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丁達爾效應的實驗方法及現象描述是怎麼樣的
(1)當光束通過粗分散體系,由於分散質的粒子大於入射光的波長,主要發生反回射或折射現象,使體系呈現混濁答。
(2)當光線通過膠體溶液,由於分散質粒子的半徑一般在1~100 nm之間,小於入射光的波長,主要發生散射,可以看見乳白色的光柱,出現丁達爾現象。
(3)當光束通過分子溶液,由於溶液十分均勻,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見散射光。
Ⅱ 丁達爾效應是區分膠體與溶液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1)如圖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氫氧化鐵膠體丁達爾效應實驗
(1)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光亮的「回通路」,這種答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丁達爾現象是膠體特有的性質,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該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
故答案為: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進入燒杯前,光穿過的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
(2)氫氧化鐵膠體粒子吸附正電荷和乙混合聚沉,說明乙膠體粒子吸附負電荷;甲和乙、乙和丁混合發生聚沉說明甲和丁膠體粒子吸附正電荷;丙和丁混合聚沉丙膠體粒子吸附電荷;所以乙和丙膠體粒子吸附負電荷;
故答案為:乙、丙;
(3)向Fe(OH)3膠體加入鹽酸,膠體會發生膠體的聚沉現象,形成氫氧化鐵沉澱,鹽酸與Fe(OH)3反應:Fe(OH)3+3H+=Fe3++3H2O,沉澱又溶解,所以現象先有紅褐色沉澱生成,後沉澱溶解,
故答案為:先有紅褐色沉澱生成,後沉澱溶解;Cl-使膠體聚沉,後沉澱與鹽酸反應Fe(OH)3+3H+=Fe3++3H2O.
Ⅲ 膠體示意圖
(1)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版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權叫丁達爾現象,丁達爾現象是膠體特有的性質,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該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 故答案為: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進入燒杯前,光穿過的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 (2)清晨,太陽升起,水被太陽加熱,形成水霧,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是膠體,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 故答案為:清晨;清晨水被太陽加熱,形成水霧,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 (3)打開暖瓶(加熱水)看到的水汽,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用一束光照射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該法是最簡單、最環保觀察丁達爾效應的方法, 故答案為:打開暖瓶(加熱水)讓水汽升騰起來,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Ⅳ 丁達爾效應沒有發生 上課的時候做氫氧化鐵膠體的丁達爾效應實驗,但是沒有成功.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一來,溫度和PH值沒有掌握好源,導致沒有生成膠體,而是沉澱或者別的分散系,
第二,使用的He-Ne激光器么?如果不是的話換激光吧,在黑暗光線下效果會明顯些,
第三,這個溫度一定不要太高...大概40度左右就可以了...
本人是化學專業的學生,最近在學膠體與界面化學,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
歡迎追問.
Ⅳ 丁達爾現象是區分膠體與溶液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1)如圖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氫氧化鐵膠體丁達爾現象實
(1)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專現的一條光屬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丁達爾現象是膠體特有的性質,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該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 故答案為:空氣中也出現了光柱;進入燒杯前,光穿過的空氣不是膠體,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 (2)清晨,太陽升起,水被太陽加熱,形成水霧,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是膠體,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 故答案為:清晨;清晨水被太陽加熱,形成水霧,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形成光束,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 (3)打開暖瓶(加熱水)看到的水汽,可能構成1~100nm的分散質,用一束光照射穿過這些水霧會產生丁達爾現象,該法是最簡單、最環保觀察丁達爾效應的方法, 故答案為:打開暖瓶(加熱水)讓水汽升騰起來,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
Ⅵ (5分).丁達爾現象是區分膠體與溶液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1)如圖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氫氧化鐵膠體丁達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