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學科學教師實驗裝置圖

小學科學教師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1-03-04 14:13:14

❶ 小學科學教師創新實驗設計方案

你可以把自己曾經做過的一次感覺良好的實驗過程再加已修改、補充,相信那應該不錯!

❷ 小學科學教師創新自製教具圖片

小學科學自製教具圖片
用玩具車和氣球自製反沖小汽車
安裝完成

利用氣球放出空氣產生的反沖力,小車就會往氣體噴出相反方向行走。

❸ 小學科學教師怎樣備好科學課

小學科學課程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形成科學素養、探究未知世界的初級教材、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課程選擇了大量的貼近生活的、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有利於學生建造永久知識大廈的基礎例如、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為學生認識世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提供了大量素材。課程強調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相處,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作為教者,該如何上好這一門課,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一、重視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學習活動中往往伴隨著愉快的心情,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很多,比如講故事、作游戲、看動畫片等等。現代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媒體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浮力」這個內容,學生對浮力容易理解,但要讓學生明確浮力的實質,卻是一個難點,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進行講授,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容易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我在教學中先播放一段事先剪輯好的錄象:一群小朋友在頑皮球,不小心皮球掉進了一個小洞里,小洞較深。我讓同學們想,怎樣取出皮球呢?同學們議論紛紛,大多數同學都是用水灌入洞中,讓皮球浮起來。然後我接著問:假如不是皮球,而是鐵球呢?還能用水嗎?同學們再一次議論起來。這時候已經充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再通過演示實驗,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二、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科學課中編排了大量的探究和實踐活動內容,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什麼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徵,在教學中積極藏找、創造條件,盡量滿足學生的動手要求。在動手的過程中積極的動腦,鼓勵學生多想、多問為什麼,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例如:「馬鈴薯在水中的浮沉」一課,我讓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先將馬鈴薯放入盛清水的杯中,沉入水底,然後不斷向杯中加鹽並攪動,漸漸地馬鈴薯浮起來了。通過實驗、觀察、思考,是學生明白了「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的道理。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觀察是認識事物和增長知識的主要方式。科學課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每一個知識點都離不開觀察和實驗,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實驗現象明顯、實物、圖片、標本要直觀,有的體積過小,不易看清,影響學生觀察,可利用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實驗、觀察,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在講「金屬中的熱傳遞現象」時,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在一根鐵絲上每隔一段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一端用酒精燈加熱,學生觀察火柴掉下來的先後順序,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溫度高低並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明白了「熱量總是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總之,每做一個實驗、每觀察一個實物或標本,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養成學生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總之,科學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其知識性、趣味性較強,教師應著重從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多想辦法,讓每一堂課都既生動有趣,又能讓學生學到知識,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能起到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農村學校,千萬不能再把這一門學科當著「豆芽科」而忽視掉了。

