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演示實驗裝置設計報告

演示實驗裝置設計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03 00:42:23

Ⅰ 實驗五 承壓水模擬演示

一、實驗目的

1. 熟悉有關承壓水的基本概念。

2. 增強對承壓水的補給、排泄和徑流的感性認識。

3. 練習運用達西定律的基本觀點分析水文地質問題。

二、實驗內容

1. 分析承壓含水層補給與排泄的關系。

2. 承壓水開采時流網的變化。

3. 觀測天然條件下泉流量的衰減曲線。

4. 設計性實驗: 演示穩定開采條件下承壓水流網的變化特徵。

三、實驗儀器和用品

1. 承壓水演示儀 (見圖Ⅰ5-1) 。儀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如下。

1) 含水層: 用均質石英砂模擬。

2) 隔水層: 用隔水有機板模擬。

3) 斷層泉: 承壓含水層主要通過泉排泄,在泉水排出口,用秒錶和量筒測量流量。

4) 模擬井 (虛線部分為濾水部分) : 中間 b 井和開關連通,通過開關可以控制 b井的抽 (注) 水量。

5) 模擬河水位變動: 承壓含水層接受河流補給,通過調整穩水箱 (升降閥) 的高度控制補給承壓含水層的河水水位。

6) 底板測壓點: 隔水底板安裝測壓點,測壓點與測壓板連接,可以測得任一測壓點的測壓水頭。

2. 秒錶。

3. 量筒 (500 mL,50 mL,25 mL 各 1 個) 。

4. 直尺 (長度 50 cm) 。

5. 計算器等。

6. 蠕動泵 (用於模擬抽水) 。

圖Ⅰ5-1 承壓水演示儀裝置實體圖

四、實驗步驟

1.熟悉承壓水演示儀的裝置與功能。

2.測繪測壓水位線。抬高穩水箱,使河水保持較高水位,以補給含水層;待測壓水位穩定後,分別測定河水、a、b、c三井和泉的水位;在圖Ⅰ5-2上繪制承壓含水層的測壓水位線。自補給區到排泄區水力梯度有何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

3.測繪平均水力梯度與泉流量的關系曲線。測定步驟2中的泉流量、河水位(H1)、泉點水位(H8),計算平均水力梯度(I),記入表格「實驗五承壓水模擬演示實驗記錄表」中。

分兩次降低穩水箱,調整河水位(但仍保持河水能補給含水層)。待測壓水位穩定後,重復步驟3,將測量數據記入實驗記錄表。

4.b井抽水,測定泉流量及b井抽水量。為了保證b井抽水後,仍能測到各井水位,抽水前應抬高河水位(即抬高穩水箱)。待測壓水位穩定後測定泉流量,記入實驗記錄表。b井抽水,待測壓水位穩定後,測定各點水頭,標在圖Ⅰ5-3上,畫出b井抽水時的承壓含水層平面示意流網;同時測定泉流量及b井抽水量並記入實驗記錄表。從測定結果分析,抽水後泉流量的減量是否與b井抽水量相等?為什麼?

5.測繪泉流量隨時間的衰減曲線。停止b井抽水(關閉抽水井開關),待水位穩定後,停止河流補給(將供水箱降低至承壓含水層底部),測量泉流量隨時間的變化(按時間段測量),將測量結果記入實驗記錄表。

五、實驗成果

1.提交實驗報告表,即承壓水模擬演示實驗記錄表。

2.在圖Ⅰ5-2上繪制承壓水測壓水位線。

3.在圖Ⅰ5-3平面圖上繪出b井抽水時的承壓含水層平面示意流網。

4.繪制泉流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實驗五用紙)。

六、思考題

分析回答承壓含水層自補給區(河流)到排泄區(泉)過水斷面的變化特徵。

七、設計性實驗內容(供參考)

利用承壓水模擬演示儀進行穩定開采條件下承壓水流網的變化特徵實驗,觀察承壓水流網的變化,測量並記錄實驗結果。

圖Ⅰ5-2 承壓水演示用剖面圖

圖Ⅰ5-3 承壓水演示用平面圖

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實習教程

實驗五 承壓水模擬演示實驗記錄表

實驗五用紙

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實習教程

Ⅱ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要求自主設計可以體現物理原理的實驗的或者小發明,不能太過於簡單,也不用太復雜

大物實驗?你們班應該有課件,當時我們直接抄的課件,現在找不到了?

