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 硫磺粉生產工藝 流程圖 最好全部資料
一種是 採用專用粉碎機製取。主要由原料料斗(1)、三級粉碎主機(2)、選專料器(3)、成品出屬料器(4)、風機(5)、散風裝置(6)組成。其中三級粉碎主機(2)與選料器(3)相連接,選料器(3)與成品出料器(4)相連接,成品出料器(4)與風機(5)相連接,再與散風裝置(6)連接。在本硫磺專用粉碎機有關部件內部布置安裝了由銅棒(37)、(47)和銅線(38)、(48)、(64)組成的靜電排放系統裝置。
一種是加熱硫磺到沸騰,然後冷卻硫蒸氣得到很細的硫磺粉。
2. 中石化巴陵石化煉油部硫酸裝置連運逾多少天,周期運行達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截至9月日,巴陵石化煉油事業部硫酸裝置已安全連續運行超過400天,周期運行達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這套硫酸裝置是國內第一套完全國產化的WSA濕法制硫酸裝置,於2014年2月投運,主要以干氣、液化氣脫硫再生的含硫化氫尾氣為原料,生產濃度為93—97.5%的濃硫酸。裝置運行初期,因設備故障等原因頻繁停車,開車周期最長僅51天,不僅較國內同行開車周期(均為1年左右)差距明顯,生產負荷僅50%左右,且產出的硫酸濃度低於93%。
對此,硫酸車間集思廣益,通過嚴把原料使用、強化設備管理、規范操作流程、改善工藝控制等措施,持續改進,消除瓶頸,努力延長開車周期。
今年5月,硫酸車間完成新操作法的編撰,對裝置工藝控制指標進行全面修訂,對每步操作都做了危害分析,並提出相應防範保護措施,要求班組嚴格控制,規范各項操作;以表單化形式在新操作法中列出各種異常情況的現象、原因及處理方法,要求操作人員照單操作,著力提高主動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
「高溫高壓漏點多」一度是困擾硫酸裝置長周期運行的難題之一。該事業部成立硫酸裝置長周期運行攻關組,對國內同類裝置進行深入調研,虛心向同行專家請教學習生產、設備管理經驗,編制了特護巡檢表單,對已出現過漏點、容易出現漏點以及泄漏危險程度大的設備和部位進行重點巡檢,規定班組和車間專業管理人員按規定時間進行檢查確認,及時發現並消除隱患;通過局部保溫、加強防腐等工作,減少漏點頻發、積酸等影響穩定運行的情形。
與此同時,硫酸車間還組織全員強化各類預案學習和日常演練,分析總結運行過程中有關問題處置的做法,不斷完善和固化。
3. 煙氣脫硫(脫硝)的方法分別包括哪些
煙氣脫硫(脫硝)的方法:
固體吸附再生法
主要有碳質材料吸附法、吸附法。
碳質材料吸附法
根據吸附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活性炭吸附法和活性焦吸附法兩種,其脫硫脫硝原理基本相同。活性炭吸附法整個脫硫脫硝工藝流程分兩部分:吸附塔和再生塔。而活性焦吸附法只有一個吸附塔,塔分兩層,上層脫硝,下層脫硫,活性焦在塔內上下移動,煙氣橫向流過塔。
該方法的主要優點有:①具有很高的脫硫率(98%)和低溫(100~200℃)條件下較高的脫硝率(80%);②處理後的煙氣排放前不需加熱;③不使用水,沒有二次污染;④吸附劑來源廣泛,不存在中毒問題,只需補充消耗掉的部分;⑤能去除濕法難去除的so2;⑥能去除廢氣中的hf、hcl、砷、汞等污染物,是深度處理技術;⑦具有除塵功能,出口排塵濃度小於10mg/m3;⑧可以回收副產品,如:高純硫磺、濃硫酸、化學肥料等;⑨建設費用低,運轉費用經濟,佔地面積小。
新的活性炭纖維脫硫脫硝技術。該技術是將活性炭製成直徑20μm左右的纖維狀,極大地增大了吸附面積,提高了吸附和催化能力。經過發展,該技術脫硫脫硝率可達90%。
有人將活性炭吸附和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微波誘導催化還原脫硫脫硝技術。該技術用活性炭作為氮氧化物載體,利用微波能誘導可實現脫硫脫硝率達到90%以上。
