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的排名
2015年度世界十大主戰坦克,根據國外媒體的綜合分析,從電子設備:以紅外夜視儀、獵殲火控系統、網路中心戰能力為主的各種坦載電子設備水平; 機動性能:坦克動力系統水平、坦克傳動和懸掛系統性能、機動性、越野速度、最大越野里程等性能。
一、土耳其「阿爾泰」坦克是土在韓國坦克技術輸出的技術上,結合德國、美國技術自行開發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戰斗全重約57噸,採用7對負重輪。最大公路時速可達70公里每小時。最大潛渡達4.1米。艙內共有4名乘員,其中炮長和車長的座位均有晝夜兩用熱成像儀。主要武器包括一門120毫米滑膛炮,一挺l2.7毫米機槍和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二、挑戰者2坦克為現今英國及阿曼陸軍的主戰坦克。挑戰者2與1代相比,火控系統及其他部件已全部重新設計,是世界上防護力最好的坦克之一。挑戰者2主戰坦克採用了TN54傳動裝置、1533數據匯流排、新型電子部件及新型火控部件。
三、韓國K-2主戰坦克是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ADD)2007年開發的新型坦克,裝備有先進的主動防禦系統,採用的主炮為德國萊茵金屬集團生產的Rhl20-L55型120毫米口徑滑腔炮。
四、日本10式主戰坦克是由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TRDI)主持,三菱重工生產的日本陸上自衛隊新一代主戰坦克。2002年製造出第一台原型車,2008年2月13日正式公開,2012年1月開始正式服役於日本陸上自衛隊。10式坦克採用了多種革命性新技術,自誕生之日就起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一直有很高的名次。但德國媒體認為該型坦克的防護能力太弱,44噸的戰斗全重並不能防禦周邊國家新型主戰坦克的攻擊。
五、以色列設計的「梅卡瓦」MK4主戰坦克算得上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戰坦克了。「梅卡瓦」MK4坦克裝備以色列軍隊以來,它親歷了巴以爆發的多次沖突,防護能力超強和電子系統性能優秀成就了「中東之虎」的高超性能,且裝備有「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除此之外, MK4 的主炮還可發射如今新出現的反人員/器材穿甲彈(APAM)和激光制導反坦克炮射導彈( LAHAT )。
六、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英語:Leclerc Main Battle Tank,法語:Leclerc Char de Combat Principal,或以GIAT產品編號稱之為AMX-56主戰坦克)是法國GIAT(現Nexter)集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法國陸軍研製的新一代主戰坦克。
七、俄羅斯 T-14 「阿瑪塔」主戰坦克俄羅斯T-14阿瑪塔坦克是冷戰後俄羅斯首款新坦克,配備無人炮塔系統,具備一定的第四代主戰坦克特性,不過這種坦克仍然在開發中,大量新技術還需要得到驗證,據悉,防護能力大幅增強是「阿瑪塔」的一大亮點,主要功勞來自於隔艙化設計。
八、中國ZTZ-99A坦克是中國在99式坦克上進行大量改進後的全新主戰坦克,其信息化水平不弱於歐美產品,火控系統和電子系統由於俄羅斯主戰坦克,99A坦克保留了99系列引以為傲的「獵-殲」火控系統,還加裝了新型炮長上反式穩像火控系統,炮長車長觀察窗口很可能已全部升級為可全天候作戰的熱像儀。
九、美國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進的型號,裝備了二代熱成像系統、車長獨立熱成像儀、真彩平面顯示儀、數字化地形圖、熱控制系統和最新的數字化指揮、控制、通信裝備。
在國際武器評估小組日前公布的其對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過對坦克機動性能、火控系統和防護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評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蟬聯了世界最強坦克的稱號。
十、德國豹2A7+主戰坦克德國「豹」2A7+主戰坦克能夠根據用戶特種需求進行優化升級,是裝備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的L/55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6主戰坦克的改進型,也可從裝備L/44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4/2A5基礎上升級。
參考:搜狐--全球各國主戰坦克大排名:中國這一款竟躋身前十
http://mt.sohu.com/20150810/n418513385.shtml
② 誰有俄羅斯「黑鷹」坦克的詳細資料啊
於1997年9月出現的俄羅斯「黑鷹」(即-80UM2)主戰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熱門話題。隨著新資料的陸續披露,「黑鷹」的真面目逐漸變得更清晰了。「黑鷹」坦克主要性能數據:車長6.86米、車寬3.59米、車高1.82米、戰斗全重48噸、乘員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時。
結構特徵
「黑鷹」主戰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繼承了T系列坦克的標准布置形式。在外形上與T-80系列其他型號的最大區別,就是換裝了西方式的帶尾艙的大傾角炮塔。全車由前至後仍分成駕駛、戰斗和動力傳動三部分,乘員為車長、炮長、駕駛員三人。
「黑鷹」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炮塔依然處於車體中部,不過車長在炮塔內位於左側、炮長位於右側,與T-80以前的型號正好相反。車長指揮塔頂部的艙門向前開啟,艙門頂部安置了3具後視潛望鏡,指揮塔四周安裝5具潛望鏡、正前方安裝1具熱像儀。炮長上方的艙門也向前開啟,艙門正前方也有1具熱像儀,在艙門右側還安裝了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上方有1扇向右開的滑動式艙蓋。艙蓋上裝有3具潛望鏡,在需要時,中間的1具可換成微光或紅外潛望鏡。在炮塔後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4具煙幕發射器。
1997年對外展示的「黑鷹」採用了T-80UM坦克底盤。1999年出現的。''黑鷹」已正式採用新底盤,來自俄羅斯陸軍的消息稱該底盤是從T一80U/UM坦克的底盤上發展出來的,行動裝置每側有7個掛膠負重輪和6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兩側履帶均有履帶張力調節油缸。為支持炮塔的重量,第三、第四負重輪間距較小,這和T-80系列的其他型號是一致的。
動力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包括主發動機、傳動裝置等。主發動機旁裝有一台輔助發動機。發動機室頂採用封閉式蓋板,排氣口在車體尾部;進氣口設在炮塔後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進氣的凈化程度。
武器系統
海灣戰爭中,T一72裝備的125毫米火炮未能擊穿西方主戰坦克的前主裝甲,令世界對T系列主戰坦克的攻擊力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為擺脫攻擊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聲稱已研製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並裝備在了新型主戰坦克上。人們曾堅信這種新式火炮肯定會裝備在「黑鷹」上。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鄂木斯克展覽會上的「黑鷹」主戰坦克配備的只是1門與T-80UM1同型號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在總體性能上Lb2A46M-1提高約37%。火炮炮身裝有熱護套、內膛鍍鉻,火炮中間位置裝有圓柱形抽氣裝置,炮口有初速度測速裝置,因而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及炮管壽命。據稱該炮的壽命約為800~85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或1000發空心裝葯破甲彈。在不弔裝炮塔的前提下,火炮可在1.5小時內更換身管。
「黑鷹」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
為2挺機槍。一挺是安裝在主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葯基數1250發。另一挺是安裝在炮長艙門上的新型12.7毫米「科爾德」(Kord)高射機槍,彈葯基數500發,由炮長在車內遙控射擊或手動射擊。作戰時,炮長通過1個AA型升降式瞄準具進行瞄準,瞄準具接目鏡位於槍架下面左側;槍架上還裝有1個處於保護之下的AA型反射式瞄準具。未經證實的消息說,「科爾德」型高射機槍可配備裝有貧鈾彈頭的彈葯,能擊穿40毫米厚的鋼板。
由於俄羅斯軍事工業的保密系統又回歸到蘇聯模式,人們對於「黑鷹」今後是否會採用135或140毫米主炮不得而知。如果僅從威力上說,大口徑主炮的威力肯定要比2A46系列坦克炮強得多;但出於成本考慮,估計這兩種口徑的主炮在相當長時間內還很難被採用。
防護性能
