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火炮的發射原理及結構
火炮是利用火葯燃氣壓力等能源拋射彈丸,口徑等於和大於20毫米(0.78英寸回)(美國為答16.7毫米)的身管射擊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⑵ 火炮為什麼要採用反後坐裝置
152加榴炮瞬間後座力400噸,沒有反後座裝置炮身會飛出去的~~~
⑶ 反後坐火炮發展歷史
最早的炮架很簡單,用槽形木架支撐炮身。十五世紀後期,炮身上採用了炮耳軸將其安裝在基座上或帶輪的架體上,可使炮口升降以調整射程。這種與炮身通過炮耳軸剛性地連接在一起的炮架,稱為剛性炮架。發射時全部後坐力作用在炮架上,全炮後坐。火炮十分笨重,發射速度也很低。
十九世紀末,火炮上採用了反後坐裝置(彈性緩沖裝置),通過它將炮架與炮身連接起來,這種炮架為彈性炮架。發射時炮身相對於炮架後坐,全炮不後移。反後坐裝置消耗了大部分後坐能量,炮架受力大減,因而大幅度減輕了全炮質量,同時也提高了發射速度。這是火炮技術上的一次飛躍。現在火炮除迫擊炮和無後坐炮外,幾乎都採用彈性炮架。隨著機械、液壓和電氣技術在炮架上的綜合應用,現代火炮的炮架性能更加完善,種類也較多
火炮反後坐裝置的發明是一個里程碑,它結束了剛性炮架的時代,進入了彈性炮架的時代。通俗的說,火炮的反後坐裝置就是一個「彈簧」,是火炮射擊時一個有特殊功能的緩沖和復位裝置:在火炮射擊時,反後坐裝置通過後坐部分的後坐運動產生一定的後坐力,從而控制後坐部分的後坐運動規律(速度和行程);同時也儲存部分能量,使後坐部分在後坐終止時再能自動返回到射擊前的初始位置。可見,反後坐裝置的最大優點就是它能將火炮射擊時所產生的巨大後坐力巧妙地緩解掉,同時也使得後坐部件正常復進到位以便下次射擊。
整體來看,火炮的反後坐裝置一般由制退機和復進機組成,它們的組成有多種樣式,如各自獨立分置的,有機聯合的,等等。
最早的制退機是用彈簧緩沖的,也就叫彈簧式制退機。它結構簡單、作用可靠,但對火炮而言,它的緩沖能力太小,很快就被淘汰。氣體式的制退機,基本上與彈簧式制退機的原理相同,也被淘汰。使用最廣泛、使用時間最長的是液壓式制退機。目前,電磁緩沖正處於研究之中。
復進機是火炮後坐部分的復位裝置,它的功能是:平時讓火炮的後坐部分在任何射角時都保持在待射擊的位置;射擊時吸收並儲蓄足夠的後坐能量,以備後坐到位後拉動其復進運動,所以它也是後坐阻力的組成部分。
目前,彈簧式的,液體氣壓式,氣壓式和火葯燃氣式幾種結構形式的復進機都在用。顯然,復進機可以用彈簧和氣體作為彈性元件。彈簧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不易損壞。氣體式的質量輕,便於調整復進速度。通常情況下,火炮口徑小的用彈簧式,口徑大的用液體氣壓式,射速快的航炮用火葯燃氣式,艦炮用氣體式。
⑷ 梅卡瓦主戰坦克的服役事件
梅卡瓦坦克是當今世界上投入實戰次數最多的主戰坦克。 梅卡瓦Mk4坦克2006年參加過黎巴嫩戰爭,當時以色列動用了大約400輛坦克,它們主要被用於支援步兵和從戰場上後送傷員。根據以色列《環球報》公布的數據:400輛參戰坦克(包括Мk2、Мk3,、Мk4三種型別)被擊毀52輛,其中50輛坦克被反坦克導彈系統摧毀,不過不能修復的只有5輛,其中2輛被地雷炸毀。
