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zr3r燃燒熱實驗裝置南京

zr3r燃燒熱實驗裝置南京

發布時間:2021-03-05 11:39:35

『壹』 物理小實驗

1.伯努利定律:在一個漏斗的大口處放一個乒乓球(貼緊),在小口處用力吹,而乒版乓球不掉下來。
2.大氣壓權原理:在一張平整的桌子上面平鋪一張平整的報子,在報子下面要幾乎不留空氣,然後在報子和桌子之間輕輕插一把塑料尺子,留一半在外面,然後用手打尺子的這半邊,只見尺子斷了,而報子還是把尺子「壓住了」。
3.分子運動:准備兩杯等體積的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然後分別滴一滴紅墨水,過一會兒,只見那杯冷水還沒有全部變紅,而那杯熱水幾乎全部變紅了.

『貳』 奈的恆容燃燒熱和恆壓燃燒熱是多少

奈的恆容燃燒熱是來-5153KJ/mol,恆源壓燃燒熱是-3255KJ/mol。

在恆容條件下測得的燃燒熱稱為恆容燃燒熱(Qv);在恆壓條件下測得的燃燒熱稱為恆壓燃燒熱(Qp)。

恆容燃燒熱:△U=Qv;恆壓燃燒熱:△Q,p=△H=△U +p△V

恆容熱等於系統內能的變化,恆壓熱等於系統的焓變。

若以摩爾為單位,把參加反應的氣體和反應生成的氣體作為理想氣體處理,則有下列關系式:Qp=Qv+△nRT,這樣由反應前後氣態物質的量的變化,就可以算出恆壓燃燒熱。

(2)zr3r燃燒熱實驗裝置南京擴展閱讀

化學反應熱效應

當生成物與反應物溫度相同時,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化學反應熱效應一般稱為反應熱。

注意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是化學反應熱效應:

1、生成物的溫度和反應物的溫度相同,避免將使生成物溫度升高的或降低所引起的熱量變化混入到反應熱中。

2、只做體積功不做其它功。

恆容反應熱QV

容量恆定過程中完成的反應稱恆容反應,其熱效應稱恆容反應熱QV。

QV=∆U即恆容反應過程中,體系吸收的熱量全部用來改變體系的內能。

『叄』 如何測定液體燃燒熱

有機物的燃燒焓△cHm是指1摩爾的有機物在P時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通常稱燃燒熱.燃燒產物指定該化合物中C變為CO2 (g),H 變為H2O(l),S變為SO2 (g),N變為N2 (g),Cl變為HCl(aq),金屬都成為游離狀態.
燃燒熱的測定,除了有其實際應用價值外,還可用來求算化合物的生成熱,
化學
反應的 反應熱和鍵能等.?
量熱方法是熱力學的一個基本實驗方法.熱量有 Qp 和 Qv 之 分.用氧彈熱量計測得的是恆容燃燒熱Qv;從手冊上查到的燃燒熱數值都是在298.15K,10 1.325kPa條件下,即標准摩爾燃燒焓,屬於恆壓燃燒熱Qp.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Qv=△U;Qp=△H.若把參加反應的氣體和反應生成的氣體都作為理想氣體處理,則它們之間存在 以下關系:
△H=△U+△(PV) Qp=Qv+△nRT
式中,△n為反 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中氣體的物質的量之差;R為氣體常數;T為反應的熱力學溫度.
在本實驗中,設有mg物質在氧彈中燃燒,可使Wg水及量熱器本身由T1升高到T2 , 令Cm代表量熱器的熱容,Qv為該有機物的恆容摩爾燃燒熱,則:
|Qv|=(Cm+W)(T2 - T1)·M / m
式中,M為該有機物的摩爾質量.
該有機物的燃燒熱則為:?
△cHm =△rHm=Qp=Qv+△nRT
= -M (Cm+W)(T2 - T1)/ m+△nRT
由上式,我們可先用已知燃燒熱值的苯甲酸,求出量熱體系的總熱容 量(Cm+W)後,再用相同方法對其它物質進行測定,測出溫升△T=T2 - T1,代入上式,即可 求得其燃燒熱.
3 儀器 試劑
GR3500型氧彈熱量計 1套 直尺 1把 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 1台 剪刀 1把氧氣鋼瓶 1個 萬用電表 1個氧氣減壓閥 1個 台秤 1台壓片機 1台 引燃專用絲
容量瓶(1000mL,500mL)各 1個 苯甲酸(分析純)
萘(分析純)
4 實驗步驟
測定熱量計的水當量(即總熱容量)
① 壓片
用台秤預稱取0.9g~1.1g的苯甲酸,在壓片機上壓成圓片.樣片壓得太緊,點火時不易全部燃燒;壓得太松,樣品容易脫落.將壓片製成的樣品放在干凈的濾紙上,小心除掉有污染和易脫落部分,然後在分析天平上精確稱量.
裝氧彈
a 截取20 cm的鎳鉻燃燒絲,在直徑約3mm的玻璃棒上,將其中段繞成螺旋形5圈~6圈.
b 將氧彈蓋取下放在專用的彈頭座上,用濾紙擦凈電極及不銹鋼坩堝.先放好坩堝,然後用鑷子將樣品放在坩堝正中央.將准備好的燃燒絲兩端固定在電極上,並將螺旋部分緊貼在樣品的上表面,然後小心旋緊氧彈蓋.用萬用表檢查兩電極間的電阻值,一般不應大於20Ω.
充氧氣
充氣前先用扳手輕輕擰緊氧彈上的放氣閥.
第二,用手擰掉氧彈上的充氣閥螺絲,將氧氣鋼瓶上的充氣管螺絲擰入充氣閥,用扳 手輕輕擰緊.檢查氧氣鋼瓶上的減壓閥,使其處於關閉狀態,再打開氧氣鋼瓶上的總開關. 然後輕輕擰緊減壓閥螺桿(擰緊即是打開減壓閥),使氧氣緩慢進入氧彈內.待減壓閥上的減壓表壓力指到1.8MPa~2.0MPa之間時停止,使氧彈和鋼瓶之間的氣路斷開.這時再從氧彈上取下充氣螺絲,並將原來氧彈上的充氣閥螺絲擰回原處.充氣完畢關閉氧氣鋼瓶總開關,並 擰松壓閥螺桿.
安裝熱量計:熱量計包括外筒,攪拌馬達,內筒和控制台等.
先放好內筒,調整好攪拌,注意不要碰壁.將氧彈放在內筒正中央,接好點火插 頭,加入3000mL自來水.插入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上的測溫探頭,注意既不要和氧彈接觸,又不要和內筒壁接觸,使導線從蓋孔中出來,安裝完畢.再次用萬用表檢查電路是否暢通.