Ⅲ 投影氣動儀物理演示實驗報告怎麼寫(大學物理演示實驗)

和寫實驗報告差不多吧……
寫些原理(這個可以寫到500以上,一般原理都很復雜啊,嘆……)然版後鎖用到的物理權公式的分析,然後寫實驗步驟中的注意事項,然後是實驗結果的報道和誤差大致的來源,之後消除誤差的方法。
寫完這些絕對超過2000字!

Ⅳ 實驗台設計報告

://col.njtu.e.cn/zskj/3002/Tm/dynamics/ch03/ch030605.html

相對剛體運動的任意點的加速度

圖3-23 動點P 的加速度

如圖3-23所示,一剛體在參考基的參考平面(xr-yr)上作平面運動。參考基的基點為O ,剛體連體基的基點為C。剛體在運動時,基點C對基點O的矢徑為,基點C的加速度矢量為。連體基相對於參考基的角速度矢量為,角加速度矢量為。對於動點P,為基點O指向點 P 的矢徑, 為該點的絕對加速度。

將式(3.6-3) 兩邊在上 對時間求二階導數,

(3.6-11)

由於動點P對動基有相對運動,由(3.3-17')知

(3.6-12)

將其代入(3.6-11),考慮到式(3.6-1)與 (3.6-2),有

(3.6-13)

定義

(3.6-14)

為動點P的科氏加速度。它是由科里奧利(G.G. Coriolis)於1835年首先提出的。科氏加速度是動基的轉動與動點相對運動相互耦合引起的加速度。科氏加速度的方向垂直於角速度矢量和相對速度矢量(見圖3-23)。 它的模為

(3.6-15)

考慮到式(3.5-29),式(3.6-7) 可改寫為

(3.6-16)

對於上式可作如下的敘述:動點的絕對加速度為該點的相對動基的相對加速度、科氏加速度與它對應的牽連點的牽連加速度之矢量和。

剛體系運動學矢量瞬時分析方法

如果將剛體上的給定點P認為是動點的特殊情況,則該點相對於動基的相對速度與相對加速度始終均為零,由式(3.6-14),此點的科氏加速度也為零。動點速度矢量式(3.6-10),即

將退化為給定點速度矢量式 (3.5-16)。動點加速度矢量式(3.6-16),即

將退化為給定點加速度矢量式 (3.5-31)。所以動點速度矢量式與加速度矢量式,涵蓋了給定點的情況,具有普遍意義。

動點速度矢量式建立了動點相對於定基的絕對速度、相對於動基的相對速度與該點在動基上牽連點的平移牽連速度與轉動牽連速度4個矢量的關系。矢量式 中一個矢量在幾何上含模與方向兩個信息,故該矢量式建立了8個信息量間的關系。通過它只能解決其中2個未知的信息量。動點的加速度矢量式,建立了動點相對於定基的絕對加速度、相對於動基的相對加速度、哥氏加速度以及該點之牽連點的平移牽連加速度、轉動牽連向心加速度與轉動牽連切向加速度6個矢量的關系。考慮到轉動牽連向心加速度與轉動牽連切向加速度矢量相互垂直,故該矢量式建立了11個信息量間的關系。通過它也只能解決其中2個未知的信息量。因此,在已知動基的運動的情況下,兩矢量式可以解決動點的絕對運動與其相對運動間的關系。如在例3.6-2中求點P的絕對速度,例3.6-3中求點A的相對速度,在例3.6-4中求點P的絕對速度與加速度等。當動點的絕對運動與其相對運動間的關系為已知的情況下,矢量式也可以解決有關動基運動的問題。如例3.6-3中求套筒的轉動角速度,在例3.6-4中求桿AB的轉動角速度與角加速度等。