關於T-80坦克的防護性能一直爭論頗大,主要原因是蘇聯解體前對T-80的防護性能嚴格保密,而且沒有出口過一輛T一80坦克,外界根本無法知曉其防護能力。即使是出口了T-80坦克,西方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情況,因為俄制武器的出口型和自用型向來有較大的不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解密過一些文件。其中有文件披露,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T-80系列坦克防住了阿富汗抵抗戰士手中各式各樣的西方新型反坦克武器。但由於這是俄自家的說法,所以西方一直予以否認。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後,全世界都看見格羅茲尼市區內滿街都是東倒西歪、烈火熊熊的T-80坦克。這一實戰情況給了西方軍火商以攻擊T-80坦克的口實,許多坦克專家由此認為T-80坦克的防護力不比T-72好多少。
但俄軍戰後調查組的調查顯示,在損失的T一80坦克中有98%是由於坦克炮塔的頂部、後部,車體側後部、尾部及履帶等「軟肋」被擊毀而引起的,沒有一輛T-80坦克的車首裝甲與炮塔前部裝甲被擊穿。西方一些防務專家私下承認,即使是美國的M1A2或德國的「豹IIA6」被反坦克武器擊穿上述薄弱部位,命運比T一80也好不到哪裡。由此可以判斷,T-80系列坦克的裝甲防護力並非西方軍火商宣傳的那樣弱,與西方主戰坦克應該是基本相當的。防護技術與T一80相比,「黑鷹」採用了更好的防護技術。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戰場上更難被發現。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圓形鑄造炮塔,採用類似西方帶尾艙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裝甲傾斜71。,大大提高了來襲彈葯跳彈的概率。為防止二次爆炸效應,「黑鷹」還運用了西方坦克的防護思想,在彈倉與乘員之間用高強度的阻燃抗拉復合材料裝甲板隔開;彈倉頂部裝有可掀掉的裝甲板條,炮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掀掉板條向外排出,而不會進入乘員室。這樣既不會傷及乘員,對車輛本身的傷害也減到最小。模塊化裝甲車體前裝甲與炮塔正面裝 甲為模塊化裝甲,可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俄有關方面聲稱,在更換裝甲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至於這種先進主裝甲的厚度和材料組成,目前仍是俄軍的最高軍事機密,沒有任何資料披露過。俄一些防務雜志則稱,這種主裝甲為俄最先進的復合裝甲,在性能上與美國的貧鈾裝甲相媲美。裝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鋼板內交替嵌入貧鈾材料、特種塑料層、受控變形層而組成的,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分別相當於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有一點可以肯定,即「黑鷹」坦克炮塔和車體的前裝甲的防護能力,要高於以往任何一種T系列主戰坦克。反應裝甲在車體前裝甲和炮塔前主裝甲上安裝的標准組件式附加反應裝甲,並不是西方以前認為的「接觸一5」型,而是俄羅斯新研製的。這種新型的附加反應裝甲除了能防禦空心裝葯破甲彈與穿甲彈的攻擊,還可以有效防禦採用串聯戰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擊。「黑鷹」車體前斜裝甲板上並排安裝有兩排這種型號的反應式裝甲塊(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塊;炮塔正面兩側各有7塊。為增強對攻頂式武器的防禦,反應式裝甲塊從火炮防盾上方向後、一直延升到炮塔頂部後部邊緣,覆蓋了整個炮塔頂部。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黑鷹」的基本裝甲結合使用時,應該可以防住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現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黑鷹」側翼防護能力為加強「黑鷹」側翼的防護能力,設計人員在前5個負重輪(注意,T-80U/UM/UMl是前3個負重輪)的上半部側裙板上也安裝了反應式裝甲塊。不過該反應式裝甲塊與車體的反應式裝甲塊不同,它的外板仍為鋼板,而內板則採用三層橡膠壓成的橡膠板,為的是防止反應式裝甲爆炸時內板傷及履帶。為防止地雷對坦克的傷害,「黑鷹」車體前部下方安裝了用橡膠纖維製成的撓性板,用於提前掃除帶觸桿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鷹」還安裝由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和相關企業聯合研發的「阿雷納」主動防護系統。俄坦克專家評估認為,安裝「阿雷納」的「黑鷹」比不裝「阿雷納」的T-80UM,坦克防護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進的復合多層基本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擁有三層防護系統的「黑鷹」坦克的防護能力將躋身世界上最先進行列。坦克駕駛員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樣掛在車體頂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直接傳遞至駕駛員。此外,「黑鷹」還配備了先進的「圖曼」快速探測,滅火抑爆設備、三防系統、「圖恰」熱煙幕發射系統等。
火控系統
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統一向落後於西方,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一直成為西方對蘇/俄制坦克口誅筆伐的重點之一。俄方迄今沒有公布「黑鷹」火控系統的詳情,只對外宣稱是一種新型的數字穩像式火控系統,在性能上至少與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相當。目前唯一得知的是,該火控系統具備全自動跟蹤、識別並按優先順序排列威脅目標的功能。
這種能力不要說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戰坦克也不具備。此外,「黑鷹」還安裝C3I系統,將為俄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為了一改俄制坦克怯於夜戰的弱點,「黑鷹」的車長與炮長都有獨立的全景穩定式可見光/熱像儀,具有搜索、發現和指示目標的能力。在無星光夜晚的有效作用距離可達3700米,目前西方最新型熱像儀的水平也不過如此。「黑鷹」還用二氧化碳激光測距機代替了摻釹釔鋁 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前者不但對眼睛安全,而且測量距離與穿透距離也更遠。先進的數字式彈道計算機能夠精確修正活動目標的提前量,並有本機自檢能力,可根據目標距離與橫向運動速度、自身運動速度、火炮耳軸傾斜角和身管磨損量、外界溫度、大氣壓力、橫風速度以及選定的彈種,計算出彈道參數。
由於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黑鷹」在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進時,主炮和並列機槍依然能對運動/靜止目標實施有效攻擊,命中率高達85%。「黑鷹」的車長依然擁有超越控制能力,即可超越炮長操縱火炮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
機動性能「黑鷹」的動力系統
暫時採用T-80UMl上的動力系統,即1台1500馬力的GTD-1250G HP型燃氣輪機。與T-80U,UM使用的GTD一250G型燃氣輪機相比,HP型採用了一種液壓容積調節機構,能夠將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壽命延長27%,油耗減少9%。據說目前正在試驗安裝大功率 柴油發動機的「黑鷹」,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性能良好的動力傳動系統有著高可靠性的磨擦裝置、液力減速器及制動器,完全適應燃氣輪機的特性,保證了「黑鷹」在各種復雜的戰場條件下有最好的機動性。該動力傳動系統使坦克在標准路況下的平均速度提高12%、轉向速度提高33%、行動機構壽命提高50%、傳動裝置壽命提高50%。
「黑鷹」坦克的行動裝置
為傳統結構形式,其履帶傳動裝置包括2條短銷掛膠裝置、14個帶膠鋁制負重輪、12個外置的減震托帶輪、2個全金屬誘導輪、2個主動輪、2個履帶調節器。因為使用了高質量的材料,使其維護相對簡單,排除故障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黑鷹」仍運用了扭桿彈簧獨立懸掛裝置,在第1、第2、第6個軸和第7懸掛總成以及金屬制動器上裝有液壓減振器,維護與修理都相當簡單。另外,車輛的操縱僅通過方向盤、節氣門和踏板3個控制裝置來實現,操縱系統非常簡便,使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大大減輕,能集中精力處理戰場、地形等其他情況。
「黑鷹」坦克的油箱
「黑鷹」坦克有1個主油箱和5個外組油箱,主油箱位於車體內,外組油箱位於履帶上方。當長途行軍時,車體尾部可加裝2個容量分別為300升的桶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組油箱時,最大公路行程超過400千米;如果加上使用副油箱,則可達到500千米左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個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滿所有油箱的時間僅需15分鍾。
