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輸送裝置機構研究現狀

自動輸送裝置機構研究現狀

發布時間:2021-03-03 00:22:22

1. 關於國內外太陽能自動跟蹤裝置的研究現狀,求資料!

在太陽能跟蹤方面, 我國在 1997 年研製了單軸太陽跟蹤器, 完成了東西方向的自動 跟 蹤,而南北方專向則通過屬手動調節,接收器的接收效率提高了。[16]1998 年美國加州成功 的 研究了 ATM 兩軸跟蹤器,並在太陽能面板上裝有集中陽光的透鏡,這樣可以使小塊的太 陽 能面板硅收集更多的能量, 使效率進一步提高。 2002 年 2 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推出了新 型 太陽能跟蹤裝置, 該裝置利用控制電機完成跟蹤, 採用鋁型材框架結構, 結構緊湊, 量輕, 重 大大拓寬了跟蹤器的應用領域。在國內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學者也相繼開展了這方面 的研究, 1992 年推出了太陽灶自動跟蹤系統,1994 年《太陽能》雜志介紹的單軸液壓自 4 動跟蹤器,完成了單向跟蹤。 目前,[17]太陽追蹤系統中實現追蹤太陽的方法很多,但 是不外乎採用如下兩種方式: 一種是光電追蹤方式,另一種是根據視日運動軌跡追蹤;前者 是閉環的隨機系統,後者是 開環的程式控制系統。

2. 螺旋輸送機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要詳細的

國外螺旋輸送機技術的現狀
國外螺旋輸送機技術的發展很快,其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螺旋輸送機的功能多元化、應用范圍擴大化,如高傾角帶輸送機、管狀螺旋輸送機、空間轉彎螺旋輸送機等各種機型;另一方面是螺旋輸送機本身的技術與裝備有了巨大的發展,尤其是長距離、大運量、高帶速等大型螺旋輸送機已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術是開發應用於了螺旋輸送機動態分析與監控技術,提高了螺旋輸送機的運行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煤礦井下使用的螺旋輸送機已達到表1所示的主要技術指標,其關鍵技術與裝備有以下幾個特點:
設備大型化。其主要技術參數與裝備均向著大型化發展,以滿足年產300~500萬t以上高產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需要。
⑵應用動態分析技術和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監控等高新技術,採用大功率軟起動與自動張緊技術,鼓風機 對輸送機進行動態監測與監控,大大地降低了輸送帶的動張力,設備運行性能好,運輸效率高。
⑶採用多機驅動與中間驅動及其功率平衡、輸送機變向運行等技術,使輸送機單機運行長度在理論上已有受限制,並確保了輸送系統設備的通用性、互換性及其單元驅動的可靠性。
⑷新型、高可靠性關鍵元部件技術。如包含CST等在內的各種先進的大功率驅動裝置與調速裝置、高壽命高速托輥、自清式滾筒裝置、高效貯帶裝置、快速自移機尾等。如英國FSW生產的FSW1200/(2~3)×400(600)工作面順槽四氟防腐螺旋輸送機就採用了液粘差速或變頻調速裝置,運輸能力達3000 t/h以上,它的機尾與新型轉載機配套,可隨工作面推移而自動快速自移、人工作業少、生產效率高。

這是直接在網路上搜索的
如果做論文的話
這方面的東西不少
可以多找幾篇綜合一下

3. 國內外帶式輸送機的技術研究現狀

一、國外帶式輸送機設計系統

國外已有多家工程設計公司致力於帶式輸送機設計系統的研究,並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滿足不同應用要求的設計系統。

美國 CDI 公司主要從事帶式輸送機的設計和咨詢工作,在國際輸送機設計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機械設計、水平曲線設計、動態分析和控制系統設計、設備調試及試運行等等。

澳大利亞的 Helix Technologies Pty Ltd 專門從事工程軟體開發,已開發出一系列工程管理、投資分析的軟體系統,如輸送機設計、管道網路分析、泵的選型和 V 型輸送帶/鏈的驅動設計等。