從另一個角度,如果有兩個動基與一個公共定基,那麼對於同一個點,利用兩矢量式可以建立某動點(或給定點)關於動基1與公共基的運動學關系,也可以建立該點關於動基2與公共基運動學關系。通過動點在公共基下的絕對速度與加速度為唯一的原理,將在兩個剛體(動基)的運動學間建立起一種關系(見圖3-24)。這是剛體系運動學矢量瞬時分析方法的基礎。是上述兩矢量式的重要的應用。下面看幾個例子。

圖3-24 動基間的運動學關系
3.6-5
3.6-6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到,剛體系矢量瞬時分析方法的關鍵是合理地選取興趣點。因為速度與加速度矢量式中都只能解決其中的兩個未知量,所以選取興趣點的原則是盡可能減少速度與加速度矢量式中的未知信息。通過運動的定性分析,尋找那些對於兩個動基或定基的運動比較清楚的點作為興趣點。在實際的問題中有的興趣點的物理意義很明確,如例3.6-5的點A,有的需要根據上述的原則仔細分析才能找到如例3.6-6的點O。興趣點的選取不是唯一的,但會影響求解的復雜性。

Ⅳ 急,求一篇大一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簡單操作:
1、閉合鋁環的上跳演示
將電源插座插入電源,打開電源開關,將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當開關接通則鋁環高高跳起,當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則鋁環保持一定高度,懸在鐵棒中央;當斷開操作開關,則鋁環落下。
2、帶孔鋁環的演示
重復上述步驟,然後將帶孔的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當開關接通瞬間,鋁環上跳,但高度沒有不帶孔的鋁環高;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鋁環則保持某一高度不變,懸在鐵棒中央某一位置,但沒有不帶孔的鋁環懸的高;當把操作開關斷開後,鋁環落下。
3、開口鋁環的演示
重復上述步驟,然後將開口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開口鋁環靜止不動。

實驗原理:
本實驗利用通電線圈及線圈內的鐵芯所產生的變化磁場與鋁環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鐵芯為φ26 X 450的軟鐵棒,線圈為有機玻璃骨架、φ0.7mm高強度漆色線繞制而成。
當線圈中突然通電流時,穿過閉合的小鋁環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根據楞次定律可知,閉合鋁環中會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的方向和原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與原線圈相斥,相斥的電磁力使鋁環上跳。

注意事項:
上述實驗現象反映了楞次定律的內容。當線圈通有電流時,將在鐵芯中產生交變磁場,套在鐵芯中的鋁環將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的方向與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與線圈相斥,使得鋁環上跳;當帶孔的鋁環重復上述實驗時由於感生電流沒有不帶孔的鋁環大,所以它沒有不帶孔的鋁環跳的高;當開口鋁環重復上述實驗時,由於開口鋁環形不成閉合迴路,無感生電流,沒有受到電磁力的作用,所以靜止不動。

Ⅵ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設計方案

(1)用一根細線拴好小石塊系在鋼尺的一端A,用另一根細線系在鋼尺的某一專適當位置O,手屬提細線將鋼尺懸掛,鋼尺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A、O兩點間的距離l,讀出A到鋼尺中點B的距離L)

(2)把小石塊浸沒在盛有湖水的水杯中,將鋼尺的懸掛點向遠離A端移動到另一適當位置O』,使鋼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A、O』兩點間的距離l』)

(3)河水的密度為ρ水,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計算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為

G1×l=G2×(L-l)

(G1-F浮)×l』=G2×(L-l』)

G1×l:(G1-F浮)×l』=(L-l):(L-l』)

G1=ρ石gV石

F浮=ρ水gV排=ρ水gV石

ρ石gV石×l:(ρ石gV石-ρ水gV石)×l』=(L-l):(L-l』)

ρ石×l:(ρ石-ρ水)×l』=(L-l):(L-l』)

ρ石=ρ水(l』L-l』l)/(l』L-lL)

Ⅶ 什麼是實驗設計報告

實驗報告是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

應用寫作給出的定義如下

科技實驗報告是描述、記錄某個科研課題過程和結果的一種科技應用文體。撰寫實驗報告是科技實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雖然實驗報告與科技論文一樣都以文字形式闡明了科學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仍有所差別。科技論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實驗結果作為論證科學觀點的根據。實驗報告則客觀地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著重告知一項科學事實,不夾帶實驗者的主觀看法。

定義

編輯

實驗報告是在科學研究活動中人們為了檢驗某一種科學理論或假設,通過實驗中的觀察、分析、綜合、判斷,如實地把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結果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實驗報告具有情報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資料的作用。[1]

種類

編輯

按科目分類

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

常見的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並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麼它可以驗證什麼理論?實驗結果有什麼意義?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於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捨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後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復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後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准確、嚴謹、客觀。

Ⅷ 油槽流線演示實驗報告

我以前寫的,完全滿足你的要求.

