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Ⅰ.這些裝置都有其優點,其中發生裝置的圖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Ⅰ、可根據裝置的特點分析解答,如:發生裝置操作是否簡單,能否控制反應速率,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節約葯品等;
(1)圖2可通過分液漏斗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圖3中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容器內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入漏斗,反應停止;
(3)圖4的優點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且可以節約葯品,操作方便;
(4)圖5的優點是可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使反應發生和停止;
(5)圖6的優點是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U型管內壓強增大,U型管左側液面上升,右邊的下降,與固體分離,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尾氣處理處置可從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進行分析;
(6)圖7中氣體通入液體,可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被充分吸收;
(7)圖8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圖9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9)圖10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故答案為:Ⅰ、(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通過控制液滴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容器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4)操作簡單,可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U型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6)使氣體充分吸收;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
(7)防止液體倒吸;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壓強減小,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9)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B. 【初中化學實驗裝置問題!】
一般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你所說的第一種裝置用於固體和固體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你所說的第二種裝置用於固體和液體在不加熱的條件下反應;實驗室製取氫氣通常選用鋅和稀硫酸反應製取,可以選用你所說的第二種裝置,不過製取氫氣最好選用啟普發生器。
C. 化學實驗裝置示意圖
見圖片http://vipftp.eku.cc/vrw/sc/sctx/247147061178.GIF
也可以這內樣容http://www.zszx.info/imagematerial/upload/hx/FT6STA68TYB1BWJL.jpg
D. 初中化學實驗題里實驗裝置壓強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嗎,比如有什麼生成壓強怎麼變
實驗中如果有氣體被反應掉,或者遇冷降溫被吸熱,或者氣體被吸收掉,壓強都是減小,反之,則壓強增大!
E.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和實驗手段的發展,化學實驗教學發生了哪些變化
現代教育技術以多種教學媒體如實物展台、計算機及相應的多媒體技術、手持實驗技術等多種數字化電子產品為基礎,能夠對實驗過程、各種媒體信息(如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圖像、視頻等)進行展示、採集、加工處理、存儲、和傳遞,並能使各種媒體信息之間建立起有機的邏輯聯系、集成為一個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教學平台。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可以方便地實現人機交互,即操作者可以按照思維習慣,從自己的意願主動地選擇和接受信息,擬定觀看內容的路徑,規劃信息展示的方式、方法,以期達成最佳效果。 作為一種動態、高效、大容量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技術能夠傳遞的信息具有生動、直觀、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現等特點。可以形象、逼真的表示宏觀世界的化學現象和微觀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質的內部變化和發展過程,能藝術的表現化學世界的奧秘,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課堂教學中一些受時長、場地或具體操作等因素限制的實驗,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通過錄像視頻、動畫模擬等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展示,甚至是現實中一些難以做到的實驗,也可以用動畫進行模擬。不過,多媒體課件中的模擬實驗也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與化學實驗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同時為化學課堂教學服務。
一、實物投影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其目的是通過實驗展示讓全體學生觀察到物質變化的全過程,獲得直接的感性知識,從而提出疑問、設想,通過理性的研討獲得結論,藉助演示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體驗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科學性,讓學生信服,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也為引出課題、問題,進行討論、探索,發現創造條件。因此,演示實驗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實驗變成講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變成講實驗現象。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傳統的方法一般採用放大實驗儀器,抬高實驗裝置,增加實驗葯品的用量巡迴展示實驗結果,然而實驗儀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迴展示實驗結果又浪費時間,且有些現象是在實驗中瞬間產生的而無法觀察到,以至影響教學效果。採用實物投影技術,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例如:在演示原電池構成實驗時,對實驗中關鍵性的觀察點——電流計指針偏轉及偏轉方向的變化,通過投影技術對投影用電流計進行擴大,在更換電極與電流偏轉方向的關聯觀察與分析後,讓學生直觀地感悟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理性分析電極材料對原電池構成影響,從而使驗證性實驗的驗證更具科學性;用實物投影儀對氫氧化鈉固體表面潮解現象、膠體的丁達爾效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等進行放大,激勵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上述實驗在教師講課時感到很流暢,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輕松。
實物投影技術主要是對實驗現象進行放大,克服演示實驗可見度小的缺陷,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特別是一些細小的、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投影技術使實驗的科學性得到提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保障。