二、國內帶式輸送機技術研究現狀

近二十年來,我國帶式輸送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輸送機產品系列不斷增多,開發了大傾角、長距離新型帶式輸送機系列產品,並對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及其主要部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應用動態分析技術和中間驅動與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成功研製了多種軟啟動和制動裝置及以 PLC 為核心的可編程電控裝置。

目前,國內多所科研機構在進行帶式輸送機的研究,例如對托輥運行阻力隨帶速變化進行的實驗研究,用於帶式輸送機設計和動態分析,分析轉彎部分的導向力和阻力,得出轉彎段輸送帶運行的阻力計算方法,採用離散模型建立系統的動力學方程,開發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動態分析系統;以及在帶式輸送機縱向振動理論與橫向振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帶式輸送機的動態設計方法以及該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設計決策支持系統。

隨著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帶式輸送機動力學性能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和資料,利用新的設計手段研究帶式輸送機動力學模型的時機已經成熟。帶式輸送機的技術關鍵是動態設計與監測,它是制約大型帶式輸送機發展的核心技術。

4. 自動控制原理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自動化科學作為一門學科起源於 20 世紀初,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來自於 物理等自然科學和數學、系統科學、社會科學等基礎科學。自動控制理論在現代科學 技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第 40 屆 IEEE 決策與控制年會的 全會開篇報告中,美國學者 John Doyle 教授引用了國際著名學者,哈佛大學的何數奇 教授的新觀點:「控制將是 21 世紀的物理學」。
自動控制系統的早期應用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埃及的水鍾控制與中國漢代的 指南車控制,但當時未建立起自動控制的理論體系。1769 年,英國科學家 James Watt
設計的內燃機引發了現代工業革命,1788 年 Watt 為內燃機設計的飛錘調速器會出現 震盪現象,所以後來出現了 Maxwell 對微分方程系統穩定性的理論研究,他指出線性 系統穩定的條件是其特徵根均有負實部,Roth 和 Hurwitz 等人提出了間接的穩定判據,
使得高階系統穩定性判定成為可能。控制器的設計問題是由 Minor sky 在 1922 年開始 研究的,其研究成果可以看成是現代廣泛應用的 PID 控制器的前身,而 1942 年,Ziegler 和 Nichols 提出了調節 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積分
微分)控制器參數的經驗公式方法,此方法對當今的 PID 控制器整定仍有影響。

自動控制理論是自動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學。按照自動
控制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自動控制理論一般可分為「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 理論」兩大部分。
20 世紀中葉,由於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並日臻成熟了「經典控制理論」。
這些理論主要是以傳遞函數為基礎,研究單輸入單輸出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問 題。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微分方程分析法、根軌跡分析法和頻域分析法。這些方法對控 制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運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功地解決了一 系列以輸出反饋為主要控制手段的自動控制問題。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由於生產的發展,自動控制系統日趨復雜、規模日趨龐大, 特別是空間技術的發展,使自動控制理論有了一次新的飛躍,逐漸形成了「現代控制
理論」。這些理論主要是以狀態空間法為基礎,研究多輸入多輸出及變參數、非線性控 制系統的分析設計問題。
近年來,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數學研究的進展,特別是一些新型控
制技術,諸如最優控制、自適應控制、預測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經網路控制、魯 棒控制等的出現,使自動控制理論又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目前主要是龐大的系統工 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系統理論和在模仿人類智能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智能控 制方面,都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
「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是自動控制理論發展的兩個階段,但它們 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現代控制理論」不能看成是「經典控制理論」簡單的延
伸和推廣,在所採用的數學工具、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等多方面有著明顯 的不同,可以說是一次質的飛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兩種方法原理截然分離。特 別是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許多用經典理論控制解決的問題,同樣可以用現代控制
理論從方法上看更加完備或結果更強,但是,經典控制理論簡潔實效的分析方法和控 制方式,往往是現代控制理論難以實現的。也就是說,它們又有很強的互補性。現代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為經典和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及應用都提供了廣
闊的前景。
系統的頻域分析技術是在 Nyquist、Bode、Nichols 等進行的早期關於通信學科的 頻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Harris 於 1942 年提出的傳遞函數概念將通信學
科的頻域技術移植到了控制領域,構成了控制系統頻域法理論研究的基礎。Evans 在
1946 年提出的線性反饋系統的根軌跡分析技術是那個時代的另一個里程碑,在這些成 果的基礎上誕生了第一代控制理論——經典控制理論。
前蘇聯學者 Portraying 於 1956 年提出的極大值原理、美國學者 Bellman 的動態 規劃和美國學者 Kalmar 的狀態空間分析技術開創了控制理論研究的新時代,這三個代 表性成果構成了第二代控制理論——即當時所謂的「現代控制理論」的理論基礎。在

