使用螺旋測微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測量時,在測微螺桿快靠近被測物體時應停止使用旋鈕,而改用微調旋鈕,避免產生過大的壓力,既可使測量結果精確,又能保護螺旋測微器。
②在讀數時,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線是否已經露出。
③讀數時,千分位有一位估讀數字,不能隨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點正好與可動刻度的某一刻度線對齊,千分位上也應讀取為「0」。
④當小砧和測微螺桿並攏時,可動刻度的零點與固定刻度的零點不相重合,將出現零誤差,應加以修正,即在最後測長度的讀數上去掉零誤差的數值。
㈨ 分光計上設置了兩個游標的讀數裝置,其目的是什麼
刻度圓盤讀數方法與游標卡尺的讀數方法相似,為了消除刻度盤與分光計中心軸線之專間的屬偏心差,在刻度盤同一直徑的兩端各裝有一個游標。測量時,兩個游標都應讀數,然後算出每個游標兩次讀數的差,再取平均值。這個平均值可作為望遠鏡(或載物台)轉過的角度,並且消除了偏心差。
http://ke..com/view/559760.htm?fr=ala0_1
㈩ 螺紋作用有哪些為什麼
我把2樓和3樓的意思轉述給你,挺貼切
多線螺紋
是為了實現
螺紋快速旋合
就雙頭回螺紋而言
同螺距答、長度、直徑的情況下
雙頭螺紋的旋合時間
要比
單線旋合時間
快了一倍
當你單線螺紋
旋轉一周的時候
雙線已經完成兩周旋轉
螺紋傳動得看在什麼條件下
m30
*
1
的
這還能用於傳動么?
力大了
直接就給你擼了
對不對
螺紋的頭數是形成螺紋線的螺旋線的條數。單線螺紋由於其螺旋升角較小(不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大(有自瑣能力),用在螺紋的鎖緊,例如固定吊扇的螺絲螺母、煤氣瓶的接頭和機械設備里零件間的固定連接等;而多線螺紋由於其螺紋升角較大(容易滑動),螺絲和螺母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較小,用於傳遞動力和運動,例如用於抬高車輪維修的千斤頂、用於夾緊工件進行鉗工加工的台虎鉗和用於加工螺紋車床絲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