該法的吸附劑是以r-氧化鋁為載體,用鹼或鹼成分鹽的溶液噴塗載體,然後將浸泡過的吸附劑加熱、乾燥,去除殘余水分而製成。吸附劑吸附飽和後可以再生,再生過程是將吸附飽和的吸附劑送入加熱器,在溫度600℃左右加熱使得nox被釋放,然後將nox循環送回鍋爐的燃燒器中。在燃燒器中nox的濃度達到一個穩定狀態,且形成一個化學平衡。這樣就不會再生成nox而只能是n2,從而抑制nox生成。在再生器中加入還原氣體,就會產生高濃度的so2、h2s混合氣體,利用克勞斯法可以進行硫磺的回收。
cuo吸附脫硫脫硝工藝法採用吸附劑進行脫硫脫硝,整個反應分兩步:1)在吸附器中:在300℃~450℃的溫度范圍內,吸附劑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cuso4;由於cuo和生成的cuso4對nh3還原氮氧化物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結合scr法進行脫硝。2)在再生器中:吸附劑吸收飽和後生成的cuso4被送到再生器中再生,再生過程一般用h2或ch4對cuso4進行還原,再生出的二氧化硫可通過claus裝置進行回收制酸;還原得到的金屬銅或cu2s在吸附劑處理器中用煙氣或空氣氧化成cuo,生成的cuo又重新用於吸收還原過程。該工藝能達到90%以上的二氧化硫脫除率和75%~80%的氮氧化物脫除率。
吸附法反應溫度要求高,需加熱裝置,並且吸附劑的制各成本較高。隨著研究的進展,出現了將活性焦/炭(ac)與cuo結合的方法。二者結合後可制各出活性溫度適宜的催化吸收劑,克服了ac使用溫度偏低和cuo/al2o3活性溫度偏高的缺點。
採用一步法乾式洗滌,可脫除煙氣中99%以上的硫氧化物,並可選擇性地或同時除去99%的氮氧化物,排放尾氣完全符合環境標准。由於它採用無機化合物作吸收劑,而不是傳統工藝中的氨,因此其副產物是可回收的硝酸鹽和硫酸鹽,而不是需要堆埋的污染環境的石膏副產物。該工藝適用於以天然氣或煤為燃料的發電廠,仍在實驗階段,未見諸工業應用。
氣固催化脫硫脫硝技術
此類工藝使用催化劑降低反應活化能,促進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脫除,比起傳統的工藝,具有更高的氮氧化物脫除效率。
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去除nox。此工藝可脫除95%的so2、90%的nox和幾乎所有的顆粒物。
該工藝除了將煙氣中的so2轉化為so3後製成硫酸,以及用scr除去nox外,還能將co及未燃燒的烴類物質氧化為co2和水。此工藝脫硫脫硝效率較高,沒有二次污染,技術簡單,投資及運行費用較低,適用於老廠的改造。
是一種新型的高溫煙氣凈化工藝,該工藝能同時去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並且都是在一個高溫的集塵室中集中處理。由於將三種污染物的脫除集中在一個設備上,從而降低了成本並減少了佔地面積。其缺點是由於要求的煙氣溫度為300℃~500℃,就需要採用特殊的耐高溫陶瓷纖維編織的過濾袋,因而增加了成本。
煙氣清潔工藝已發展到中試階段,燃煤鍋爐煙氣中的so2和nox的脫除效率能達到99%以上。該工藝是在單獨的還原步驟中同時將so2催化還原為h2s,nox還原為n2,剩餘的氧還原為水;從氫化反應器的排氣中回收h2s;從h2s富集氣體中生產元素硫。
循環流化床技術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技術成熟可靠,而且投資運行費用也大為降低,為了開發更經濟、高效、可靠的聯合脫硫脫硝方法,人們將循環流化床引入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中。
煙氣循環流化床聯合脫硫脫硝技術是用消石灰作為脫硫的吸收劑脫除二氧化硫,產物主要是caso4和10%的caso3;脫硝反應使用氨作為還原劑進行選擇催化還原反應,催化劑是具有活性的細粉末化合物feso4·7h2o,不需要支撐載體,運行溫度在385℃。
吸收劑噴射技術
將鹼或尿素等乾粉噴入爐膛、煙道或噴霧乾式洗滌塔內,在一定條件下能同時脫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脫硝率主要取決於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比、反應溫度、吸收劑的粒度和停留時間等。不過當系統中二氧化硫濃度低時,氮氧化物的脫除效率也低。因此,該工藝適用於高硫煤煙氣處理。