數據測量:打開攪拌,穩定後打開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監視內筒溫度. 待溫度基本穩定後開始記錄數據,整個數據記錄分為三個階段:
a 初期:這是樣品燃燒以前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觀測和記錄周圍環境和量熱體系在試驗開始溫度下的熱交換關系.每隔1分鍾讀取溫度1次,共讀取6次.
b 主期:從點火開始至傳熱平衡稱為主期.
在讀取初期最末1次數值的同時,旋轉點火旋鈕即進入主期.此時每0 .5min讀取溫度1次,直到溫度不再上升而開始下降的第1次溫度為止.
c 末期:這一階段的目的與初期相同,是觀察在試驗後期的熱交換關系.此階段仍是每0.5min讀取溫度1次,直至溫度停止下降為止(約共讀取10次).
停止觀測溫度後,從熱量計中取出氧彈,緩緩旋開放氣閥,在5min左右放盡氣體,擰開並取下氧彈蓋,氧彈中如有煙黑 或未燃盡的試樣殘余,試驗失敗,應重做.實驗結束,用干布將氧彈內外表面和彈蓋擦凈,最好用熱風將彈蓋及零件吹乾或風干.
萘的燃燒熱的測定:稱取0.8g~1g 萘,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測定.
5 數據處理
(1) 用雷諾法校正溫差.具體方法為:將燃燒前後觀察所得的一系列水溫和時間關系作圖,得一曲線,如圖Ⅱ-1-1所示.
圖Ⅱ-1-1 雷諾溫度校正圖 圖Ⅱ- 1-2 絕熱良好情況下的雷諾校正圖
圖中H點意味著燃燒開始,熱傳入介質;D點為觀察到的最高溫度值;從相當於室溫的J點作水平線交曲線與I,過I點作垂線ab,再將FH線和GD線延長並交ab線於A,C兩點,其間的溫度差值即為經過校正的△T.圖中Ⅱ-1-1A A′為開始燃燒到溫度上升至室溫這一段時間△t1內,由環境輻射和攪拌引進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溫,故應予扣除.CC′為由室溫升到最高點D這一段時間△t2內,熱量計向環境的熱漏造成的溫度降低,計算時必須考慮在內,故可認為,AC兩點的差值較客觀地表示了樣品燃燒引起的升溫數值.
在某些情況下,熱量計的絕熱性能良好,熱漏很小,而攪拌器功率較大,不斷引進的能量使得曲線不出現極高溫度點,如圖Ⅱ-1-2.校正方法相似.
用公式法校正溫差:
①量結果按下列公式計算:
K=(Q·a+gb) / 〔(T-T.)+△t〕
式中 K——量熱體系的熱容量;
Q——苯甲酸的熱值( J·g-1);
a——苯甲酸的重量(g);
g——燃燒絲的熱值(J·g-1);
b——實際消耗的引火絲重量(g );
T——直接觀測到的主期的最終溫度;
T0——直接觀測到的主期的最初溫度;
t——熱量計熱交換校正值.
② 熱量計熱交換校正值△t,用奔特公式計算:
△t=m(v+v1) / 2+v1r
式中: v——初期溫度變率;
v1——末期溫度變率;
m——在主期中每0.5min溫度上升不小於0.3℃的間隔數,第一間隔不管溫度升高多少度都計入m中;
r:在主期每半分鍾溫度上升小於0.3℃的間隔數;
③記錄及計算示例:
室 溫 :22.3℃;
外筒溫度:22.5℃;
內筒溫度:21.8℃;
苯甲酸熱值:26465J·g-1
6 注意事項
(1) 試樣在氧彈中燃燒產生的壓力可達14MPa. 因此在使用後應將氧彈內部擦乾凈,以免引起彈壁腐蝕,減少其強度.
(2) 氧彈,量熱容器,攪拌器在使用完畢後,應用干布擦去水跡,保持表面清潔乾燥.
(3) 氧氣遇油脂會爆炸.因此氧氣減壓器,氧彈以及氧氣通過的各個部件,各連接部分不允許有油污,更不允許使用潤滑油.如發現油垢,應用乙醚或其它有機溶劑清洗干凈.
坩堝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清洗和除去碳化物,並用紗布清除粘著的污點.
7.思考題
(1) 固體樣品為什麼要壓成片狀 如何測定液體樣品的燃燒熱
(2) 根據誤差分析,指出本實驗的最大測量誤差所在.
(3) 如何用萘的燃燒熱數據來計算萘的標准生成熱