「黑鷹」坦克的涉水能力
「黑鷹」坦克有著很強的涉水能力。因進氣口在炮塔後面,距離地面較高,所以在無准備的情況下,「黑鷹」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涉渡水深達5米的河流,並且潛渡的距離不受限制。
③ 現代兵器的資料(要段)
AK47資料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設計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可連發射擊的樣槍(稱為АК-46),他設計的回轉式閉鎖槍機,成為此後設計的АК系列槍械閉鎖機構的原型。同年參加靶場選型試驗。經過一系列試驗與改進了導氣裝置與活塞系統,設計而成АК-47,在風沙泥水環境中經過嚴格測試,1947年被選中定為蘇聯軍隊制式裝備,1949年最終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在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生產。1951年開始裝備前蘇聯軍隊,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動卡賓槍。在1953年АК-47改變了機匣的生產方法,由沖壓工藝變為機加工藝。АК-47開始大量裝備蘇聯軍隊。蘇軍所裝備的AK-47於50年代末由其改進型AKM所取代。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蘇聯軍隊和華沙條約組織國家軍隊制式裝備。在1980年代5.54mm口徑型АК-74系列裝備前蘇聯軍隊後,АК-47系列逐漸從蘇軍制式裝備中退出。
АК-47突擊步槍屬於自動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突擊作戰的戰斗。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7.62毫米口徑,發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間型威力槍彈,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保險/快慢機柄在機匣右側,可以選擇半自動或者全自動的發射方式,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АК-47的槍機動作可靠,即使在連續射擊時或有灰塵等異物進入槍內時,它的機械結構仍能保證它繼續工作。可以在沙漠、熱帶雨林、嚴寒等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保持相當好的效能。據說在越南戰爭中把它放入水中幾個星期然後從水中拿出來上膛後仍能射擊。而且它的結構簡單,分解容易;容易清潔和維修,勤務性好;操作簡便。АК-47主要缺點是,由於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槍管較短導致瞄準基線較短,瞄準具設計不理想等等缺陷,影響了射擊精度,300米以外無法保證准確射擊,連發射擊精度更低,實際上它可以滿足以遭遇戰為主的較近距離上突擊作戰的要求。
激光槍
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據作戰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武器系統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蹤、瞄準、發射裝置等部分組成,目前通常採用的激光器有化學激光器、固體激光器、CO2激光器等。激光武器具有攻擊速度快、轉向靈活、可實現精確打擊、不受電磁干擾等優點,但也存在易受天氣和環境影響等弱點。激光武器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關鍵技術也已取得突破,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國都成功進行了各種激光打靶試驗。目前低能激光武器已經投入使用,主要用於干擾和致盲較近距離的光電感測器,以及攻擊人眼和一些增強型觀測設備;高能激光武器主要採用化學激光器,按照現有的水平,今後5—10年內可望在地面和空中平台上部署使用,用於戰術防空、戰區反導和反衛星作戰等。
坦克
坦克,或者稱為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很強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裝備一中或大口徑火炮(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高射)或同軸(並列)機槍。
直升機
直升機主要由機體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槳)、動力、傳動三大系統以及機載飛行設備等組成。旋翼一般由渦輪軸發動機或活塞式發動機通過由傳動軸及減速器等組成的機械傳動系統來驅動,也可由槳尖噴氣產生的反作用力來驅動。目前實際應用的是機械驅動式的單旋翼直升機及雙旋翼直升機,其中又以單旋翼直升機數量最多。
直升機的最大速度可達300km/h以上,俯沖極限速度近400km/h,使用升限可達6000m(世界紀錄為12450m),一般航程可達600~800km左右。攜帶機內、外副油箱轉場航程可達2000km以上。根據不同的需要直升機有不同的起飛重量。當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機最大的是俄羅斯的米-26(最大起飛重量達56t,有效載荷20t)。
直升機的突出特點是可以做低空(離地面數米)、低速(從懸停開始)和機頭方向不變的機動飛行,特別是可在小面積場地垂直起降。由於這些特點使其具有廣闊的用途及發展前景。在軍用方面已廣泛應用於對地攻擊、機降登陸、武器運送、後勤支援、戰場救護、偵察巡邏、指揮控制、通信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在民用方面應用於短途運輸、醫療救護、救災救生、緊急營救、吊裝設備、地質勘探、護林滅火、空中攝影等。海上油井與基地間的人員及物資運輸是民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直升機相對飛機而言,振動和雜訊水平較高、維護檢修工作量較大、使用成本較高,速度較低,航程較短。直升機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在這些方面加以改進。
魚雷
魚雷是海戰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現在的魚雷,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的特點,可以說是 「水中導彈」。它的攻擊目標主要是戰艦和潛水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圖6-7所示是線導魚雷的外形和結構。它的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葯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的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根據不同的需要,魚雷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直徑為533毫米以上的為大型魚雷;直徑在400~450毫米之間的為中型魚雷;直徑為324毫米以下的為小型魚雷。魚雷主要用艦船攜帶,必要時也可以用飛機攜帶。在港口和狹窄水道兩岸,也可以從岸上發射。魚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為70~90千米/時。
魚雷的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的 「撐桿雷」,撐桿雷用一根長桿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戰時小艇沖向敵艦,用撐桿雷撞擊爆炸敵艦。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的盧庇烏斯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桿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的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工作,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艇行攻擊敵艦。但由於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靈,盧庇烏斯的發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參與上述研製工作的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借鑒了盧庇烏斯的發明,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並根據懷特黑德的名字(意譯為 「白頭」)(而命名為 「白頭魚雷」。幾乎與盧庇烏斯和懷特黑德同時,俄國發明家亞歷山德羅夫斯基也研製出類似的魚雷裝置。1887年1月13,俄國艦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噸的 「因蒂巴赫」號通信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很快德國也產出了改進型黑頭魚雷(由SchwartzKopf船廠生產,意譯為黑頭)在亞洲得到廣泛的使用.
就說這些了。goodbye!!!!!!!!!!!!!!!!!