Ⅸ 跪求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光學

這是以前我們寫的 你看看可不可以
用透射光柵測定光波波長
08物理 楊貴宏
雲南省紅河學院物理系 雲南 蒙自 661100

摘 要:這篇文章講述了怎樣利用透射光柵測量光波波長,以及測量時的細節,測量前的實驗准備。
關鍵詞:光柵,主極大,次極大,分光計,單色光,復色光

引言: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陽光,通常我們認為陽光是一種單色光[1](單一波長的光)。其實,籠罩在我們周圍的光線本身是復色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色光組成的光線),他是由不同波長波線的單色光組成的。
廣義的說,具有周期性的空間結構或光學性能(如透射率、折射率)的衍射屏,統稱光柵。光柵的種類很多,有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有平面光柵和凹面光柵,有黑白光柵和正弦光柵,有一維光柵,二維光柵和三維光柵,等等。此次實驗所使用的光柵是利用全息照相技術拍攝的全息透射光柵光柵的表面若被污染後不易清洗,使用時應特別注意[2]。
分光計是一種能精確測量角度的光學儀器,常用來測量材料的折射率、色散率、光波波長和進行光譜觀測等。由於該裝置比較精密,控制部件較多而且復雜,所以使用時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進行調整,以便測量出准確的結果。
分光計主要由五個部件組成:三角底座,平行光管、望遠鏡、刻度圓盤和載物台。圖中各調節裝置的名稱及作用見表1。

分光計基本結構示意圖
表1 分光計各調節裝置的名稱和作用
代號 名稱 作用
1 狹縫寬度調節螺絲 調節狹縫寬度,改變入射光寬度
2 狹縫裝置
3 狹縫裝置鎖緊螺絲 松開時,前後拉動狹縫裝置,調節平行光。調好後鎖緊,用來固定狹縫裝置。
4 平行光管 產生平行光
5 載物台 放置光學元件。檯面下方裝有三個細牙螺絲7,用來調整檯面的傾斜度。松開螺絲8可升降、轉動載物台。
6 夾持待測物簧片 夾持載物台上的光學元件
7 載物台調節螺絲(3隻) 調節載物台檯面水平
8 載物台鎖緊螺絲 松開時,載物台可單獨轉動和升降;鎖緊後,可使載物台與讀數游標盤同步轉動
9 望遠鏡 觀測經光學元件作用後的光線
10 目鏡裝置鎖緊螺絲 松開時,目鏡裝置可伸縮和轉動(望遠鏡調焦);鎖緊後,固定目鏡裝置
11 阿貝式自准目鏡裝置 可伸縮和轉動(望遠鏡調焦)
12 目鏡調焦手輪 調節目鏡焦距,使分劃板、叉絲清晰
13 望遠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 調節望遠鏡的俯仰角度
14 望遠鏡光軸水平調節螺絲 調節該螺絲,可使望遠鏡在水平面內轉動
15 望遠鏡支架
16 游標盤 盤上對稱設置兩游標
17 游標 分成30小格,每一小格對應角度 1』
18 望遠鏡微調螺絲 該螺絲位於圖14-1的反面。鎖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 21 後,調節螺絲18,使望遠鏡支架作小幅度轉動
19 度盤 分為360°,最小刻度為半度(30′),小於半度則利用游標讀數
20 目鏡照明電源 打開該電源20,從目鏡中可看到一綠斑及黑十字
21 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 該螺絲位於圖14-1的反面。鎖緊後,只能用望遠鏡微調螺絲18使望遠鏡支架作小幅度轉動
22 望遠鏡支架與刻度盤鎖緊螺絲 鎖緊後,望遠鏡與刻度盤同步轉動
23 分光計電源插座
24 分光計三角底座 它是整個分光計的底座。底座中心有沿鉛直方向的轉軸套,望遠鏡部件整體、刻度圓盤和游標盤可分別獨立繞該中心軸轉動。平行光管固定在三角底座的一隻腳上
25 平行光管支架
26 游標盤微調螺絲 鎖緊游標盤制動螺絲27後,調節螺絲26可使游標盤作小幅度轉動
27 游標盤制動螺絲 鎖緊後,只能用游標盤微調螺絲26使游標盤作小幅度轉動
28 平行光管光軸水平調節螺絲 調節該螺絲,可使平行光管在水平面內轉動
29 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 調節平行光管的俯仰角