2006年8月12日,在以色列國防軍裝備最新的梅卡瓦Mk4坦克的最精銳的第401旅進攻期間,24輛參戰坦克中的11輛被世界一流水平的「短號」等反坦克導彈和IED摧毀,值得注意的是有一輛Mk4型靠V型底抗住了大當量IED的爆炸,而且以色列完全掌握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以軍的損失都可以說值得深思。 1983年投產的以色列梅卡瓦MkII主戰坦克與Mk1型相比有下列改進: 增強車體正面防護 除繼續採用梅卡瓦Mk1型里的夾層式間隙裝甲和在間隙中儲存燃料的防護措施外,該坦克還在發動機後面加了1層特種裝甲隔板,以提高坦克車體的正面防護性。
在發動機上方加有1個矩形鑄鋼蓋板,它既是車體前上裝甲的一部分,又可作為起吊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吊車支架,打開蓋板,還可方便地維修發動機。
車體前上傾斜裝甲板一直向上延伸,高出炮塔座圈,對炮塔與車體的結合部位有保護作用。 採用復合裝甲保護炮塔 該坦克的炮塔除繼續採用Mk1型的防護措施外,在正面和側面部位均使用復合裝甲,以增強炮塔的防護性;在炮塔尾艙下面垂吊有鐵鏈作為對破甲彈的屏蔽措施。 改進炮彈防二次效應措施 該坦克的所有炮彈,包括待發射彈均存放在有隔離襯層的玻璃纖維儲彈筒裡面,儲彈筒有一定的防彈能力,即使坦克裝甲被擊穿,炮彈也不會輕易被擊中,儲彈筒有一定隔熱能力,即使車內形成高溫,短時間儲彈筒內的炮彈也不會自爆。 加裝自衛用60mm迫擊炮 在該坦克炮塔左邊,裝有1門可從車內裝彈和射擊的60mm迫擊炮,該炮可發射榴彈,以殺傷軟目標,也可以發射煙幕彈和照明彈。 改進火控系統 該坦克使用鬥牛士Mk2型火控系統,與鬥牛士Mk1型相比,改進之處包括用釔鋁石榴石(YaG)激光測距儀代替釹玻璃激光測距儀,採用更先進的彈道計算機。該火控系統可以將相應俯仰角和提前角信息送入炮長瞄準鏡,該鏡的反射鏡可做俯仰運動,放大倍率為8×。車長瞄準鏡為周視式,帶有可變焦距鏡頭,放大倍率為4×和20×,變換放大倍率用腳踏板控制。
在梅卡瓦Mk2A型坦克中,車長有1個微光夜間瞄準鏡。
炮長有1個夜間射擊使用的休斯(Hughes)公司熱成像瞄準鏡,該瞄準鏡與晝間瞄準鏡結合成一體,與火炮相連接。車長有1個監視器,可顯示炮長熱成像瞄準鏡上的熱像。在梅卡瓦Mk2B型坦克中,裝有1台更先進的埃爾比特(Elbit)公司數字式計算機、1個氣象中心裝置和1個側傾自動修正儀。氣象中心裝置包括橫風、氣溫、氣壓等感測器,可為火炮提供較完整的射擊修正參數。藉助「射擊門」裝置進行射擊,能大大提高坦克的行進間射擊能力。 1987年投產並裝備部隊的梅卡瓦Mk3主戰坦克在外觀上與前兩種型號無太大變化,然而,幾乎每個主要部件都是新的,從而明顯地提高了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
該坦克的主要改進有: 防護 與前兩種型號相比,該坦克使用了更多更先進的復合裝甲,尤其是在炮塔設計中採用了可更換的模塊式復合裝甲,這種裝甲模塊還可以被更先進的復合裝甲模塊所代替。
炮塔體不再是雙層間隙鋼板裝甲,而是單層殼體結構。這種單層殼體既是基體鋼裝甲,又是炮塔正面和兩側安裝復合裝甲模塊的基體。復合裝甲模塊是一個個鋼裝甲盒子,盒內裝有復合裝甲板組件,與炮塔基體相連接,用螺栓固定。
突出炮塔座圈的車體外壁上、側裙板、前上裝甲板上也採用這種模塊裝甲。
為盡量減小燃料著火的危險性,在兩個後部燃料箱遭到攻擊小面積破損時可迅速將燃料排掉,萬一碰到大面積破損時可從頂部把燃料排掉。
車體底板的夾層中不再儲存燃油,但兩層板的間隙對衰減地雷爆炸沖擊波極為有利。底甲板的加厚也提高了防地雷能力。
三防裝置位置移向炮塔尾艙,蓄電池位於炮塔座圈以外,從而達到易維修和增強側面防護雙重目的。 火控系統 該坦克裝有鬥牛士Mk3型火控系統,主要改進是新型炮長瞄準鏡有12×放大倍率,進行獨立雙向穩定,裝有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備有晝夜觀察通道。該鏡連同彈道計算機和一套感測器構成指揮儀式火控系統,可簡化目標捕捉進程和大大提高行進間命中率。
