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物化學實驗撲炎痛的合成中撲炎痛的產率過低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後一步酯化反應用酸催化,假如用鹼催化會造成水楊酸鈉和作為親核試劑的對乙醯氨基酚的酚氧負離子因為電性相同而排斥,無法有效反應,造成產率低。
2. 您好,看見了關於撲炎痛合成的回答,還有一些問題想請教您:
1、可來能該同學的操作中或者樣源品中代入了微量的雜質鐵。
2、現象基本正常。
3、可以用TLC的,醯氯不是那麼的不穩定,有的醯氯拿來過柱子都是可以的。
4、白色不溶物可能是醯氯水解形成酸了。檢查你體系是否無水,特別是用來溶解醯氯的溶劑是否無水處理過。
3. 以水楊酸和苯酚為原料合成撲炎痛的方程式
兩者酯化,生成酯
4. 說撲炎痛分子核磁共振氫譜共有9個峰,為什麼呢明明是11個啊
要看圖,如果題目圖像是那麼多的話,就算現實中有1000個,根據題目意思答案還是9個.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另外,九個峰表示有九鍾不同結構的氫
而不是9個氫原子.
5. 關於撲炎痛的制備
不知道是你的實驗方案本來是這樣還是你的在這的描述省略的一些東西,這個貝諾酯(撲炎痛)合成的實驗方案是有點問題的...
整個實驗阿司匹林,氯化亞碸,撲熱息痛的配料比是1:1:0.952
第一步的阿司匹林醯化過程中吡啶應該不是什麼主要問題,關鍵的反應溫度(你沒有寫出來,那我也不寫出來,呵呵),反應時間的確該在1小時左右,很奇怪的是你的實驗方案判斷反應終點的標準是「無氣泡生成」?!我想問下,在反應中老師教你們判斷反應是否完全是看三角瓶裡面還是看冷凝管的白色尾氣,建議考慮下後者...
第二步中加丙酮也沒有定量的,是要根據你的反應情況來定的,大致是殘余物的一半
問題最大的是第三步!冰浴的溫度要控制好,最最重要的是PH值。「未調前反應物鹼性較大,使用濃鹽酸調PH,但是調完後出現了黑色不溶物且較大,反應物顏色棕黃色」這是你的原話,整個反應都要在鹼性條件下進行,PH要是在10以上,你反而擔心鹼性較大加濃鹽酸...你先看下反應式,是要先將撲熱息痛變成鈉鹽在和第一步的產物乙醯水楊醯氯反應的,而且在加完第一步的反應產物後的反應過程中,要不斷測PH,並准備氫氧化鈉溶液不斷調PH的,因為反應會使體系的PH值下降,而你黑色膠狀物主要是你的鹽酸和PH值惹的禍...
我說提問者呀,怎麼看了答案還不給我分哪,在網路這種依靠到處COPY得分,魚龍混雜的地方想答個題得點分不容易呀,要不是看上這個分數收入還比較可觀...見諒見諒,呵呵而且你評為最佳答案,我就把那個溫度告訴你(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嘿嘿
6. 撲炎痛一天可以吃幾顆
該病人一天應服用撲炎痛片的有效成分0.5g×3=1.5g,一個包裝的撲炎痛片有12片,每天吃1次,一次3片,兩天6片,能滿足兩天的服用.
答案:1.5g 能
7. 苯樂來(撲炎痛)的合成
挖的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