④ 請問這是什麼飛機
ch47支奴干,美國的運輸直升機。
發展過程
CH-47「支奴干」中型運輸直升機,是美國著名的波音直升機公司為美陸軍 研製的雙旋翼縱列式(可在惡劣的高溫、高原氣候條件下完成任務)全天候中型運輸直升機。該機型於1956年研製,CH-47A型於1963年開始裝備美軍,後又發展了B、C、D型。目前,仍在進行現代化改裝。CH-47型機是美軍主要運輸直升機,也是唯一的中型運輸直升機。目前,裝備最多的是C型和D型。其中,CH-47D型是美陸軍下世紀初空中運輸直升機的主力。中國台灣省也購買了數架CH-47D直升機,用於裝備航空旅和海軍陸戰旅。目前,與美國下一步采購方案也在執行之中。
主要改型
CH-47B型,是CH-47A型機的發展型,裝2台2125千瓦的T55-L-7C渦輪軸發動機, 總共為美軍方生產108架。
CH-47C型,是CH-47B型的改進型。主要加強了傳動系統,更換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並將旋翼由原金屬槳葉替換成玻璃鋼,增加了抗毀油箱,使「支奴干」可在1220米高度、氣溫35℃條件下,外掛6800公斤載荷起飛,活動半徑56公里。
CH-47D型,美國波音公司為達到美陸軍新的戰術要求,對「支奴干」進行了13項重大改進的最新型直升機。包括更換大功率發動機,傳動功率比原來有較大提高,使用了更大強度的旋翼槳葉,駕駛艙與夜視鏡兼容,先進的液壓和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等等。
性能特點
1.適應能力強。具有全天候飛行能力,可在惡劣的高溫、高原氣候 條件下完成任務。可進行空中加油,具有遠程支援能力。部分型號機身上半部分為水密隔艙式,可在水上起降。
2.運輸能力強。可運載33~35名武裝士兵,或運載1個炮兵排,還可吊運火炮等大型裝備。
3.具有一定的抗毀傷能力,其玻璃鋼槳葉即使被23毫米穿甲燃燒彈和高爆燃燒彈射中後,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基本數據
(CH-47D型)
旋翼直徑 18.79米
機身長 15.54米
機寬 3.78米(旋翼折疊)
機高 5.68米 空重 10500公斤
內部有效載荷 6512公斤
外部有效載荷 7192公斤
最大吊掛載荷 10627公斤
最大平飛速度 280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 6.77米/秒(海平面)
任務半徑 65公里
轉場航程 2059公里
作戰運用
越南戰爭中,美國大量運用CH-47實施兵力機動、火炮吊運和物資輸送任務,對美軍廣泛實施的機降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海灣戰爭中,曾被廣泛用於建立加油與補充彈葯站,支援縱深作戰,執行遠程救援等任務。在地面作戰開始的第一天,就為地面部隊運送了595526升的燃料和大量的彈葯、食物和水,並為地面部隊空運了榴彈炮。該機主要裝備美101空中突擊師。在海灣戰爭地面戰斗階段,該師由南向北大規模機動和在伊軍前沿陣地後方機降時,使用了大量的「支奴干」運輸直升機。CH47D運輸直升機缺少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在無明顯特徵的沙漠環境下,難以實現精確導航。此外,該機的旋翼葉片、發動機和滑油散熱器等存在受風沙侵蝕等問題。
科索沃戰爭中,美國使用該型機部署維和部隊和輸送物資,為其快速進駐科索沃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
識別特徵
1.有兩副縱列反向旋轉的3片槳葉旋翼,前低後高配置,後旋翼塔較高,徑向尺寸較大,起到垂尾作用,其根部,對稱配置2台發動機。
2.機身為正方形截面半硬殼式結構。駕駛艙、機艙、後半機身和旋翼塔基本上為金屬結構。機身後部有貨運跳板和艙門。
3.採用不可收放的4輪式起落架,2個前起落架均為雙輪。2個後起落架為單輪。
CH-47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CH-46外形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於發動機的形狀。前者位於後旋翼塔前部兩側,呈暴露狀態,而CH-46為內置式,在相同部位僅有排氣孔。
美國陸軍「支努干」直升機升級計劃
升級CH-47D「支努干」直升機的緣由
CH-47「支努干」直升機一直是美國特種部隊和常規陸軍部隊頻繁使用的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支努干」直升機已經老化,維護與使用開支不斷增加。因此,美國陸軍啟動了CH-47F改進型直升機升級計劃,這可以使老化的「支努干」直升機的壽命再延長20年的時間。
1982年至1994年間,波音公司先後升級了CH-47A型、CH-47B型、CH-47C型,直至CH47-D型「支努干」直升機。當該直升機達到20年的使用壽命時,其機體、航空電子設備以及其它子系統頻繁出現問題。老化的導線和連接器也經常導致故障的發生。
在阿富汗期間,CH-47D型「支努干」直升機經常執行「黑鷹」直升機不能執行的運送任務,不過它已經不能滿足陸軍的運輸需求了。CH-47D型能夠在30海里范圍內運送15000磅重的貨物,而陸軍目前使用的M198榴彈炮及其炮組和裝備的總重約為16000磅,已經大大超過了CH-47D型「支努干」直升機的運送能力。升級目標與預期進度
在「沙漠風暴」行動之後,陸軍計劃對CH-47進行升級,使其擁有四片槳片的螺旋槳、新型發動機以及全部集成的電子設備,但經過論證,該計劃的開支巨大,陸軍的預算難以承受。而此次的CH-47F升級計劃則現實得多,主要工作將是換裝全新的配線和連接器,更換傳動裝置、螺旋槳片和發動機。
雖然升級計劃的目標是節省「支努干」直升機的使用與維護費用,但由於該計劃開支不菲,五角大樓目前仍在對該計劃進行嚴格的詳細審查。不過,升級工作目前仍在繼續按計劃進行,因為其它替換產品註定要更加昂貴。
據國防部長辦公室估計,每架CH-47F「支努干」改進型直升機的成本約為2200萬美元,預計至少可以在陸軍服役到2033年,距第一架「支努干」直升機投入使用有77年的時間。
升級計劃要求將陸軍所有的433架CH-47D「支努干」直升機中的300架升級為CH-47F型。第一架低速初始生產的CH-47F「支努干」直升機預計於2004年交付使用。
今年5月,波音公司向美國陸軍交付了第一架改制的序號為8002的CH-47F「支努干」直升機,是升級計劃中要求的兩架原型機之一。這兩架直升機均於去年進行了飛行與系統驗證測試。
據波音公司估計,該公司設在費城的工廠每個月至少可以升級4架直升機。目前的升級計劃要求從2003年的每年改進7架的升級速度增加到2009年的27架。最終至2016年為29架。
陸軍估計,此次升級可以將CH-47D「支努干」直升機2526美元/小時的使用費用降至CH-47F型的1895美元/小時。此外,CH-47F型直升機能夠在高空運送更多的貨物,並且能夠與其它平台共享信息。
具體升級內容
CH-47D型「支努干」直升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振動問題。此次升級將對機身進行調整,使其結構更加堅硬,既減少了振動也減輕了振動抑制系統的重量。由於機身的剛性部分大多位於前端上部,因此CH-47F使用了全新的座艙。更低的振動能夠減少使用與維護費用,同時提高航空電子設備和控制系統的可靠性。
通過對機身進行破裂與腐蝕性檢查,工作人員將對其進行必要的修理。另外,CH-47F使用的生產線仍是原有的流水線。CH-47F的機尾螺旋槳更易於拆卸和組裝,便於快速部署。
最初的升級計劃要求CH-47F毫無變化地使用現有的傳動裝置。不過,後來陸軍又同意檢查變速箱,雖然CH-47D「支努干」直升機具有7500軸馬力的傳動能力,能夠滿足陸 軍目前的空運需求,不過,軍方還希望直升機能夠具有更高的傳動功率,以滿足未來需求。目前,工作人員正在將哈內威爾公司生產的3750軸馬力的T55-L-712渦輪軸升級為4867軸馬力的T55-GA-714A 標准渦輪軸。這就使CH-47F能夠運送16000磅重的榴彈炮及其炮組,運送距離可增至100海里,這個距離是陸軍需求的3倍還多。雖然CH-47F「支努干」直升機的動力增加了,不過其總重量仍為目前的50000磅,與CH-47D型等重。用於特種行動的「支努干」直升機和目前的出口型直升機約為54000磅。
在前端,CH-47F 引入的玻璃座艙並沒有出口型「支努干」或新型UH-60M「黑鷹」直升機座艙那樣尖端。波音公司將「支努干」直升機的機組控制台與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的硬體和軟體集成在一個符合MIL-STD 1553B標準的數據匯流排上。