二、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操作規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學生操作失誤,不僅會引起實驗失敗,也可能引起實驗事故,更會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技術,應用典型的軟體資料,對操作易出錯的後果進行模擬。這樣,讓學生在計算機前先進行模擬操作,以掌握正確的操作和對不正確的操作的理解,再進行實驗,將大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例如:氯氣的實驗室製法中,實驗結束後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燈的操作,一旦失誤,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通過多媒體技術,設計、製作了氯氣的實驗室製法的軟體,對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別的處理,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反復模擬實驗,一旦操作正確,計算機給予獎勵提示,鼓勵學生,而一旦學生操作錯誤,計算機則對水倒流試管底部,試管破裂的危險場面進行模擬。再如:對點燃未檢驗純度的氫氣發生爆炸進行模擬,使學生加深對操作錯誤引起危害的認識,然後再進行正確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模擬,不僅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正確操作的重要性,促進學生樹立規范就是安全的潛能的養成。
應用多媒體技術對一些裝置和操作較復雜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一個模塊式實驗環境,讓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技能,然後再進行真正的實驗。例如:CH3COOC2H5的製取,在多媒體技術上,可以通過學生模擬實驗,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實驗操作方法,不斷促進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中,起到實驗設計教學,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多媒體「實驗室」中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暢游,發揮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學世界的實驗。例如:物質的鑒別,通過多媒體「實驗室」提供學生所需試劑,由學生設計各種方法進行實驗並加以判斷。計算機對各種方法所產生的各種現象都會模擬,並正確判斷加以正確提示,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應用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攝像、視頻處理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演示實驗的全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且伴隨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現象,干擾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現象,影響實驗的效果。由於學生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的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獲得信息,給予學生信息要有選擇,使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對所學得的知識有價值。因此,採用攝像、剪輯技術,對實驗全過程進行加工,既為學生提供實驗全過程,又突出重要的實驗現象,同時也不失實驗的真實性。例如:氯水見光分解實驗可採用此技術在課堂上播放,大大增強演示實驗的時效性。當學生看到氯水在幾小時的光照後才開始慢慢地冒小氣泡,24小時才有明顯氣體產生,不僅對實驗結論信服,更體會到有些化學反應很緩慢發生的,增強了學生對實驗觀察的有效性。
演示實驗教學中,有些實驗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險性,在課堂上無法實施演示,藉助於錄相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錄像技術還可以對實驗中的錯誤操作引起的危害進行真實再現,引起學生的重視,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能。例如:濃H2SO4實驗,課堂上一般演示正確的操作,對不正確的操作進行講解,通過錄像對濃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熱量使 H2SO4液飛濺現象進行演示,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掌握實驗操作規則和正確認識實驗裝置,對實驗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
演示實驗是幫助學生學會實驗基本技能的最有效途徑。對一些操作較復雜的實驗,通過錄像對學生進行正確、規范的指導,避免了因教師實時演示需較長時間的缺陷。例如:高中化學實驗氯氣的製取的教學,可採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於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為什麼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氯氣的毒性。對學生最終撐握氯氣的性質和正確的實驗操作提供保證。
利用錄像技術中的功能效應,促使演示實驗真實性,如:高速成像或剪接合成的攝像技術以及視頻放映的快、慢、倒等功能不僅使學生全面、細致地看清快速反應的細微之處,也能夠使學生快速地觀察到緩慢的反應整體變化,讓學生迅速感知易觀察到的細節,提高學生觀察的敏捷性,同時縮短了教學時間,增加了演示實驗的時效性,提高了教學效益。
攝像、視頻剪接技術還可以顯示較復雜的化工生產過程,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便於學生對這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價格昂貴的實驗、危險性大的實驗,定性的實驗,要求較多的操作技術,或裝置復雜的實驗也可以藉助教學錄相來完成,保障演示實驗的安全性、正確性、有效性、規范性。
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把現代教學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與實驗相融合,必將豐富實驗的內涵,增強實驗功能,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中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素能。
F. 高中所有重要化學實驗及裝置作用,現象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里,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著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 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凈的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這些都是基礎的,也比較常考,裝置太麻煩了,不好意思啊,我搞不出來。現象比較簡單,我就不羅嗦了。
G. 關於化學實驗的裝置
棉花上滴氫氧化鈉是為了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硫,防止有毒氣體外溢
H. 求化學實驗裝置的總結
固固加熱型:【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I. 初中化學實驗題里實驗裝置壓強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嗎,比
實驗中如果有氣體被反應掉,或者遇冷降溫被吸熱,
或者氣體被吸收掉,壓強都是減小,反之,則壓強增大!
J. 簡單化學實驗裝置圖,淚崩跪謝了,!!!!
正確答案是C。A中制硝基苯,苯是極易揮發的,課本上的裝置用的是一個燒回瓶,上接一個長導管,起冷凝答迴流作用;B製取氫氧化亞鐵,這個是課本上的重要實驗,膠頭滴管應該進入液面,氫氧化亞鐵極易發生氧化,這個是特殊裝置;C製取乙烯正確,是液體溫度控制在170℃;D既然是蒸餾,要根據餾分的沸點不同來做。況且應該用蒸餾燒瓶,溫度計要放在支管口稍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