爐膛石灰(石)/尿素噴射同時脫硫脫硝工藝將爐膛噴鈣和選擇非催化還原結合起來,實現同時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噴射漿液由尿素溶液和各種鈣基吸收劑組成,總含固量為30%,ph值為5~9,與干ca(oh)2吸收劑噴射方法相比,漿液噴射增強了so2的脫除,這可能是由於吸收劑磨得更細、更具活性。
整體乾式so2/nox排放控制工藝採用下置式燃燒器,這些燃燒器通過在缺氧環境下噴入部分煤和空氣來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過剩空氣的引入是為了完成燃燒過程,以及進一步除去氮氧化物。低氮氧化物燃燒器預計可減少50%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在通入過剩空氣後可減少70%以上的nox排放。無論是整體聯用乾式so2/nox排放控制系統,還是單個技術,都可應用於電廠或工業鍋爐上,主要適用於較老的中小型機組。
電子活化氧化法
主要有電子束照射法和脈沖電暈等離子體法。
1.電子束照射法
利用陰極發射並經電場加速形成高能電子束,這些電子束輻照煙氣時產生自由基,再和sox和nox反應生成硫酸和硝酸,在通入氨氣(nh3)的情況下,產生(nh4)2so4和nh4no3氨鹽等副產品。脫硫率90%以上,脫硝率80%以上。但耗電量大(約占廠用電的2%),運行費用高。
2.脈沖電暈等離子體法
該方法由於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簡便,顯著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效果以及副產物可作為肥料回收利用等優點而成為國際上脫硫脫硝的研究前沿。脈沖電暈等離子體技術和電子束法均屬於等離子體法.脈沖電暈與傳統的液相(氫氧化鈣或碳酸氫銨)吸收技術相結合,提高了煙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脫除效率,實現脫硫、脫硝的一體化。脈沖電暈放電脫硫脫硝有著突出的優點,在節能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對電站鍋爐的安全運行也沒有影響。
濕法脫硫脫硝
濕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工藝通常在氣/液段將no氧化成no2,或者通過加入添加劑來提高no的溶解度。濕式同時脫硫脫硝的方法大多處於研究階段,包括氧化法和濕式絡合法。
氧化法
氯酸氧化工藝是採用濕式洗滌系統,在一套設備中同時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工藝採用氧化吸收塔和鹼式吸收塔兩段工藝,在脫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同時脫除有毒微量金屬元素,如as、be、cd、cr、pb、hg和se。isabelle等研究了在酸性條件下利用雙氧水將nox和so2氧化成硝酸和硫酸的工藝。
黃磷氧化法是將no氧化為no2,與液態的鹼性吸收漿液反應生成硫酸鹽和硝酸鹽,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去除率達到95%以上,但黃磷具有易燃性、不穩定性和一定的毒性,需用預處理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濕式絡合吸收工藝
濕式絡合吸收工藝一般採用鐵或鈷作催化劑。在水溶液中加入能絡合no的絡合劑後,使之結合成絡合物。與絡合劑結合的no可與溶液中的so32-/hso3-發生反應,形成一系列n-s化合物,並使絡合劑再生。該工藝需通過從吸收液中去除連二硫酸鹽、硫酸鹽和n-s化合物以及三價鐵螯合物還原成亞鐵螯合物而使吸收液再生。
4. 為什麼硫磺制酸中會選擇填料塔