『肆』 南京的高中是學那個教材版本,以及各科的教材上課順序。

數學 蘇教版 順序 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必修二,必修三,選修部分
物理 人教版 順序 必修一,必修二,選修3-1,選修部分
化學 人教版 順序 必修一,必修二,選修部分

數學
選修Ⅰ
1.統計
抽樣方法。總體分布的估計。正態分布。
線性回歸。
2.極限與導數
數列的極限。
函數的極限。極限的四則運算。
導數的概念。多項式函數的導數。
導數的應用:變化率。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積分建立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選修Ⅱ
1.概率與統計
離散型隨機變數的分布列。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樣方法。總體分布的估計。正態分布。線性回歸。
極限 數學歸納法。數學歸納法應用舉例。
數列的極限。
函數的極限。極限的四則運算。函數的連續性。
3.導數與微分
導數的概念。導數的幾何意義。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
兩個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復合函數的導數。基本導數公式。
微分的概念與運算。
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積分
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的簡單性質。微積分基本公式。
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不定積分的線性性質。基本積分公式。
平面圖形的面積。旋轉體的體積。路程問題。變力作功。
微積分學建立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5.復數
復數的概念。復數的向量表示法。
復數的加法與減法。復數的乘法與除法。
復數的三角形式。復數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開方。
6.研究性課題
有關研究性課題的要求和教學目標見本大綱必修課中"研究性課題"的說明

物理
高二

第一章 電流
一、電荷庫侖定律
二、電場
三、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五、電流和電源
六、電流的熱效應

第二章 磁場
一、指南針與遠洋航海
二、電流的磁場
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四、磁聲對運動電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電磁感應
一、電磁感應現象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三、交變電流
四、變壓器
五、高壓輸電
六、自感現象 渦流
七、課題研究:電在我家中

第四章 電磁波及其應用
一、電磁波的發現
二、電磁光譜
三、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會
五、課題研究:社會生活中的電磁波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 內能
一、分子及其熱運動
二、物體的內能
三、固體和液體
四、氣體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恆與耗散
一、能量守恆定律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三、熱機的工作原理
四、熱力學第二定律
五、有序、無序和熵
六、課題研究:家庭中的熱機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發現
二、原子核的結構
三、放射性的衰變
四、裂變和聚變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熱機的發展和應用
二、電力和電信的發展與應用
三、新能源的開發
四、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五、課題研究:太陽能綜合利用的研究

致同學們
第一章 電場 直流電路
第1節 電場
第2節 電源
第3節 多用電表
第4節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第5節 電容器

第二章 磁場
第1節 磁場磁性材料
第2節 安培力與磁電式儀表
第3節 洛倫茲力和顯像管

第三章 電磁感應
第1節 電磁感應現象
第2節 感應電動勢
第3節 電磁感應現象在技術中的應用

第四章 交變電流電機
第1節 交變電流的產生和描述
第2節 變壓器
第3節 三相交變電流

第五章 電磁波通信技術
第1節 電磁場電磁波
第2節 無線電波的發射、接收和傳播
第3節 電視行動電話
第4節 電磁波譜

第六章 集成電路感測器
第1節 晶體管
第2節 集成電路
第3節 電子計算機
第4節 感測器

高三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節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節 全反射 光導纖維
第3節 棱鏡和透鏡
第4節 透鏡成像規律
第5節 透鏡成像公式

第二章 常用光學儀器
第1節 眼睛
第2節 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3節 照相機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節 機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第2節 光的干涉
第3節 光的衍射
第4節 光的偏振

第四章 光源與激光
第1節 光源
第2節 常用照明光源
第3節 激光
第4節 激光的應用

第五章 放射性與原子核
第1節 天然放射現象 原子結構
第2節 原子核衰變
第3節 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第4節 射線的探測和防護

第六章 核能與反應堆技術
第1節 核反應和核能
第2節 核列變和裂變反應堆
第3節 核聚變和受控熱核反應

第四章 電磁感應
1 劃時代的發現
2 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
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 欏次定律
5 感生電動勢和動生電動勢
6 互感和自感
7 渦流

第五章 交變電流
1 交變電流
2 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3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4 變壓器
5 電能的輸送

第六章 感測器
1 感測器及其工作原理
2 感測器的應用(一)
3 感測器的應用(二)
4 感測器的應用實例
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點

