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物理興趣小組的三個同學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他們使用的實驗裝置分別如圖a、b、c所示,酒精燈和燒
(1)由實驗裝置abc圖可知,a裝置燒杯上面加了一個蓋,受氣壓變化影響,水的版沸點高於100℃,所以用權a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丙圖.
(2)由甲、乙兩圖象可知,水的初溫相同,乙圖加熱較長時間水才能沸騰,原因可能是水過多,然後比較bc裝置可知,c裝置總燒杯內的水的質量較多,所以用c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乙圖;則用b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甲圖.
故答案為:丙;甲;乙.
2. 某興趣小組設計的趣味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B為未膨脹的氣球,C為玻璃導管,D為膠頭滴管.用氣密性
甲: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使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專,導致B氣球膨脹,A氣球無屬明顯變化.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乙:A氣球膨脹,B氣球無明顯現象,說明錐形瓶中的壓強增大.錐形瓶中的物質是二氧化錳,膠頭滴管中的物質是過氧化氫溶液.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3. 下面是某興趣小組同學做的3個小實驗.根據實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儀器的固定裝置已經省略). (1)若甲
(1)加入液體後會將伸入試管底部的導管口沒入液體內,氣體無法排除,所以關閉K 1 ,打開K 2 使氣體從K 2 的導管排出;反應物是過氧化氫,生成物是水和氧氣,用觀察法配平,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寫在等號的上邊,所以方程式是:2H 2 O 2 2H 2 O+O 2 ↑; (2)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加入酸發生反應後,鹼性變弱,當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就變成無色,所以從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濃硫酸,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使試管內壓強增大,把硫酸壓入丙試管內,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使紅色退去,所以反應物是氫氧化鈉和硫酸寫在等號的左邊,生成物是硫酸鈉和水,寫在等號的右邊,用觀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2NaOH+H 2 SO 4 =Na 2 SO 4 +2H 2 O; (3)從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所以變渾濁,二氧化碳減少後,試管內壓強減小,打開K 1 鹽酸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試管內,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渾濁減少或消失並且有氣泡產生,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又將甲種液體壓入丁中; 故答案為:(1)關閉K 1 ,打開K 2 ; 2H 2 O 2 2H 2 O+O 2 ↑ (2)2NaOH+H 2 SO 4 =Na 2 SO 4 +2H 2 O (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打開K 1 後,丁中液體倒吸入甲,產生無色氣泡,渾濁減少(消失),甲中液體流入丁. |
4. 某興趣小組設計的趣味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B為未膨脹的氣球,C為膠頭滴管.用氣密性良好的該裝置
(1)A氣球膨脹,B氣球不膨脹,說明瓶中壓強增大,若是葯品混合產生氣版體,則會使壓強增大,例如碳酸鈣權可以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A氣球不膨脹,B氣球膨脹,說明瓶內壓強變小,可以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填: CaCO 3 | 稀HCl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CO 2 | NaOH溶液 | | 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 (2)氫氧化鈉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使用的是鹽酸,若變質,則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的壓強增大,A氣球膨脹,B氣球不變;若是沒變質,則沒有明顯變化,故填: 實驗步驟 | 觀察到的現象 | 實驗結論和化學方程式 | 稀HCl | 無明顯變化 | NaOH+HCl=NaCl+H 2 O | 溶液中有氣泡產生,A氣球膨脹,B氣球不膨脹 |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
5. 某興趣小組探究分子的特性時做了以下三組實驗.實驗一:已知:鹼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而氨水呈鹼性,
實驗一:(2)氨水呈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故取上述溶液置於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會看到溶液變紅的現象,故填:溶液變紅;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3)氨水具有揮發性,是因為溶液中的溶質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使酚酞變紅,空氣中放置的B是為了做對比試驗,說明不是空氣使酚酞變紅,故填:A中溶液變紅,B中溶液不變色;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對比; 實驗二:在試管中的濾紙條上相間滴有無色酚酞溶液,試管口塞上一團蘸有濃氨水的棉花,由於氨分子的運動,會觀察到濾紙條上由試管口向試管底逐漸變紅,故填:濾紙條上由試管口向試管底逐漸變紅;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已知①濃氨水能揮發出氨氣,濃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即氯化銨固體);②由於分子質量小,所以化學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對質量來表示分子的質量,即相對分子質量.③氨氣分子的相對質量是17,氯化氫分子的相對質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是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填: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實驗三:由於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將糖溶解在水中,體積會小於糖和水的體積之和,故填:低;分子間有間隔;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6. 下面是某興趣小組同學做的3個小實驗.根據實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儀器的固定裝置已經省略).(1)若甲中