在中心控制台上,每個飛行員面前都有一個控制顯示裝置,機組成員能夠通過它管理整個系統並實現通信與導航。CH-47F有兩個GPS/INS導航器,能夠顯示數字地圖並提供垂直速度信息。
CH-47F還裝有一個改進型數據數據機,能夠接收來自空中或地面平台的命令和形勢報告。其通信設備包括:一台裝有「Have Quick II」跳頻裝置的ARC-164 超高頻調幅收發機、兩部ARC-201D 甚高頻調頻收發機、一台ARC-186甚高頻調幅/調頻收發機和 一台用於超水平線通信的ARC-220高頻收發機。
CH-47F的電子對抗裝置與CH-47D相同,不過,它將裝備第2套M130閃光箔條撒播器,其數據匯流排還允許可以安裝綜合無線電頻率電子對抗套件(SIRFC)和綜合紅外對抗套件(SIIRCM)。
在振動得以降低的情況下,CH-47F內的數字電子部件能夠獲得更高的可靠性並減少使用與維護費用。但是,為了控制費用並降低集成工作的難度,CH-47F仍使用現有的電動機械儀器來顯示發動機參數。雖然CH-47F使用了新型數據匯流排,不過仍未安裝前視紅外夜視感測器。
根據計劃,將有7架第1批次的CH-47F「支努干」直升機被升級為MH-47G直升機,其油箱體積將更大,還要裝備空中加油管、多模式雷達以及包括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在內的新型公用航空電子設備。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的航空電子架構系統將用來對MH-47、MH-60以及A/MH-6航空軟體進行標准化。波音公司負責將軟體集成到MH-47G直升機的座艙內。
CH-47F的模擬飛行控制計算機仍與CH-47D一致,但在第2批次的CH-47F中,將使用更先進、可支持能力更高的數字計算機。
型號簡介
CH-47A
最初生產型。第一架於1962年8月16日交付給美國陸軍。早期生產的CH-47A裝兩台T55-L-5渦輪軸發動機,後改用T55-L-7渦輪軸發動機。總共交付給美國陸軍354架CH-47A,交付給泰國皇家空軍4架。CH-47A型已停產。根據1978年的美國陸軍合同,它的傳動系統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標准。
CH-47B
CH-47A的發展型。裝兩台2125千瓦的T55-L-7C渦輪軸發動機。1967年5月10日開始交付,總共生產了108架,1968年2月交付完畢。根據1978年的陸軍合同,它的傳動系統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標准。
CH-47C
CH-47B的改進型。由於加強了傳動系統,採用了兩台2796千瓦的T55-L- 11A發動機和增加了總燃油量,大大提高了這一型號的性能,從而滿足了美國陸軍提出的新要求:在大氣溫度+35℃、1220米高度條件下,外掛6800千克載荷起飛,活動半徑56千米。CH-47C於1967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1968年3月開始交付,1980年夏天交付完畢,共交付給美國陸軍270架。1973年該公司研製成功槳葉大梁裂紋檢查系統(ISIS)和抗墜毀油箱,油箱容量為3944升。1973年3月以後交付的CH-47C上均裝有這兩項設備,對以前生產的CH-47C也逐步進行了改裝。1978年5月開始在CH-47C上試裝玻璃鋼槳葉,1979年開始將182架美國陸軍的CH-47C改裝玻璃鋼槳葉,到1986年改裝工作全部結束。
CH-147
CH-47C的加拿大部隊編號。1973年接到加拿大武裝部隊訂購9架CH-47C的合同,1974年9月開始交付。這種型號基本與CH-47C相同。
BV-234
民用型。1978年夏末,美國波音直升機公司宣布研製波音234,以執行客運、貨運及其它專門任務,如近海油田和天然氣鑽井平台支援、遠距資源開發、吊運、伐木和建築、海上及陸地搜索和救援、空中滅火、港口疏散、救災、輸電線路敷設、管道建設及修理等。
CH-47D
CH-47系列的改型。1976年根據與美國陸軍簽訂的一項合同將3架早期型的CH-47(A、B、C型各1架)改成D型的標准原型機,第1架標准原型機於1979年5月11日首次試飛。1980年10月,美國陸軍與波音直升機公司簽訂第一個CH-47D生產型改進合同。截止1984年改裝了88架。1984年2月28日首次裝備美101空降師達到初始作戰能力。1989年1月13日波音直升機公司又得到一項多年合同,將144架CH-47改裝成CH-47D(包括11架MH-47E),前後共改裝472架(包括MH-47E),從而將美國陸軍「支奴干」機群的使用壽命延長到下一世紀。GCH-47D地勤維修訓練機。僅在費吉尼亞有幾架。
MH-47E
CH-47D的特種部隊型。1987年12月2日,波音直 升機公司收到8180萬美 元的合同,即在改進的CH-47D的基礎上為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研製一架MH-47E「支奴干」原型機。計劃需要51架MH-47E,後削減到25架,原型機在1990年6月1日首飛。首批11架MH-47E已於1992年11月交付給了第160特種作戰航空聯隊第2大隊,第二批14架的最後一架於1995年4月交付完畢。
CH-47SD
「超D」(SuperD)最新出口型。採用了一些MH-47E的技術。裝T55-L-714A渦輪軸發動機,帶全權數字式發動機控制系統;直升機兩側有單點壓力加油和放油口,燃油裝在兩個抗墜毀的彈性油箱中,總容量為7828升,並裝有史密斯公司的數字式油量測量系統。
CH-47F
CH-47D的升級型。ICH「改進貨運直升機」計劃,計劃為CH-47D換裝T55-GA-714A發動機,命名CH-47F。主要工作將是換裝全新的配線和連接器,更換傳動裝置、螺旋槳片和發動機。
服役情況
美國陸軍共購買了5架YCH-47A,349架CH-47A,108架CH-47B,270架C
H-47C,2架美國製造的CH-47D和11架義大利製造的CH-47C,各型共745架。 日本陸上自衛隊的CH-47運輸直升機
各型「支奴干」出口的國家和地區有:阿根廷(5架),澳大利亞(12架),加拿大(9架),埃及(4架),希臘(7架),日本(60架),西班牙(19架),韓國(30架),新加坡(6架),中國(6架),中國台灣(3架),泰國(9架)和英國(58架)。
接收義大利阿古斯塔/南方直升機公司按許可證製造的CH-47C的國家有:埃及(15架),希臘(10架),伊朗(68架),義大利(37架),利比亞(20架)、摩洛哥(9架)和美國賓夕法尼亞陸軍國民警衛隊(11架)。
「支奴干」的總訂貨量達1134架(包括民用型)。
實戰表現
在越南戰爭中,CH-47A主要用於為陸軍部隊運送兵員物資,特別是在為炮兵吊送火炮到不便進入的復雜地帶,為前線輸送油料(一次外吊2個各500加侖容量的軟油箱)和回收近降或受傷在外的直升機(一次可吊一架UH-1)方面獲得好評。在越南南方,當以200千米/小時的速度全速低空飛行時,基本不需要別的飛機的護航。但渦輪式發動機在高山、高溫季節中出力不足,影響了性能的正常發揮。
91年海灣戰爭時,有163架「支奴干」直升被部署到西南
亞,組成10個中型直升機連。這個數目佔美軍裝備量的47%。CH-47D常常是美軍唯一一種能夠在寬闊地域上運送重型貨物的直升機,其載重量和速度為美軍指揮員和後勤官提供了優於其他國家陸軍的作戰能力。在地面作戰中由第18空降師執行的側面機動就以CH-47D為「基石」的。僅第一天作戰中,CH-47D就運送了大量彈葯裝載貨盤和131000加侖燃料,同時在2小時內建立了40個相互獨立的燃料彈葯補給點,從而為第二天總攻做好准備。 CH-47D在波斯尼亞的維和行動中表現同樣非常出色。16架「支努干」在6個月的行動期間通過時數達2222小時的飛行運送了3348名乘客,以及1452噸貨物、這個數字相當於運送112個步兵排或者201門M198榴彈炮。其中最為人知曉的任務是在95年11月29日和30日,CH-47D協助第502工程連在發生洪水的薩瓦河上鋪設浮橋,以便第一裝甲師能夠跨河進入波斯尼亞。每當洪水沖走浮橋設備時,CH-47D能迅速的重新供應相應物資。
CH-47「支努干」運輸直升機結構數據
美國陸軍的CH-47,是美軍標准中型運輸直升機,它是一種縱列雙旋翼直升機,近短形截面的機身頭部是駕駛艙,中段是長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艙,可容44名士兵或