第七章 分子動理論
1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2 分子的熱運動
3 分子間的作用力
4 溫度的溫標
5 內能

第八章 氣體
1 氣體的等溫變化
2 氣體的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
3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4 氣體熱現象的微觀意義

第九章 物態和物態變化
1 固體
2 液體
3 飽和汽和飽和汽壓
4 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第十章 熱力學定律
1 功和內能
2 熱和內能
3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
4 熱力學第二定律
5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解釋
6 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第十一章 機械振動
1 簡諧運動
2 簡諧運動的描述
3 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
4 單擺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動

第十二章 機械波
1 波的形成和傳播
2 波的圖象
3 波長、頻率和波速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5 波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多普勒效應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
3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4 光的顏色 色散
5 光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全反射
8 激光

第十四章 電磁波
1 電磁波的發現
2 電磁振盪
3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4 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
5 電磁波譜

第十五章 相對論簡介
1 相對論誕生
2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3 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4 廣義相對論簡介

第十六章 動量守恆定律
1 實驗: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
2 動量守恆定律(一)
3 動量守恆定律(二)
4 碰撞
5 反沖運動 火箭
6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的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學的新紀元
2 科學的轉折:光的粒子性
3 嶄新的一頁:粒子的波動性
4 概率波
5 不確定的關系

第十八章 原子結構
1 電子的發現
2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3 氫原子光譜
4 玻爾的原子模型
5 激光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3 探測射線的方法
4 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5 核力與結合能
6 重核的裂變
7 核聚變
8 粒子和宇宙

化學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化學與生活 選修1
第一章 關注營養平衡
第一節 生命的基礎能源---糖類
第二節 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
第三節 生命的基礎---蛋白質
第二章 促進身心健康
第一節 合理選擇飲食
第二節 正確使用葯物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節 合金
第二節 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第三節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節 塑料、纖維和橡膠
第四章 保護生存環境
第一節 改善大氣質量
第二節 愛護水資源
第三節 垃圾資源化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化學與技術 選修2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工業
課題1 化學生產過程中的基本問題
課題2 人工固氮技術——合成氨
課題3 純鹼的生產
第二單元 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
課題1 獲取潔凈的水
課題2 海水的綜合利用
課題3 石油、煤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
第三單元 化學與材料的發展
課題1 無機非金屬材料
課題2 金屬材料
課題3 高分子化合物與材料
第四單元 化學與技術的發展
課題1 化肥和農葯
課題2 表面活性劑 精細化學品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物質結構與性質 選修3
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
第一節 原子結構
第二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第二章 分子結構與性質
第一節 共價鍵
第二節 分子的立體結構
第三節 分子的性質
第三章 晶體結構與性質
第一節 晶體的常識
第二節 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
第三節 金屬晶體
第四節 離子晶體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化學反應原理 選修4

第一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一節 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
第二節 燃燒熱 能源
第三節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
第二節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第三節 化學平衡
第四節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第一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
第二節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
第三節 鹽類的水解
第四節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電化學基礎
第一節 原電池
第二節 化學電源
第三節 電解池
第四節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有機化學基礎 選修5
第一章 認識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第三節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節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第二章 烴和鹵代烴
第一節 脂肪烴
第二節 芳香烴
第三節 鹵代烴
第三章 烴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節 醇酚
第二節 醛
第三節 羧酸 酯
第四節 有機合成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
第一節 油脂
第二節 糖類
第三節 蛋白質和核酸
第五章 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時代
第一節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應用廣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節 功能高分子材料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實驗化學 選修6