實驗原理:
圖1中給出幾條不同縫數縫間干涉因子的曲線.為了便於比較,縱坐標縮小了 它們有以下特點:
(1)主極強峰值的大小、位置和數目
當 ( )時, , ,但它們的比值 ,這些地方是縫間干涉因子的主極大(多縫衍射圖樣中出現一些新的強度極大和極小,其中那些較強的亮線叫主極大,較弱的亮線叫次極大)。 意味著衍射角滿足下列條件:
(1)
(1)式說明,凡是在衍射角滿足(1)式的方向上出現一個主極大,主極大的強度是單縫在該方向強度的 倍。主極強的位置與縫數N無關。主極強的最大級別|k|<d/λ。
(2)零點的位置、主極強的半形寬度和次極強的數目
當Nβ等於π的整數倍但β不是π整數倍時,sinNβ=0,sinβ≠0,這里是縫間干涉因子的零點。零點在下列位置:
sinθ=(k+m/N)λ/d (2) 其中k=0,±1,±2,…;m=1,…,N-1.
所以每個主極強之間有N-1條暗線(零點),相鄰暗線間有一個次極強,故共有N-2個次極強。
半形寬度公式為: △θ=λ/Nd•cosθk。 (3)
主極強的半形寬度△θ與Nd成反比,Nd越大,△θ越小,這意味著主極強的銳度越大。反映在幕上,就是主極強亮紋越細。
上面我們只分析了縫間干涉因子的特徵,實際的強度分布還要乘上單縫衍射擊因子.在圖1中所示 縫間干涉因子上乘以圖1所示的單縫衍射因子,就得到圖2[(a),(b),(c)]中所示的強度分布.從這里可以看出,乘上單縫衍射因子後得到的實際強度分布中各級說極強的大小不同,特別是剛好遇到單縫衍射因子零點的那幾級主極強消失了,這現象叫做缺級.
在給定了縫的間隔d之後,主極強的位置就定下來了,這時單縫衍射因子並不改變主極強的位置和半形寬度,只改變各級主極強的強度.或者說,單縫衍射因子手作用公在影響強度在各級主極強間的分配.

如圖3所示,設S為位於透鏡L1物方焦面上的細長狹縫光源,G為光柵,光柵上相鄰狹縫兩對應之間的距離d 稱為光柵常量,自L1射出的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在光柵G上。透鏡L2將與光柵法線成θ角的衍射光會聚於其像方焦面上的Pθ點,由(1)式的光柵分光原理得
(3)
上式稱為光柵方程.式中θ是衍射角,λ是光波波長,k是光譜級數(k=0、±1、±2…)。衍射亮條紋實際上是光源加狹縫的衍射像,是一條銳細的亮線。當k=0時,在θ=0的方向上,各種波長的亮線重疊在一起,形成明亮的零級像。對於k的其它數值,不同波長的亮線出現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光譜,此時各波長的亮線稱為光譜線。而與k 的正、負兩組值相對應的兩組光譜,則對稱地分布在零級像的兩側。因此,若光柵常量d為已知。當測定出某譜線的衍射角θ和光譜級k,則可由(1)式求出該譜線的波長λ;反之,如果波長λ是已知的。則可求出光柵常量d 。