該坦克裝有由阿姆科拉姆(Amcoram)公司發展的先進的威脅報警系統,3個廣角探測器分裝在炮塔後部兩側和火炮防盾上,可全方位探測並將威脅預警顯示在車長屏幕上。
為提高生存力,該坦克裝有全電式炮塔旋轉驅動和火炮俯仰驅動裝置。 武器系統 主要武器由1門105mm線膛炮改為120mm滑膛炮,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可發射M1A1坦克和豹2坦克的炮彈,但後坐裝置設計得更緊湊。該後坐裝置為同心式,採用氮氣作彈性介質,從而使該裝置的直徑比同灶裝置小100mm;另一優點是可以從炮塔前部抽出火炮。
炮彈仍儲存在車體後部,但每箱裝4發炮彈改為1發彈。該坦克的炮彈攜帶基數為50發。 推進裝置 該坦克採用AVDS-1790-9AR型風冷柴油機,是前兩種型號坦克發動機的改進型,功率從原來的662kW(900馬力)增高到895kW。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採用了新型渦輪增壓器和中冷器、新型連桿和活塞以及10孔噴油器等。
傳動裝置是唯一的繼承性部件。
行動裝置有12個彈性支撐在兩個同心螺旋彈簧上的負重輪,每側6個,其中4個有旋轉式液壓減振器,前後兩個有液壓限制器,懸掛總行程增至600mm,其中行動程為300mm。履帶為乾式鋼質單銷式,每條履帶有110塊履帶板。0至32km/h加速時間為10s。 2002年6月,以色列公開展示新研製的梅卡瓦Mk4型坦克。
當時,已是78歲高齡的塔爾退休少將曾有這樣的評價:梅卡瓦Mk4型坦克是一種經過實戰檢驗的第四代戰車從總體上看,梅卡瓦Mk4型坦克是3型的改進和提高型,是一種面向新世紀初的新的主戰坦克,但還不能說它是一種全新的主戰坦克。
到2010年時,Mk4型已生產320輛,並仍在以50-70輛的年產量增長。
以色列軍方向外界披露,梅卡瓦Mk4的研發工作於Mk3投入批量生產9年以後開始,在設計上基本沿襲了一直倍受好評的梅卡瓦系列坦克的構架,同時在多方面引人了以色列軍工科技的最新成果,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在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巴勒斯坦地區的城市作戰。 機動性能 Mk4採用德國MTU833內燃發動機,該發動機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授權製造,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103千瓦,遠遠超過Mk3上安裝的美製AVDS-1790發動機,且成本更為低廉。更為難得的是,MTU833的體積較小,這使得Mk4車身前方的發動機罩外觀平整,不像Mk3一樣高高隆起,對改善坦克乘員的視野十分有利。與MTU833發動機匹配的是德國倫克公司的RK325自動變速箱。這種自動變速箱體積雖很小,傳動效率卻很高,它有5個前進擋、2個倒擋,而不像前幾代的變速箱僅有2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
車身懸掛系統變化不大,仍採用彈簧減震器,其減震沖程長達600毫米,足矣應付戈蘭高原的丘陵地貌,即使是在布滿岩石的河灘上,Mk4仍能以60公里的時速行進。此外,Mk4還裝有輔助動力系統,在主引擎停止工作的情況下,該系統可以為車載電池充電和向射擊系統提供電力保障。