中國石油化制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150kt/a硫酸裝置為公司「煤代油」工程的配套裝置,主要處理「煤代油」裝置H2S尾氣,並為公司己內醯胺提供w (H2SO4)98%硫酸和游離SO3(w)20%發煙硫酸。該裝置是我國第一套硫磺和硫化氫聯合制酸裝置,由巴陵石油化工設計院設計,採用「3+2」兩轉兩吸、濕法與干法相結合的制酸工藝,吸收工序採用了直接冷凝成酸與吸收成酸相結合的工藝。裝置設計能力為協(H2SO4)98%硫酸62kt/a、游離SO3(w)20%發煙硫酸88kt/a;副產4.2MPa中壓蒸汽204kt/a。該裝置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2006年3月投料試車,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各項工藝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1 原料氣組成 該裝置的原料由固體硫磺和「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見表1。 表1 「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項目 低硫工況 高硫工況氣體組分(φ),% CO2 68.49 68.25 H2 0.14 0.15 N2 1.03 1.07 H2S 30.08 30.35 COS 0.18 0.11 CH3OH 0.08 0.07 平均分子量/(g
5. 實驗室氨氣的原理,裝置,收集及檢驗
加熱固體銨鹽和鹼的混合物
反應原理:2NH₄Cl+Ca(OH)₂=加熱= CaCl₂+2NH₃↑+2H₂O
反應裝置:固體+固體加熱制氣體裝置。包括試管、酒精燈、鐵架台(帶鐵夾)等。
凈化裝置(可省略):用鹼石灰乾燥。
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驗滿方法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於試管口,試紙變藍色;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於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尾氣裝置:收集時,一般在管口塞一團棉花球,可減少NH₃與空氣的對流速度,收集到純凈的NH₃。
注意事項:
不能用NH₄NO₃跟Ca(OH)₂反應制氨氣。硝酸銨受撞擊、加熱易爆炸,且產物與溫度有關,可能產生NH₃、N₂、N₂O、NO。
實驗室制NH₃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₂。因為NaOH、KOH是強鹼,具有吸濕性(潮解)易結塊,不易與銨鹽混合充分接觸反應。又KOH、NaOH具有強腐蝕性在加熱情況下,對玻璃儀器有腐蝕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₂制NH₃。
用試管收集氨氣要堵棉花。因為NH₃分子微粒直徑小,易與空氣發生對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₃與空氣對流,確保收集純凈;減少NH₃對空氣的污染。
實驗室制NH₃除水蒸氣用鹼石灰,而不採用濃H₂SO₄和固體CaCl₂。因為濃H₂SO₄與NH₃反應生成(NH₄)₂SO₄。NH₃與CaCl₂反應能生成CaCl₂·8NH₃(八氨合氯化鈣)。
(5)wsa濕煙氣制酸裝置廢熱鍋爐的設計開發擴展閱讀:
氨氣的工業製法:
空氣中的氮氣加氫
隨著大型化的發展,氨合成圈已成為降低合成氨能耗的主要單元之一。近代大型氨合成裝置的代表設計有三種:
1、布朗的三塔三廢鍋氨合成圈
布朗三塔三廢鍋氨合成圈由3個合成塔和3個廢鍋組成。塔內有催化劑筐,氣體由外殼與筐體的間隙從底部向上流過,再由上向下軸向流過催化劑床。三塔催化劑裝填量比二塔多,最終出口氨含量可以從16.5%提高到21%以上,減少了循環氣量,節省了循環壓縮功。
合成塔控制系統非常簡單,各塔設有旁路用閥門調節氣體入塔溫度。由於氨合成反應平衡的限制,決定了催化劑溫度,不需要調節催化劑床層反應溫度。
2、伍德兩塔三床兩廢鍋氨合成圈
伍德兩塔三床兩廢鍋氨合成圈採用兩個較小的合成塔,3個催化劑床,兩塔塔後各連一個廢鍋。這種結構使反應溫度分布十分接近最優的反應溫度,氣體的循環量和壓降小,投資和能耗節省,副產高壓蒸汽多。
3、托普索兩塔三床兩廢鍋氨合成圈