那個時期以後,控制理論研究中出現了線性二次型最優調節器、極點配置狀態反饋、
最優狀態觀測器及線性二次型 Gauss 問題的研究,並在後來出現了引入迴路傳輸恢復 技術的 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線性二次高斯)控制器。
控制的對象和過程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例如使導彈能夠命中目標;宇宙
飛船准確地登上月球,並按預定的時間與地點返回地球;機床能夠自動加工出符合一 定形狀與精度的零件;機器人能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某種操作;化學反應器在一定的壓 力、溫度所謂自動控制,就是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動控制裝置使被下 反應並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等,都離不開自動控制理論與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自動控制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除了在航天航空技術、軍事裝備及 部門、工業生產過程中,自動控制技術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外,目前大至世界及國家 政治經濟管理、能源控制、醫療衛生、地區規劃、交通運輸,小至人的日常生活,都 離不開自動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

5. 帶式輸送機的國內現狀

中國生產製造的帶式輸送機的品種、類型較多。在「八五」期間,通過國家一條龍「日產萬噸綜采設備」項目的實施,帶式輸送機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礦井下用大功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大傾角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成套設備、高產高效工作面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等均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對帶式輸送機的減低關鍵技術及其主要元部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研製成功了多種軟起動和制動裝置以及以PLC為核心的可編程電控裝置,驅動系統採用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 冶金、電力、煤炭、化工、建材、碼頭、糧食等。
真空上輸送設備用於輸送粉體物料,具有易於安裝,易於清潔,低噪音,無塵輸送的優點。符合制葯、食品行業的要求。
真空輸送設備工作原理
1.在壓縮空氣的驅動下,多級噴射真空泵(A)產生真空。
2.出料底閥(B)關閉,隨即儲倉(C)及管道(D)產生真空。
3.真空作用下,物料從吸料位置(E)經輸送管道吸入粉體儲倉。
4.過濾器(F)很好地達到氣體與被輸送粉體分離。
5.在輸送粉體的同時,壓縮空氣填沖至反沖氣囊(G)
6.真空泵停止運行,出料底閥打開,物料下落至出料位置。同時,反沖氣囊內的壓縮空氣釋放,自動清潔黏附於過濾器的粉體顆粒。
7.真空泵再次工作,開始新一輪的循環。整個輸送過程中,吸料及出料時間由氣動或電動的控制器(H)控制。 1.著裝整潔,持有效證件上崗。
2.執行《選煤廠安全規程》有關規定。
3.司機必須明確信號,按規定信號指令開停輸送機。開機前,檢查各種連接緊固件及安全設施是否齊全牢固。
4.輸送機運行時要隨時注意皮帶運行情況。發現皮帶跑偏、刮卡、接頭損壞嚴重,托輥、滾筒及電氣機械部位溫度、聲音異常時,要立即停機並匯報專業人員進行處理,處理後方可繼續啟動。
5.視煤的乾燥程度操作噴霧開關,進行噴霧降塵。
6.發生打滑或悶車時,要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7.處理溜槽堵塞時,必須按選煤廠相關規定執行停送電制度,專人進行監護,禁止單人作業。
8.處理跑偏時,嚴禁用手、腳及身體其他部位直接接觸輸送帶。
9.班中經常清理本崗設備和環境衛生,做到環境清潔。禁止在轉動件內及附近清貨或到皮帶機里幫作業。
10.將本班設備運行情況和注意事項向接班人員交待清楚,並做好崗位記錄。