❹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演示實驗

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而科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教學,無論是展示現象、導出概念還是發現規律,都有著其它教學方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的形象、生動。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觀察、實踐、操作、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學生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現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演示實驗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1.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可前充分准備
小學科學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為的是通過直觀、生動的演示,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只會覺得好玩而已。不知道老師為什麼做實驗,不知道實驗演示了什麼規律。對老師而言,這樣的實驗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同一個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設備條件精心選擇實驗器材,在實驗室里先自我演示,確保在課堂上萬無一失。實驗材料准備是否充分,是上好實驗課的關鍵。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說明了實驗材料准備的重要性。「材料要發揮最大的效益」。一套好的材料,會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會促成一節好課。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最優的材料,保證實驗教學高效完成。
例如,四年級學習《簡單電路》時,教師就應該在課前將所有的電池、燈泡檢查一遍,燈泡是否是完好的,電池是否有電,以免在課堂上出現問題,引起課堂混亂;六年級學習《電磁鐵》一課需要用到鐵釘,如果是生銹的鐵釘勢必會影響磁力,因此老師也應該先用砂紙將其打磨好,才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實驗的現象。
2.實驗操作要規范, 用語要准確
操作規范是職教師在實驗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實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在使用托盤他平時,取用砝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范操作,不僅是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教師的語言也要科學規范,不能口語化,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語言必須准確不含糊。
3.要讓學生成為實驗操作的主體
科學教學強調學生收集處理、分析總結、觀察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討論、自主思考來達到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使學生始終處於實驗全過程的積極狀態,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教師必須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自己提出探究實驗的方法,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活動,鍛煉學生,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勇於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在學習《彈性》這一課時,學生對於彈性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於是我讓他們在課前就收集自己認為有彈性的物體帶到課堂上來,並且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它有彈性。由於各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成員間的見解會有所不同,而這些矛盾會在他們進一步的研究中解決。這就是讓學生「真刀實槍」地做科學。
4.實驗現象要明顯直觀
演示實驗的一切功能不能離開觀察,觀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給現象的基礎上進行觀察
。因此演示實驗的直觀是最起碼的要求。為了使現象明顯,儀器的尺寸要比較大刻度線條要粗,要是最遠的同學也能看清。必要時可以藉助投影、機械放大等手段增強現象的明顯性,提高觀察效果。演示之所以要直觀,就是為了能從實驗中直接觀察到的過程,認識科學現象的本質。這樣,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演示的整個過程。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率。
5.要善於啟發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領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演示實驗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變抽象為形象。但它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觀察,啟發思維,是學生更好地認識客觀規律,發展能力,培養興趣。因此,在設計演示實驗時,必須在啟發性上下功夫。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實驗中,可以進行各種嘗試,在改變線圈圈數、鐵芯的大小、電池節數的多少等來不斷啟發、引導、實驗、分析、總結,推進學生思維的展開。例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怎樣才能產生?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在學生不斷的探討、思索中,逐步掌握科學知識,了解科學規律,這樣的實驗就成為推進思維的向導。演示實驗一般情況可採用如下幾步:提出問題,通過實驗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實驗,又提出問題進行探討,找出規律;應用與規律來說明問題,並用實驗來驗證。這一過程體現了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
總之,演示實驗在科學教學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只有明確了演示實驗的重要性,運用好這一教學平台,才能使科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❺ 小學科學教學 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 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卻不會沉,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 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 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❻ 小學科學實驗儀器分多少種多少類

分6個種類,類別如下:

❼ 關於小學科學創新實驗,舉例說明

氣體舉重機
如果有人說,他能用呼出的氣把10公斤重的東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在吹牛:「哪會有這樣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可是,只要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呼出的氣是完全可以舉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不信,你自己試一試。
材料准備:在桌子上放一個結實的長方形紙袋或是一個塑料袋,大小能放進兩本厚書就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書——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書。這時,你可以開始往袋裡吹氣了。
注意:吹氣口應該很小,這樣吹起來比較容易一些,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
吹氣要慢一些,吹得要勻一些。你會發現你吹出來的氣,進到袋裡以後,隨著袋子慢慢地鼓漲,輕而易舉地就把上面一大堆書舉起來了。這時,你會興奮起來——原來我呼出來的氣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呀!
其實,只要這個紙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個大氣壓大一點的氣,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個20公斤的力。因此,很容易舉起10公斤的重物。