托普索S-250系統採用無下部換熱的S-200合成塔和S-50合成塔組成。
還包括:
(1)廢鍋和鍋爐給水換熱器回收廢熱;
(2)合成塔進出氣換熱器,水冷器,氨冷器和冷交換器,氨分離器及新鮮氣氨冷器等。合成塔為徑向流動催化劑床,採用1.5mm~3mm小催化劑,壓降為0.3MPa。由S-200型塔出來的合成氣,經廢熱鍋爐回收熱量,並保證入S-50型塔的合適溫度,以提高單程合成率。
6. 什麼是組成甘酸的原料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150kt/a硫酸裝置為公司「煤代油」工程的配套裝置,主要處理「煤代油」裝置H2S尾氣,並為公司己內醯胺提供w (H2SO4)98%硫酸和游離SO3(w)20%發煙硫酸。該裝置是我國第一套硫磺和硫化氫聯合制酸裝置,由巴陵石油化工設計院設計,採用「3+2」兩轉兩吸、濕法與干法相結合的制酸工藝,吸收工序採用了直接冷凝成酸與吸收成酸相結合的工藝。裝置設計能力為協(H2SO4)98%硫酸62kt/a、游離SO3(w)20%發煙硫酸88kt/a;副產4.2MPa中壓蒸汽204kt/a。該裝置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2006年3月投料試車,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各項工藝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1 原料氣組成 該裝置的原料由固體硫磺和「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見表1。 表1 「煤代油」裝置H2S尾氣組成項目 低硫工況 高硫工況氣體組分(φ),% CO2 68.49 68.25 H2 0.14 0.15 N2 1.03 1.07 H2S 30.08 30.35 COS 0.18 0.11 CH3OH 0.08 0.07 平均分子量/(gmol-1) 40.820 40.772 氣體流量/(m3h-1) 4328 7617 H2S尾氣中主要組分是CO2和H2S,隨著工況的不同,氣體組分和流量有一定差別。 2 工藝流程 該裝置分為熔硫工序、焚硫工序、轉化工序、干吸工序及廢熱回收系統,硫磺和硫化氫聯合制酸裝置工藝流程見圖1(略)。 2.1 熔硫工序 將袋裝固體硫磺和適量的生石灰倒人上料倉中,再遺過皮帶給料機將物料送至快速熔硫槽。熔化後的液體硫磺從溢流口流至助濾槽,再由泵輸送至液硫過濾機過濾,過濾後的精硫流至精硫槽,一部分經液硫輸送泵直接送至焚硫爐與酸性H2S氣體共同燃燒,一部分送人液硫儲罐備用。該工序的各槽都有頂蓋並加保溫,並設有放空管,保證了工作環境的清潔、安全。 2.2 焚硫工序 液硫由液硫輸送泵加壓經機械噴嘴霧化後噴人焚硫爐,酸性H2S氣體經儲罐緩沖減壓後由H2S噴嘴噴人焚硫爐。空氣乾燥後由鼓風機送人焚硫爐,與液硫和H2S氣體充分混合,燃燒反應生成SO2和H2O。 2.3 轉化工序 轉化工序採用濕法與干法相結合的工藝,「3+2」流程,從廢熱鍋爐出來的爐氣經氣體過濾器進入轉化器,爐氣經一至三段催化劑床層濕法轉化後進人冷凝成酸塔、煙酸塔、一吸塔和纖維除霧器,再進入四、五段催化劑床層干法轉化後進人二吸塔。 2.4 干吸工序 干吸工序採用直接冷凝成酸與吸收成酸相結合的工藝,生產w(H2SO4)98%硫酸和游離SO3(w)20%發煙硫酸。酸循環系統採用塔一槽一泵一酸冷卻器一塔的配置。空氣經空氣過濾器過濾進入乾燥塔,由塔頂噴淋的w(H2SO4)98%硫酸乾燥後由空氣鼓風機送人焚硫爐和轉化器。循環酸經陽極保護酸冷卻器冷卻後由酸泵送至乾燥塔頂,再迴流至干吸塔酸循環槽。冷凝成酸塔、煙酸塔循環酸由酸泵送到各自酸冷卻器冷卻後進煙酸循環槽,一吸塔循環酸由酸泵送到陽極保護酸冷卻器冷卻後進干吸塔酸循環槽,二吸塔循環酸由酸泵送到陽極保護酸冷卻器冷卻後進二吸塔酸吸循環槽。 2.5 廢熱回收系統 脫鹽水經除氧器除氧後由給水泵送熱管省煤器預熱,再進入廢熱鍋爐汽包。廢熱鍋爐產生的飽和蒸汽送人中溫過熱器,然後進入轉化一段出口的高溫過熱器,產生的過熱蒸汽減溫、減壓後並人公司蒸汽管網。 3 工藝和裝置特點 該硫磺和硫化氫聯合制酸的工藝和裝置具有如下特點: a.熔硫工序各槽的液位、皮帶給料機輸磺量均由主控系統自動控制,液硫過濾機設有液壓抽芯和振動鐐渣裝置,操作簡單。