27名傘兵或24副擔架,地板上設系留點91個,可一次運輸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或2輛吉普車。為此,機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貨艙門,裝卸極為方便。 機組成員3名,機身長15.5米,旋翼直徑18米,最大起飛質量22700千克,最高速度26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59千米/時,航程560千米,續航時間2.2小時,武器2門70毫米機關炮,裝載質量10800千克,載重22680公斤時爬升率464米/分鍾。
其裝備了AV/ASH-137多普勒雷達,有具備地形跟蹤、地形迴避、空對地測距和地形顯示功能的AN/APQ-174雷達。導航設備有全球定位系統、地形參考導航系統和AN/ASH-145航向姿態參考系統。另有激光、雷達、導彈告警系統,脈沖干擾機、干擾物/曳光彈發射器和抗干擾無線電台。此外,還配有前視紅外裝置和數字式移動圖形顯示儀等。MH-47E在駕駛艙中增設了一個由4部多功能顯示器組成的任務管理系統和一個任務輔助系統。
給個分謝謝
⑤ 目前世界上那些坦克比較先進
年6月,美國一家軍事研究機構的「國際武器評估小組」搞了一個世界現役主戰坦克的排名榜。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M1A2SEP「艾布拉姆斯」榮獲「世界最強坦克」。
排在第二位的是以色列「梅卡瓦」4型坦克。
處於第三位的是日本90式坦克(由三菱重工公司製造)。
評估小組將德國最新式「豹」2A6(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研製)排在了第四的位置上。
占據第五位的英國「挑戰者」-2型坦克(由維克斯國防系統有限公司製造)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也有不俗表現,但它在某些方面並不太符合北約的一系列標准。這其中就包括它准備換裝的大口徑火炮。
美國人為什麼僅僅排出一個只取5名的排行榜?這個與以往排行榜相比頗有幾分異樣的排行榜讓人頻生疑問,似乎難以服眾。
國際上對這個美國排行榜反應冷淡。俄羅斯坦克專家更是尖銳地批評「美國人的研究結論缺乏嚴肅性」及充滿對俄羅斯坦克的偏見。美國武器評估分析師迪安·洛科伍德則辯解說:「在全球反恐戰爭的要求下,我們不能再奢侈地僅僅在安全的訓練環境下評估武器系統的性能。機器和人一樣,在戰斗中能夠顯示出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點。」
該排行榜具體地顯示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點」?個中奧妙到底怎樣?咱們不妨一起來看個究竟……
·不甘第二的「M1A2SEP」今年自命第一
美國M1A2SEP在近年來的「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一直徘徊在老二的位置。但這次它竟榮登榜首。不過,這是由美國的「國際武器評估小組」所公布的。發榜之後,世界上的同行頗有微詞。
但美國人既然將M1A2SEP坦克自命為「天下第一」也是有其理由的:M1A2SEP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其優異的作戰性能。這里暫且不說這個論據是否有力,還是來看看M1A2SEP到底魅力何在。
M1A2SEP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數字化坦克。而包括了車際信息系統和21世紀旅及旅以下部隊戰斗指揮系統的數字化指揮系統是其靈魂所在。車際信息系統能在整個裝甲部隊內實時傳送己方、敵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動數據,在車長的顯示器上,能看到敵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動。更高一級戰斗情報的獲取則得力於21世紀旅及旅以下部隊戰斗指揮系統。
M1A2SEP的先進主要先進在SEP上。SEP是系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有些組件的先進性不容小覷。
如車長獨立瞄準鏡組件具有「獵-殲」能力。通過這種瞄準鏡,即使炮長正在對敵坦克目標進行瞄準,車長也能搜索和瞄準新的目標,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長進行火炮射擊。
再如熱管理系統組件能確保乘員艙的溫度在35℃以下,電子設備的溫度在52 ℃以下,這對維持乘員健康身體狀態和保護精密電子設備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代前視紅外夜視儀組件也是M1A2SEP坦克上一個很突出的技術亮點。它的夜視能力比海灣戰爭中的M1A1有很大的提高。M1A1的最大探測距離為4公里,而M 1A2SEP達到了6.8公里。第二代前視紅外夜視儀實行寬視場和窄視場轉換,放大倍率可選擇3倍、6倍、13倍、25倍乃至50倍,比M1A1第一代前視紅外夜視儀放大率只能在3倍和10倍之間轉換要強多了。在執行監視任務時,M1A2SEP的前視紅外夜視儀可用低倍率來確保寬的視場和清楚的目標圖像。在對目標進行敵友識別時用窄視場,M1A2SEP可採用50倍放大倍率去辨別目標特徵。
·「雪豹」、「黑鷹」T-80U改進型主動防護一流
俄羅斯的T-80U已發展出兩個改進型———T-80UM1「雪豹」和T-80UM2「黑鷹 」。可惜這回在美國人的榜上它卻無名。也怪,現在國際上有些人一面到處說俄羅斯坦克的性能不如自己的好,一面又害怕俄羅斯坦克的發展腳步。
T-80U改進型在防護技術上有革命性突破。它不單注意加強被動式的裝甲防護,而且採用主動式防護,裝置了「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和「窗簾」-1型光電對抗系統。「窗簾」-1型光電對抗系統是一種輔助防禦系統。「競技場」效果神奇。它在全天候條件下幾乎可以阻擊任何方向襲來的反裝甲火箭和反坦克導彈。它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什麼隨機信號和假信號都欺騙不了它,只有當真正威脅逼近坦克時它才會啟動。系統有全自動和手動兩種工作模式。車長打開或關閉控制開關,即可實現工作模式的轉換。因裝置了這種世界一流的主動防護系統,T- 80U改進型坦克的防護力提高了3~5倍。
T-80U改進型的機動力也有驚人進步。它採用改進型燃氣輪機和液力傳動裝置,公路最大速度70公里/小時,超過了「梅卡瓦」3型和M1A2坦克。它的改進型燃氣輪機有M1A2燃氣輪機所缺乏的長處。它「不挑食,能吃雜糧」,柴油、煤油和汽油它都能用,因而方便了後勤保障。不過,它有最大行程較短的缺點。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門2A46M型125毫米兩用滑膛炮。它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以35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狀態下,仍能攻擊各方向的來襲目標。這個性能優於現今西方主戰坦克。令人驚嘆的是它發射的9M119激光駕束制導導彈對敵坦克和武裝直升機都有很大的殺傷力。導彈在5公里距離上的命中率接近100%。
·榜上最大贏家硝煙中成長的「梅卡瓦」4
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在1982年問世以後,就一舉成為中東地區最優秀的坦克。1999年,「梅卡瓦」3闖上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居第10名。2000年,「梅卡瓦」3「獵鷹」升到第6名。2001/2002年,「梅卡瓦」4登上第4名。這次在美國人排的榜上成了銀牌得主。顯然,「梅卡瓦」4是榜上最大贏家。
「梅卡瓦」坦克是聞著戰火硝煙味兒設計和改進的。「防護第一」的原則在 「梅卡瓦」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最突出最有力的體現。從「梅卡瓦」1披掛爆炸式附加裝甲到「梅卡瓦」3採用模塊式復合裝甲,「梅卡瓦」的裝甲防護技術一直令國際防務專家稱道。「梅卡瓦」4模塊式復合裝甲組件採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結構形式,裝甲防護力又有了新的提高。動力-傳動系統前置是「梅卡瓦」坦克結構的一大特點。這使其運動速度非常快,跑起來可越過寬達3.56米的壕溝,還能爬37 度的陡坡。