第一單元 從實驗走進化學
課題一 實驗化學起步
課題二 化學實驗的綠色追求

第二單元 物質的獲取
課題一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課題二 物質的制備

第三單元 物質的檢測
課題一 物質的檢驗
課題二 物質含量的測定

第四單元 研究型實驗
課題一 物質性質的研究
課題二 身邊化學問題的探究
課題三 綜合實驗設計

希望對你有幫助 o(∩_∩)o

『伍』 如何用蔗糖的燃燒熱數據來計算蔗糖的標准生成熱

目的要求 Purposes and Demands

1.用氧彈量熱計測定蔗糖的燃燒熱。

2.明確燃燒熱的定義,了解恆壓燃燒熱與恆容燃燒熱的區別。

3.了解量熱計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彈量熱計的實驗技術。

學會雷諾圖解法校正溫度改變值。

實驗原理 Principle

燃燒熱是指1摩爾物質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在恆容條件下測得的燃燒熱稱為恆容燃燒熱(Ov),恆容燃燒熱這個過程的內能變化(ΔU)。在恆壓條件下測得的燃燒熱稱為恆壓燃燒熱(Qp),恆壓燃燒熱等於這個過程的熱焓變化(ΔH)。若把參加反應的氣體和反應生成的氣體作為理想氣體處理,則有下列關系式:

Qp=Qv+ΔnRT 公式1

本實驗採用氧彈式量熱計測量蔗糖的燃燒熱。測量的基本原理是將一定量待測物質樣品在氧彈中完全燃燒,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使卡計本身及氧彈周圍介質(本實驗用水)的溫度升高。

氧彈是一個特製的不銹鋼容器(如圖)為了保證化妝品在若完全燃燒,氧彈中應充以高壓氧氣(或者其他氧化劑),還必須使燃燒後放出的熱量盡可能全部傳遞給量熱計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幾乎不與周圍環境發生熱交換。

但是,熱量的散失仍然無法完全避免,這可以是同於環境向量熱計輻射進熱量而使其溫度升高,也可以是由於量熱計向環境輻射出熱量而使量熱計的溫度降低。因此燃燒前後溫度的變化值不能直接准確測量,而必須經過作圖法進行校正。

儀器和試劑 Apparatus and Reagent

氧彈卡計 1台

壓片機 1台

萬用表 1隻

貝克曼溫度計 1支

溫度計(0℃-100℃) 1支

點火絲

容量瓶(1000ml) 1隻

氧氣鋼瓶及減壓閥 1隻

蔗糖(A.R.)

苯甲酸(A.R.)

實驗步驟 Procere

(一)熱量計常數的測定

1、用布擦凈壓片模,在台秤上稱約1g的苯甲酸,進行壓片。樣片若被玷污,可用小刀刮凈,用微型手鑽於葯片 中心鑽一小孔,在干凈 的玻璃板上敲擊2-3次,再在分析天平上准確稱量。

2、用手擰開氧彈蓋,將蓋放在專用架上,裝好專用的不銹鋼杯。

3、剪取約10cm引火絲在天平上稱量後,將引火絲中間段繞成螺旋約5-6圈,螺旋一部分緊貼樣品表面,將兩端在引火電極上纏緊,用萬用表檢查兩電極是否通路。蓋好並用手擰緊彈蓋,關好出氣口,擰下進氣管上的螺釘,換接上導氣管的螺釘,導氣管的另一端與氧氣鋼瓶上的氧氣減壓閥連接。

打下鋼瓶上的閥門及減壓閥緩緩進氣,到1Mpa時放氣,到0.5Mpa再充氣,重復兩次,第三次充氣時當氣壓達1MPa保持半分鍾後,關好鋼瓶閥門及減壓閥,擰下氧彈上導氣管的螺釘,把原來的螺釘裝上,用萬用表檢查氧彈上導電的兩極上是否通路,若不通,則需放出氧氣,打開彈蓋進行檢查。

4、於量熱計水夾套中裝入自來水。用容量瓶准確量取3L自來水裝入干凈的水桶中,水溫應較夾套水溫低1℃左右。用手扳動攪拌器,檢查槳葉是否與器壁相碰。在兩極上接上點火導線,裝上已調好的貝克曼溫度計,蓋好蓋子,開動攪拌器。