梅卡瓦Mk4的主炮仍沿用Mk3坦克上的120毫米滑膛炮,但反後坐裝置已改用壓縮氣體作為儲能元件,而不是以前慣用的螺旋彈簧。不僅反後坐裝置的直徑減小了約100毫米,而且火炮能用更大的膛壓發射彈丸,使彈丸的速度提高、穿甲能力增大。該炮的另一個特徵是使用了新的熱防護套,導熱性更好,這樣炮管溫度變化所導致的形變更小,從而提高了火炮射擊精度。據說以色列國防軍借鑒了「豹」2A6坦克及「勒克萊爾」坦克的火力增強方案,為Mk4專門研製了一種新型穿甲彈,該彈具備較高的初速和精度。除此之外,Mk4的主炮還可發射最新研製的反人員/器材穿甲彈(APAM)和激光制導反坦克炮射導彈(LAHAT)。
輔助武器為數挺7.62毫米機槍以及1門60毫米內置迫擊炮。選用60毫米迫擊炮作為輔助武器是梅卡瓦坦克的一大特色,梅卡瓦Mk4繼續保持了這一特色。該炮可從後膛裝彈,彈道彎曲,在城市作戰中可殺傷隱藏於建築物後面的武裝人員。當敵方反坦克導彈襲來時,它能快速發射煙幕彈等干擾彈葯,讓來襲導彈找不準方向、徒勞無功。
此外,Mk4的車身後方新增了兩具旋轉式彈匣,每隻彈匣可容納5發炮彈,炮彈的類型由車載計算機統一管理。彈匣被安置在炮塔內一個獨立空間里,以防止車內彈葯爆炸而造成對乘員的傷害。裝填手只要按下選擇按鈕便可找到所需的炮彈,然後將其送入炮膛。因此,Mk4雖然不具備類似「勒克萊爾」坦克及日本90式坦克那樣的自動裝彈功能,但這兩個彈匣同樣使裝填手的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除這10發炮彈之外,坦克的其他彈葯均被存放在炮塔下方的支架當中。這種將大量彈葯置於車身之中的作法在以色列國內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塔爾將軍便公開批評這種設計對坦克乘員的安全性極為不利,主張還是應當將彈葯置於車身的底部。但也有意見提出將彈葯置於車底又會增加裝填手的操作難度,同時將彈葯置於主炮尾部亦不甚合理,認為應將彈葯移至最為安全的車尾存放。 偵察能力 梅卡瓦Mk4火控系統的核心為埃比特系統公司生產的「奈特」-3瞄準系統的改進型,追加裝配了以軍最新研製的自動跟蹤系統。該跟蹤系統以第三代紅外夜視儀為基礎,可根據目標的移動情況自動計算射擊數據,且自帶專用減震器,保證在瞄準時絲毫不受車身顛簸的影響。另外,Mk4還為射手專門配備了一部高精度熱成像儀,在夜間和惡劣氣候條件下作戰時,它可以幫助射手鎖定目標。
由於以色列軍隊長年在加沙地區同巴勒斯坦武裝進行巷戰,巴勒斯坦民兵經常利用城市建築物為掩體向以軍坦克發動偷襲,這就對坦克的外界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Mk4為每個乘員配備了外部偵察用監視器,可將車身四周的情況如實反映給每一位乘員。當坦克需在市區作長時間停留時,4名車組人員還可分工負責監視方向(這也是Mk4依然保留4名乘員的原因之一)。相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主戰坦克都只是車長席才安裝有全景監視器,Mk4的這一設計無疑有助於提升裝填手和射手作戰參與程度和減輕車長的負擔。當然,車長還另行配有專用的情報和通訊設施,為其制定坦克的行動方案提供信息支持。有消息說,埃比特系統公司還為Mk4坦克研製了煙幕發生器、無線電干擾器和激光探測、預警裝置,但以色列官方尚未向外界透露這些子系統的詳情。 防護能力 防護能力是衡量坦克性能的一個主要指標,對於一貫輕規模、重質量的以色列軍隊來說,坦克的生存能力更是其裝備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以軍認為,僅僅依靠完善坦克的戰場信息獲取能力遠不能滿足城市作戰的需要,要想在混亂而又多變的巷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坦克必須具備充分的抗打擊能力。因此,梅卡瓦系列坦克一直堅持「防護為基礎、保護乘員為中心」的原則,大膽地突破了坦克火力、機動和防護三大性能平衡的觀念。在Mk4的研製過程中,以軍提出了綜合利用各類手段,在單車上實現協同防禦的概念,這一概念又被稱為「立體防禦」。