別看美國現在把「梅卡瓦」4評為第二名,其實它剛剛問世時,美國很不高興。美國曾向以色列施壓,要以色列放棄「梅卡瓦」,全部換用M1A2,但遭到以色列的堅決拒絕。
·偏要與眾不同頗為自傲的「挑戰者」2E
在現今世界著名的主戰坦克中,英國的「挑戰者」坦克有著更多的與眾不同。
它首創「喬巴姆」復合裝甲,至今「喬巴姆」的結構仍然保密;它車重超群,將近63噸;它採用120毫米線膛炮,堅持自己的火力特色。「挑戰者」2E是「挑戰者」2坦克的發展型,在機動性、目標搜索和生存能力等主要方面都有加強。它換裝了德國MTU公司的歐洲動力組件,提高了機動性,坦克最大行程由450公里增加到550公里。它裝置了第二代熱成像系統,車長和炮長可在全天候條件下遠距離更精確地觀察及捕捉目標,增強了目標跟蹤能力,能夠更快速地攻擊目標。它安裝了戰場管理系統,構建戰場信息網路,提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
多年來,不少北約專家建議英國用滑膛炮取代線膛炮,以便使用北約彈葯,但得到的回答卻往往是英國的坦克線膛炮多麼美妙。英國人迷上了線膛炮,偏要與眾不同。
·當年曾領先世界近年仍握銅牌的90式
在1994年前的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日本90式曾連續幾年位列第一名,很是風光;可後來德國「豹」2改進型和美國M1A1改進型的技術有新突破,90式排名便下移了,不過還能多年穩掛銅牌,仍屬世界先進坦克之一。盡管它屈居老三,但其單價之高卻一直穩居魁首。
日本90式遠看會被誤認是「豹」2。它的輪廓和框架確實從「豹」2「脫胎而出」,但比「豹」2要矮小和輕多了。外形尺寸小和低車姿結構,是90式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徵。採用日本自製的自動裝彈機、二沖程發動機和日本式復合裝甲,是其突出特色。
90式坦克近年改進不大,在使用中暴露出不少問題。它與世界其他最先進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沒有採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在起伏地形上行進時車體會晃動不已,射擊無法控制。這些薄弱環節使90式坦克受到士兵和日本裝甲車輛專家的質疑。
·多年雄居榜首的「豹」2兄弟今朝仍譽滿歐洲
「M1A1和M1A2是美國人使用的坦克,而『豹』2則是歐洲人使用的坦克,是『 歐洲通用主戰坦克』。」一位國際軍事評論家曾這樣說過。
在多年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居冠的「豹」2兄弟以其綜合性能好、火力與防護力和機動力三大性能平衡、可靠性高、經久耐用和發展潛力,強烈地吸引著歐洲用戶,已經有10個國家選用「豹」2作為21世紀陸軍的主要裝備。「豹」2也從 「德國豹」發展成「歐洲豹」了。沒想到,這回在美國人開列的榜上,「豹」2的最新型號「豹」2A6EX竟被踢出三甲,排到了第4。但在世界同行眼中,「豹」2A 6EX之「世界最佳坦克」形象可不是那麼容易消失的。
作為「豹」2最新改進型的「豹」2A6EX成功採用了55倍口徑的120毫米滑膛炮及配用的DM53型長桿穿甲彈,是西方國家列裝的坦克中第一個裝備這么大口徑火炮的坦克。
「豹」2A6EX的機動能力令人驚嘆。它安裝有1.1兆瓦的柴油發動機,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有極好的越野性能。它無須作大准備便能快速涉渡水域,不用支援也能闖過4米深的水障礙。「豹」2改進型坦克雖然戰斗全重達62噸,但其機動性仍未達到極限。
與其他世界先進坦克相比,「豹」2A6EX對各種威脅具有均衡的防護。它的模塊式防護裝甲能抵禦穿甲彈的直接攻擊,模塊式炮塔頂部防護也能對付集束炸彈的頂部威脅,對反坦克地雷和核生化武器也有獨到的防護措施。
在國際上進行的無數次坦克火力對比試驗中,「豹」2A6EX的火力和穿透力方面是領先的。它的車長和炮長的觀瞄、炮控裝置都有冗餘裝置,能保證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作戰時作出迅速反應。火控系統與指揮系統緊密連接,即使在決戰時遇到數量占優勢的敵人,坦克也明顯處於最佳狀態。
「豹」2A6EX坦克體現了最佳的火力、防護、機動性、可指揮性和系統可靠性。在所有的國際性對比試驗中,它都獲得優勝。
中國坦克從來不參加評選
⑥ 支努干直升機是那個國家的
CH-47「支努干」直升機來 美國陸軍的自H—47,是標準的中型運輸直升機,它開發於1958年,設計要求能將2.7噸物資運到185千米處,並重新搭載1.35噸物資不補加燃油飛回原出發點。或應能在機外吊掛7噸物資飛到37千米外的地方卸下,並不加油飛返原地。經競爭,波音伏托直升機公司的伏托114型方案中標,並以HC—1的舊稱號投入試制。1961年9月原型機YHC—1B試飛(後改稱CH—47A)。1962年8月服役,至今仍在生產、改進和使用中。估計總產量為800架左右,其中有58架出口英國、加拿大和西班牙。日本仿製的型號尚未包括在內。H—47是一種縱列雙旋翼直升機,近短形截面的機身頭部是駕駛艙,中段是長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艙,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傘兵或24副擔架,地板上設系留點91個,可一次運輸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或2輛吉普車。為此,機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貨艙門,裝卸極為方便。
⑦ 現代兵器有那些
1、強擊機
強擊機,是作戰飛機的一種,也叫攻擊機,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或淺近戰役縱深內的目標,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國外也稱之為近距空中支援飛機。強擊機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安定性和良好的搜索地面小目標能力,可配備品種較多的對地攻擊武器。
⑧ 什麼是隔艙傳動裝置
隔艙傳動裝置適用於運送原油、石油及化學液體的船舶的泵軸以及其它通過機艙水密艙壁處的軸系。
1、隔艙壁隔艙壁密封裝置為一圓環狀設備,主要由兩組填料函和端面密封型式組合而成。通過填料函(1)(2)、殼體(3)、哈夫式密封環(5)(6)(8)、O型圈(4)、填料函之間有效的機械順序結合,能夠通用使用在江河和海洋上各種中、小型船舶上,經套裝在船舶主軸上並固定在艙壁上,可作為船舶軸系貫穿艙與艙之間的密封,特別在特殊情況下通過O型圈與哈夫式密封作用,在任一艙內進水一定程度後,可以實行艙之間的自動補償密封。
2、主船體在設計和建造時按要求設置了若乾的橫向和縱向艙壁,這些艙壁所起的作用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將船體內部分隔成若干個艙室,以便安裝各種機械設備及裝載貨物、燃油、淡水、備品和壓載水等;橫艙壁對保證船體的橫向強度和剛性起很大作用,它是船底、舷側和甲板等結構的支座,可使船體各部位構件之間的作用力相互傳遞,其中水密橫艙壁是保證船舶抗沉性能的重要結構;縱艙壁可減少自由液面對船舶穩性的影響,較長的縱艙壁還可增強船舶的總縱強度;某些艙壁採用了防火結構,可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蔓延。艙壁的分類艙壁一般按用途和結構形式的不同分兩大類。
⑨ 這是哪架飛機啊,特種常用的
支奴干
美國陸軍的H—47,是標準的中型運輸直升機,它開發於1958年,設計要求能將2.7噸物資運到185千米處,並重新搭載1.35噸物資不補加燃油飛回原出發點。或應能在機外吊掛7噸物資飛到37千米外的地方卸下,並不加油飛返原地。經競爭,波音伏托直升機公司的伏托114型方案中標,並以HC—1的舊稱號投入試制。1961年9月原型機YHC—1B試飛(後改稱CH—47A)。1962年8月服役,至今仍在生產、改進和使用中。估計總產量為800架左右,其中有58架出口英國、加拿大和西班牙。日本仿製的型號尚未包括在內。