5、待溫度變化基本穩定後,開始讀點火前最初階段的溫度,每隔半分鍾讀一次,共10個間隔,讀數完畢,立即按電鈕點火。指示燈熄滅表示著火,繼續每半分鍾讀一次溫度讀數,至溫度開始下降後,再讀取最後階段的10次讀數,便可停止實驗。溫度上長很快階段的溫度讀數可較粗略,最初階段和最後階段則需精密至0.002℃。完後注意關好點火開頭,以免下次實驗時自動提前點火。

6、停止實驗後關閉攪拌器,先取下溫度計,再打開量熱計蓋,取出氧彈並將其拭乾,打開入氣閥門緩緩放氣。放完氣後,擰開彈蓋,檢查燃燒是否安全,若彈內有炭黑或未燃燒物時,則應認為實驗失敗。若燃燒完全,則將燃燒後剩下的引火絲在分析天平上稱量,最後倒去銅水桶中的水,用手巾擦乾全部設備,以待進行下一次實驗。

7、在台秤上稱約0.6g蔗糖進行壓片,蔗糖操作與前相同。

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Data Records and Data Processing

1、用雷諾作圖校正法計算Δt校正,計算量熱計常數。

2、計算蔗糖的標准摩爾燃燒熱ΔcHm,並與文獻值比較。

問題討論

Questions

1、在本實驗中,哪些是系統,哪些是環境?系統和環境間有無熱交換,這些熱交換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如何校正?

2、使用氧氣鋼瓶和減壓器要注意哪些事項?

注意事項

Attentions

1.壓片時應不松不緊,以保證其可以完全燃燒,且不會散開。

2.點火絲不要插入葯片的小孔不,以免燃燒時葯品熔化,把點火絲埋於小孔內,影響點火質量。

3.如實驗失敗需要重新再做的話,應把氧彈從水桶中提出,緩緩旋開氧彈的上蓋的放氣閥,使其內部的氧氣徹底排清,才能重新再做,否則開不了蓋。

4.往水桶內添水時,應注意避免把水濺濕氧彈的電極,使其短路。

可參見:http://151.fosu.e.cn/hxsy/wulihuaxueshiyan/my%20web/ranshaore%20z.htm

『陸』 南京爆炸死亡人數

網路貼吧都封了!
這只能是遙遠的未來出現在教科書里了!
當然如果想知道真相只能是改朝換代以後的事情了!

『柒』 物化實驗,燃燒熱的測定

Δn=-2;R≈8.314;T=(23.6+273.15)K
Qp=Qv-2(8.314×296.75)/1000

Qp,m=-1366.8kJ/mol(25℃)

閱讀全文

與zr3r燃燒熱實驗裝置南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hone顯示未知設備怎麼辦 瀏覽:165
濰坊大型洗砂設備哪裡有 瀏覽:280
檢測殺菌效果用什麼儀器 瀏覽:210
安徽廠家直銷超聲波洗碗機怎麼用 瀏覽:52
乙醚萃取要用什麼儀器 瀏覽:912
電動的電機軸承是什麼型號的 瀏覽:530
萬向傳動裝置以及維護應進行 瀏覽:368
練二頭肌需要什麼器材 瀏覽:897
簡單的直播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48
怎麼登記公司辦公設備 瀏覽:493
為什麼超聲波洗牙沒想像中潔白 瀏覽:445
健身房機械器材怎麼用 瀏覽:722
氧氣閥門未進行脫脂 瀏覽:26
自動測風速的裝置 瀏覽:223
uy摩托車儀表時間怎麼調 瀏覽:880
手機設備號怎麼授權 瀏覽:976
n95有閥門的口罩起什麼作用 瀏覽:419
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壓鑄機床 瀏覽:218
汽車儀表盤上的地毯怎麼清理 瀏覽:373
哈爾濱五金建材批發市場地址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