實驗進行步驟:
1.實驗時分光計調節,
(1)粗調。
A,旋轉目鏡手輪,盡量使叉絲和綠十字清晰。
B,調節載物台,使下方的三隻螺釘的外伸部分等高,使載物台平面大致與主軸垂直(目測)。
C,調整望遠鏡光軸俯仰調節螺釘,使望遠鏡光軸盡量調成水平(目測)。
粗調應達到的要求:在載物台上放一個三棱鏡。當三棱鏡的一個光學面與望遠鏡光軸接近垂直時,應可以看到反射回來的十字像,十字像一般與分劃板上的交點並不重合,至此粗調完成。
(2)細調。
A,使分光計望遠鏡適應平行光(對無窮遠調焦),望遠鏡、準直管主軸均垂直於儀器主軸,準直管發出平行光。
B,使望遠鏡對准準直管,從望遠鏡中觀察被照亮的準直管狹縫的像,使其和叉絲的豎直線重合,固定望遠鏡。參照圖3放置光柵,點亮目鏡叉絲照明燈(移開或關閉夾縫照明燈),左右轉動載物平台,看到反射的「綠十字」,調節b2或b3使「綠十字」和目鏡中的調整叉絲重合。這時光柵面已垂直於入射光。
用汞燈照亮準直管的狹縫,轉動望遠鏡觀察光譜,如果左右兩側的光譜線相對於目鏡中叉絲的水平線高低不等時(如圖3),說明光柵的衍射面和觀察面不一致,這時可調節平台上的螺釘b1使它們一致。最終使 光柵面衍射面應調節到和觀測面度盤平面一致。
2. 測光柵常量d:只要測出第k可級光譜中的波長λ已知的譜線的衍射角 ,就可以根據(3)式求出d值。
(1).調節分光計按(1)步驟
(2).調節光柵位置
(3).用汞燈照亮準直管,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4). 將望遠鏡轉向光柵的另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5).重復第4、5步兩次,得到3組數據。
3.光譜級數k由自己確定,由於光柵常量d已測出,因此只要未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衍射角 ,就可以求出其波長值 。
以知波長可以用汞燈光譜中的綠線( nm),也可以用鈉燈光譜中二黃線 )之一。
3. 測量未知波長
(1). 用汞燈照亮準直管,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2).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以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兩游標值;將望遠鏡轉向光柵的另一側,同上測量,同一游標的兩次讀熟之差是衍射角 的兩倍。
(3).重復第1、2步兩次,得到3組數據。
實驗數據:見實驗數據記錄表
實驗數據記錄表
表二 測光柵常量d實驗數據
測量次序( )

1

2

3

表三 測量未知波長實驗數據
測量次序( )

1

2

3

實驗結果:
1.測量光柵常量
根據 ,由表二得到 的平均值

= (1)
由光柵原理 ,
因此有
又因為在此實驗中 ,綠光的波線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d的平均值
(nm) (2)
2.測量藍紫光的波長
根據 ,由表三得到 的平均值

= (3)
由於 ,得到

又因為在此實驗中 ,光柵常量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 的平均值
(nm) (4)
參考文獻:
[1],趙凱華.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進清理, 黃曉虹主編. 基礎物理實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楊述武主編,王定興編. 普通物理實驗(光學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閱讀全文

與演示實驗裝置設計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沂河東五金城博世電動工具 瀏覽:61
變電所的接地裝置設計規范 瀏覽:363
郵政儲蓄銀行怎麼解綁設備 瀏覽:559
定州市恆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16
寶馬運動模式排氣閥門會打開嗎 瀏覽:799
什麼國產軸承最好 瀏覽:29
工業儀表用電磁閥有什麼要求 瀏覽:276
k916機械鍵盤鎖住了怎麼解鎖 瀏覽:659
電梯超載保護裝置什麼時候起作用 瀏覽:372
機械戒指怎麼爆 瀏覽:586
鎮江永興儀表閥門廠 瀏覽:204
換一個電瓶車後軸承多少錢 瀏覽:257
噴氣反作用裝置 瀏覽:864
空調製冷時高壓管熱是怎麼回事 瀏覽:144
天正暖通閥門怎麼刪除 瀏覽:531
超聲波燙鑽機為什麼不能用鑽石 瀏覽:888
我們所知道的簡單機械有哪些 瀏覽:6
啞鈴訓練器材包括什麼 瀏覽:664
塑料機械關鍵詞有哪些 瀏覽:377
de管的閥門怎麼表示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