H—47是一種縱列雙旋翼直升機,近短形截面的機身頭部是駕駛艙,中段是長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艙,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傘兵或24副擔架,地板上設系留點91個,可一次運輸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或2輛吉普車。為此,機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貨艙門,裝卸極為方便。
在越南戰爭中,CH—47A主要用於為陸軍部隊運送兵員物資,特別是在為炮兵吊送火炮到不便進入的復雜地帶,為前線輸送油料(一次外吊2個各500加侖容量的軟油箱)和回收近降或受傷在外的直升機(一次可吊一加UH—1)方面獲得好評。在越南南方,當以200千米/小時的速度全速低空飛行時,基本不需要別的飛機的護航。但渦輪式發動機在高山、高溫季節中出力不足,影響了性能的正常發揮。
曾有3架CH—47A被改為重火力空中護航機,共裝備7.7毫米機槍7挺、20毫米機炮3門、40毫米擲彈筒一具和火箭發射巢1具,型號為ACH—47A。
H—47其他改型還有:CH—47B和CH—47C。而CH—47D則是利用CH—47A/B/C進行返廠再改良的型號,延壽後可使用到下世紀初。MH—47E是為陸軍特種部隊改裝的型號,於90年代上半期交付使用。
皇家空軍的改型稱為「支努幹人」HC.Mk I和MK II型,改裝工人選將持續到1995年。西班牙使用的型號為HT47「支努幹人」。日本仿製型是CH—47J。
H—47還出口到泰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諸國,是西方國家廣泛使用的中型運輸直升機。
美軍的CH—47D「支奴干」運輸直升機和CH—54A「塔赫」起重直升機,是世界著名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在現代軍用運輸直升機家族中,這兩種直升機謂怪傑。
CH—47D「支奴干」是一種較新的改型,美軍除裝備部隊外,還向多國出口。「支奴干」中型運輸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種直升機主要任務是輸送人員、武器、彈葯、設備及其他貨物,對戰斗部隊進行一般保障。其絕大多數任務是運送補給和外載武器彈葯。
CH—47D「支奴干」直升機是最典型的雙旋翼縱列式結構,機艙很大,外部吊運也十分方便。
該機機組成員3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時間1984年,目前美軍共有34415.2米,旋翼直徑18米,最大起飛質量22700千克,巡航速度259千米/時,航程560千米,續航時間2.2小時,武器2門70毫米機關炮,裝載質量10800千克。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有163架「支奴干」直升被部署到西南亞,組成10個中型直升機連。這個數目佔美軍裝備量的47%。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選用直升機時,看上了波音公司生產的CH-47「支努干」直升機。它的機身就象一節火車的車廂,這也是它得名「飛行車廂」的緣由。
在CH-47的基礎上,播音直升機公司又動了一些「內臟手術」,改進後(編號MH-47E)的直升機電子系統有了很大提高。它的雷達系統有AN/ASN-137多普勒雷達,有具備地形跟蹤、地形迴避、空對地測距和地形顯示功能的AN/APQ-174雷達。導航設備有全球定位系統、地形參考系統、衛星導航接受系統、地形參考導航系統和AN/ASN-145航向姿態參考系統。干擾和抗干擾設備有:激光、雷達、導彈告警系統,脈沖干擾機、干擾物/曳光彈發射器和抗干擾無線電台。此外,還配有前視紅外線裝置和數字式移動圖形顯示儀等。MH-47E最主要的特點是,在架駛艙中增設了一個由4部多功能顯示器組合成的任務管理系統和一個任務輔助系統。
MH-47E可以利用副油箱和空中加油設備進行遠距離飛行或快速越海飛行。改進後的MH-47E除裝有兩挺12.7毫米機槍外,還可以攜掛空對空導彈。它的最大平飛行速度297千米/小時,實用升限2900米。目前,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已裝備了50架MH-47E。
CH-47的兩個縱列旋翼安置在機身上方,兩台發動機則外置在機身後部,發動機通過一條安裝在機身頂部的傳動軸驅動前旋翼(下圖)。這種設計意味著CH-47的的機艙和外掛點不受機體結構影響,機艙長而平直,三個外掛點也容易布置。其貨艙能夠裝載4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10噸貨物,或155毫米榴彈炮,或小型汽車。外掛點也有相應的承載能力。這種寬大方便的機艙、外掛點設計要歸功於縱列雙旋翼布局。在CH-47機尾處有一個可放倒的跳板式機艙門,裝載貨物非常簡便。小型車輛可通過這扇門自由進出機艙。另外機上還有兩個大尺寸的側門。由於有較大的載重量,CH-47算得上是一種理想的戰場供應直升機。
縱列雙旋翼的另外一個好處是不象其他直升機那樣需要一個尾槳來平衡旋翼的扭矩,動力效率高。但也有一些缺點,如兩個旋翼必須同步避免互相間的碰撞。而且因為CH-47尺寸較大,加上兩個旋轉翼展達20米的旋翼,整架飛機起降時影響到的范圍達100米。而最大的缺點在於由於旋翼重疊,產生的氣流相互干擾,導致較大幅度的功率損失,因此至今也只有少數直升機採用了這一布局。
支奴乾的機載系統:液壓系統包括一套通用液壓系統,1號和2號兩套飛行操縱液壓系統。座艙用一台211×106焦耳加熱器/鼓風機。飛行操縱液壓系統壓力為207×105帕,最大流量53升/分。球形液壓蓄壓池容積為5.33升,增壓到1.72×105帕。通用液壓系統壓力為231×105帕,最大流量為51.5升/分。活塞型蓄壓池容積為7.01升,其中5.33升是可用的,可增壓到3.86×105帕。發動機起動液壓系統壓力為274.4×105帕。電氣系統包括由減速器傳動系統驅動的兩台40千伏安氣冷交流發電機。T62-T-2B輔助動力裝置驅動附件齒輪傳動裝置,進而驅動全部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
標準的航空電子設備有: ARC-199高頻無線電電台、柯林斯公司ARC-186超高頻/調幅調頻電台、ARC-164超高頻/調幅通信電台;C-6533機內通話器;AN/APX-100敵我識別器;APN-209雷達高度表;AN/ARN-89B無線電羅盤;AN/ARN-123伏爾/下滑信標台/指點標接收機和AN/ASN-43陀螺磁羅盤。儀表飛行用的標准飛行儀表有AN/AQU-6A水平位置指示器,多餘度自動飛行控制系統。任務設備包括:AN/APR-39A雷達告警接收機;ALQ-156導彈告警設備;M130箔條/曳光彈發射器;一些英國皇家空軍型「支奴干」裝有19-400衛星通信天線;ARI18228雷達告警接收機;AN/ALQ-157紅外干擾機;RNS252超戰術空間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M-206/M-1箔條/曳光彈發射器;AN/AAR-47導彈告警設備。標准設備有用於救援和吊運貨物的液壓絞車、後視反射鏡、維護工作用的工作平台和腳踏板;可選裝拆卸大部件用的固定拉繩和吊桿。
性能特點:
1.適應能力強。具有全天候飛行能力,可在惡劣的高溫、高原氣候條件下完成任務。可進行空中加油,具有遠程支援能力。部分型號機身上半部分為水密隔艙式,可在水上起降。
2.運輸能力強。可運載33~35名武裝士兵,或運載1個炮兵排,還可吊運火炮等大型裝備。
3.具有一定的抗毀傷能力,其玻璃鋼槳葉即使被23毫米穿甲燃燒彈和高爆燃燒彈射中後,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基本數據:(CH-47D型)
旋翼直徑 18.79米
機身長 15.54米
機寬 3.78米(旋翼折疊)
機高 5.68米
空重 10500公斤
內部有效載荷 6512公斤
外部有效載荷 7192公斤
最大吊掛載荷 10627公斤
最大平飛速度 291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 6.77米/秒(海平面)
任務半徑 55.5公里
轉場航程 205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