Mk4雖然是主要著眼於城市作戰而開發的坦克,但其正、側面的裝甲厚度卻幾乎與伊拉克戰爭中的挑戰者2坦克相當,防護部分的重量約占整車重量的75%(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防護的裝甲和發動機重量),比其他坦克的50%要高許多。難怪其自重高達65噸,是世界上最重的主戰坦克之一。
Mk4採取新的裝甲防護措施,其外形與前幾型相比有明顯變化,整個炮塔外形如飛碟,形狀扁平,四周帶有復合裝甲,正面裝甲呈楔形。這種獨特外形有效地減少了正、側方的暴露面積,極易導致敵方武器在命中時產生滑彈,對於防禦從屋頂等高處射來的輕型武器尤為有效。炮塔的頂部也裝有瓦片狀的模塊裝甲,僅20-30毫米厚的炮塔裝甲就能抵禦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從正前方以70°角的襲擊,而且只要不被敵彈瞬間擊穿,炮塔的傘狀結構便可迅速將來彈的能量分散。梅卡瓦的首上水平傾角不大於20度,使得RPG武器引信無法正常引爆.
除了炮塔設計獨特外,整體式火炮防盾設計也讓人稱贊。防盾蓋板可隨著火炮的俯仰而滑動。無論俯仰到什麼角度,它都能對炮塔內電子系統和火炮俯仰裝置進行滑動保護。然而,當把炮塔和車身最大限度地「壓扁」,又在車頂加裝了堅實的裝甲之後,坦克乘員和裝備如何出入車艙便成了一個難題。對此,Mk4的設計師又獨辟蹊徑,4名乘員均經由車長室旁一個小艙門進出車艙,而彈葯等裝備則通過車身後部的艙蓋安放到車內。這樣既保證了人員出入和彈葯裝卸的方便,又可不犧牲坦克的安全性能。
像梅卡瓦Mk3一樣,Mk4的車身四周也掛有相同的模塊化復合裝甲,後者的模塊化復合裝甲更先進,主要是它的復合裝甲組件用了新材料,裝甲結構樣式也有新變化。為了加強駕駛員的防護,以色列的設計師甚至還在駕駛艙的內壁上也敷設了一層輕型裝甲。由於地雷是巴勒斯坦武裝部隊的常用武器,所以以色列軍方專門對Mk4的底部裝甲進行了強化,使其足以應付強力地雷的沖擊。2006年的沖突中雖有五十梅卡瓦在大當量IED和世界一流穿深的RPG29及短號導彈打擊下被擊中,但只有24輛被擊穿裝甲,絕大部分被修復。共計五輛永久損失,其中僅有兩輛IV型是因IED和短號導彈攻擊而永久損失。有一輛IV型開到IED上,但由於V形車底設計只死亡一名乘員,其餘六名乘員和步兵免於死亡。所有坦克乘員中死亡23人,其中18人是五輛永損車中的。戰後以軍方稱梅卡瓦表現令人滿意.,尚無證據能證明此戰中有一輛梅卡瓦是正面擊毀的。
此外,以色列軍方一向對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抱有濃厚的興趣,據悉,以色列國防部正在同拉斐爾公司(Rafael Armaments Development Authority)商洽為Mk4加裝車載反導彈系統,該系統可對飛行中的反坦克導彈進行攔截。有了這些防禦利器,Mk4 在面對巴勒斯坦武裝部隊的單兵武器時簡直就可以說是無敵的「鋼鐵巨獸」。