熔硫工序冷凝水和廢熱均可回收利用。 b.H2S尾氣中的硫化氫、氫氣、甲醇等在焚硫爐內燃燒生成水,使得焚硫爐出口爐氣水含量偏高,爐氣水含量越高,露點也越高。經檢測,該裝置省煤器出口露點為245℃,廢熱鍋爐出口氣體w(H2O)超過10%,均比普通硫磺制酸裝置高許多,因此需對煙氣管澈換熱器、轉化器等設備採取防腐處理。 c.焚硫爐燃燒溫度一般控制在1020℃左右,使原料燃燒完全以免產生升華硫。焚硫爐中後部加入二次空氣以強化燃燒。 d.轉化採用丹麥托普索公司催化劑,其中一至三段採用WSA催化劑,以保證SO2總轉化率達到99.8%以上,減少裝置有害氣體排放。經檢驗,該催化劑具有
7. 布袋除塵器的作用是什麼
布袋式除塵器屬於環保設備的一種,作用是大氣污染治理。過濾粉塵廢氣。
布袋式除塵器主要由上箱體(凈氣室)、中箱體(塵氣室)、灰斗、脈沖清灰系統、濾袋、濾袋骨架、進出風口、壓差計、檢修人孔、卸灰裝置、和pLc控制儀等組成。
布袋除塵器它適用於捕集細小、乾燥、非纖維性粉塵。濾袋採用紡織的濾布或非紡織的氈製成,利用纖維織物的過濾作用對含塵氣體進行過濾,當含塵氣體進入袋式除塵器後,顆粒大、比重大的粉塵,由於重力的作用沉降下來,落入灰斗,含有較細小粉塵的氣體在通過濾料時,粉塵被阻留,使氣體得到凈化。
(7)wsa濕煙氣制酸裝置廢熱鍋爐的設計開發擴展閱讀:
布袋除塵器的分類
1、機械振動類
用機械裝置(含手動、電磁或氣動裝置)使濾袋產生振動而清灰的布袋除塵器,有適合間隙工作的非分室結構和適合連續工作的分室結構兩種構造形式的布袋除塵器。
2、分室反吹類
採取分室結構,利用閥門逐室切換氣流,在反向氣流作用下,迫使濾袋形縮癟或鼓脹而清灰的布袋除塵器。
3、噴咀反吹類
以高壓風機或壓氣機提供反吹氣流,通過移動的噴咀進行反吹,使濾袋變形抖動並穿透濾料而清灰的布袋除塵器(均為非分室結構)。
4、振動、反吹並用類
機械振動(含電磁振動或氣動振動)和反吹兩種清灰方式並用的布袋除塵器(均為分室結構)。
5、脈沖噴吹類
以壓縮空氣為清灰動力,利用脈沖噴吹機構的瞬間內放出壓縮空氣,誘導數倍的二次空氣高速射入濾袋,使濾袋急劇鼓脹,依靠沖擊振動和反向氣流而清灰的布袋除塵器。
8. 煙氣廢熱鍋爐設計需要考慮輻射傳熱嗎
輻射傳熱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制約:
①煙氣與製品的溫度差;
②煙氣與製品接觸的面,
③煙氣的輻射能力。為了強化輻射傳熱的效率,也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從第一個因素中,我們可以想到,如果提高煙氣的溫度,也就是增大了煙氣與製品的溫度差,這對輻射傳熱是有好處的。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看,提高煙氣的溫度,就勢必要增加燃料的消耗量,這對降低產品成本、節約燃耗不利。同時,要提高煙氣溫度,燃燒室的溫度也必然要相應提高。燃燒室溫度的提高,勢必會加劇燃燒室耐火材料的損壞,縮短其壽命。所以,用提高煙氣溫度的辦法來強化輻射傳熱,在實際生產中不常採用。但隨著快速燒成問題的提出,這個問題又很自然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因為推車速度加快了,單位時間內進窯的製品多了,為了使這么多產品達到規定的燒成溫度,完成其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這就要求燃燒室在單位時間內提供更多的熱量,也就是要提高爐子的空間熱強度。爐子的空間熱強度提高了,從燃燒室進入窯道內的煙氣的溫度也就必然有所提高。但這個辦法,只能在燃燒室耐火材料容許的范圍內採用,故目前還有一定的局限。以後隨著耐火材料質量的提高,快速燒成研究的進展,就可以在這個方面多做點文章。第二個影響因素,人們也已經在生產實踐中採用。例如,通過合理裝車、適當稀碼、使火道暢通,從而增大煙氣與製品的接觸面積,以強化輻射傳熱。第三個影響因素,也已應用於生產實踐。例如,在隧道窯設計中,燒成帶的尺寸一般都比預熱、冷卻帶大,其目的之一就在於增加氣體輻射層厚度,提高煙氣的輻射率。同時,使煙氣中的CO2、水蒸氣、游離碳素等固體,微粒的含量增加,也可以提高煙氣的輻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