❽ 小學科學老師實驗准備課時是多少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目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已成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兩面大旗.而實驗教學就能很好地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於一體. 怎樣才能讓學生們在實驗中有所啟迪和收獲呢?那就是:實驗時應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 一、多看「想到沒想到,看了才知道.」這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異想天開》之《想到沒想到》欄目的宣傳口號.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到了,我們就相信了,就明白了,這說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隨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觀察.觀察是人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是科學實驗的顯著特點,同時教會學生觀察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科學實驗時,不管是老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都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充分觀察.要引導學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實面貌,更要學生發現平時沒留意的現象.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正確、清晰的事實,掌握第一手的數據資料,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學生還能從中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比如做《熱水變涼》實驗,將一杯熱水放在桌上,連續測量十分鍾,這時要適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他們會發現開始水溫下降很快,最後越來越慢.最後學生們得出熱水變涼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由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其教學效果是言語傳授無法比擬的. 二、多做「你聽見了,你忘記了;你看到了,你明白了;你做過了,你記住了.」這說明了做的重要性.法國科學教育以「動手做」為口號和切入點,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發現與研究的過程.這種學習過程體現著學生作為主體的生命歷程.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記憶與思維主要以直觀形象為主.而動手做最能展現事物的直觀形象. 我們老師只要積極創造實驗條件,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充分的感知,經歷科學的過程,學生就能從中獲得一些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在科學課上,學生做實驗很多都是草草收場,學生並未「盡興」.有些教師一發現一個(一組)或者是幾個(幾組)同學做完或做對,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學生停止實驗,覺得部分學生的成功已經與教師要的結論相吻合.這種做法與科學教學原則明顯相悖.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學課的顯著特點,學生都會從中留下終身難忘的經歷.實驗如果不能取得數據並得出結論,那等於沒做.所以,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應讓孩子們多做,做足,做深. 比如教《小車的運動》一課,做實驗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們提出假設,作出猜測,弄清變數與不變數的關系,然後讓孩子們多次地、反復地做實驗,獲得數據,並從中探究規律.學生們通過「真刀實槍」地「搞」出來的有關結論,將使他們終生難忘,而這一探究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將使他們受益一生. 三、多思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探究一般要經歷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制定計劃、實驗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結論.提出問題必須學會思考.如果對一些現象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遠發現不了問題,更談不上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假設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思考階段,科學家進行實驗,在沒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猜」.所以,學生在實驗時,有關科學的結論,應讓學生敞開思路無所顧忌地想,甚至異想天開.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認識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處處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而且需要學生的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可見學習需要多思,需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比如教學《電磁鐵》一課,教師一上課就出示一個電磁鐵,引導學生認識電磁鐵,而後讓兩名學生各取一個電磁鐵(線圈鐵釘不同),讓學生觀察哪個電磁鐵吸的回形針多,為什麼?這時可鼓勵學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維就這樣大放光彩. 四、多說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有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科學實驗後,要讓學生把實驗過程和結論說出來.如果不讓學生說,我們就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不讓學生多說,就不知道他們思維的全過程,不知道他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不能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達成共識.因此,實驗後應讓學生多說,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暢所欲言,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教師的責任. 比如教學《觀察水》一課,學生做完高錳酸鉀的溶解實驗後,我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溶解現象,個別說,小組說,集體交流.這樣反復交流,溶解現象就深深印在學生頭腦中,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聽善於傾聽的學生就是善於學習的學生.在許多的科學課堂,不顧別人的想法,不注意傾聽的現象比較嚴重.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發言者的尊重.我們要引導學生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在傾聽中產生智慧的碰撞. 如在《洗衣服的學問》一課中,當學生設計出不同材料去污能力大小的方案時,我就引導大家針對他的方案,提出問題.這樣,學生不但能認真傾聽,還聽出了別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交流中,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幫助. 六、多評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指出,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做到「四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時機的全程化.要求教師准確把握評價的內容,靈活運用評價方法.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更注重學生合作能力、實驗能力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評價. 當有個別學生或小組同學出現合作,實驗、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和優點時,我就不失時機給予評價,請同學自評,相互評,一堂課下來,評出最佳小組若干,給予加分,當分數累計到指定數時,便可獲得老師的獎勵.獎勵就是一張卡片,一些實驗材料、葯品,或者到科學探究室自主做實驗的資格…… 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學生動手又動腦,個個興高采烈,精神抖擻,興趣濃厚,求知慾強烈.只要我們教師精心准備,正確引導,讓孩子們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我們的科學實驗教學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❾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師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化學選修5實驗裝置圖 瀏覽:365
超聲波電容有什麼作用 瀏覽:971
冰箱用氟利昂製冷會怎麼樣 瀏覽:188
製冷神器一小時用多少電 瀏覽:967
超聲波發聲器amp是什麼意思 瀏覽:409
什麼設備會影響電能質量 瀏覽:127
天梭機械手錶表帶如何調節 瀏覽:90
運城市五金機電城 瀏覽:482
機床的水怎麼澆 瀏覽:11
閥門p42代表什麼 瀏覽:981
帝豪儀表顯示綠色的燈符號是什麼 瀏覽:473
燃氣應急閥門關閉了怎麼打開 瀏覽:554
暖氣放氣要關閉閥門嗎 瀏覽:696
掀背式後備箱自動打開裝置 瀏覽:95
電話手錶怎麼受權設備信息 瀏覽:277
為什麼有的車上不配暖風閥門 瀏覽:676
軸承型號6008的壽命是多少 瀏覽:237
採煤機搖臂軸承怎麼壞了 瀏覽:987
結晶必須用什麼儀器 瀏覽:130
消防安全工具箱注意事項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