以色列起初於2003年3月訂購了3輛Mk4樣車,並計劃以每年50輛的速度裝備部隊。如果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話,到2014年時,以軍將裝備500輛以上的Mk4型坦克,加上已經擁有的1700餘輛梅卡瓦1、2、3型坦克,其陸戰實力足以傲視中東。但外界認為,從以色列眼前的軍費規模來看,該國將很難如期完成這一計劃。
梅卡瓦「Sholef」(Slammer)155mm自行火炮
原型車;不會產生。該車系索爾塔姆(Soltam)公司用梅卡瓦坦克底盤發展而成的。
梅卡瓦裝甲回收車(原型)
原型車
梅卡瓦LIC
基於Mk3「Baz」和Mk4型坦克的城市戰坦克。
梅卡瓦「Tankbulance」戰場救援車
裝有戰場醫療能力。
梅卡瓦「Namer」步兵戰車
2008對外公開的梅卡瓦改型。
梅卡瓦「Nemmera」裝甲回收車
兩個版本有不同尺寸的起重機和絞盤。
安裝推土鏟/掃雷設備的梅卡瓦坦克
該車系車體前下裝甲板上裝有以色列自己設計和製造的掃雷設備和推土鏟的梅卡瓦坦克。
排級通信型梅卡瓦坦克
該車系裝有附加通信設備和附加天線的梅卡瓦坦克。
雌虎重型裝甲輸送車
雌虎採用了退役的梅卡瓦MkI主戰坦克底盤,去掉炮塔和車體頂部,焊接了一個新的上層結構,車體尾部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安裝了一個增強裝甲的跳板式尾門,這扇尾部艙門比梅卡瓦的尾艙門更大,方便士兵進出。雌虎基本保留了原梅卡瓦MkI主戰坦克的動力一傳動系統,雌虎的動力系統仍然採用梅卡瓦MkI的900馬力AVDS柴油機。由於去掉了沉重的炮塔,全重降低不少,因此可有更高的馬力一噸位比。
⑸ 火炮的炮架是怎麼產生的
早期火炮的炮架很簡單,只用一個槽型木架支撐炮身。後來炮身上增加了版兩個耳軸,將炮安裝在基權座上或帶輪的架體上,可使炮口升降以調整火炮射擊距離,這類炮架稱為「剛性」炮架。這種火炮發射時全部後坐力都由炮架承受,整個火炮都向後坐,不僅火炮十分笨重,而且發射速度也很慢。
1897年,法國製造出一種安裝有反後坐裝置的75毫米野炮。它發射後時產生的後坐力經過火炮反後坐裝置緩沖處理,炮身只是相對炮架進行後移,而全炮不後移,這樣炮架受力大大減少,這種炮架稱作「彈性」炮架。火炮採用彈性炮架後,不僅大幅度減輕了火炮重量,同時也便於瞄準和操作,提高了火炮的發射速度。這一發明,使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⑹ 中國PLZ05型自行火炮資料
1. 粗略認為PLZ05與俄羅斯2s19榴彈炮是有一定聯系的。
2. PLZ05口徑是54倍。PLZ05口徑一說是52倍,一說是54倍,不可能還是45倍。由於2s19身管是9米(59.2倍口徑),比較之下,我個人更傾向於PLZ05為54倍口徑。PLZ05口徑仍為155毫米,火炮身管技術、彈道性能是在PLZ45基礎上的提高。彈丸仍使用低阻棗核彈技術(我國軍工科研人員早已吃透了引進的155毫米遠程火炮技術,這類技術來之不易,決不能丟!)。初步估計使用全膛彈射程為55公里,使用底排彈射程為65公里。應該能夠發射類似「紅土地」的激光制導炮彈。
3. PLZ05使用了2s19的自動裝彈機技術和反後坐裝置。參照PLZ05的一些細節可見PLZ05炮塔與2s19炮塔有驚人的相似。PLZ05反後坐裝置外型類似2s19反後坐裝置。俄羅斯2s19炮裝彈的自動化程度是相當高的,致使其射速也相當高。我國原有的PLZ45炮裝彈,彈丸雖為半自動裝填,但葯包為手動裝填,使其射速不能夠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應此,PLZ05使用了2s19的自動裝填機技術,並設計了與該自動裝彈機相適應的炮塔(炮塔較寬大)。