6. 關於輸送機機構的設計

1,從設備頭來到中間再到尾部,自然後加上運動部件組;
2,一般頭是驅動部分,尾是轉向部分,運動部件就是來輸送物料的;
3,分類很多的,皮帶機,提升機,破碎機,刮板機,鏈板機,除塵器,磁選機,選粉機,風機等各種輸送機械及工程機械 ;
4,先要有個總的思路,比如一台怎麼樣的設備,主要來輸送什麼物料,工況是什麼樣子的,然後想下去就會有更廣闊的思路的。

祝好,謝謝你!

7. 求一份關於在線系統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畢業論文選題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正處在不斷改革,創新的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時代的到來,還有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生源不斷擴大。尤其是自從國家實施大眾化教育,實行高考擴招以來,我國高校學生數量急劇增大。學校管理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學校如同企業,如果沒有好的管理和來競爭力?在國際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也已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不得不讓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學生成績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異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學校,除了育人,就是育知,學生成績管理的計算機化是整個學校教務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否實現這一步關繫到學校辦學整體效率的高低,介與它的重要性,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就逐漸提入議程,並占著越來越重要的份量。
運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可以減輕學院教學人員的工作量,加快查詢速度,加強管理,以及國家各部門關於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項管理更加規范化。還有就是縮小開支,提高工作效率與准確率。可以使學生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能夠盡快的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投入新的課程的學習或復習這次沒有考過的課程。並且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應用也為今天的高校教育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力的提高達下堅實的基礎。
在現代,高科技的飛躍發展,人們工作習慣的改變,特別是電腦的大量普及,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是人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學生成績管理是一個非常繁瑣與復雜的一項工作,一個原因就是工作量大,不好管。對於一個學校而言,更應該運用一些本地資源,提高管理的力度,對學生負責,對自己的重任負責。
二. 本題目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生成績管理是各大學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師、生的諸多方面,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尤其是學分制、選課制的展開和深入,學生成績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趨繁重、復雜。迫切需要研製開發一款功能強大,操作簡單,具有人性化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在國外高校,與國內不同,他們一般具有較大規模的穩定的技術隊伍來提供服務與技術支持。而國內高校信息化建設相對起步較晚。在數字校園理論逐步應用的過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斷投資購建各種硬體、系統軟體和網路,另一方面也不斷開發實施了各類教學、科研、辦公管理等應用系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信息化建設體系。但是,由於整體信息化程度相對落後,經費短缺,理論體系不健全等原因,國內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在機構設置、服務范圍、服務質量及人員要求上與國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縱觀目前國內研究現狀,在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現有系統資料單獨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為主體的方式中,信息取捨依賴管理者對於信息的認知與喜好,較不容易掌握用戶真正的需求,也因此無法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教務管理軟體應充分依託校園網,實現教務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傳統的教務管理朝數字化、無紙化、智能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並為進一步實現完善的計算機教務管理系統和全校信息系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主要設計內容、設計思想及工作流程
1. 設計研究內容(要實現的系統功能簡介)
本系統包括以下功能模塊:
2. 設計思想:
首先,最大限度地減輕學校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再者,本系統擁有靈活的許可權,用戶許可權可以定義到每個子模塊的三種許可權級別(最高級、普通用戶、拒絕訪問)。其次,在成績管理方面,各任課老師、教學秘書等人員分別擁有不同維護許可權,系統日誌更是詳細記錄了更相關人員的操作歷史。本系統以學校教務處或系辦公室為主控制中心,其它部門(如各專業、班等)作為工作站,在主控制中心的授權下可以對數據進行錄入、修改、查詢、統計、列印等操作。最後,該系統在硬體配置上,最低配置CPU:P4 3.0以上,內存:512M,硬:160G就足夠,在成本上不是很高,有很強的普遍性。
3.開發工具的選擇