(1)加入液體後會將伸入試管底部的導管口沒入液體內,氣體無法排除,所以關閉K1,打開K2使氣體從K2的導管排出;反應物是過氧化氫,生成物是水和氧氣,用觀察法配平,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寫在等號的上邊,所以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7. 下面是某興趣小組同學做的3個小實驗.根據實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儀器的固定裝置已經省略). (1)若甲
(1)關閉K 1 ,打開 2 ;2H 2 O 2  2H 2 O+O 2 ↑(2)2NaOH+H 2 SO 4 =Na 2 SO 4 +2H 2 O (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打開K 1 後,丁中液體倒吸入甲,產生無色氣泡,渾濁減少(消失),甲中液體流入丁.
8.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做了如下圖所示的3個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實驗
(1)實驗1:實驗結束後觀察到試管中溶液呈紅色,由此推斷,該試管中的指示劑專是無色酚酞溶液. (2)實驗屬2: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時本沒有明顯現象,該興趣小組利用如實驗2的裝置後就可以觀察到明顯現象從而證明反應的發生. ①利用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寫出實驗過程中會觀察到的現象是 塑料瓶變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該反應 不是復分解反應. ②利用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取反應後的溶液,向其中加入 稀鹽酸,其現象是 有氣泡冒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3)實驗3:當該興趣小組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後,依然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他們由此判定氫氧化鈉和鹽酸不反應.他們的判斷不正確,可以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鹽酸; (4)設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 Ca(OH)2+H2SO4═CaSO4+2H2O 7498 x50t×98%=49t
= 解之得:x=37t 答: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論上需要約37噸氫氧化鈣.
9. 下面是某興趣小組同學做的3個小實驗.根據實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 實
(1)①關閉活塞K,給木炭加熱,不燃燒現象說明不與氧氣接觸物質不燃燒;專熄滅酒精燈,屬待木炭冷卻後,打開活塞K,通入氧氣不燃燒現象說明溫度達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物質不燃燒;點燃酒精燈,給木炭加熱,木炭燃燒現象說明了燃燒的條件; (2)碳酸鈉固體與稀硫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用紫色石蕊試液濕潤的試紙變紅;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密度,下面的試紙先變紅; (3)氫氧化鈉溶於水時放熱,使燒杯中的飽和石灰水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增大而減小,所以飽和石灰水中有固體析出;硝酸銨固體溶於水時吸熱,使硝酸鉀溶液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鉀溶液中會有晶體析出. 故答案為:(1)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2)小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試管外壁乾燥的試紙無變化,潤濕的試紙由紫色變為紅色,且下層試紙先變紅;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且密度比空氣大 (3)飽和石灰水和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均有固體析出;氫氧化鈉溶於水放熱,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銨溶於水吸熱,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10. 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裝置(天平略)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1)上述的A~C三個實驗裝
(1)①B裝置內發生抄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 C裝置內產生的氧氣會逸散到空氣中,因此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故填:B裝置內發生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C裝置內產生的氣體會逸散到空氣中. ②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
與某興趣小組做了3個小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業機械有哪些
發布:2025-10-12 16:07:34
瀏覽:721
氣閥閥門順時針
發布:2025-10-12 14:29:44
瀏覽:87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