4. PLZ05發射葯為葯桶裝葯。如果PLZ05使用了2s19的自動裝填技術,要麼將已有的PLZ45的葯包發射葯該為鋼性葯桶,以適應輸彈機;要麼使用全可燃或半可燃葯桶(我國203毫米火炮就為全可燃發射葯桶);要麼相應改進輸彈機本身(柔性葯包較難實現自動裝填),這是在設計之初就面臨的問題。由於未見到PLZ05 炮塔後部,不能斷定PLZ05炮塔後部是否分別設置有彈丸和鋼性葯桶的輸送窗口。
5. PLZ05數字化程度比2s19高很多,與PLZ45相比更上一層樓。具有先進的自動火控系統和自動定位定向系統。與PLZ45相同,該火炮是一個整合的系統,系統仍包括射擊指揮車、定向定位系統(偵察車、偵察雷達、氣象雷達)、彈葯輸送車、工程搶救車、維修監測方艙等,但性能都較PLZ45系統有較大提高
⑺ 「蘇聯M1987式152毫米加農炮」有什麼裝置設計特點
M1987式加農來炮是為取代20世紀源50年代中期裝備的11~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而研製的一種新型牽引式加農炮,北約稱為80年代中期裝備。炮口裝有雙室制退器,採用半自動楔式炮閂,反後坐裝置為液壓氣體式。大架為開腳式結構,每個大架只有1個用於開關大架且有利於行軍狀態與戰斗狀態轉換的滾輪。炮架前下部裝有液壓控制的圓形發射座盤。可發射CZ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和絕大多數現役火炮使用的彈葯。發射殺傷爆破彈初速810米/秒,最大射程247千米。最大射速7發/分,持續射速2發/分,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左右各27°,戰斗狀態重7噸。
⑻ 請問哪位朋友有火炮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圖,有各個部分的功能解說,二戰時期常規的火炮
⑼ 最早採用「彈性」炮架的火炮是什麼
早期火炮的炮架很簡單,只用一個槽型木架支撐炮身。後來炮身上增加了兩個耳軸,將炮安版裝在基座上權或帶輪的架體上,可使炮口升降以調整火炮射擊距離,這類炮架稱為「剛性」炮架。這種火炮發射時全部後坐力都由炮架承受,整個火炮都向後坐,不僅火炮十分笨重,而且發射速度也很慢。
1897年,法國製造出一種安裝有反後坐裝置的75毫米野炮。它發射後時產生的後坐力經過火炮反後坐裝置緩沖處理,炮身只是相對炮架進行後移,而全炮不後移,這樣炮架受力大大減少,這種炮架稱作「彈性」炮架。火炮採用彈性炮架後,不僅大幅度減輕了火炮重量,同時也便於瞄準和操作,提高了火炮的發射速度。這一發明,使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⑽ 蘇聯M1987式加農炮是用的哪種反後坐裝置
M1987式加農炮是為取代20世紀50年代中期裝備的11~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而研製版的一種新型牽引式加農炮權,北約稱為80年代中期裝備。炮口裝有雙室制退器,採用半自動楔式炮閂,反後坐裝置為液壓氣體式。大架為開腳式結構,每個大架只有一個用於開關大架且有利於行軍狀態與戰斗狀態轉換的滾輪。
炮架前下部裝有液壓控制的圓形發射座盤。可發射CZ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和絕大多數現役火炮使用的彈葯。發射殺傷爆破彈初速810米/秒,最大射程247千米。最大射速7發/分,持續射速2發/分,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左右各27°,戰斗狀態重7噸。