4. 工作流程:
本系統是一個面向學校教務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為其提供成績管理服務的管理系統。教務人員通過本系統完成所有的日常教務工作。從學生入學開始到畢業離校,其在學校內的所有學科成績與學分都通過本系統進行管理。
① 需求分析:
② 概念結構設計:
③ 邏輯結構設計:]④ 物理設計:
⑤ 過程實現及維護:
四.畢業設計(論文)進度安排
1. 寒假期間:資料搜集與軟體學習
2. 3月1日---3月31日:需求分析與構造原型
3. 4月1日---4月20日:概要設計
4. 4月21日--5月15日:系統實現
5. 5月16日--5月31日:畢業論文書寫
6. 6月:系統與畢業論文完善

8. 國內皮帶輸送機的技術現狀如何

我國生產製造的帶式輸送機的品種、類型較多。在「八五」期間,通過國家一條龍「日產萬噸綜采設備」項目的實施,帶式輸送機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礦井下用大功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呂開發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大傾角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成套設備、高產高效工作面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等均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對帶式輸送機的減低關鍵技術及其主要元部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研製成功了多種軟起動和制動裝置以及以PLC為核心的可編程電控裝置,驅動系統採用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大型皮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核心技術上的差距⑴皮帶式輸送機動態分析與監測技術 長距離、大功率帶式輸送機的技術關鍵是動態設計與監測,它是制約大型帶式輸送機發展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國用剛性理論來分析研究皮帶式輸送機並制訂計算方法和設計規范,設計中對輸送帶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統(一般取n=10左右),與實際情況相差很遠。實際上輸送帶是粘彈性體,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其輸送帶對驅動裝置的起、制動力的動態響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不能簡單地用剛體力學來解釋和計算。已開發了帶式輸送機動態設計方法和應用軟體,在大型輸送機上對輸送機的動張力進行動態分析與動態監測,降低輸送帶的安全系統,大大延長使用壽命,確保了輸送機運行的可靠性,從而使大型帶式輸送機的設計達到了最高水平(輸送帶安全系數n=5~6),並使輸送機的設備成本尤其是輸送帶成本大為降低。www.jinbo999.cn

9. 機械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和未來趨勢,急啊

目前,在國內很多工廠的生產線上數控機床裝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勞動強度大、生內產效率低。容為了提高生產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並使生產線發展成為柔性製造系統,適應現代自動化大生產,針對具體生產工藝,利用機器人技術,設計用一台裝卸機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機械手是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具有抓取和移動工件功能的自動化裝置,它是在機械化、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裝置。機械手能代替人類完成危險、重復枯燥的工作,減輕人類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力。機械手越來越廣泛的得到了應用,在機械行業中它可用於零部件組裝
,加工工件的搬運、裝卸,特別是在自動化數控機床、組合機床上使用更普遍。它適應於中、小批量生產,可以節省龐大的工件輸送裝置,結構緊湊,而且適應性很強。目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應用規模和產業化水平低,機械手的研究和開發直接影響到我國自動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從經濟上、技術上考慮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進行機械手的研究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自動輸送裝置機構研究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沂河東五金城博世電動工具 瀏覽:61
變電所的接地裝置設計規范 瀏覽:363
郵政儲蓄銀行怎麼解綁設備 瀏覽:559
定州市恆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16
寶馬運動模式排氣閥門會打開嗎 瀏覽:799
什麼國產軸承最好 瀏覽:29
工業儀表用電磁閥有什麼要求 瀏覽:276
k916機械鍵盤鎖住了怎麼解鎖 瀏覽:659
電梯超載保護裝置什麼時候起作用 瀏覽:372
機械戒指怎麼爆 瀏覽:586
鎮江永興儀表閥門廠 瀏覽:204
換一個電瓶車後軸承多少錢 瀏覽:257
噴氣反作用裝置 瀏覽:864
空調製冷時高壓管熱是怎麼回事 瀏覽:144
天正暖通閥門怎麼刪除 瀏覽:531
超聲波燙鑽機為什麼不能用鑽石 瀏覽:888
我們所知道的簡單機械有哪些 瀏覽:6
啞鈴訓練器材包括什麼 瀏覽:664
塑料機械關鍵詞有哪些 瀏覽:377
de管的閥門怎麼表示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